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世界现代史.pdf_第1页
初三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世界现代史.pdf_第2页
初三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世界现代史.pdf_第3页
初三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世界现代史.pdf_第4页
初三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世界现代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答案 初三下学期期末历史测试题(世界现 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写在答题卡) 1.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它所反映的美国 经济发展的总特点是 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率(%) 8.7%5.6%6.3%-0.8%-1.9%3.3%3.9%4% A高速度低通胀 B起伏性周期性 C信息化全球化 D 高速度低失业率 2.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 价的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三国协约 C、雅尔塔体系 D、三国同 盟 3.美国参加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 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 的头上。”你知道英美等国家后来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A成立国联,维护世界和平 B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召开巴黎和会,惩治战后德国 D召开慕尼黑会议,纵容德 国侵略 4.以下战役,从战略意义上讲作用相同的是 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诺曼底登陆 A B C D 5.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 系的是 A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B希特勒上台,德国 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C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D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 政权建立 6.学习历史需要准确理解并运用知识,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华盛顿会议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B欧盟当今 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 C伊拉克战争体现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D当今国际格局 多极化格局形成 7.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经济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成功加入了_。 AWTO BEN CUN DAPEC 8.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与之密切 相关的是 A 三国协约的成立 B三国同盟的成立 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巴黎和会的召开 9.下列能够突出反映“地球村”这一当今世界特征的有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出现 错综复杂的中 东地区矛盾 克隆技术的出现 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 A B C D 10.集中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智能和全球化的特点的图 片新闻是 A.首个人类基因图公布 B.互联网融入校园生活 C.国产太空机器人揭 开面纱 D.田湾核电站发电 11、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 A、50 年初 B、60 年代初 C、70 年代初 D、80 年代初 12、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绞死希特勒右图描绘了苏美英联合打 击德国法西斯的史实。这一情景最早出现于: A、 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 B、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后 C、雅尔塔会议后 D、苏联美国参战后 13、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重划德国疆界 B、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C、成立国际联盟 D、限制德国军备 1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 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当时美国人感到 恐惧的事情是: A、 法西斯势力猖獗 B、经济危机严重 C、罗斯福推行“新政”D、美 国卷入二战 15、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是它反映的历史主题 是: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 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 16、成功同学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 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7、公元l500年以后,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体。如今,世界已形成 了“地球村”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殖民主义扩张 B 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C、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广泛建立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8、 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 象的是: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慕尼黑协定 联合国家宣言 A、 B、 C、 D、 19、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 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他得出这一结论 的依据应是: A、联合国作用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潮流 20、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出现了军国主 义复活的现象。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军国主义的本质就是侵略 B、军国主义复活是经济发展的必 然结果 C、军国主义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D、日本存在军国主义复活 的社会土壤 21、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 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 法制健全 22、二战后美国经济强大,被称为经济“巨无霸”。下列不属于美国经 济发展特点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经济发展迅速 C、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D、资 本输出增加 2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充 分表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 是: 、中国赔款 2100 万元 、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 会均等”原则 24、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希特勒上台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国会纵火案 、轴 心国集团 25、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但英、法对 其推行绥靖政策。下列事件中,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制造慕尼黑阴谋 、轻视希特勒上台、容忍纳粹党建立 、漠 视反犹狂潮 26、 某班想要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他们收集的资料中不恰当 的是 A计算机史话 B原子能开发历程 C飞机简史 D飞向太空第一人 27、1924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 地址中的国名应该是 A、苏联 B、苏俄 C、俄罗斯 D、沙 俄 28、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 验的是: A、1861年改革 C、新经济政策 B、明治维新 D、罗斯福新政 29、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 更富,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 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30、2010年5月9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 典。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 斯科保卫战 31、下面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爵士乐起源于黑人音乐 B、即兴演奏使爵士乐形成了多种风 格 C、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 D、爵士乐先在欧洲流行,而后 传到美国 32、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经济危机后,针对失业严重的 状况,德国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入“欧洲共同体” C、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D、寻求美国援助 33、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遗留了许多问题,造成印、巴间的严重对 立。炮制印巴分治方案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34、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 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 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属于第三次科技 革命技术的有 原子能 网络技术 航天技术 蒸汽技术 A、 B、 C、 D、 3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A、宗教问题 B、种族问题 C、水源问题 D、巴以冲突 36、20世纪60年代,曾风靡西方的摇滚乐诞生于 A、 法国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 37、罗斯福曾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 到了“突然和蓄谋的进攻”。那么,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美国轰炸 南联盟 38、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 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表明印度结束了: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D、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39、2008 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 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 奥运会”、 6 “金融危机”,如果 1917 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 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 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40、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后,有报纸评论说:“这是北约成立以来 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 动。”这里的“主权国 家”是指 A、伊拉克 B、南联盟 C、阿富汗 D、阿尔巴尼亚 41、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42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 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 经济强国地位 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 强国 A B C D 43、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 下获得独立的国家是 A古巴 B埃及 C巴拿马 D印度 44、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铁蹄横扫了北殴、西殴和东南殴。但 德军这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在(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义登陆 D.中途岛海战 45、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 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 D.决定成立联合国 2、 判断改错: 1、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八一九事件。 错误: 改正: 2、 法西斯势力在一个国家掌握政权的现象最早出现于德国。 错误: 改正: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总统是肯尼 迪。 错误: 改正: 4、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农 业。 错误: 改正: 5、 以苏联为首的北大西洋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错误: 改正: 3、 组合列举题: 1、巴黎和会三巨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最早开始于 国。 3、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 4、 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国 的独立。 5、 非洲独立年是 。 6、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7、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 时代。 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和 。(错一个 不得分) 四、材料分析题 1.图示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 下列问题:(11分) 英 俄 法 德 奥 意 北约 华约 - 柏林 罗马 东京 图一 两大集团的对峙 图二 臭名昭著的“轴心” 图三 “铁幕”已经拉下 (1)图示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次战争后形成的 世界格局是怎样的?是通过哪两个会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这个格局 在什么时候终结? (2)图示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最终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 发? (3)图示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这种格局的名称是什么?其开 始及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3分) (4) 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你认为理想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 推动这样趋势有什么积极作用? 2.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国旗的图案。 材料二:柏林 墙被打开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两面国旗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国旗?左图旗 帜被右图旗帜取代在国家上空升起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 生在哪一年?导致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 (2)材料二是指发生在德国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和它相邻的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请举一例说明。(分)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给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分) 3、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 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二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 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 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 施。 材料三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 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跌,世界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 说?此事件有哪些特点? (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中心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