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1页
《李清照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2页
《李清照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3页
《李清照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4页
《李清照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婉约的词作及闺怨 的题材; 感受李词的风格及家国 的情怀。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 女词人,济南章丘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 漱玉词等著作传 世。代表作有声声 慢、一剪梅、 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 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 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 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 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 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 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 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 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 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 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 ,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 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 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 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 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 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 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 奔母丧。恰在这时,战 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 ,徽、钦二宗被掳,高 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 ,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 ,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 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 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 、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 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 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 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 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 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 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 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 世。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 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 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 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 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 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 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 后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前南渡后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代表作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 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 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中期婚后生 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 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 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 罗汉洞观月,流连忘 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 感。 朗读品味 整体感知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 内容。为什么? 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 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 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 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 情感的?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 厨 西风 黄花 概括意境特点: 凄凉萧索 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 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 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 凉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 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 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问: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 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人比黄花瘦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 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我 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 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 副词、叠词 形容词的表达效果 1、意境生动传神 2、情感表达淋漓尽致 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 文章音乐欣赏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初读 感 知 要求:1、读准字音、 句读。 2、结合注释, 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 声声慢词,是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 夫死、人骗等不幸遭遇,内心郁结无法排遣, 写下的血泪文字。可谓忧患余生,呜咽满纸。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飘零之苦 深广厚重 晚景之凄 精读 鉴赏 作者是如何 来表达“愁” 的? 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 淡酒 秋风 鸿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处处生愁, 物物助愁, 景景牵愁, 一个“愁”的世界!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 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 酒 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枯坐于秋窗下,独在 异乡以酒御寒浇愁。最伤心的 是,又见北雁南飞,而这雁儿 ,或者就是当年相识在北方故 园的旧友!作者于是感叹:大 雁可以北往南来,而自己却滞 留在南方不能北归中原!借“ 过雁”这一细节,表现了词人 无可遏止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 地的漂泊之感。 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这首词中的菊花和醉花阴中 的“黄花”有什么不同? 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 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 。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 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 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 这首词当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 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 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 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 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 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 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 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 愁丝的象征 2. 运 用 叠 词 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 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寻寻觅觅 孤苦无依 冷冷清清 情景 萧杀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愁情凄然寡欢 动作 一连用十四个叠字, 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 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 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 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 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 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 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清照说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 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 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 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 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 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 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 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 可评价。” 情感基调 愁 醉花阴声声慢 闺怨之愁 寂寞忧郁 家国之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 ? 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 ,增强情感表现力。 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 节奏感。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清平乐 李清 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 “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 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 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 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 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 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 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 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 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 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 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 ,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 孤苦的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