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喜爱梅花、翠竹吗?你 怎样理解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 象征寓意? 花鸟册页 赵之谦 清代 你对梅花、竹子的象征 寓意还有哪些了解?托物言 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的 表现手法,请列举出其他用 于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感 情的植物和同学们交流。 思考练习 欣赏梅花作品,分析其中 的寓意和表现手法。通过临摹 学画梅花,体会画法程式以及 笔墨变化的美感,并和同学交 流感受。 学习活动一 比较款识的 书法,从线条组 织、墨色变化等 方面体会梅树枝 干用笔的书法意 味。 寻梅 吴昌硕 清代 画梅先画枝干,画枝干要做到立意为 先,分清主次。 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锋用 于不同线条的表现。运笔疾速果断,表现 枝干的挺拔。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画出老干、新枝等不同感受。 枝干留出部分空白为添花之用。 点花或勾 花时要把握花 瓣的朝向和前 后关系,花朵 的组织要讲究 聚和散,避免 平均分布。 红梅 现代 齐白石 罗聘与李方膺的两幅梅 花一繁一简,给人截然不同 的视觉感受,对比赏析两幅 画,谈谈你从中体会的不同 的意境。 模仿教材图示方法,用 带箭头的动态线分析一幅梅 花作品,标示梅树枝干的伸 展势态,理解作品布局的意 向。 思考练习 三色梅轴 清代 罗聘 梅花 清代 李方膺 花果册之一 清代 金农 欣赏墨竹作品,体会其中 表达的意境。学习传统程式技 法,画一幅墨竹图。 学习活动二 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竹竿中长上 下短,只需弯节 不弯干,节节画 下,笔意贯穿。 承接上下节点, 稍弯以表现竹竿 圆浑的体积。从 节上分左右生枝 。行笔疾速,线 条遒劲。 老干新枝 嫩干生枝 左出枝 叶片的组合既要符合竹子的造 型规律,又要表现生动的情趣。 片羽 横舟偃月 惊鸦落雁金鱼尾 画竹叶要果断用笔,以提按控制 笔锋画出竹叶的不同形状,实按而虚 起一抹便过。竹叶的分布同样要有聚 有散,墨色浓淡变化,表现前后层次 。 个字介字介字个字重叠 雪竹 现代 高剑父 风竹图 清代 李方膺 凌风傲雪寓 意竹子坚韧不拔 的精神。看一看 在画法上有哪些 不同? 传统绘画中的 竹子常与奇石组合 表现,这种组合表 达什么寓意?谈谈 你的理解。在小区 、公园等公共环境 中是否经常见到这 种组合,你会怎样 去观赏它们? 竹石 明代 陈洪绶 画几幅布局草图, 明确梅竹作品的主次和 呼应关系。 思考练习 尝试运用所学画法,分别 选择以梅或竹为主体画一幅画 ,和同学们一道举办一个小型 画展。 学习活动三 红梅怒放 现代 李苦禅 在梅树之下 或竹影之间点缀 小鸟,可以活跃 画面。 画鸟首先要 了解鸟的身体结 构,认真研究它 的生活习性,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常分娩护理查房范文
- 出租房安全培训讲稿课件
- 出渣车行车安全培训课件
- 出海应急避险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培训资格课件
- 出国安全培训讲话课件
- 出口押汇课件
- 舆情引导算法设计-洞察及研究
- 芯恩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新版本: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范本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4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物业管家服务方案
- 钢铁厂的安全教育
- DB11∕T500-2024城市道路城市家具设置与管理规范
- 锂电池pack生产线可行性报告
-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质检数学试卷(一)(含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大纲梳理
- DME糖尿病黄斑水肿
- DB1305∕T 45-2022 小麦品种冀麦325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邢台市)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