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靶控输注及喉罩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 40例 级,动脉瘤分级 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 A、 B 两组,每组 20 例,两组均应用丙泊酚靶控 瑞 阿曲库铵静脉维持麻醉,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 A 组为 导组,通过维持 于20 25 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值; B 组为对照组,凭借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值。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 变化、 麻醉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有无发生术中知晓。结果 40 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介入治疗过程 ,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A 组丙泊酚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少于B 组 (P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颅内动脉瘤; 介入 随着神经外科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治疗也由外科手术转向介入性微创治疗。它具有重复性强、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介入治疗操作精细,麻醉要求苏醒迅速、循环平稳,控制颅内压,避免动脉瘤意外破裂,因此必须掌握好麻醉深度以 避免出现术中知晓。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新近出现的麻醉深度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监测指标,它可反映皮层及皮层下脑电活动,与多种麻醉药有量效关系,可以直观、连续、实时、精确地反映麻醉深度。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 35 63岁,体重 6075 22 例,女 18 例, 级,动脉瘤分级 级,病变部位包括前交通动脉瘤 15 例,后交通动脉瘤 11例,大脑中动脉瘤 8 例,其他部位 6 例。所有患者无听力障碍及长期服用镇静、抗精神病类药物史。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 例: A 组为 导组, B 组为对照组。 术前准备 患者于术前常规进行全身系统检查,术前 12 应用术前药。 麻醉实施 麻醉诱导:丙泊酚 1 2 mg/*3 4 g/罗库溴铵 mg/入喉罩,麻醉机 德国 )进行机械通气,频率 12 次 /气量 8 10 ml/气末 持在 35 40 组均采用阿斯利康公司1%丙泊酚维持麻醉,将患者的年龄、体重及设定的效应部位浓度值输入 6003(,由其控制持续输注丙泊酚。在 B 组, 麻醉医生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调节丙泊酚的效应部位浓度值;在 醉医生通过维持 025 来调节丙泊酚的效应部位浓度值。麻醉维持选择瑞 *和阿曲库铵,应用 型泵 (北京思路高公司 )实施靶控,浓度分别为 3 ng/ 1 g/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术中监测 应用美国 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 (无创血压 (心率 (连接 司 无创麻醉深度监护仪,将患者相应部位皮肤用细砂纸摩擦中性肥皂水脱脂后,将 3 个特制电极分别贴在前额正中 (正极 )、右乳突 (负极 )和前额正中偏右 4 (参考电极 ),戴上耳机给予双耳70 续 2 咔嗒声刺激。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喉罩置入时及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4 分时上述各项参数、麻醉药总量、麻醉清醒时间(即停用丙泊酚至术终患者 4 分的时间 )和拔管 (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 )时间。术后 24 h 内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 统计学处理 采用 计软件,采用 t 检验或 2 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 、体重、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麻醉用药量 与B 组比较, *P)。 A 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 ()短于 ) ,术毕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下由动脉系统进入动脉瘤内进行弹簧圈填充,以减少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压,防止动脉瘤破裂的技术,具有不开颅、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 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发展趋势 1。栓塞术的时间一般都在 2 3 h 以上,需患者长时间制动,术者在患者完全配合下方能操作精细,特别是在释放弹簧圈 时患者的身体活动会干扰标记和路径图,从而影响释放的精度。同时,此类患者多数在瘤体破裂出血后方检查发现,病情变化迅速,患者精神高度紧张,任何微小的刺激均可诱发再次出血而猝死,现主张超早期 (0 3 d)介入治疗。多数患者术前无法做到全面的检查和较为系统的治疗,术前准备时间相对仓促。因此对麻醉提出较高要求: 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备妥一套完整的麻醉处理方案。 要求麻醉平稳、绝对制动 , 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 (血压升高,可诱发动脉瘤破裂;血压较低又会引起血管痉挛或栓塞,都应避免发生 2 )。 麻醉苏醒迅 速,以便外科医师及早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术后评估。 减少麻醉医师术中单次给药操作,缩短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时间。 避免术中知晓。 目前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均倾向于选择全身复合麻醉,以往神经安定镇静复合局部麻醉的方法已很少使用。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在 导下应用丙泊酚 瑞 *靶控输注及喉罩置入,可很好地满足上述麻醉要求。 听觉诱发电位 (声音刺激听觉传导通路后,从耳蜗至皮层的一段生物电活动。在接受刺激后 10 100 产生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 的一系列波称为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主要反映中间膝状体和原始听觉皮层的电活动。在 体间及个体本身差异很小,且在大多数麻醉药作用下呈剂量相关性变化。因此, 其他成分更适于麻醉深度的判断,但是 始波形的变化在临床监测中不易观察,且易受干扰。因此 首先提出了 一概念,将 有意义的潜伏期、振幅等变化以数学模型量化成0 100 指数,其数值越高,代表麻醉越浅或越清醒。通常认为 60 以上为清醒, 40 60 为睡眠状态, 30 40 为浅麻醉, 30 以下为临床麻醉状态。大量研究认为听觉诱发电位是现今最有价值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之一,能够较客观、直观地反映麻醉深度,可较好地反映麻醉药的镇静作用,且与大多数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的镇静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3。本研究显示, A 组患者在 反馈调控下,丙泊酚的用量明显低于 B 组,麻醉平均清醒时间也较 B 组明显减少,并且未发生术中知晓,说明 过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可明显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避免了通过盲目加深麻醉来弥补镇痛与肌肉松弛不足的倾向。研究中还发现在患者心率增 快、血压上升或出现体动反应前几秒, 即升高,提示其可能更敏感地预测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减浅,预防术中知晓。这与 4认为 目前其他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具有更快的反应性结论一致,但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7 否可以预测体动反应却有待进一步探讨, 研究则反映出不一致的结果 5, 6。 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深度监测参数,可有效指导麻醉用药、预防术中知晓,再辅以靶控输注及置入喉罩,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给药个体化,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