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1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五 章 血 液 体液:是指机体内的大量液体,包括水分和其中溶解 的物质。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位于细胞内,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 应进行的场所,占体液总量的2/3。 位于细胞外,包括血浆、淋巴液、 脑脊液和组织液等。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是与细胞进 行物质交换而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因而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 身调节,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在一定生 理范围内,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免组织细胞受到伤害。 机体内环境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使机体的组 织器官少受乃至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保持其正常生理功 能。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性,是高等动物生存 的必要条件。 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理化条件的维持:如温度, ph和其他离子浓度都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内外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的运转维持。 细胞内外渗透压,离子浓度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血液与血液循环在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血液中 水分。盐类、营养物质的含量、渗透压、温度以及血细胞的 数量都相对稳定,这是内环境稳定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组 织兴奋性和全身器官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 当于体重的78。在安静状态下,人体绝大部分血液是 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还有一小 部分血液滞留于肝、脾、肺和小静脉等处,称为贮存血量。 一般男子的血量较女子稍高,但女子在妊娠期血量增加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正常血压,保证全身组织得到充 分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血液的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和氧至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同时 将机体不需要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以排出体外 。 对入侵机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 物质发生反应,保护机体免遭损害。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各种药物的载体,在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医 疗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血液组成成分表: 血液 血细胞 (45%) 血浆 (55%) 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水(91) 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等。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 糖类(0.1):葡萄糖等。 无机盐类(09):na、k 、ca 2 、 mg 2 、cl 、hco3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组成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比重在1.0501.060之间。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4.8gdl)、球蛋白(0.2 3.5g dl )和纤维蛋白原(0.20.4gdl)等几种成分。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非蛋白氮 (三)不含氮有机物 (四)无机盐 2.参与免疫反应 3.运输作用 4.营养作用 5.缓冲作用 6.参与凝血和抗凝作用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积(或压 积)。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 40 50。如果把从 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 凝固成血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为血清 。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 易下沉的特征(红细胞沉降率)。 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 血沉的快慢于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二)血液粘滞性(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力) 正常人全血的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在1.62.4之间。 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脂类的浓度,这些物 质浓度越高粘滞度越大。 全血的粘滞性大小,主要决定于血中红细胞数量的高低, 当红细胞增多时,细胞间和细胞与分子颗粒间的摩擦力增加, 则粘滞性变大。血液粘滞性过高可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压 升高,还可影响血液流动的速度,从而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渗透脆性 液体的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多少。 血浆中含有多种晶体和胶体物质,故具有较大的渗透压。正 常人的血浆在标准状态下渗透压约为313mosm/l,相当于7 个大气压或708.9kpa(5330mmhg)。 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其次为 nahco3和葡萄糖等)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约为 705.6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 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十分重要。 血浆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形 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其数值较小,约为 3.3kpa。 胶体物质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直接影响血液 与组织液间的水分交换。对保持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液体量平 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此渗透压相等的溶 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 9 nacl或 5葡萄糖溶液等为人体 或哺乳动物的等渗溶液。故通常将 0.9 nacl称为生理盐水 。 渗透脆性(简称脆性):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 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 临床上以0.45% nacl到0.3 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 胞的脆性范围。 (四)血浆的ph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 血浆中有很多对缓冲物质。nahco3/h2co3(两者正 常比值保持在20/1), na2hpo3/nah2po3和蛋白质钠盐/蛋 白质等缓冲对。 血液ph的相对稳定,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血 浆ph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组织 细胞代谢紊乱,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兴奋性都会异常。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生理 一、红细胞 ()形态与数量 红细胞体积很小,直 径只有79m,形如圆 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 。 在通过直径比红细胞 小的毛细血管时,可以改 变形状。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 有细胞核,也没有高尔基 复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 但它仍具有代谢功能。 化学组成: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 蛋白约占细胞重量的32,水占 64,其余 4为脂质 、糖类和各种电解质。 红细胞数量:成年男性为500万/l,女性为420万/ l,红细胞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 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16gdl,女性为 1115g/dl。 (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hb完成运输o2、co2 ,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血红蛋白(hb) :由珠蛋白和亚铁 血红素(铁卟啉环 )结合而成。血液 呈现红色就是因为 其中含有亚铁血红 素的缘故。该分子 中的fe2在氧分压 高时,与氧结合形 成氧合血红蛋白( hbo2);在氧分 压低时,又与氧解 离,释放出 o2,成 为还原血红蛋白, 由此实现运输氧的 功能。 (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 1生成过程 人体所有的血细胞都是在造血器官内 产生并发育成熟的。 造血器官 红骨髓 脾 淋巴器官 多能造血 干细胞 生血系干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 红细 胞 晚 幼 红 细 胞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 2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在体内生存期,约为 120天, 每天约有 1的红细胞进行更新。 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的生长,依赖一种称为爆发式促进因 子的刺激作用,使其加强增殖活动。 晚期红系祖细胞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缺氧产生红细胞生成酶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 雄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骨髓肾脏(红细 胞生成酶) 调节因子: 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可塑性减 小而脆性增加,膜内酶活性下降。 (四)红细胞异常增多与贫血 1.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高达600万/l。 2.贫血: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 ,均称为贫血。缺乏铁缺铁性贫血;缺乏vitb12 、叶酸 恶性贫血;射线破坏了造血器官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 破坏增加。 二、白细胞 ()白细胞的形态、计数和分类 一般形态特征: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 红细胞大。 数量: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l 范围内, 平均为7000l。 分类:根据其形态差异、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以及白 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五种细胞。 白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810m、 0.51,细胞 核不规则,有些 分为23叶。颗 粒 大小不等,分 布不均匀,染成 深蓝色。 1015 m、 35 ,细胞核 分为两叶,多是 八字形。颗粒粗 大染成红色。 1012 m 、 5070 ,细胞 核为杆状或分叶 状。细胞质颗粒 微 细,染成红紫 色。 712m、2530, 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染成深蓝色。 细胞质很 少,染成天蓝色。 1420m、7 ,核呈肾形或 马蹄形,细胞质 比淋巴细胞稍多 ,染成灰蓝色。 (二)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三)白细胞的功能:通过吞噬、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趋化性:由于细菌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 白细胞向该处移动的特性。 中性粒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处理白 细胞后,本身也死亡。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吞噬对象细菌、疟原虫、真菌。 分泌活性因子(激活淋巴细胞), 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的细胞的作用 。 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过程的调节:如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 对应性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080,参与细胞免疫和免 疫调节。(细胞免疫:t-细胞抗原刺激致敏淋巴细胞抗 原所在地抗原-细胞复合物) t-细胞分类和功能: 细胞毒t-细胞:杀伤带有抗原标记的靶细胞。 淋巴因子t-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 辅助t-细胞: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抑制t-细胞:抑制b细胞和其它t细胞的功能。 记忆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 b细胞 占淋巴细胞的15,完成体液免疫。b淋巴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变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特异性的抗 体,对抗原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以消除其对机体的危 害的免疫方式。 裸细胞:约占510,具有杀伤异体细胞、感染细胞和 肿瘤细胞。 k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