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三不成文”说起.docx_第1页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特征码tvkqrjyojoiikqesmnfw *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 常言道,“无三不成文”。翻阅许多讲话稿、时评,包括日常工作的实施方案、通知要求等,“一、二、三”的标准框架在其中有着惊人的统治力。提炼观点离不开“三点”,指导意见离不开“三点”,宣传报道离不开“三点”甚至我上面那句话都有意无意地想要凑满“三”个实例。细细思考之余竟顿感瞠目结舌、毛骨悚然,不料“三”这个数字对于我们工作有着如此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当然,对“无三不成文”中“三”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不同,含义也各不相同。如果把“三”单纯理解成“一领导、二务实、三监督”的工作模式,或是“一中央、二地方、三个人”的做法套路,显然都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有一位网友的说法笔者表示很赞赏,他将“三”理解成“三个什么”,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对事物认知的“三”个步骤这一客观规律诠释“三”这个字来体现其普适性,既反映了抓工作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前辈的经验总结,又觉他有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之嫌,但深究起来确也无可挑剔,实在是感叹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无“三”真的不能成文了吗?答案显然是“否”。我们都很明白,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有一说一、是二言二,不画蛇添足、生搬硬套,也不断章取义、缺斤少两。我们这些做文字工作的,写一篇就像在织一件衣服,要量体裁衣,若是为了强行附和于某种款式或某种尺寸而出了那种捉襟见肘、衣不合体的洋相,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贻笑大方。 事实上 ,诸如“无三不成文”这些说法都是前辈们在他们工作中作出的富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旨在揭示一些写作的规律,对初窥门径的新手而言有着指导借鉴之作用。我们若是在平日里把这些经验总结作为准则甚至评判标准的话,显然是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的。如果一个领导脱离问题实际,看见秘书所给予的发言材料“文不成三”就打回再造的话,这便是真正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古人曾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事不过三”,“三思而后行”,都是“三”的广泛运用。其实,“三”是一个有生命力、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数字,只要不按图索骥、削足适履,灵活运用“三”,很多时候能为我们写文、说话提供强大助力。比如,引用“三”句排比,相较两句底气不足、四句冗长繁复,则显得恰到好处、一气呵成;比如,以理说服人,论据很多论点很广,两点理由显得势单力薄,四点理由有些得理不饶人,提出三个观点,有种“点到为止,余味悠长”,令人心服口服而不咄咄逼人;再比如我此刻为读者您举例子,只举两个案例总有些站不住脚,显得我才疏学浅、黔驴技穷,至少要大于等于“三点”才算得上旁征博引这大概就是便“三”的形式美、气势美、节奏美罢。 “无三不成文”,我们要审慎地运用前人的经验,不墨守成规,也不抵制抛弃,当然也不必奉为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