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与教学创新》PPT课件.ppt_第1页
《真善美与教学创新》PPT课件.ppt_第2页
《真善美与教学创新》PPT课件.ppt_第3页
《真善美与教学创新》PPT课件.ppt_第4页
《真善美与教学创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探索与研究 朱昌球 在程序中享受创新的快乐 关于“内涵”问题 教师的内涵 一是理念 二是特色 三是课堂 学校的内涵 一是理念 二是特色 三是课程 关于新课改 n课程目标教学程序改革 知识与能力工具性(成器)知识创新 过程与方法技术性(有才)方法创新 情、态、价思想性(积德)评价创新 中外课程价值观比较 n小学 西方:先科学美国 细胞生命 英国 时间简史 中国:先人文四书五经 唐诗宋词 n中学 西方:先意识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 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东方:先常识政治常识 社会常识 经济生活 宗教文化 中外教学程序比较 n中国 1、知识积累 2、能力提高 3、情感与态度转变 n美国 1、情感与态度了解 2、实用技术实践体验 3、能力与知识领悟 美国:2061计划 n科学技术的基础素质 教学大纲和目的 n科学教育的基本标准 教学指导和评价 n科、数、语、技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和根本 中小学、幼儿园普及科技教育,再造青少年的智慧 “2061”计划中的“科学 ” 76年全程教育目标 76年全民科技生活 数学科学技术素养 学习实践革新能力 中国:863计划 n八个技术领域重点突破 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 n六项创新成果全面跟进 高性能计算机与高速信息网络 深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与天地观测、海洋观测与探测系统 新一代核反应堆、智能电网与超级杂交水稻、抗虫棉等基因工程 n三条调控途径保驾护航 课题立项与公正的竞争环境 专家考评与创新的研究氛围 财务监督与合作的运行机制 跟踪引领集成创新 教育改革三十年 n80年代知识与能力 (基础目标) n90年代素质教育 (基本目标) n21世纪创新素质 (根本目标) 长沙市教育改革的“五朵金花” 创造教育二十年 n19901995 成功教育目标教学 n19952001 全方位创造教育实验 n20012005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n20052010 创新教育文化系统构建 与时俱进 不是背叛和跟风 而是传承和创新 目标教学创造发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十年 n19951998 课堂为主渠道实施创造教育 n19982001 创造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n20012005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程序存在的问题 现状:课堂程序越位 三维目标程序颠倒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1、情感与态度 关注兴趣 专注态度 贯注毅力 理想的课堂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过度学习 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 3、知识与能力 语言的知识:语法结构意识 修辞人文意识 逻辑科学意识 语言的能力:分析理解抽象概括 识记转换迁移运用 4、意识、习惯与价值观 思想观点 认识主张 理念精神 n(一)课堂理念情感态度 n(二)教学设计过程方法 n(三)学习评价意识习惯 课堂:讲授学习研究的场合或场地 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创造性地传授科学文化 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勇 敢地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错误越多,就 越能促使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一)课堂理念创新 情感兴趣:文化探究 知识价值:科技创新 n情感兴趣知识价值 探究创新 一、在探究中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创新和学习实践 “创新教育”的界定 创新教育:知识是基础、能力为目标、 文化传承是途径、创新素质为核心。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的创新 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智能、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 其是创新素质。 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1998年5月走进新时代的步履 “创新教育”的定位 课外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三小”活动中国发明协会(科技 部) 课堂教学:创造性学、创造性教、创造 性管“三创”教学中国创造学会 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 实践“三新”教育中央教科所 教科所、教育学会、市政府 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培养 中国教育学会第十 二次学术会议文献汇 编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 2001年10月 全方位创造教育 实验报告 1998年12月湖南 省教育研究成果二 等奖 2001年12月长沙 市政府社科联成果 二等奖 文化教育媒体 求异辨析传承 “茶龄”是多少岁? 1、46 2、60 3、8090 4、108 儒:社会需要之人 仙:山中之人 佛:不是俗人 浅、笺、贱、线、栈、钱 倭、萎、矮、桥、侨、荞、轿 “类左义右”右声说 鱼肉酒蛋活一半,粗茶淡饭活百年“养生学”文化传承 二、在创新中开启学习智慧: 追根溯源,获得真知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以解放思想为中心 ,一是遵循宽松原则,“宽松”的氛围,“宽缓 ”的节奏,“宽广”的视野;二是实施宽容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容错”“容奇”“容新”, 让“错误”成为创新的推动力。 课堂教学的“宽容”策略 2001年8月天津教育 2003湖南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大赛 n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刘大华 一等奖 如学习“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有一组 学生设计了一个把铁钉和碳棒连接起来再插入 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但无论怎么做就是没电 流,我一边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一边请全体同 学参与分析讨论。结果这两个学生自己发现铁 钉上镀上了一层红色的铜,原来是实验时操作 不当(首先把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 反应)造成的。他们实验看起来失败了,但在 全班却首先发现铜、碳棒、硫酸铜溶液不能形 成原电池。 刘大华 1、错误让学生有所发现 优化实验教学环节 “设置问题自学探索讨论释疑 实验操作反思提高” 2、错误让教师有所改进 化学实验“五步” 教学法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1)教师创设问题 。 “请你当医生” 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 大笑时,人们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 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 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 颗是不锈钢的 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 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 间失眠,心情烦躁,特别是吃了橘子等酸性食物后, 疼痛更加剧烈。医生绞尽了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 未好转。直到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才 为她揭开了病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教师启发引导。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故事中 打横线的句子然后猜想,再利用桌上提供的仪器 验证自己的设想(桌上有橘子、辣椒、锌片、铜 片、铁钉、碳棒、铅笔芯、导线、稀硫酸、乙醇 、硫酸铜溶液、PH试纸、电流计、烧杯)。 (3)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学生设计的方案达 30种) (4)学生演示实验。(发现24种有电流产生)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以锌片 、铜片、稀硫酸这组为例。电流计的指针 为什么会偏转?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锌 片上的电子为什么会流向铜片?铜片上为 什么有气泡产生?锌片和铜片的质量会发 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从氧化还原角度分 析,两极各发生何种变化?从能量转化的 角度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 易经研究的数、理、象西方科学的数、理、化 致广大 尽精微 易经启示4人获诺贝尔奖 (一)德国之汉森堡(又译海森堡),其论文为测不 准定律;(二)丹麦之宝雅(又译为玻尔)教授,其论文 为相生相克原理,庆祝酒会时以太极八卦纪念章赠人; (三)中国之杨振宇、李政道,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 自称得之于易经之启示是也。 孔子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其最终目的是要阐明 宇宙万物生存演化的原理,所以易学界研究天人地三者之间 的互动关系倡导“天人合一”,并有“易无达诂”之说。 莱布尼茨受启示发明二进制。他认为易经中的六十 四卦如果以阳爻()代表一,以阴爻(- -)代表零的话, 可解释为数字的另一种写法。 化学这门学科最初诞生,其实是和鬼神学有关的。中 国人希望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开始将草木矿物放入炉中炼化 ;而西方人希望炼制黄金而开始将矿物质放入炉中炼制。 而这种将物质加热使其产生质变的过程,正是化学的雏形 。至于为什么化学萌发于中国,这个没人研究过,但估计 和帝王想延年益寿有关。帝王拥有无上权力,却不能拥有 永恒的生命,于是便利用权力,要求全国的人一起来研究 长生不老药。所以化学得以在中国先萌芽。 为什么最早的化学萌发于中国却在西方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n传承上出了问题 传承上的问题有“内忧”和“外 患” “内忧”: 一是错误地理解而死不改悔 二是片面地理解而一意孤行 三是死搬硬套而不知变通 “外患”: 被压制,被伤害,被戕杀 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理论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伯顿提出:美国哈佛大学伯顿提出: 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一个学生被作为一个人看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一个学生被作为一个人看 待使他们受到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被重视;待使他们受到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被重视; 使每个学生懂得自尊,并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懂得自尊,并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 和看法;和看法; 每个学生应获得自己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每个学生应获得自己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 并许可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并许可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学生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和环境的自由,以学生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和环境的自由,以 使学习自由;使学习自由; 学生需要对他的新奇念头、想象和别出心裁进学生需要对他的新奇念头、想象和别出心裁进 行鼓励;行鼓励; 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不停留在自己明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不停留在自己明 白的事上;白的事上; 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压力,害怕会禁锢学生的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压力,害怕会禁锢学生的 智力活动,阻碍学生通向新思想的道路。智力活动,阻碍学生通向新思想的道路。 高考语文探究性阅读模拟题: 对名句格言有独特性的理解,或表达创新性的见解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教民)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顺民) 3、错误,促使人深思和反思 n“均无贫”与“均贫富”的政治文化比较 “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书册阅读 n特色高中“书册阅读”策略研究 20012003 不讲自读,少讲多读 四书五经,科学著作 九章算术时间简史 2005年10月国家级子课题一等奖 2006年6月教育教学研究发表 4、多犯错误可开拓思路 1、独辟蹊径: 成功教育研究曾洁萍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肖辉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瞿斌 高中历史“五步导学”实验刘玉华 19962001全校29个课题 长沙市“九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n历史学习小报 高中历史教学五步“导学法”研究 刘玉华 2003年“友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指导老师 彭玉兰 校本课程资料: 生存智慧 论语新释 天心一中高一备课组 2005年9月 2、领异标新: n从“和谐”“民主”“自由 ”的现代文化新视角来解读 (二)课堂设计创新 教学过程:激探展 实践方法:仿制创 n探究过程创新方法 探知激创 一、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目标 同堂多构(构思)反对整齐划一 学什么:目标设计 育德,激智,健体“老三标” n育德,社会学范畴 n激智,人文学范畴 n健体,科技学范畴 1、综合是教育学本有的“特质” “德”为首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综合化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科技制作) 人文知识(情商、智商) 社会知识(合作、交流、竞争) 学习知识(分析、理解、记忆、背诵、运用) 实践知识(摹仿、批判、革新、创新) 2、综合是新课改应有的“标的 ” 先知识,后智慧;先学习,后超越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科技制作) 探究精神,实验程序,制作技能 学习知识(分析、理解、记忆、背诵、运用) 结构学,修辞学,逻辑学,语言学,工程学 人文知识(情商、智商) 生存的核心要素,发展的关键因素 社会知识(合作、交流、竞争) 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激励 实践知识(摹仿、批判、革新、创新) 入书,出书;减法,加法 生活、学习、生存、发展四大目标体系设置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n创新智慧易经天理 n情感智慧诗经人情 n哲学智慧老子天道 n生存智慧论语人伦 n“人文精神”的四大范畴: 科学探究、风俗人情、哲学思辩、积极进取 广义的“人文精神” 创新精神现实性意趣志习; 创新智慧针对性联比演推; 创新技能序列性合分移换。 综合的“原则” 先精神,后智能 生活化 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 是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 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 和校本班本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 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缺乏个性的定型化 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内容 先已有,后未有;先内部,后社会 n能源风 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 n环境环 保、低碳经济 、智能电网 n发展海 洋、高速铁路 、航天航空 1、生活是知识识、智慧、能力之“源 ” 当今社会三大主题题:能源、环环境、发发展 n 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n n 历史与现实相似联系; n 文学与科学相关联系; n n 他人与自己对比联系; n 原理与现象因果联系; n 个人与集体类比联系。 自然、社会、人类的多元产生了“多元智能”理论 2、生活是自然、社会、人类之“流 ”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程式 怎么学:程序(活动)设计 三、创创新教育课课堂教学程序 命题析题结题 活动程式 激探展 n n激:激趣、激疑、激智 n探:探知、探理、探法 n展:展得、展悟、展成 问题教学法 诗歌教学中创设情境 以美激智错误 小说教学中再现情节,以善激智套中人 散文教学中赏析情景,以真激智荷塘月色 语文教学中的“激智” 物理教学中的“探理”:变阻器 探究活动第一步:制作铅笔芯变阻器 实验所需器材:铅笔芯一支,电池组一个,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小灯泡一只。 实验要求达到的目的:利用铅笔芯改变小灯 泡的亮度。 实验电路设计: 实验现象记录: 22 探究活动第二步: 寻找铅笔芯变阻器的缺陷并加以修正 探究课题的提出:在实际操作中,你是 否发现铅笔芯变阻器材在什么地方有不足? 请你想办法修正它的缺陷。 缺 陷 修正方案 1 2 3 4 探究活动第三步: 实验猜想:应该选择的材料是 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提供进行探究实验的器材:长短粗细相同 的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各一根,电池组 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小灯泡一个。 实验现象记录: 材 料 变阻效果 铜丝 铁丝 镍铬合金丝 科技制作活动中的“展得” n “生活实例”缺陷和不足,从而产生改进生 活的热情。(质疑) n “实物展示”创新、发明作品,引起发明、 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并选取一些感兴趣的题目(选题 ); n “生活难题”基本的创新思维的方法、要领 ,了解一些改进、创新的途径、方式,找准切入点( 构思); n “实物拆装”探讨、切磋,以修正、补充、 完善方案(立案); n “发发明革新”组织组织 、帮助收集材料,开展竞竞争 ,把方案变变成成品(制作)。 从生活中学语文“展得” n广告语的创作苏珊执教 广告语的收集 广告语的归类 广告语的赏析 广告语的创作 2008长沙市教育科研课题二等奖谢茜 “有效”的课堂训练 练什么:作业设计 四、创新教育课堂作业或练习 1、自然、社会、人文三“知”统一,激 发学生的文化积淀兴趣;(丰富知识) 2、科技、实验、生活三“智”合一,培 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明达智慧) 3、阅读、研讨、创作三“能”合一,提 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娴熟技能) “知”“智”“能”是课堂训练的 主线 n高考复习资料中一道“文综”材料分析题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 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 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 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 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 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 分析题:1、祁山脚下这场雨是 A季风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2、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诸葛火攻失败的原因。 3、从“史学”的角度分析这次战争结果的意义。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n黄鹂,雌鸟鸟羽色染绿绿,不如雄鸟鸟羽色鲜丽鲜丽 ;幼鸟鸟羽色似 雌鸟鸟,下体具黑褐色纵纹纵纹 。主要生活在阔叶林中。取食昆 虫,也吃浆浆果。雄鸟鸟在繁殖期鸣鸣声清脆悦耳。雌雄共同以 树树皮、麻类纤维类纤维 、草茎等在水平枝杈间编间编 成吊篮篮状悬悬巢。 n中考自选题:以古诗为题材,1、写一段 记叙性文字;2、写一段议论性文字;3、写 一段赏析说明性文字。 (三)学习评价创新 学习方式:新鲜时尚 学习途径:独特灵活 n既实又活新鲜独特 灵活新颖 “问题”式学习方式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交流对话 有效学习 1、“闻道”的标准:启发式 (儒家) 课堂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接受过程 教师就是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人; 学生就是通过向老师学习而接受知识的人; 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学习技能的 过程; 教学的全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一 些新信息的全过程。 ( “授受”的关系) 登堂入室 论语中的十大模糊语言 1.“无友不如己者”(学而第一)词性模糊 2.“非其鬼而祭之”(为政第二)指代模糊 3.“绘事后素”(八佾第三)结构模糊 4.“里仁为美”(里仁第四)省略模糊 5.“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关联模糊 6.“邦有道,不废”(公冶长第五)句式模糊 7.“朽木不可雕也” (公冶长第五)情感模糊 8.“斐然成章” (公冶长第五)修辞模糊 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同上)层次模糊 1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同上)观念模糊 2、“术业”的标准:辅导式(墨家) 课堂学习的本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共同活动的组织过程 编码知识,可以通过语言表述来传递,可以 通过练习来掌握(包括一些解题的智力技巧也 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握)。 非编码知识,不可用语言来表述(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并且通过 经历发生变化(包括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 后现代知识:程序性知识、个体知识、认识 的主观性知识、体验与经验的知识。 ( “物人”的关系) 君子不器 公输中的模拟攻守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 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 之守圉有余。 子墨子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 臣之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 能绝也。” 3、开放的标准:启导式(道家) 课堂学习的本质是师生、生生交 流、沟通、对话的全过程 交流:人与物(知识)的关系均衡、综 合、选择; 交往:人与人(学生)的关系时代性、 生活化与社会化; 沟通:情感与情感的关系体谅、宽容、 接纳、回报; 对话:思想的碰撞关系探究性学习、研 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 “人人”的关系) 性天达人 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 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 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 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 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4、创新的标准:激励式(佛教) 课堂学习的实质是教师有目的、有 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觉者,教师是学习的 帮助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是学习效果的被考查者,教师是考试制 度的代言人; 学习是一种思考过程,这种过程必须以问题 探究为前提;学习是解决一个问题又产生新的 问题的不断发现问题的全过程。 ( “思智”的关系) 苦海无边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 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 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 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到老禅 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 你如此惊讶?” “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 老禅者微笑着说: “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 的是物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 脱,一理通百事啊!” 偈语拾零中的修性悟道 有效学习的标准 问题的针对性(激活) 任务的实效性(生活) 方法的多样性(灵活) 参与的广度(展现) 学习的氛围(呈现) 学习的效度(发现) 1、探究学习中问题的针对性 以问题开始,以新的问题产生结束; 问题有统一性,理解有多样性;(个性、 差异性与共性、普遍性的关系) 教育契机和学习契机的产生(学生和教师 都发生了变化)。 (激活经验与知识,获取事实经验与科学真理 )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 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 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 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 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 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 予千金。 千古奇人吕不韦新解 最成功的文化传播经纪人(千金难改一字的经典之作) 广告业的老祖宗(炒作宣传,真让后人自惭不如) 商人、政客、文化经理集于一身 2、探究学习中任务的实效性 分层次学习:课本层次、生活层次、学生层次 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个别指导:知识指导、技能指导、态度指导 知识、方法、态度 求同存异: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 特色与综合、人文与自然 异彩纷呈:同一知识不同的获取方式 “学科”与“生活”、“独立”与“合作” (生活关注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不伤害自尊心) 试卷讲评中的分层学习 一、个别辅导 9个题做对一个的 二、重点讲解 39个人有27个人做错 三、原则指导 散文赏析(主观题) 四、成功范例 45分以上的作文 3、探究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的安排、计划,学生自发、自觉 的选择; 书面(文字)的计划,活动方案和活 动过程; 组织教学,学生的需求; 综合,调控。 (灵活应变,满足需求内在的需求) 语文高考中的选做题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主题思想 长于形象思维 2、对新闻事件的肯定或否定 长于因果说理 3、寓言故事中哲理 长于哲学思辩 4、探究学习中的参与度 量的广度:是少数学生还是多数学生; 质的深度:是否深入思考,问题的层次; 自觉的程度: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参与的原因:是功利的还是兴趣的; 参与的目的:是知还是智?是行还是能? (展现自觉程度,自觉程度越高越能持久) 对于“扔鞋”一事,任志强在微博中回复称,他对扔 鞋的小伙子并不感到生气,他和扔鞋者都是宣传的受害者 。 任志强指责说,政府与媒体将年轻人和低收入家庭的 胃口调得高高的,又不愿放弃从土地中收取高收益。他们 热衷于主导市场投资,不努力实现保障房建设,还借保障 房名义实施腐败,才引发了社会的不满。突出购买与私有 ,将祸水倒向开发商,把穷人也推向了市场,岂有不扔鞋 的道理。 有钱人进市场,无钱人进“保障” 讨论: 有近八成网友赞成“扔鞋”,针对“鞋袭”事件, 网友的反应两极分化严重,一方网友为扔鞋叫好,恨不 得当时扔的不是鞋而是砖头;另一方网友则认为,不能 把对房价的不满都扔给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