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有详细答案历史试题.pdf_第1页
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有详细答案历史试题.pdf_第2页
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有详细答案历史试题.pdf_第3页
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有详细答案历史试题.pdf_第4页
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有详细答案历史试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高三年级三月考文综试卷 历史学科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并把它填在答题卡21-31上。每题4分,共44分) 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 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奉制之得亦明亦”。下列哪种说法最符 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 发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D、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 治 2、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 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 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 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 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 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 的特点 4、秦统一后,在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 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 法令表明秦朝: A、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B、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C、实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5、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 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 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 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6、右图中的股票有利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推动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 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8、康德曾指出,“人应该摆脱感性的现实世界,应根据理性重塑绝对 律令。”在西方人文主义的谱系中,此语反映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 A、普罗泰格拉 B、亚里斯多德 C、柏拉图 D、 薄伽丘 9、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 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犯上作 乱为自振之机”。材料中所指 “维新党”的代表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 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 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 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 这则材料反映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 受西方婚俗的影响 社会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存在主张男女平等的观念 A、 B、 C、 D、 11、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以先后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爆发成功 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成功 培育南优2号 A、 B、 C、 D、 二、非选择题(第12题16分,第13题21分,第14题19分,共56 分。) 12、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 分)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 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 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 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 1891年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 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 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 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所学 知识归纳其作用。(6分)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 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 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 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 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 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枝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13、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 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人哪些人权观念。(2分) 材料二: 法国人权宣言摘录: 第1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2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6条: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 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什么不同。(2分)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这些新认识的思想和法律基础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7591818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指数 穷人国与富人国(1843年 英国军械杂志) 材料四: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 不公正感到羞愧,希望纠正这种状态。1875年议会以企业主与工 人法代替了工人所痛恨的主仆法,法宣布劳资双方在法律上有平 等的地位。1890年通过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的法案。 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 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 人生活条件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五: “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 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 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4)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加以论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如何让 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4分) 14、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 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 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 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并结合 具体史实,说明这一世界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 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 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的改变 了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 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 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三 :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 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 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 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 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 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对外部世界的作法有 什么区别?(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 界”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 “世界观”的变化轨迹。(4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D 5、C 6、A 7、D 8、C 9、C 10、C 11、B 二、非选择题 12、(1)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2分) (2)特色:学习内容全面,包含古今中外;宣传维新思想;侧重为国 家培育栋梁。(任意两点得2分) 作用:培养维新人才;提升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4分)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1分) 目的: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分) 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1分) 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2分) 13、(1)“仁”(珍爱生命); (1分) 维护伦理等级。(1分) (2)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个人权利的保护。(2分) 启蒙思想;罗马法。(4分) (3)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分)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1分) 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 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任意三点6分) (4)生存权、发展权生产力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政治权利民主法制日益健全,实行基层民主。 14、(1)以“天朝上国”自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