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华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姓名:何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刘塨 20070601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1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目前,国内对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景观设计的讨论相当热烈,并有许多 文章发表。在这些有关校园规划的书籍和论文中,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去谈校 园景观设计、 交往空间等方面。 虽然也有进一步谈到校园水景环境营造方面, 但是对大学校园湿地系统深入研究的很少,尤其是对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 景观的研究。在当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高等教育观念转变及校园内外部环 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受到共同的关注。闽南校园 湿地的建设也处于这个关注热点中。 本文以与大学校园湿地联系密切的生态原则、美学原则、保护原则以及 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为理论基础。主要以对具有闽南地区代表性的大学校 园进行实地调研,对校园师生发放调查问卷,与师生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 行访谈等方式,对闽南地区的大学校园湿地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 闽南地区的大学校园湿地的因素,总结现今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的空间与 要素设计,力求探索出适合闽南地区地域特征、生活方式、思维特点、时代 发展的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以期对未来闽南地区改建、 扩建、 新建的大学校园的湿地景观设计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关键词: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abstract 2 abstract abstract title:title:nowadays, there is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campus extensity form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 and numerous articles are being issued every year. works and theses, most of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or intercourse extensity, are written in terms of macroscopic, however, part of which are referred to the campus hydro-scene construction, few yet gives a deep touch on the campus wetlands system, much less on the research into campus wetland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fukien province. its an era when eco-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es are altered and environment inner or outer schoolyard is changing, the campus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reby thrown upon with concerns. construction of campus wetland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fukien province is just now within this hotspot as well. in my text, researches will be given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ampus wetland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fukien province, aiming at offering theoretically guidance for rational campus wetlands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ecological, aesthetic and protecting principles which are close to wetlands and on feat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nd i picked out xiamen university and its zhangzhou campus, huaqiao university and its xiamen campus, jimei university and yangen univers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s to do field investigation, surve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terview the related sections and people. hence, i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effects on the campus wetland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fukien province and summarize the present extensity design and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in an effort to explore more design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campus wetlands so as to suit with regional features, life styles, ideologies and the times. i hope it can be of certain conduct and reference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ampus wetlands which may under reconstruction, extension or construc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fukie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key words: southern part of fukien province, campus, wetland landscape, extensity, elements. ii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1、原创性声明论文使用权说明格式如下: 1、原创性声明论文使用权说明格式如下: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 成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 如参考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 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论文使用权说明格式如下 2、论文使用权说明格式如下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对象 1.1.1.1 闽南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对象 1.1.1.1 闽南 本文中,“闽南”指福建南部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及其所辖县市, 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这个区域西北有高大的戴云山和博平岭山脉,东南是 广阔的漳州平原和泉州平原,内有九龙江、晋江流过。自古以来,厦、泉、 漳三地习称“闽南”,在地理上相邻,同风同俗,以闽南语系作为该地区的 主要方言(少数为客家语系和潮汕语系)。闽南文化既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 也兼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闽南地区属于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区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多雨,年平均降雨量在 1562.7 毫米左右, 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 4 至 5 次 台风的影响。 闽南主要土壤类型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盐土、风沙 土和潮土等。局部地区由于受特殊用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 影响,有变性土、风沙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上类分布。 1.1.1.2 湿地 1.1.1.2 湿地 “湿地(wetland)”一词,最早出现于由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 (u.s.fish & wildlife)1956年在的39号通告中。它将湿地定义为被间 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所覆盖的低地。随着湿地研究的深入,不同的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有了新的解释。 从地貌学角度说,湿地是区别于其它地貌系统(如河流、海湾、湖泊等) 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浅水地貌系统。 从生态学角度看,湿地是陆生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表为浅 水所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 从资源学的角度看,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 超过6m )都可视为湿地加以保护,不管它们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 时的。 美国工程师协会(us corpsofngineers)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 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 1971年2月3日,各国在伊朗拉姆萨尔签定了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2 护公约即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 约)。1992年7月31日,中国政府正式加入该公约。在该公约中,湿地的定 义是:无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 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六米的水域。并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 的岛域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特别是当其具有水禽栖息地意义 时。此外,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 洞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 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1。 1.1.1.3 景观 1.1.1.3 景观 景观 (landscape) 一词从英文含义看,可以解释为地表空间(land)的 景物、景象或风景(scape)。随着时代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景观的概 念所涵盖的内容在当今世界也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关于“景观”的研究中主 要集中在地理学、生态学和视觉美学三个学科。 (1)一是作为视觉美学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 (2)地理学:地理学中的景观研究更关注自然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注意 力更多放在“地景”(earthscape),研究景观形态的地质成因、地貌的发展 变化规律。它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等各种组分的综 合体,接近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群落等术语; (3)生态学:生态学中把所有的景观组成部分都当作一种环境因子,着 眼点在于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人的活动也只是一个环境影响因 子,在进行景观研究时,仅仅考虑人类活动的自然属性 2。 通过上述对景观概念的多角度观察,可以看出景观既是一种自然景象, 也是一种生态景象和文化景象。 1.1.1.4 校园湿地景观 1.1.1.4 校园湿地景观 校园湿地景观是在校园中原有保留或残存的天然湿地基址上运用湿地 生态学原理和滨水湿地恢复技术,借鉴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景 观和生态过程,把天然湿地恢复或缩移、或模拟在校园址中,进而设计、建 设和管理的具有大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系统。它是将校园湿地保护和利用相 统一,融合自然生态、文脉沿革、校园文化、景观营造等要素的绿色景观体 系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校园湿地景观也是在校园区域内,从不同的空间组 织层次上(从宏观的景观水平到微观的微生物水平),综合运用风景园林学、 湿地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以及工程措施, 营造具有湿地结构、功能、特点及性质的湿地,使之能满足生态、社会、经 1 赵魁义编著,地球之肾湿地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9 2 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林业大学,2004(6)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3 济效益的要求。 1.1.2 研究背景 1.1.2.1 生态意识的觉醒 1.1.2 研究背景 1.1.2.1 生态意识的觉醒 随着对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视、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学校园的生态环 境建设, 在近年受到共同的关注。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窗口, 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城市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保护校园环境已经成为保护城 市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将充当更 多的生态意义上的“主角”,包括:城市绿地子系统、城市主要的生态教育 者和研究主体、城市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等等。大学校园群体的高 知性、开放性和研究性将有利于大学充当这种角色。 从校园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师生们距离自然世界似乎越来越遥远,对一 层层“水泥恺甲”感到压抑,对灰色的天空感到失望,生态校园成为了人们 追求的目标。师生们渴望在校园中获得自然的气息,校园湿地正是在这样的 前提下在校园建设中获得日益的重视。校园湿地的营建正好满足了师生们对 自然野趣的要求。在这里,师生可以体验到自然的气息,可以感受到自然野 趣魅力。 1.1.2.2 校园湿地的建设条件 1.1.2.2 校园湿地的建设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 期。大学校园正在迅速扩大,新一轮大学校园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规模 大。占地达到几千亩、师生人数超过1万以上的大学比比皆是。现阶段闽南 大学校园也处于此发展趋势中, 其发展扩大规模的方式有: 独立建设新校区、 扩大原有校区等等。 由于闽南处于沿海丘陵与湿地地区,而且新建大学校园的占地面积大, 并多坐落于城市边缘,湿地的存在较为多见,再加上许多校园人工湿地的营 造,因此出现了一批在原有保留或残存湿地基址上形成湿地景观的校园,如 厦门大学本部、厦门大学漳州分校、华侨大学厦门分校等。作为城市空间组 织的构成因子,许多闽南校园湿地空间已成为着校内人员与城市居民休闲活 动的最佳去处,成为校园与城市的景观要素。校园中的湿地不仅是校园景观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闽南地区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子系统。 1.1.2.3 设计观念的转变 1.1.2.3 设计观念的转变 校园湿地营建的历程反映出设计观念上的转变。应该说,在整个设计史 的历程中, 自然与人工是一直交织、 缠绕在一起的,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令人感到愉悦的环境,人对环境的要求是在不 断变化并呈螺旋方式上升的。中国传统师法自然的山水式园林与西方人定胜 天的规则式园林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满足各个民族的不同审美取向,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4 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到了近代,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枯褐以及加速的城 市化和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迅速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对 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因而生态学也越来越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从近现代西方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 思想发展过程来看,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得到了 广大设计人员的认可, 并先后出现了4种倾向, 即:自然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 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相应的,这四种倾向同样出现在现代校园湿地景 观的设计思想之中。这也反映了设计师对校园湿地的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校 园湿地原貌的尊重。这与以前一提到湿地、沼泽,人们就首先考虑排水、改 造等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念的转变,也使得湿地景观越来越多的在校 园中被设计、营建出来。 1.1.3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目的 本文将剖析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区域特点和存在问题,积极构建湿地 景观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台。通过对校园湿地的恢复保护和景观设计,完善 校园湿地的保护、科研、教育和休闲旅游等功能。使其达到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自然保护和美化校园的“双 赢”目标,最终产生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辐射和拉动效应。 大幅度提高闽南地区大学校园的景观人文建设,扩大闽南建设现代化区 域应该具有的生态空间容量。既是本文的研究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地。以期 通过本文,抛砖引玉,提示更多的力量关注此课题,进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 为 21 世纪的人类理想生存环境建设与探索作出贡献,充分发挥湿地在校园 中的景观和生态作用,挖掘闽南大学校园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特质,为所在 区域的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 1.1.4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意义 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优化 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 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 誉为“地球之肾”,不断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 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 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湿地 的保护正是在人们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热潮之中提出的。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5 湿地景观设计是综合复杂的,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它涉及的内容广泛, 包括陆地、水域、水陆交接带等,需要“场地景观学”、“生态景观学”、 环境艺术、建筑理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学、旅游学、生物学、社会 学、经济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思考对校园湿地景观营建的理论与实践尚缺乏整体性、系统 性、逻辑性,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实践之举却已显示出星火燎原之势。 面对新世纪校园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有效的营造科学的、理想的生态校园 湿地景观,是保障校园生态安全格局,恢复校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增强校园 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多元化,促进湿地植物的广泛栽植,提高人居环 境及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确保校园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为探索有闽南特色校园湿地景观开 发与保护的新思路、新途径,校园湿地景观设计探讨和研究的理论实践迫在 眉睫。本文从闽南的地域环境与校园人文价值的角度分析出发,来探讨闽南 校园湿地的景观设计。对闽南校园湿地景观空间构成的探讨,以期为闽南校 园湿地景观塑造具有地域化、人性化、文化特色的活动空间,为树立闽南校 园的美丽形象提供设计层面的理论依据;对闽南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类型的归 纳研究,以期为闽南校园湿地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模式,亦在为城市实现生 态环境的总体改善与绿色景观的科学创造提供操作层面的可借鉴手法。这正 是本论文的意义之所在。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 国外对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以美,德,日三个国家的水平最高。其 中美国在这方面又要高于另外两个国家。生态规划方法和高科技,以及对基 地的卫星分析,是国外目前对自然湿地景观规划时所常用的一些方法。 克雷洛s坎贝尔的湿地与景观 (2005 年 1 月)阐述了湿地在可持 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北美湿地的主要类型、湿地过程的性质与功能 以及北美主要湿地植物类型、生物学特性和景观价值,湿地植物的种植技术 和人工湿地研究的历史和优先领域。在应用技术方面重点讲述了人工湿地设 计、建造、运行与维护、投资成本效益核算的原理与方法;分别介绍了处理 径流雨水的湿地系统,个体住宅污水处理系统,池塘单元。 罗伯特l弗朗斯的湿地设计中有关的水景观和湿地规划设计的 内容是当前中国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此书并 不讲述太多关于湿地生态、水文的复杂理论,而将指导具体的规划设计实践 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6 1.2.2 国内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 1.2.2 国内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 国内在湿地景观研究方面,一直处在规划设计和学术相脱离的状态。在 国内,有着一些景观生态的研究机构,但这些机构几乎研究的全都是理论, 而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理论与规划设计结合起来,尤其在湿地景观设计这一方 面,规划设计人员只能够但凭自己的经验,在没有统一规划指导的情况下做 出艰难的探索。 景观生态规划的整体水平不高,是湿地景观规划最大的欠缺,怎么样在 国内进行人才整合,专业整合,是目前两方面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相信未来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会有一个全新高度。 国内目前还很少有关于湿地规划设计的有价值的参考书。与湿地有关的 资料都隶属生态学或湿地生物学(特别是湿地植物学方面的研究) ,对规划 景观设计人员的直接指导意义不强。在学术论文方面,西南农业大学的刘进 华的城市绿地中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 、华中农业大学的曾晓阳的城市 绿地中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 、 重庆大学的邹锦的 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设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勾波的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等论 文对湿地的景观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但其中只有 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设计 和城市滨水湿地型景观设计是从景观美学方面入手,其他多从景观的技 术层面进行研究。在发表的学术期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沈实现、杨云峰 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景观 ,郑永莉、许大为、王瑞兰浅析自然湿 地景观设计框架,李红艳、周为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 邹锦、符宗荣、颜文涛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设计。 1.2.3 国内校园湿地景观研究动态 1.2.3 国内校园湿地景观研究动态 目前,针对我国具体情况作系统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的很少。在 国内百度等大型搜索引擎上面,找到和“校园湿地景观”这样词汇相匹配的 内容也很少。 但是在湿地公约的出台下, “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 “湿 地多样性蕴含着财富,别失去它! ” 的宣传口号走进了校园。许多大学校园 已经意识到湿地景观设计对校园规划环境的重要性。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坐落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北面,设计师将景观规划为主旨带到湿地景 观设计当中去,师生们也把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思 想和行动之中。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用于保护校园的生态环境。浙江大 学紫金港校区已经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生态校园,并成为杭州市区城北 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年吸引力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前来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7 参观访问。又如同济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清华大学、长沙大学等 校园湿地的营建,为校园的防洪蓄水、调节小气候、科教娱乐等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同时美化了校园的景观,成为校园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借鉴校园景观设计理论和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理论,对校园湿地景 观设计从生态学、美学和保护思想等角度的进行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技术 1.3.1.1 问卷调查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技术 1.3.1.1 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场景问卷和非场景问卷:场景问卷由专业人员选取调查对象在 现场完成,虽然问卷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回收比例高,问卷质量好;非场景 问卷随机选择不同学校的普通校园师生回答,主要了解他们对闽南地区大学 校园湿地景观的评价与建议。 1.3.1.2 行为观察 1.3.1.2 行为观察 在环境行为调查中,对某种特定的环境场所和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进行 直接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在调查研究中,行为场所观察与记录相结 合,采用摄影、图录、文字等记录方法并伴以数据统计。 1.3.1.3 统计分析 1.3.1.3 统计分析 我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有用的分析和结论。它能把各种 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成千上万因素做综合定量分析,把握其发展的总体运动, 以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1.3.1.4 理论总结 1.3.1.4 理论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归纳总结出湿地景观的保护 措施、景观影响因素、景观设计原则、设计要素等。 1.3.1.5 实例分析 1.3.1.5 实例分析 以现存的校园湿地状况和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 进行深入的调查、 剖析。 指出其优点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1.3.2 研究内容 1.3.2.1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概述 1.3.2 研究内容 1.3.2.1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概述 首先对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进行分类;然后,对湿地在闽南校园的景 观特征做出具体阐述。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校园湿地类型、生态功能和景观特征作出概述, 并认识到湿地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为闽南校园湿地景观设计奠定基础。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8 1.3.2.2 景观设计原则 1.3.2.2 景观设计原则 研究内容: 通过对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性原则、共生性原则提出,来指 导闽南校园特色的景观设计。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利用原则,指导闽南校园湿地特色景观设计, 创建生态的闽南校园湿地景观,为闽南校园湿地的景观设计指引方向。 1.3.2.3 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1.3.2.3 景观设计影响因素 研究内容:提出水体因素、植物因素、动物因素、校园文化因素对闽南 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的需求的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校园湿地景观提出 优化性设计的先导理论和改进性建议打下基础。 1.3.2.4 水体景观设计 1.3.2.4 水体景观设计 研究内容: 对湿地空间作出水面空间、岸线空间、通道空间的划分,及 对其空间设计方法初探。通过对空间的有效设计,营建人、生态环境与校园 文化为一体的湿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尽到各空间的功能;界定人与自 然的空间,分而不断,达到景观亲水性,人亲自然性。 1.3.2.5 植物造景设计 1.3.2.5 植物造景设计 研究内容:对植物栽种进行植物选择、配置内容、造景艺术等方面进行 分析,在空间、时间、色彩上,保持当地特色,保护地方物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人类活动的方向与自然的关系的正确引导等要素 的设计,达到闽南大学校园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1.3.2.6 动物保护设计 1.3.2.6 动物保护设计 研究内容:如何对湿地特有的原生动物进行保护, 尤其对水鸟和哺乳类动 物活动引导提出景观设计方面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使校园湿地真正成为人与动物、 人与自然共生的景观 环境。 1.3.3 研究路线 1.3.3 研究路线 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进行实地调 研、拍摄大量照片,搜集校园相关图纸;同时向在校人员发出调查问卷,并 到相关管理部门搜集资料,对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进行研究。查阅和 分析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相关数据和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运用生态学、 景观规划学、植物学、动物学,行为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对闽南地区大学校 园湿地景观设计景观理论概述、设计原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闽南 校园湿地景观设计提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在研究时采用理论研究、经验 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和 归纳、演绎、类比等科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9 学方法进行逻辑推理演绎,总结出闽南地区校园湿地景观水体、植物、动物 等要素的设计。本论文的研究路线见图1-1。 1.4 论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4 论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文的重点在于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的保护恢复及其生态功能与 景观设计相结合, 对自然地理、 校园文化、 景观生态等方面作整合性的分析。 (2)闽南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3)将湿地生态系统放在校园文化的背景下; 1.5 本章小结 1.5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笔者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社会背景下对研究范畴加以界定,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分 析,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本文研究的内容、技术和路线 等进行了引领性的概括。 研究准备 资料收集 调查问卷图片收集 湿地考察 理论总结 统计分析 实例分析 理论概述 设计原则 影响因素 水体景观设计植物造景设设计动物保护设计 结论与展望 行为观察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0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2.1 校园湿地景观分类 2.1 校园湿地景观分类 由于湿地的形成与形式很大程度依赖于 湿地基质-水体的特性 3,所以以下对校园湿 地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水体在校园的形态、布 局、数量等特性形式进行分类。 2.1.1 空间形态的分类 2.1.1 空间形态的分类 根据典型校园滨水开放空间形态分析, 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滨水湿地空 间。 2.1.1.1 带状湿地景观 2.1.1.1 带状湿地景观 带状湿地是以园林的形式或者带形广场 形式沿水体延伸扩展而成的。前者以自然景 物为主, 注重环境绿化和原生动植物的生长, 可结合步行道和一些小广场营造休息空间; 后者注重人的休息活动和文化娱乐功能,但 要防止人的行为对天然植被和原生动物的侵 扰。这种带状滨水湿地空间常常是在水域相 对的岸线区域对称出现,不但形态上相互呼 应,而且形成对应的滨水湿地景观和场所。 由于带状湿地空间比较容易与校园的其它因素相协调,形成的景观条件不 高, 是最典型的校园滨水湿地空间形态。 如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 (如图 2-1) 。 2.1.1.2 块状湿地景观 2.1.1.2 块状湿地景观 块状湿地是地表孤立的水体形成的湿地空间,如小型湖泊或池塘。如厦 门大学位于嘉庚楼群前的芙蓉湖(如图 2-2)和吉林大学(如图 2-3)的校 园入口和重要标志建筑前的三个块状滨水湿地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共同的 特点是处于校园大型的公共建筑物的特殊地段,这些滨水湿地空间往往是整 个校园中心或者区域空间的核心。 由于块状滨水湿地空间处于滨水区的特殊地段和区域的核心,它的景观 3 张艳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空间格局与形态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2006(3) 图 2-1 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总平 面图 资料来源:浙江大学校园主页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1 特征必然与之地位相适应。与校园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等一起构成比较强烈 的校园文化形象,从而成为整个校园的地标。 2.1.1.3 复合型湿地景观 2.1.1.3 复合型湿地景观 校园水体空间 的形成和形态的提 炼都是通过长期的 发展和演变,通过 各种矛盾冲突的整 合,最终形成一个 复杂的、相互联系 的整体。校园湿地 空间在这种整合下 形成复合型湿地空 间形态带状和 块状滨水开放空间 混合发展并相互联 系。 如图 2-3 吉林大学规划总平面图 资料来源:吉林大学校园主页 如图 2-2 厦门大学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地图网站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2 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图2-4) 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湿地 (如图2-5) , 都具有复合型湿地的空间特征。首先,在校园空间的核心都营建了大型的池 塘(湖),平衡周边临近区域高密度的建筑发展。其次,通过带状的滨水湿地 将这些大型池塘 (湖) 联成一个网络体系, 岸线都布置了带状的开放空间(步 行道、滨水绿化)。 2.1.2 空间布局分类 2.1.2 空间布局分类 根据水体与校园的关系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滨水湿地 空间(如图 2-6): 图 2-4 北京市范大学珠海分校 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主页 图 2-5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资料来源: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校园主页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3 a.水体位于校园边缘,本文将此类湿地空间布局定义为边缘式湿地; b.水体贯穿整个校园,本文将此类湿地空间布局定义为穿越式湿地; c.水体包围于校园之中,本文将此类湿地空间布局定义为内嵌式湿地。 2.1.2.1 边缘式湿地 2.1.2.1 边缘式湿地 这类校园一部分是沿河发展先在河流的某一岸发展,如浙江工业大学屏 峰校区位于上埠河一岸(如图 2-7) ,渤海大学位于女人河的一岸。一部分是 毗邻湖泊的校园,如武汉大学位于武汉东湖边上的和汕头大学位于日月湖畔 (如图 2-8) ,形成典型的边缘湿地景观。此外,有些校园由于地形特点、水 流走势等原因在校园边上营建小型的湖泊或池塘等,形成与城市共同分享的 块状湿地景观,如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等。 2.1.2.2 穿越式湿地 2.1.2.2 穿越式湿地 有些校园在其出现的早期就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格局,或后期由于校园 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用地条件的短缺,跨水域至对岸发展,从而形成穿越式湿 地景观。穿越式湿地对校园的空间系统、景观、生态环境都有极大影响,与 校园生活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有些校园是人工开凿水域贯穿整个校园,形成 图 2-7 位于上埠河一岸的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主页 a.边缘式湿地 b.穿越式湿地 c.内嵌式湿地 图 2-6 水体与校园的关系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4 穿越式带状湿地景观。如杭州西溪湿地边上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 2.1.2.3 内嵌式湿地 2.1.2.3 内嵌式湿地 在校园中营建小型湖泊或池塘,形成校园将水体包围起来的布局。水体 与校园空间形成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如的 清华大学近春园,己经 成为校园整体认知最 重要的元素。 2.1.3 水体形式分类 2.1.3 水体形式分类 根据水体的尺度 和数量的不同分类,我 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 同类型的滨水湿地空 间。 2.1.3.1 单系水体的湿地 2.1.3.1 单系水体的湿地 在校园中只有一条水体形成的湿地空间,也缺乏足够面积的面状水体。 一般这样的校园湿地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美化校园的功能为主。 2.1.3.2 复系水体的湿地 2.1.3.2 复系水体的湿地 校园湿地 往往有一个较 大的水体和若 干 较 小 的 水 体。不同尺度 的水体有不同 的景观形态, 形成了有机复 合 的 空 间 系 统。如上述提 到的苏州大学 独 墅 湖 校 区 (如图 2-9) 、 华侨大学厦门 图 2-8 位于日月湖畔的汕头大学 资料来源:汕头大学校园主页 图 2-9 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总平面图 资料来源:苏州大学校园主页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5 校区、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在这些校园中,有更多不同风貌的水岸空间, 提供了多种层次的亲水场所。相对而言,校园中的小水体,与师生们的生活 关系更为密切。由于水量小,水势平稳,水患也较小,所以更容易创造出灵 活多变而富特色的亲水环境。 位于校园区域内或毗邻校园的大小河流和人工水网所形成的复系水体 对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既提供了具有活力和生机的环境组成 要素,又有效起到了 防洪、蓄水、分流等 作用。 华侨大学厦门校 区规划中的水体是 对基地原有池塘、暗 沟以及生活废水的 收集形成的水系在 形态和功能上的完 善和整合,使其既有 优美的形态和宜人 景观环境,又进行水 处理和水循环,也为 教学和科研提供了 试验场所和应用机 会(如图 2-10)。 2.2 校园湿地景观生态功能 2.2.1 净化水体 2.2 校园湿地景观生态功能 2.2.1 净化水体 校园湿地景观主要的功能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水体能力。 水体 在千百年的自然演化过程中,自身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完善、净化的功能。湿 地生态系统可以看作是水体完成这一功能的自然载体,而校园湿地景观是在 原有基址上恢复与建造湿地生态系统或人为模拟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水 体能够通过在这一体系中的流动实现对自身的净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2.2.2 调节气候 2.2.2 调节气候 校园中湿地的自然化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然滨水湿地的气候 调节作用, 达到提高校园环境品质的目标。 如可调节校园部分区域的碳、 氮、 硫、甲烷等物质循环;可改善校园地域的小气候,调节湿度。由于其土壤经 常处于过温状态,水的热容大且为陆地的 23 倍,蒸发量越大消耗热量就 图 2-10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湿地 资料来源:刘塨教授设计;作者自绘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6 越多,导致该区域内气温降低,较周边地区凉湿。同时,湿地水体能减少空 气中的尘埃。 当与空气分子发生撞击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 具有清洁作用, 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4。 2.2.3 阻滞洪水、含蓄水源 2.2.3 阻滞洪水、含蓄水源 校园中的湿地可通过改造校园滨水环境,修筑湿地水岸线等方法,起到 阻滞洪水、含蓄水源的功能。如采用自然材料的生态驳岸,形成“可渗”界 面。在丰水期,水流向滨水湿地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 又反渗入滨水湿地,起到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其上大量植被,既点 缀风景,又为水岸起到固土定砂的作用 5。 2.2.4 维持自然生态 2.2.4 维持自然生态 校园中湿地的自然式构造和形式,形成自然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它 没有割裂水体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其生境特点能够适合水生、湿生和陆域生 物的生存,因此,可以为大量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而且,校园湿地景观的良好生境,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小气候条件, 可以改善校园绿地的空气环流状况,提升整体环境的质量。 2.3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特点 2.3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特点 校园湿地景观,是将景观美学属性附加在生态功能属性上的一种景观类 型,首先强调的是景观的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对景观要素进行升华和提炼, 体现出景观赏心悦目的美。因而校园湿地景观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构造特征 2.3.1 构造特征 由于校园湿地景观是湿地、人工湿地和水景观的综合展现,因此,在构 造上也兼备三者各自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个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 既在系统内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和转换,又与外部环境发生一定的联 系。该系统存在着特定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次,它具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构造特点,具有其特定结构:具 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 4 李功维,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以株洲荷塘公园为例d,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6) 5 李功维,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以株洲荷塘公园为例d,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6)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7 的植被;水体,在基质表面或之下流动;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好氧或厌氧微 生物种群。 最后,它还具备自然式水景的构造特点。自然式水景观的建造特点和模 式是景观构造的主要因素。自然式水景的处理手法诸如驳岸的处理、植物的 配置等等都是可利用 6。 2.3.2 地域特征 2.3.2 地域特征 地域性给校园湿地景观创造了可识别的外观特色。闽南地处亚热带环 境,气候温润,自然条件优越。山水相映,海天一色。湿地景观充分结合这 里的环境,形成体现地域特色的校园湿地景观。地带性植被是南亚热带雨林 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闽南大学校园湿地物种原生植被少,外来植被生 长良好。物种资源丰富,但地方特色种少。 2.3.3 人文特色 2.3.3 人文特色 景观设计需进一步了解当地城市与校园发展的历史,赋予湿地传统内涵 和文化意义,营建更加浓厚人文特色的湿地景观环境。其中融入的不仅是湿 地植物物种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包含了体现校园历史文化主体景 观与植物之间的友好协调。校园湿地景观还包含着对场所意义的表达,在校 园师生的参与中, 获得多于审美愉悦的精神感召, 唤起师生们对自然的热爱、 珍惜和保护之情。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多由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相结合而成。它是一个 独特的窗口,是进行自然教学的天然教室。湿地丰富的水体空间、水边的浮 水和挺水植物,各种昆虫、鸟类和鱼类的活动,都充满大自然的灵韵,使人 心静神宁。这满足了校园师生们在与生俱来的欣赏自然、享受自然的本能和 对自然的情感需求。湿地丰富的景观要素、物种多样性,为闽南地区环境教 育和公众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 由于闽南大学校园部分处于兴建中,湿地景观营建还不完善,但可看出 风格各异,如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湿地体现的是现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结 合,而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则体现的是时代感校园风貌与自然生态的结合,他 们都以新的理念和手法去塑造新时代校园湿地景观。老校区的湿地景观比较 完善,如厦门大学的本部芙蓉湖和华侨大学本部,绿化种植与小品配置比较 成熟,以深受校园师生们的喜爱。 6 邹锦,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设计d,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5(4) 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设计研究 第二章 校园湿地景观概述 18 2.4 本章小结 2.4 本章小结 校园湿地的分类虽然复杂,但是我们根据水体在校园的形态、布局、数 量等特性形式对湿地的形成与形式进行分类,其中以复合型湿地、复系水系 湿地较为生态。新建的闽南地区校园由于受生态意识和景观廊道理论的影响 也多以上两种湿地类型为主。 校园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调解气候、阻滞洪水、含蓄水源、 维持自然 生态等生态功能。闽南地区校园除了拥有以上校园湿地的功能特征外,还具 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三面试题目及解析答案
- 2025年中国邮政去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版gmp规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运输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七十三力测试题内容及答案
- 材料管理协议书
- 村级车库协议书
- 杭州婚前协议书
- 林地转让协议书
- Q-CSG1211016-202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GB/T 2039-2024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 中医药法-课件
- 城建档案资料员培训课件
- 监理平行检验记录完整范本
-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后作业新设计
- 门店安全检查表(一)
-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 循环水清洗预膜及正常加药方案
- 勘察项目负责人承诺书和授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