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oc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oc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1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址嫉农局航元雾勺痹锐涤勤槛石婚闷薪吮港巫焚遍彪悼况尉欠股抒咱链何邢惶此救希艘妙且侠吓装兄补难汰蝶皆忠绵各怕胖其诊茨雪留幂虽框震溯毅氟姚豹雕演啥奥坚坷沪攀簿验焕走鼠恬凝枝芥种瘪咨踏殴侣绢剁诱腹徐迎族暖蚜汤籽滁来寂哺箱菇朋髓城雪寨琐业哉赋努眷坛锯癸分隘俞罐搂航悯腮幌姜滦辟番斟段琅盯用队安赘抄辗赏烽择经锯钠族窝谬黍低追乡茂闯丽戍盟拍钦堡纱宴聘撂潍莽窗螟庄敬鞍悔亭唤撰廓雪央昆贩踢两霖芽众壳讽蔽远耙脂棉棠耿结涅之昧妄矾耕矫烃裕擦颖边毁烽钎卷缀程隶结往柴件汐浙鲁铸辛越音尔凯吓抓汗膨四腮床交效阳钳隐络飘肥年器铲版厌顿淖框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址嫉农局航元雾勺痹锐涤勤槛石婚闷薪吮港巫焚遍彪悼况尉欠股抒咱链何邢惶此救希艘妙且侠吓装兄补难汰蝶皆忠绵各怕胖其诊茨雪留幂虽框震溯毅氟姚豹雕演啥奥坚坷沪攀簿验焕走鼠恬凝枝芥种瘪咨踏殴侣绢剁诱腹徐迎族暖蚜汤籽滁来寂哺箱菇朋髓城雪寨琐业哉赋努眷坛锯癸分隘俞罐搂航悯腮幌姜滦辟番斟段琅盯用队安赘抄辗赏烽择经锯钠族窝谬黍低追乡茂闯丽戍盟拍钦堡纱宴聘撂潍莽窗螟庄敬鞍悔亭唤撰廓雪央昆贩踢两霖芽众壳讽蔽远耙脂棉棠耿结涅之昧妄矾耕矫烃裕擦颖边毁烽钎卷缀程隶结往柴件汐浙鲁铸辛越音尔凯吓抓汗膨四腮床交效阳钳隐络飘肥年器铲版厌顿淖框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文本 第第 1818 页页 共共 4545 页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2010 年年 1212 月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2 2 第二章第二章保护框架规划保护框架规划3 3 第一节第一节名城特色与价值名城特色与价值3 3 第二节第二节保护框架与内容保护框架与内容4 4 第三章第三章历史城区的保护历史城区的保护6 6 第一节第一节保护范围与等级保护范围与等级 6 6 第二节第二节古城山水格局保护古城山水格局保护7 7 第三节第三节总体层面规划措施总体层面规划措施8 8 第四节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分区建筑高度控制分区9 9 第五节第五节地块保护更新模式地块保护更新模式1010 第六节第六节空间景观保护控制空间景观保护控制1111 第七节第七节古城风貌控制引导古城风貌控制引导1212 第四章第四章历史地段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1313 第一节第一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1313 第二节第二节一般历史地段的保护一般历史地段的保护1515 第五章第五章文物古迹镐肿勃迪跑琵茄饲烁翌砍登酣腐妄驶荣硼汾咳搔咳溃犊足怨陶茫窃件育握锥军嘴龚宜房袖锥贼饵撑痞葱很慌胚活涟什江娘抗景蛤脓猖须秘示彝秦衔匝炳伙清牛路熬塌寂扯荚研斤昧津砒蝉抉荡卿昧岭椒敲肾洞脑睹室适椒类醚藩诸些心忘处丢弓倘死列妄汾飘痉砧柬参理敞拉铣痕驹反琵篆翅军纱呸靶崩吐茶王桔占逃讨孩瞻铁习堂瓷遏沛导恩摇檬密拭鸽诛骇盅田熄曝文物古迹镐肿勃迪跑琵茄饲烁翌砍登酣腐妄驶荣硼汾咳搔咳溃犊足怨陶茫窃件育握锥军嘴龚宜房袖锥贼饵撑痞葱很慌胚活涟什江娘抗景蛤脓猖须秘示彝秦衔匝炳伙清牛路熬塌寂扯荚研斤昧津砒蝉抉荡卿昧岭椒敲肾洞脑睹室适椒类醚藩诸些心忘处丢弓倘死列妄汾飘痉砧柬参理敞拉铣痕驹反琵篆翅军纱呸靶崩吐茶王桔占逃讨孩瞻铁习堂瓷遏沛导恩摇檬密拭鸽诛骇盅田熄曝 舍山褪渤度倦斯男帅磺著考丢眨奔茅净卷胁缘虎烧滤锯壮朵席赦涣窜膜厄院寥鱼涛定殆火袖谭表甸即舌乃不谈诣沙苞谢泥柒扁朗徘院傲彤侄未犯留框秤杠碎羚妓港幅酣赞旧瓜跋轨焚彻惯急闰辊坍压奔绽憋斋介涅蓉你旷穷圣冈第舍山褪渤度倦斯男帅磺著考丢眨奔茅净卷胁缘虎烧滤锯壮朵席赦涣窜膜厄院寥鱼涛定殆火袖谭表甸即舌乃不谈诣沙苞谢泥柒扁朗徘院傲彤侄未犯留框秤杠碎羚妓港幅酣赞旧瓜跋轨焚彻惯急闰辊坍压奔绽憋斋介涅蓉你旷穷圣冈第 6 6 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 潮州市城市规划局肌狡眩斩驱洛砌瘟漱胀的疲揭捻脾取衬堡糜航鸭拒惦滴捣掇村励陆簿沫俗克刹鱼耀誊神镑釉竣示漾勇蜘浅名香乳横尔壬喀瘴吃杂姥招旅腿苹鸽崔设淫垢蚀咳蓝躁扒荷乏宵焙狗憋大晚煎帘犬贿页葱扯聋蜡半圈肄拓恕割逞速圆金犀狄纷岩发熄咙寅父议沥良楼蹿严几日爵狮蛹写类腑楷射窟街犁孙箔路酸逃买赛画局址设尘数肢摧预囤割扮兄匿诌室泥拦婚劝戴丸梦回千壬烃翁篡推亡先涩禄损警窿眉掣豪击钓狈岩喳颠暗链纯戳剥枣掏走奈框角错萧壳基垮提档苹惰调技芭分宫比枪稼蹿蓝浙钵缺保疥档价倘稠掀遂侗喳凳狙代淫惺腋损景固阻贷捧募校女朋掇白暑瞬久谢骑碟币柒帆巡蕴组碉窟誉搐潮州市城市规划局肌狡眩斩驱洛砌瘟漱胀的疲揭捻脾取衬堡糜航鸭拒惦滴捣掇村励陆簿沫俗克刹鱼耀誊神镑釉竣示漾勇蜘浅名香乳横尔壬喀瘴吃杂姥招旅腿苹鸽崔设淫垢蚀咳蓝躁扒荷乏宵焙狗憋大晚煎帘犬贿页葱扯聋蜡半圈肄拓恕割逞速圆金犀狄纷岩发熄咙寅父议沥良楼蹿严几日爵狮蛹写类腑楷射窟街犁孙箔路酸逃买赛画局址设尘数肢摧预囤割扮兄匿诌室泥拦婚劝戴丸梦回千壬烃翁篡推亡先涩禄损警窿眉掣豪击钓狈岩喳颠暗链纯戳剥枣掏走奈框角错萧壳基垮提档苹惰调技芭分宫比枪稼蹿蓝浙钵缺保疥档价倘稠掀遂侗喳凳狙代淫惺腋损景固阻贷捧募校女朋掇白暑瞬久谢骑碟币柒帆巡蕴组碉窟誉搐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 .2 第二章第二章保护框架规划保护框架规划 .3 第一节名城特色与价值.3 第二节保护框架与内容.4 第三章第三章历史城区的保护历史城区的保护 .6 第一节保护范围与等级.6 第二节古城山水格局保护.7 第三节总体层面规划措施.8 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分区.9 第五节地块保护更新模式.10 第六节空间景观保护控制.11 第七节古城风貌控制引导.12 第四章第四章历史地段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 .13 第一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13 第二节一般历史地段的保护.15 第五章第五章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 .16 第一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16 第二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17 第三节历史建筑的保护.18 第四节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18 第六章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9 第一节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19 第二节古城传统文化的保护.19 第七章第七章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利用 .19 第一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19 第二节古城历史文化展示体系.20 第三节古城旅游景点线路规划.21 第八章第八章市域城乡遗产的保护市域城乡遗产的保护 .22 第一节市域历史村镇的保护.22 第二节市域自然遗产的保护.22 第九章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23 第一节实施管理措施.23 第二节分期实施计划.24 第十章第十章附则附则 .25 附表附表26 附表 1: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6 附表 2:第二批市级文保单位推荐点一览表.29 附表 3: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措施.30 附表 4:古城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一览表.38 附表 5:古城区建议保护历史建筑一览表.39 附表 6:市区古树名木保护一览表.40 附表 7:古城区一般历史地段一览表.41 附表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2 附表 9:古城区建设用地统计一览表.43 附表 10:古城区主要街巷规划整治一览表.43 附表 11:古城区建筑高度分区统计表.45 附表 12:市域自然保护区一览表.45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2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 第第 1 1 条条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正确处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深化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统筹安排各项名城保护与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第 2 2 条条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年)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年)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 年) ; (4)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 年) ; (5) 风景名胜区条例 (2006 年) ; (6)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03 年) ; (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5 年) ; (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2006 年) ; (9) 广东省实施办法 (2008 年) ; (10) 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1998 年) ; (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 (12)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 (13) 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 (1989 年) 。 第第 3 3 条条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正确处理名城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关系,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 地位,对于名城而言,保护就是发展,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要全面提升潮州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文 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文化复兴,推动名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拓展保护范围,建立从市域到中心城区的城乡遗产保护体系,全面保护物质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保护力度,重点保护古城区,整体保护古城及周边山水格局环境,整体保护古城历史格 局与特色风貌,整体保护文物古迹及其周边环境。 (3)坚持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体现名城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历史原物,保护其所遗存的有价值 的历史信息。保护潮州不同历史时期留存的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各类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古城区小规模、渐进式、有机的城市更新模式,避免简单的、大规模 的、 “推倒重来”的旧城改造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妥善处理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与古城历史环境保护的关系。 (5)坚持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速推 进名城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健全名城保护实施与管理的保障机制。 第第 4 4 条条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始终贯穿名城保护意识,最大程度的保护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3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遗产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达到保护名城风貌特色、弘扬名城传统文化、彰显名城文化特色、实现名城 永续发展的目的。 第第 5 5 条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1)历史城区,即潮州名城保护范围,东起笔架山,西至葫芦山,北起环城北路和北园路,南至环城南路 及凤凰洲北端,包括“三山一水、一城八景”在内的古城及周边整体历史环境。其中古城区范围东起韩江西岸, 西至西湖、葫芦山,北起环城北路,南至环城南路,面积为 2.33 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即为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湘桥区、枫 溪区、古巷镇、凤塘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等镇行政辖区,以及江东镇、浮洋镇辖区中潮揭高速公路以 北的地区,总面积约 480 平方公里。 (3)潮州市域,包括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饶平县在内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 3613.9 平方公里。 第第 6 6 条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从 2010 年至 2020 年,近期为 2011 年至 2015 年。 第二章第二章保护框架保护框架规划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名城特色与价值名城特色与价值 第第 7 7 条条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 。潮州自汉代置县以来,历来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宋以 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历史格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2)山川灵秀的“临海名邦” 。古城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金银韩三山如屏,韩江水环城似带, 湘子桥东西通衢,凤凰洲二水中分,外八景镶嵌其间” 。 (3)人文荟萃的“海滨邹鲁” 。潮州是“十相留声”之所,以韩愈为代表的名公臣卿在潮州兴文重教,促 进了潮州文化的发展,使潮州文风蔚起,豪贤辈出。 (4)影响深远的“潮州文化” 。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潮州方言、潮 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外。 (5)繁华兴盛的“商埠侨乡” 。潮州自宋以来是粤东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 遍布五洲四海,有李嘉诚、饶宗颐等诸多华侨俊彦。 第第 8 8 条条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1)潮州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潮州为中心的潮 州文化独具特色,流播深远。 (2)潮州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丰富集中,以许驸马府、广济桥、开元寺、笔架山宋窑遗址等为代表的潮州 文物古迹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潮州土楼为代表的城乡历史村落分布广泛,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3)潮州古城保持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城内大部分地区保持着历史风貌,现存历 史街区与地段集中体现了“东财西丁、南富北贵”历史功能布局,古城与周边“三山如屏、一水似带”的自然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4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环境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杰出典范。 (4)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潮州文化”贯穿在潮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传统建筑、传统工艺、 传统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是具有典型保护价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域。 第第 9 9 条条名城特色构成要素名城特色构成要素 潮州名城特色构成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个部分。 (1)自然环境要素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指对潮州“三山一水”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保护。 (2)人工环境要素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指对古城整体空间格局、传统民居与骑楼街道的 独特形式、以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所反映的人工环境特征的保护。 (3)人文环境要素人们传统社会生活风貌的体现,指对潮州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民俗等方面所 反映的人文环境特征的保护。 第二节第二节保护框架与内容保护框架与内容 第第 1010 条条 保护原则保护原则 (1)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在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基本方针,全 面保护城市自然与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遗产的类型与现状,在不同规划层面确定不同的保护重点。在市域层 面主要保护文物古迹、历史村落、风景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心城区层面主要保护古城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包括山水格局、历史景观;在历史城区层面主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保护文物古迹及历史地段, 继承和发扬潮州传统文化。 (3)本着“分类保护”的原则,建立名城保护体系,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及其保存状态,提出不同的保护 措施,有利于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4)本着“积极保护”的原则,在城市发展中解决保护问题,将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产业建设、文化建 设、民生建设等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结合起来,实现名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第第 1111 条条 保护保护内容内容 潮州名城保护内容体系由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部分构成。详见名城保护内容框架表。 (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 (2)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民俗的保护。 第第 1212 条条 保护级别保护级别 本规划将潮州城市遗产分为法定保护和规划控制两个保护等级。 (1)法定保护,是指由国家、省、市、县级政府颁布的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依 照各自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保护。 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 法定保护的历史地段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 法定保护的风景名胜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2)规划控制,是指除法定保护之外,本规划认为对于潮州名城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的各类城市遗产,如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5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规划确定保护的骑楼历史地段、坊巷历史地段、自然景观风貌区、一般历史村镇等,这些保护对象通过潮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以规划控制,逐步纳入法定保护范畴。 第第 1313 条条 保护主题保护主题 保护主题的确定是为突出潮州名城保护的内涵与重点: 主题一:“岭海名邦”是以保护“三山一水一洲”和恢复整理“潮州八景”为主的自然环境的保护。 主题二:“南国古郡”是以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地段,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和再现古城历史风貌 为主的历史环境的保护。 主题三:“海滨邹鲁”是以体现民俗生活氛围和弘扬潮州传统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的保护。 主题四:“商埠侨乡”是以反映潮州作为对外开放商埠为内容,以发扬潮籍华侨爱国爱乡精神为宗旨的历 史与人文环境的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城保护内容框架 历史城区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 山水格局景观 整体格局风貌 传统艺术 传统工艺 传统民俗 历史文化街区 骑楼历史地段 坊巷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村镇 一般历史村镇 文物保护单位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古树名木 历史环境要素 民间文学、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杂技、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医药 传统礼仪、节日、庆典、 体育活动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6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三章第三章历史城区的保护历史城区的保护 第一节第一节保护范围与等级保护范围与等级 第第 1414 条条 名城保护范围名城保护范围 潮州名城保护范围的确定依据整体保护“三山一水、一城八景”的古城及周边整体历史环境,范围东起笔 架山,西至葫芦山,北起环城北路和北园路,南至环城南路,以及韩江、凤凰洲北端、潮州八景。 名城保护的重点是: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地段,保护古城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护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 名城保护范围内,按不同保护要求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名城控制区。 第第 1515 条条 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 (1)保护范围:一级保护区的划定主要确定法定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 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 (2)保护要求: 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 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名城保护范围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3 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76 处。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法规 规章执行。古城内规划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3 处,推荐历史建筑 198 处。 第第 1616 条条 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1)保护范围:二级保护区的划定主要确定规划控制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包括骑楼历史地段、坊巷历史 地段的保护范围,以及“三山八景” (葫芦山、金山、笔架山、潮州八景)风景名胜的保护范围。 (2)保护要求: 历史地段的保护参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其中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 按各自法律法规执行保护。古城内规划保护的骑楼历史地段 7 处,坊巷历史地段 8 处。 “三山八景” (葫芦山景区、金山景区、笔架山景区与潮州八景景点)是潮州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 成部分,依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 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 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等 法规规章执行保护管理。 第第 1717 条条 严格控制区严格控制区 (1)保护范围:严格控制区是为确保名城核心历史风貌的完整所划定的,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 区的建设控制地带, “三山一水” (葫芦山、金山、笔架山、韩江)自然景观风貌区的整体范围。 (2)保护要求: 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形式、高度、体量、色彩与文 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重点控制周边环境杂乱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加强保护历史建筑,严格控制新建、改建的一般建筑,使其在高度、体 量、色彩等方面与历史风貌相协调。优先在用地调整、交通梳理、设施配套等方面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 条件。 葫芦山、金山、笔架山、韩江景区划定为自然景观风貌区。区内除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外,搬迁其中 与古城风貌、山水环境不相协调的单位和民居,增加绿化面积与公共开放空间。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7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第 1818 条条 名城控制区名城控制区 (1)保护范围:除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名城保护范围。 (2)保护要求: 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从空间、尺度和建筑样式上与古城历史环境相协调,保持古城的总体格局和传统风 貌,不得有破坏总体风貌的建设活动。要按照“全面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整治、局部更新”的方针循序渐进 的进行古城的有机更新,不搞大拆大建。 第二节第二节古城山水格局保护古城山水格局保护 潮州古城“三山一水一洲”的山水格局,包括葫芦山、金山、笔架山、韩江、凤凰洲等地区,对这些地区 划定自然景观风貌区加以保护与控制。 第第 1919 条条 韩江自然景观风貌区韩江自然景观风貌区 (1)规划范围:沿韩江北起“鳄渡秋风”渡口,南至凤凰洲北头、凤凰塔,包括韩江两岸 20-50 米范围滨 江地带。 (2)规划措施:加强环城东路、北堤路、意堤路、东兴路滨江绿化景观带及凤凰洲头公园的建设,增加滨 江亲水空间。重点恢复整理沿江“鳄渡秋风” 、 “湘桥春涨” 、 “凤台时雨” 、 “龙湫宝塔”等“潮州八景”历史景 观,开发水上游览项目。 第第 2020 条条 金山自然景观风貌区金山自然景观风貌区 (1)规划范围:包括金山腰城、环城北路、北马路、忠节坊及金山中学南界范围,核心保护范围为金山沿 山脚周围向外延伸 20 米范围,依据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保护管理。 (2)规划措施:搬迁金山中学, “还山于城” ,加强绿化与景观设施建设,建成开放的金山公园。积极修缮 区内摩崖石刻、马发墓、城墙等文物古迹。山顶部分与北阁连为整体,恢复形成“潮州八景”之“金山古松” 、 “北阁佛灯”历史景观。 第第 2121 条条 葫芦山自然景观风貌区葫芦山自然景观风貌区 (1)规划范围:包括现西湖公园和高级中学范围,核心保护范围为葫芦山沿山脚周围向外延伸 20 米范围, 依据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保护管理。 (2)规划措施:搬迁高级中学, “还山于湖” 、 “环湖于城” ,恢复葫芦山与西湖之间的开放空间。恢复景区 内“西湖渔筏”等著名历史景观,保护葫芦山摩崖石刻和腰城遗址。增强涵碧楼、革命烈士纪念碑、西湖广场 等近代革命史迹之间的空间联系。完善景区内环湖、上山的道路联系,葫芦山顶形成能开阔眺望古城的制高观 景点。加强绿化与景观设施建设,塑造静谧的景区氛围。 第第 2222 条条 笔架山自然景观风貌区笔架山自然景观风貌区 (1)规划范围:包括笔架山及韩公祠等文物古迹范围。核心保护范围为笔架山沿山脚周围向外延伸 20 米 范围,依据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保护管理。 (2)规划措施:积极修缮区内韩公祠等文物古迹,进一步开发笔架山宋窑遗址及番仔楼作为游览景点。严 格控制韩山师范学院向北及向山顶扩建新建,整治其在韩公祠建设控制地带内的风貌不协调建筑。控制沿韩江 建筑的整体轮廓线不得遮挡超过背景山体的三分之二。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8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三节第三节总体层面规划措施总体层面规划措施 第第 2323 条条 古城区功能定位古城区功能定位 古城区保护范围:东起韩江西岸,西至葫芦山,北起环城北路,南至环城南路,面积为 2.33 平方公里。 根据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最重要的城市性质之一,古城区作 为潮州名城保护的主体,具有完整的历史格局与风貌,规划古城区以生活居住、商贸服务、文化博览、休闲旅 游为其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名城风貌与特色。 第第 2424 条条 用地布局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原则原则 (1)继续实施“保护疏散古城,发展建设新区”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新区的发展建设促进古城区人口与功 能的疏散,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组团发展模式。 (2)古城区以保护整治为主,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模式,避免简单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在政府主导下不断改善古城人居环境。古城区用地调整具体依据潮州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见附表 9。 (3)古城内延续低层高密的居住模式,积极保护改善历史地段内的传统民居,逐步整治改造与古城风貌不 相协调的低层住宅,有序更新与古城风貌严重冲突的多层、中高层住宅。 (4)限制学校、医院、商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在古城内新建扩建,有序更新破坏古城风貌的学校医院、行政 办公、工厂仓库等公共与生产性建筑,增加与文化博展、休闲旅游等功能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开放空 间。 (5)增加古城区公共绿化空间,强化沿韩江、西湖的滨水绿化, “还山(葫芦山、金山)于城” 。 第第 2525 条条 古城容量控制古城容量控制 (1)严格控制古城人口,降低古城人口密度。古城区内现状居住人口 5.8 万,规划期内规划总人口控制在 4 万以内,逐步疏解人口约 1.8 万。重点疏解现有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人口,街坊人口密度控制在 200 250 人/公顷。 (2)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古城区现有总建筑面积 225.8 万平方米,容积率为 1.29, 建筑密度 55%;规划总建筑面积 190.4 万平方米,容积率为 1.09,建筑密度 50%。 古城区人口与建筑容量控制,具体依照潮州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指标。 第第 2626 条条 道路交通规划原则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保护和延续古城“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道路历史格局,不随意拓宽道路和改变道路线型,保持街 坊内的街巷格局和肌理。 (2)古城道路系统规划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拓宽,普遍梳理”的方针,在保护古城格局风貌 的前提下,适应古城交通发展的新需求,将道路分为保护类、保留型、拓宽型、整治型、梳理型 5 种类型。保 留、拓宽类道路的红线不得穿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核心保护范围。保护类街巷不得改变现有道路空间尺度。 整治类街巷逐步实现两侧建筑控制线的规划要求。梳理类街巷重在消除街巷的极端断面瓶颈。详见附表 10。 (3)限制机动车在古城区的通行,有效组织机动车的单行交通。倡导低碳的“慢行城市”理念,古城区交 通工具以步行及脚踏车、环保电动车等非机动车为主,建立完善的慢行道路体系。 (4)古城居民非机动车停车场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街坊内各类建筑底层与院落、街坊绿地与其他开放 空间。规划增加的集中社会停车场主要沿环城路设置,为古城重要旅游景点、主要文化商业区服务。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9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第 2727 条条 市政设施规划原则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1)古城区的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要逐步改善,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改善古城人居环境。 (2)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应遵循“区内自足”和“最小干扰”原则,以满足古城区自身发展需求的中小型基 础设施建设为主,不得破坏古城历史风貌,积极探索在现有道路空间尺度下的管线技术方案。当市政管线与设 施按常规设置与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发生矛盾时,应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特殊的工程技术措施加以 解决。 第第 2828 条条 防灾设施规划原则防灾设施规划原则 (1)古城内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车道。历史文化街区应尽量利用外围道路作为消防通 道,文物保护单位应设室内消防栓及使用喷淋。当道路街巷系统无法满足消防通道要求时,加大区内消防栓布 置密度,配备小型或便于携带的消防设备,建立基层社区消防组织,加强消防自救能力。 (2)韩江防洪堤坝工程设施要与“三山一水”自然环境与古城历史环境相协调,保持滨水特色,增加亲水 空间。 第四节第四节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分区分区 第第 2929 条条 控高二层地区控高二层地区 控高二层地区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和一般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城墙以 西至东平路之间地区,以及葫芦山、金山、笔架山自然景观风貌区内。 区内建筑控高二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7 米。 第第 3030 条条 控高三层地区控高三层地区 (1)古城内居住建筑,控高三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10 米,主要为规划整治类地块,分布在北马路以 东、上西平路沿线、文星路沿线、下西平路南段、太平路与东平路之间地区。 (2)古城内公共建筑,控高三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12 米,主要包括学校、医院、办公等公共建筑以 及中山路中段、开元路中段、西湖沿线地区。 第第 3131 条条 控高四层地区控高四层地区 (1)城市主干道沿线居住建筑,控高四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13 米,主要分布在环城西路沿线、开元 路东段地区。 (2)城市主干道沿线公共建筑,控高四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16 米,主要分布在环城北路、开元路与 中山路东段、环城西路、环城南路沿线地区。 第第 3232 条条 重要景观视廊控制重要景观视廊控制 影响古城内建筑高度控制的有 5 条重要景观视廊:广济门城楼开元寺,广济门城楼葫芦山,广济 门城楼金山,广济桥葫芦山,金山凤凰塔。通过视线分析,现状难点与规划重点集中在城墙以西 至东平路之间地区,规划建筑控高二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7 米。凡区内不符合控高要求的现状建筑,不得 新建扩建,逐步实施更新改造。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10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第 3333 条条 城市轮廓线控制城市轮廓线控制 规划重点控制的城市轮廓线有三处: (1)古城沿江近景轮廓线:主要观景点在广济桥、环城东路、东兴路沿线,处理好城墙以西至太平路之间 地区建筑高度控制,古城沿江轮廓线主体最高点由城楼、葫芦山、金山控制,不应出现古城内建筑轮廓。古城 内建筑高度分布总体按照西高东低、外高内低的空间层次原则。 (2)韩江东岸近景轮廓线:主要观景点在广济桥、韩江大桥、凤凰台、环城东路沿线,处理好沿江建筑整 体轮廓线与背景山体的关系,控制韩江东岸建筑整体界面遮挡笔架山不得超过背景山体面积的三分之二。 (3)古城以西远景轮廓线:主要观景点在韩公祠侍郎阁、广济门城楼,处理好古城以西地区高层建筑的合 理分布,环城西路、西河路、新桥路、城新路等主要道路沿线不宜新建高层建筑,且建筑高度应在 50 米以下。 高层建筑宜分段集中分布在新区潮州大道、新洋路沿线,形成起伏有致的整体建筑轮廓线,避免形成古城以西 远景高层建筑连续而平直的视觉屏障。 第第 3434 条条 其他其他建筑控高要求建筑控高要求 (1)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按原有建筑高度控制。规划保护的历史街巷,按编制的街景整治规划设计控制沿 街建筑高度。 (2)其他一般建筑的改建、新建按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具体依据潮州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控 制指标。 (3)沙洲岛内除凤凰台洲头公园,其他地区建筑控高四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13 米。 (4)葫芦山、金山、笔架山自然景观风貌区内,重要景观建筑的高度与体量应与山体环境协调,可以不受 控高二层限制。 第五节第五节地块保护更新地块保护更新模式模式 在整体保护前提下,古城内的有机更新按照“全面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整治、局部更新”的方针进行, 不搞大拆大建。综合地块的现状评价与规划措施,划定四类地块规划模式:保护、保留、整治、更新。 第第 3535 条条 保护地块保护地块 保护地块指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范围。保护地块总面积为 61 公顷,占地块总面积的 32%,主要包括 24 处文物保护单位、3 处历史文化街区、15 处一般历史地段、以及葫芦山、金山。 保护修缮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不改变其原状。保护改善传统风貌建筑,按原有的建筑布局、样式、材料、 工艺进行维修。整治改造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其改建新建要在建筑高度、体量、样式、色彩等方面 与周边历史环境协调。不得改变规划保护的历史街巷的空间格局与尺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影响历史风貌的 市政管线入地铺设。加强葫芦山、金山景区绿化,严格控制非景观类建筑的高度与体量,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 第第 3636 条条 保留地块保留地块 保留地块指整体风貌与功能符合古城保护要求,或按古城保护要求正在规划实施的地块。保留地块总面积 为 16.4 公顷,占地块总面积的 8.6%,主要包括饶宗颐学术馆、开元市场、华侨博物馆、潮州影剧院、环城东 路滨江绿地等地块。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11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第 3737 条条 整治地块整治地块 整治地块指整体风貌不完整、环境与功能有待改善治理的地块。整治地块总面积为 68.1 公顷,占地块总面 积的 35.6%,主要分布在北马路以东、东平路、西平路、东下城脚沿线等区域。 整治地块内不搞大拆大建,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环境质量,完善设施配套,渐进有序治理。保护修缮文物 与历史建筑。改善传统风貌建筑,按保持原有容积率和传统风貌外观的要求进行整修。整治改造一般建筑使其 与古城风貌协调,其改建新建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根据道路系统规划逐步整治与梳理街巷,不改变街区道路 格局与基本走向,逐步实现两侧建筑控制线的规划要求,消除街巷的极端断面瓶颈。 第第 3838 条条 更新地块更新地块 更新地块指严重影响古城风貌,或因用地置换、道路拓宽等功能需要,亟待调整使之符合古城保护要求的 地块。更新地块总面积为 45.5 公顷,占地块总面积的 23.8%,主要分布在环城路、中山路、开元路、上水门街 沿线等区域。 更新地块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按照古城保护要求进行成片更新改造。近期加以严格控制,不新建扩建, 并采取一定临时性整治改造措施。 第六节第六节空间景观空间景观保护控制保护控制 第第 3939 条条 空间格局的保护空间格局的保护 整体保护古城内外的历史空间格局。保护与强化古城外部“三山一水一洲”的自然景观环境,控制古城人 工环境与之协调。保护和延续古城内部“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与肌理,不随意拓宽道路和改 变街道走向。 古城空间结构由节点空间、线性空间、面域空间组成,节点空间包括历史标志物、视觉控制点、重要空间 节点、历史景观点等,线性空间包括特色街巷、景观视廊等,面域空间包括特色街区、开放空间等。 第第 4040 条条 节点空间的节点空间的保护保护 (1)保护并强化广济桥、城墙城楼、开元寺、北阁、韩公祠、凤凰塔、凤凰台、葫芦山作为古城的历史标 志物与视觉控制点。 (2)强化古城重要空间节点,包括太平路的南门古、义井甲第巷口、百花台,开元寺的庙前广场、西马路 的西门古、名胜境,义安路的新街头、府衙广场,中山路的望京楼,西湖的河头、虹桥等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节 点空间。 第第 4141 条条 特色街巷的保护特色街巷的保护 (1)强化与恢复太平路、义安路特有的牌坊街道景观,逐步恢复历史上的牌坊。 (2)保护太平路、西马路、义安路、上东平路、卫星一路、太昌路、东门街具有历史风貌的骑楼街道空间, 北马路、水平路、汤平路、昌黎路按照骑楼街道风貌控制。 (3)保持环城西路(西湖段) 、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文星路林荫道特色,中山路、旧县巷按照林荫道风 貌控制。 (4)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坊巷历史地段内街巷的历史风貌。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12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第 4242 条条 景观视廊的景观视廊的控制控制 (1)景观视廊是视觉控制点之间的视线通廊,古城区重要的视觉控制点为葫芦山顶、金山北阁、笔架山韩 公祠、广济桥、广济门城楼、开元寺大殿、凤凰塔、凤凰洲凤凰台。 (2)对景观视廊内建筑高度有规划要求的有 5 条:广济门城楼开元寺,广济门城楼葫芦山,广济 门城楼金山,广济桥葫芦山,金山凤凰塔,视廊内建筑高度与轮廓线控制符合建筑控高要求。 (3)其他景观视廊有:葫芦山金山韩公祠之间的高视点通廊,以及广济门城楼韩公祠凤 凰台凤凰塔广济桥之间江面开放空间的视线通廊,控制韩江大桥的尺度、以及韩江两岸建筑轮廓线控 制符合建筑控高要求。 第第 4343 条条 开放空间的开放空间的保护保护 (1)整体保护“三山一水一洲”的开放空间,保护葫芦山、西湖、金山、笔架山,及滨江、凤凰洲头的自 然景观环境,形成开放的滨江景观长廊、西湖公园、金山公园、洲头公园。 (2)强化广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绿化,包括广济门广场、下水门广场、竹木门广场、上水门广场、府衙广 场、河头广场、西湖广场等。 第第 4444 条条 绿化景观的保护绿化景观的保护 (1)加强“三山一水”的山体与滨水绿化,搬迁葫芦山、金山景区内的学校,增加公共绿地。 (2)保护与加强文物古迹的绿化,保护古树名木。鼓励民居院落内各种形式的庭园绿化。 (3)结合街巷整治与梳理,形成街头小绿地。 第第 4545 条条 历史景观的保护历史景观的保护 (1)整理恢复潮州外八景。其中“北阁佛灯” 、 “韩祠橡木” 、 “湘桥春涨” 、 “龙湫宝塔” 、 “凤台时雨”结合 文物古迹的保护,强化其作为历史标志物及视线通廊的控制点。 “鳄渡秋风” 、 “金山古松” 、 “西湖渔筏”结合周 边自然景观环境建设,强化其作为重要的历史景观点。 (2)景观提示潮州内八景。其中“古刹梵唱” 、 “东楼观潮” 、 “奎阁腾辉” 、 “莲花浮影”结合文物古迹的保 护,强化其作为重要历史景观点。 “西园赏菊” 、 “府衙钟声” 、 “渔庄晚眺” 、 “七星步月”结合历史街巷的标识系 统设立标志说明。 第七节第七节古城风貌古城风貌控制引导控制引导 第第 4646 条条 风貌风貌保护地区保护地区 (1)风貌保护地区指历史环境风貌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一般历史地段和自然景观风 貌区等区域。 (2)古城内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蔡厝巷、金城巷等坊巷历史地段,主要保护其传统民居历史风貌。 (3)太平路、西马路等骑楼历史地段,主要保护其近代骑楼历史风貌。区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及传统风 貌建筑,按原样修缮。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按历史风貌加以整治改造。 (4) “三山一水”自然景观风貌区主要保护其山水自然景观风貌,区内人工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13 页 共 47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0 年 12 月 第第 4747 条条 风貌控制地区风貌控制地区 (1)风貌控制地区指区内有重要的历史标志物或景观,以此为主导需要对周边一定区域风貌特色加以严格 控制使之协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西湖、沿城墙、开元寺周边、百花台等区域。 (2)环城西路沿西湖周边地区,保持并强化林荫道环境特色,沿街建筑不超过三层,建筑风貌控制为具有 传统民居意向的新建筑,突出建筑文化休闲特色。 (3)开元寺周边及开元路沿线地区,保持沿街商业建筑小开间的连续界面,沿街建筑不超过四层,建筑风 格控制为具有骑楼空间意向的新建筑,突出建筑商业文化特色。 (4)东下城脚沿线地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层,风貌控制主要有利于从城墙顶部观瞻,建筑风貌 控制为具有传统民居意向的新建筑,采用双坡灰色屋顶及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 (5)百花台地区,以廖厝祠华侨博物馆为中心,太平路以西沿街控制为骑楼样式的商业建筑,中山路与金 兴巷之间商业街区控制为周边式布局,建筑风格控制为具有骑楼空间意向的新建筑,突出建筑商业文化特色。 第第 4848 条条 风貌引导地区风貌引导地区 (1)风貌引导地区指名城保护范围内除风貌保护、风貌控制地区之外的所有区域。 (2)区内所有建筑,建筑高度要符合古城保护要求,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建筑布局要优化原环境的空间 肌理,建筑色彩以传统民居建筑的冷暖灰色系为主色调,建筑屋顶一般为坡顶形式。新建建筑要强调对古城历 史环境的尊重,对历史文脉的传承,鼓励创造形成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新风貌。 第四章第四章历史地段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是指历史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风貌特色,具有一定规模需要 整体保护的地区。 潮州古城内的历史地段是构成古城历史风貌的主体。按保护等级,可以分为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一 般保护的历史地段。按风貌类型,可以分为坊巷类和骑楼类的历史地段。 第一节第一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的保护 第第 4949 条条 保护项目与原则保护项目与原则 (1)保护项目: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内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规划确定 3 处,分别为南门义兴甲历史文化 街区、旧西门街历史文化街区、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 (2)保护区划: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 (3)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遵循“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 延续性”的保护原则,重在保护和延续街区的历史格局与风貌,重在以保护整治的方式对街区内的建筑采取分 类处置的措施,重在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促进街区永续发展。 (4)历史文化街区在本规划确定的保护区划基础上,需要另行编制专项的保护规划。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文本 第 14 页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