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OPES 指标体系 2.0 文件编号:文件编号:2011-GZ-00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 (版本:(版本:2.02.0)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估小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估小组 20112011 年年 1212 月月 MOPES 指标体系 2.0 MOPES 指标体系 2.0 目目 录录 一、参考依据一、参考依据.1 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1 三、框架结构三、框架结构.1 四、指标体系四、指标体系.2 1.线网指标线网指标7 1.1运营线路条数7 1.2线路运营长度7 1.3网络运营长度7 1.4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 7 2.车站指标车站指标7 2.1线路车站数7 2.2换乘车站总数7 2.3网络车站总数7 2.4平均站间距8 3.客流指标客流指标8 3.1客运量8 3.2周转量10 3.3换乘量10 3.4运距/乘距.10 3.5强度/负荷.11 4.运行指标运行指标12 4.1基础数据12 4.2速度利用率14 4.3里程利用率15 4.4兑现率16 4.5准点率16 4.6列车服务可靠度17 4.7清客频率19 5.服务指标服务指标19 5.1乘客服务19 5.2服务设施设备可靠度20 6.安全指标安全指标21 6.1运营事故次数21 6.2运营事故频率21 7.能耗指标能耗指标21 7.1线路牵引总能耗21 7.2线路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21 7.3网络牵引总能耗21 7.4网络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21 7.5网络每人次牵引能耗22 MOPES 指标体系 2.0 7.6网络每人公里牵引能耗 22 7.7网络动力照明能耗22 8.成本指标成本指标22 8.1运营总成本22 8.2运营票务收入22 8.3运营成本比22 8.4车公里成本22 8.5人公里成本22 8.6每人次成本22 8.7每人次票务收入23 8.8每人公里票务收入23 附:指标名称与代码对照表附:指标名称与代码对照表.24 MOPES 指标体系 2.0 1 一、参考依据一、参考依据 1、城市公共交通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地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8-1999 2、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114-2007 3、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38-2007 4、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486-2009 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 1、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中定义的城市轨道交通(GJ2)。 2、本指标体系中的统计期一般均指一年。根据分析需要,也可按月或季度作统计分析。 3、若一个城市拥有多家运营企业,本指标体系中的网络级一级指标需由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管理 机构或各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三、框架结构三、框架结构 指标体系框架和内容遵循“求同存异,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不同口径的统计指标 参考国际惯例。 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 客 流 指 标 运 行 指 标 服 务 指 标 能 耗 指 标 成 本 指 标 安 全 指 标 基础指标绩效指标 线 网 指 标 车 站 指 标 图图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框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和绩效指标两个大类构成,总计 117 个指标。其中基础类指标包括线网指标、 车站指标两种类型,共计 8 个指标;绩效指标包括客流指标、运行指标、服务指标、安全指标、能耗 指标、成本指标六种类型,共计 109 个指标。为减少各参加单位的工作量,将指标体系分两个层次, 一级指标为各参加单位提供的原始指标,共计 59 个;推演指标为经综合分析得出的指标,共计 58 个。 MOPES 指标体系 2.0 2 四、四、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基础指标基础指标(2 类,类,8 个个) Basic Indicator 层 次 分 类 一级指标推演指标 线网指标(LI) 运营线路条数 线路运营长度 网络运营长度 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 车站指标(ST) 线路车站数 换乘车站总数 网络车站总数 平均站间距 MOPES 指标体系 2.0 3 绩效指标绩效指标(6 类,类,109 个个) Performance Indicator 线路级线路级网络级网络级层层 次次 分分 类类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推演指标推演指标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推演指标推演指标 客运量(PA) 线路日均客运量 线路最高日客运量 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 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 线路客运量增长率 网络日均出行量 网络出行量比重 网络最高日客运量 网络客运量比重 车站最高日客运量 网络日均客运量 网络客运量增长率 网络出行量增长率 周转量(PB)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 换乘量(PC)换乘站日均换乘客流量 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 网络换乘系数 运距/乘距(PD)线路平均运距网络平均乘距 客流指标 (Passenger) 强度/负荷(PE) 线路客运强度 线路负荷强度 网络客运强度 网络负荷强度 网络出行强度 运行指标 (Train) 基础数据(TA) 线路配属车辆数(车型、编组) 线路上线车辆数(车型、编组) 线路可用车辆数(车型、编组) 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 线路每公里配车数 线路车辆上线率 线路车辆可用率 企业职工数 司机总数 储值票使用率 网络配属车辆数 网络每公里配车数 网络上线车辆数 网络可用车辆数 网络车辆上线率 网络车辆可用率 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 司机配备率 司机生产率 全员生产率 MOPES 指标体系 2.0 4 层层 次次 分分 类类 线路级线路级网络级网络级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推演指标推演指标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推演指标推演指标 速度利用率 (TS) 旅行速度 速度利用率 实际最高运行速度 单程行驶时间 全周转时间 里程利用率(TB) 线路日均运营里程 线路总行驶里程 线路里程利用率 网络日均运营里程 网络里程利用率 兑现率(TC) 线路图定开行列次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 线路加开列次 线路日均开行列次 列车运行图兑现率 网络日均开行列次 网络平均兑现率 准点率(TD)线路准点列车次数线路列车准点率网络平均准点率 运行指标 (Train) 列车服务可靠度 (TE) 线路延误事件数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 车辆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信号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供电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工务设施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 数 屏蔽门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其他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员工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乘客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其他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网络延误事件数 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 MOPES 指标体系 2.0 5 层层 次次 分分 类类 线路级线路级网络级网络级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推演指标推演指标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推演指标推演指标 清客频率(TF)线路清客列次线路清客频率 网络清客列次 网络清客频率 乘客服务 (SP) 乘客满意度(指数) 变化率 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 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 服务指标 (Service) 设施设备可靠度 (SR) 售票机可靠度 储值卡充值机可靠度 进出站闸机可靠度 自动扶梯可靠度 垂直电梯可靠度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安全指标(Safety)运营事故次数运营事故频率 能耗指标(Energy)线路牵引总能耗线路每车公里牵引能耗网络动力照明能耗 网络牵引总能耗 网络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网络每人次牵引能耗 网络每人公里牵引能耗 成本指标(Cost) 运营总成本 运营票务收入 运营成本比 车公里成本 人公里成本 每人次成本 每人次票务收入 每人公里票务收入 MOPES 指标体系 2.0 6 MOPES 指标体系 2.0 7 1. 线网指标线网指标 1.1 运营线路条数运营线路条数 定义:为运营列车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总条数。 单位:条。 计算方法:已对社会开通载客运营、独立命名的线路数量,包括试运营阶段的线路。 1.2 线路运营长度线路运营长度 定义:运营线路按始发站站中心至终点站站中心沿正线线中心测得的长度。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按照(CJ/T8-1999)规定方法计算,运营线路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 点至终点里程),含非独立运营和命名的支线,不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线、安全 线的长度。 1.3 网络运营长度网络运营长度 定义:网络中各线路运营长度之和。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线路运营长度 1.4 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 定义: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与上期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 100。 2. 车站指标车站指标 2.1 线路车站数线路车站数 定义:运营线路上办理运营业务和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数量。 单位:座。 计算方法:按独立命名线路统计的运营车站个数。 2.2 换乘车站总数换乘车站总数 定义:运营线路交汇处具备从一条线路转乘到其他线路功能的车站数量。 单位:座。 计算方法:包括付费区换乘车站和非付费区换乘车站。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在付费区内利用站台、 站厅、通道等方式实现换乘的车站;非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同一票务系统站外换乘连续计费和非同一票 务系统设有换乘设施的车站。2 线或 2 线以上换乘车站均只计作 1 座换乘站;共线运营线路,当连续 共线车站超过 2 座时,只计作 2 座换乘站。 2.3 网络车站总数网络车站总数 定义:网络中各条运营线路的车站总数。 单位:座。 MOPES 指标体系 2.0 8 计算方法:网络中线路车站数之和,共线段运营车站只计 1 次。 2.4 平均站间距平均站间距 定义:同一线路上两个相邻车站站中心间的平均距离。 单位:公里。 计算方法:平均站间距=线路运营长度/区间数 3. 客流指标客流指标 3.1 客运量客运量 3.1.1 线路日均客运量线路日均客运量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运送乘客总量的平均值。 单位: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线路客运量由本线进且本线出客流、换入至本线客流、由本线换出客流、途经客流四 部分组成。包含可采用统计分析或客流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清分的公务票、老人票、纪念票等非付费 客流。 线路日均客运量线路日客运量/统计天数。 3.1.2 线路最高日客运量线路最高日客运量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量中最大的日客运量。 单位: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线路最高日客运量Max线路日客运量。 3.1.3 线路客运量增长率线路客运量增长率 定义:本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与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线路客运量增长率(本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上期线路日均客 运量100。 3.1.4 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 定义:线路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 单位:万人次/h。 计算方法:指正常运营状态,不包括由于城市大型公共活动或其它突发事件引起的持续影响期小 于一周的突发客流情况。在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时由系统直接计算得出结果(或采用客流调查方式取 得) ,每条线路取统计期内的最大值。 3.1.5 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 定义: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与相应运力的比值,反映线路高峰小时最大断面的拥挤情况, 每条线路取统计期内的最大值。 单位:%。 计算方法:100 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 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 相应断面的小时运力 MOPES 指标体系 2.0 9 备注:车厢空余面积定员数按国家设计标准 6 人/m2计算。 3.1.6 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日均客运量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日客运总量的平均值。 单位: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网络日均客运量=统计周期内网络总客运量/统计天数。 3.1.7 网络最高日客运量网络最高日客运量 定义:统计期内,最大的网络日客运量。 单位: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网络最高日客运量Max网络日客运量。 3.1.8 网络客运量增长率网络客运量增长率 定义:本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与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相比的增长情况。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客运量增长率(本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上期网络日均客 运量100。 3.1.9 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 定义:网络日均客运量占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比率。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日均客运量/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00。以城市公共交 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准。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3.1.10网络日均出行量网络日均出行量 定义:统计期内,平均每日利用轨道交通网络出行的乘客数量。乘客在网络中换乘一次或多次时, 均视为一个出行人次。 单位:万人次/日。 计算方法:各线进站客流量的总和,包含公务票、老人票、纪念票等非付费客流。 3.1.11网络出行量增长率网络出行量增长率 定义:本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与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出行量增长率(本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上期网络日均出 行量100。 3.1.12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重)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重) 定义:网络日均出行量占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率。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日均出行量/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出行总量100。以城市公共交 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准。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3.1.13车站最高日客运量车站最高日客运量 定义:统计期内,轨道交通运营车站每日为乘客提供进站、换乘、出站服务的总次数称为车站日 MOPES 指标体系 2.0 10 客运量。车站最高日客运量指统计期内所有车站日客运量中最大的车站日客运量。 单位: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车站最高日客运量Max车站日客运量 Max车站日进站量车站日换乘量车 站日出站量。 说明:该指标反映所有车站客运工作中的日最大量。统计时需列出车站名、最高日客运量及对应 的日期。换乘站作为一个车站进行统计,非换乘站的日换乘量以 0 计。 3.2 周转量周转量 3.2.1 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 单位:万乘次公里/日。 计算方法:设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票务系统统计客运周转量;没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 城市,根据客流抽样调查方法估算平均运距,再计算得到客运周转量。 3.2.2 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每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 单位:万乘次公里/日。 计算方法: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统计周期内总客运周转量/统计天数。 3.3 换乘量换乘量 3.3.1 换乘站日均换乘客流量换乘站日均换乘客流量 定义:统计期内,某一换乘站各线路间每日换乘客流总和的平均值。 单位:万人次/日。 计算方法:通过自动售检票系统连续计费的换乘客流可通过票务系统清分模型得到,其它情况可 采用客流抽样调查的方法得到。 3.3.2 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日换乘客流总和的平均值。 单位:万人次/日。 计算方法: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统计周期内网络总换乘客流量/统计天数。 说明:一般情况下,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日均出行量 3.3.3 网络换乘系数网络换乘系数 定义:衡量网络内部连通性的指标,为客运量与出行量的比值。 单位:无。 计算方法:网络换乘系数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日均出行量。 3.4 运距运距/乘距乘距 3.4.1 线路平均运距线路平均运距 MOPES 指标体系 2.0 11 定义:统计期内,在某一线路上乘客一次乘车的平均距离。 单位:公里/乘次。 计算方法:设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线路平均运距=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线路日均客运量; 没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客流抽样调查方法估算平均运距。 3.4.2 网络平均乘距网络平均乘距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乘客平均一次出行全程的总乘车距离。 单位:公里/人次。 计算方法:网络平均乘距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网络日均出行量。 说明:一个城市有多家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时,乘客一次出行的乘车距离可能分布在多家运营企业 所运营的网络中。此时直接套用公式可能有所偏差,需要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的角度统筹清 分。 3.5 强度强度/负荷负荷 3.5.1 线路客运强度线路客运强度 定义:线路日均客运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线路的运营效率。 单位:万乘次/公里日。 计算方法:线路客运强度线路日均客运量/线路运营长度。 3.5.2 线路负荷强度(线路周转强度)线路负荷强度(线路周转强度) 定义: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 单位:万乘次公里/公里日。 计算方法:线路负荷强度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线路运营长度。 3.5.3 网络客运强度网络客运强度 定义:网络日均客运量与网络运营长度之比,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网络的运营效率。 单位:万乘次/公里日。 计算方法:网络客运强度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运营长度。 3.5.4 网络负荷强度(网络周转强度)网络负荷强度(网络周转强度) 定义: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与网络运营长度之比,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 单位:万乘次公里/公里日。 计算方法:网络负荷强度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网络运营长度。 3.5.5 网络出行强度网络出行强度 定义:网络日均出行量与网络运营长度之比,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的出行量,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网络的使用效率。 单位:万人次/公里日。 计算方法:网络出行强度网络日均出行量/网络运营长度。 MOPES 指标体系 2.0 12 4. 运行指标运行指标 4.1 基础数据基础数据 4.1.1 线路配属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 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路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 单位:列(辆) 。 计算方法:包括上线车、备用车和检修车,并给出车型、列车编组情况及列数。新购入的运营车 辆,自交付运营之日起计算配属车辆数;报废的运营车辆,自批准之日起不再计算配属车辆数。 4.1.2 线路上线车辆数线路上线车辆数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平日实际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 单位:列(辆) 。 4.1.3 线路可用车辆数线路可用车辆数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为上线车和备用车之和。 单位:列(辆) 。 4.1.4 线路每公里配车数线路每公里配车数 定义:统计期末,线路每公里的配属车辆数 单位:列/公里。 计算方法:线路每公里配车数=线路配属车辆数/线路运营长度。 4.1.5 线路车辆上线率线路车辆上线率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实际用于上线的 最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 线路车辆上线率线路上线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100。 4.1.6 线路车辆可用率线路车辆可用率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 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线路车辆可用率线路可用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100。 4.1.7 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高峰小时前后两列车最小的发车时间间隔。 单位:mins。 计算方法:正常运营情况下图定的最小发车间隔。 4.1.8 网络配属车辆数网络配属车辆数 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网络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 单位:列(辆) 。 MOPES 指标体系 2.0 13 计算方法:网络配属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 4.1.9 网络上线车辆数网络上线车辆数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平日实际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 单位:列(辆) 。 4.1.10网络可用车辆数网络可用车辆数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为上线车和备用车之和。 单位:列(辆) 。 4.1.11网络每公里配车数网络每公里配车数 定义:网络每公里的配属车辆列数。 单位:列/公里。 计算方法:网络每公里配车数=网络配属车辆列数/网络运营长度。 4.1.12网络车辆上线率网络车辆上线率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实际上线投入运 营的最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 网络车辆上线率网络上线车辆数/网络配属车辆数100。 4.1.13网络车辆可用率网络车辆可用率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 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 单位:。 计算方法: 网络车辆可用率网络可用车辆数/网络配属车辆数100。 4.1.14企业职工数企业职工数 定义:统计期末,运营企业从事运营和维修保障等方面的职工总人数,不包括新线运营储备员工 数。 单位:人。 计算方法:当企业职工数变化较大时,可按照(CJ/T8-1999)5.2.2 计算并给出加权平均值。例如: 统计周期为 d,在统计周期中的第 n 天有新线开通,企业职工数从 A 人突然增加至 B 人,那么在本统 计周期内的平均企业职工数为: d BndAn C ) 1() 1( _ 平均企业职工数 说明:企业职工数仅指企业内部的职工,不包括委外的员工。 4.1.15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 单位:人/公里。 计算方法: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企业职工数/网络运营长度。 4.1.16司机总数司机总数 定义:统计期末,运营企业全部在册的地铁列车司机总人数,不包括新线储备司机数。 单位:人。 MOPES 指标体系 2.0 14 计算方法:不含轨检车、工程车等专用驾驶司机。当其他车辆驾驶司机兼任地铁列车司机时,计 入司机总数。当企业司机人数变化较大时,可参考(CJ/T8-1999)5.2.2 计算并给出加权平均值。 4.1.17司机配备率司机配备率 定义:平均每列车配属的司机数量。 单位:人/列。 计算方法:司机配备率司机总数/网络配属车辆列数。 4.1.18司机生产率司机生产率 定义:每个司机平均每天完成的列车运营里程。 单位:列公里/人日。 计算方法:司机生产率网络日均运营里程(万列公里)10000/司机总数。 说明:当企业司机人数变化较大时,司机总数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 4.1.19全员生产率全员生产率 定义:企业在统计期内人均每天生产产品的数量,用客运周转量表示。 单位:万人公里/人日。 计算方法:全员生产率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企业职工数。 说明:当企业人数变化较大时,企业职工数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 4.1.20储值票使用率储值票使用率 定义:企业在统计期内乘客采用储值票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中的比率。 单位:%。 计算方法:储值票使用率统计周期内使用储值票的总出行量/网络总出行量100。 4.2 速度利用率速度利用率 4.2.1 旅行速度旅行速度 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正线上从起点站发车到终点站到达计停站时间的运行速度。 单位:公里/小时。 计算方法:。60 线路运营长度 旅行速度 单程行驶时间 说明:单程行驶时间按分钟计。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4.2.2 速度利用率速度利用率 定义:列车旅行速度与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的比值。 单位:%。 计算方法:速度利用率旅行速度/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00。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4.2.3 实际最高运行速度实际最高运行速度 定义:统计周期内,列车在区间实际运行时的最高时速。 单位:公里/小时。 MOPES 指标体系 2.0 15 说明:该速度一般低于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该指标可采用抽样方法按年度进行统计。 4.2.4 单程行驶时间单程行驶时间 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正线上从起点站发车到终点站到达这一个单程的行驶时间,不包含起点站 和终点站的停站及折返时间。上下行不相同时可取两者的平均值。 单位:分钟。 计算方法:单程行驶时间区间运行时间中间站停站时间。 说明:作为基础数据,用以计算旅行速度。环线时,所有车站均按中间站考虑。该指标按年度进 行统计,一般取统计期末高峰时段的计划单程行驶时间。 4.2.5 全周转时间全周转时间 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正线上从起点站发车到终点站,经终点站折返后返回,又回至起点站后折 返至发车状态的这一全过程所运行的时间。 单位:分钟。 计算方法:计划全周转时间单程行驶时间2始发站折返时间终到站折返时间。 说明:始发站折返时间指从列车到达始发站的时刻起,经过停站、上下客作业、折返后,至列车 从始发站发出时刻结束。终到站折返时间同理。环线的折返时间按始发站的停站时间考虑。该指标按 年度进行统计,一般取统计期末高峰时段的计划全周转时间。 4.3 里程利用率里程利用率 4.3.1 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线路日均运营里程 定义:统计期内,平均每日为运营业务在运营线路上载客行驶和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以列车计 算的运营里程称为列车运营里程,单位为列公里。 单位:万车公里/日和万列公里/日。 计算方法: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线路日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载客里程线路空驶里程) /统计天数。 4.3.2 线路总行驶里程线路总行驶里程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所行驶的全部里程。 单位:万车公里。 计算方法:线路总行驶里程(运营里程车场运行里程+正线调试里程正线实验里程+救援 里程) 。 4.3.3 线路里程利用率线路里程利用率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总行驶里程中运营里程所占的比重。 单位:%。 计算方法:线路里程利用率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总行驶里程100。 4.3.4 网络日均运营里程网络日均运营里程 单位:万车公里/日和万列公里/日。 计算方法:网络日均运营里程=网络总运营里程/统计天数。 4.3.5 网络里程利用率网络里程利用率 MOPES 指标体系 2.0 16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运营车辆总行驶里程中运营里程所占的比重。 单位:%。 计算方法:网络里程利用率网络总运营里程/网络总行驶里程100。 4.4 兑现率兑现率 4.4.1 线路图定开行列次线路图定开行列次 定义:统计期内,按照线路计划运行图或特定情况下制定的运行图开行的总列次。 单位:列次/统计期。 计算方法:计划开行列次为列车运行图(包括特殊情况下的临时计划运行图)中客运、回空列车 数之和。不包含调试车和计划外的加开列次。 4.4.2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线路实际开行列次 定义:统计期内,列车为完成运营生产任务在正线上行驶的次数,分为载客列次和空驶列次两部 分,包括计划外的加开列次。 单位:列次/统计期。 计算方法:列车在运营线路上行使一个单程,不论线路长短,是全程或是区间,均作一列次计算。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载客列次+空驶列次。 4.4.3 线路加开列次线路加开列次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根据实际需要不在计划运行图内而增加开行的总列次。 单位:列次/统计期。 4.4.4 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列车运行图兑现率 定义:运行图计划执行过程中,实际根据计划开行列次(不包括加开列次)与运行图定开行列次 之比,用以表示运行图计划执行情况。 单位:% 计算公式:100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线路加开列次 列车运行图兑现率 线路图定开行列次 4.4.5 网络平均兑现率网络平均兑现率 单位:%。 计算方法: 。100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线路加开列次) 网络平均兑现率 线路图定开行列次 4.4.6 线路日均开行列次线路日均开行列次 定义:统计期内,列车为运送乘客在线路上平均每天所行驶的次数。 单位:列次/日。 计算方法:线路日均开行列次包括线路实际开行列次、救援列车数。 4.4.7 网络日均开行列次网络日均开行列次 单位:列次/日。 计算方法:网络日均开行列次=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统计天数。 4.5 准点率准点率 MOPES 指标体系 2.0 17 4.5.1 线路准点列车次数线路准点列车次数 定义:凡按运行图图定的时间运行,早晚不超过规定时间界限的为准点列车,准点的时间界限指 终点到站时间误差小于或等于 2min 的列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除外)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准 点的时间界限指终点到站时间误差小于或等于 3min 的列车。 单位:列次/统计期。 计算方法:加开列次均计为线路准点列次。 4.5.2 线路列车准点率线路列车准点率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准点列车次数与线路实际开行列车次数之比,用以表示运营列车按规定时 间准点运行的程度。 单位:%。 计算方法:。100 线路准点列次数 线路准点率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数 4.5.3 网络平均准点率网络平均准点率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各线路准点列车次数与各线全部开行列车次数之比。 单位:%。 计算方法:。100 线路准点列次数 网络平均准点率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数 4.6 列车服务可靠度列车服务可靠度 4.6.1 线路延误事件数线路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列车发生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计算方法:图定计划列次在执行过程中,列车在全程或某个车站的延误时间的绝对值大于等于 5min。分 5min(含)15min、15min(含)30min、30min(含)以上延误事件 3 类分别计算,因某一原因 引起的多个 5min(15min、30min)延误,作为 1 个 5min(15min、30min)延误事件统计。 说明:若列车在所有车站的延误时间均小于 5min,而终到延误时间超过 5min,计为 1 个延误事 件; 若列车在某个车站的延误时间大于等于 5min,而终到延误时间未超过 5min,此时需计为 1 个延 误事件; 若同一列车在多个车站的延误时间均大于等于 5min,此时只计为 1 个延误事件。 30 分钟以上的延误事件需要提供解释说明。 4.6.2 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列车发生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之间平均行驶的车公里数。 单位:万车公里/件。 计算方法: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延误事件数。 5min(含)15min 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总运营里程/5min(含)15min 延误事件。 15min(含)30min 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总运营里程/15min(含)30min 延误事件。 MOPES 指标体系 2.0 18 30min 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总运营里程/30min(含)以上延误事件。 4.6.3 网络延误事件数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列车发生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计算方法:分 5min(含)15min、15min(含)30min、30min(含)以上 3 类分别计算网络延误事件数。 网络列车延误事件次数线路延误事件数。 4.6.4 车辆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车辆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车辆设备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说明:暂按全网 5min 及以上的延误事件数整体考虑,不具体分三个时间段。下同至 4.6.12。 4.6.5 信号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信号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信号设备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6 供电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供电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供电设备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7 工务设施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工务设施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工务设施设备(包括轨道、桥梁、隧道等)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 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8 屏蔽门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屏蔽门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屏蔽门设备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9 其他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其他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其他设备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10员工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员工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员工因素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11乘客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乘客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乘客因素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12其他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其他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引起的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 单位:件/统计期。 4.6.13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列车发生 5min 及以上延误事件之间平均行驶的车公里数。 MOPES 指标体系 2.0 19 单位:万车公里/件。 计算方法: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网络总运营里程/ 线路延误事件数。分 5min(含) 15min、15min(含)30min、30min(含)以上 3 类分别计算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 4.7 清客频率清客频率 4.7.1 线路清客列次线路清客列次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发生列车清客的列次数。 单位:列次/统计期。 计算方法:在运行图计划执行过程中,已进行载客的列车因故障、事故而无法继续执行载客业务, 需要在车站或区间将乘客由车厢中清出至站台,均统计为清客;后续救援列车因推送故障列车需清客 的也计入清客列次;因运营调整,始发站告知乘客变更终点站的列车不计入清客列次。 4.7.2 线路清客频率线路清客频率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发生清客之间的平均运营里程。 单位:万车公里/列次。 计算方法:线路清客频率(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清客列次。 4.7.3 网络清客列次网络清客列次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列车清客的列次数。 单位:列次/统计期。 计算方法:网络清客列次线路清客列次。 4.7.4 网络清客频率网络清客频率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清客之间的平均运营里程。 单位:万车公里/列次。 计算方法:网络清客频率网络总运营里程/网络清客列次。 5. 服务指标服务指标 5.1 乘客服务乘客服务 5.1.1 乘客满意度(指数)变化率乘客满意度(指数)变化率 定义:本期乘客满意度(指数)与上期乘客满意度(指数)相比的变化情况。 单位:% 计算方法:乘客满意度(指数)变化率(本期乘客满意度(指数)上期乘客满意度(指数) ) /上期乘客满意度(指数)100。 说明:乘客满意度应通过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获得,服务组织或监督机构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满意 度测评。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5.1.2 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 MOPES 指标体系 2.0 20 定义:统计期内,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与网络客运总量之比。 单位:次/百万乘次。 计算方法: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有效乘客投诉次数/网络总客运量。 说明:有效乘客投诉是指运营单位接到并确认属实的乘客投诉。 5.1.3 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 定义:统计期内,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与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之比。有效乘客投诉应在接 到投诉之日起,7 个工作日内回复,超过 7 个工作日按未回复处理。 单位:% 计算方法: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 =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有效乘客投诉次数100。 5.2 服务设施设备可靠度服务设施设备可靠度 5.2.1 售票机可靠度售票机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售票机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实际服务时间包括正常的加票和加 币时间。 单位:% 计算方法:100 售票机实际服务时间 售票机可靠度 售票机应服务时间 5.2.2 储值卡充值机可靠度储值卡充值机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储值卡充值机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实际服务时间包括正常的加 票和加币时间。 单位:% 计算方法:100 储值卡冲值机实际服务时间 储值卡冲值机可靠度 储值卡冲值机应服务时间 5.2.3 进出站闸机可靠度进出站闸机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进出站闸机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 单位:% 计算方法:100 进出站闸机实际服务时间 进出站闸机可靠度 进出站闸机应服务时间 5.2.4 自动扶梯可靠度自动扶梯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自动扶梯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 单位:% 计算方法:100 自动扶梯实际服务时间 自动扶梯可靠度 自动扶梯应服务时间 5.2.5 垂直电梯可靠度垂直电梯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垂直电梯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 单位:% MOPES 指标体系 2.0 21 计算方法:100 垂直电梯实际服务时间 垂直电梯可靠度 垂直电梯应服务时间 5.2.6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 单位:% 计算方法:100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应服务时间 5.2.7 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定义:在统计期内,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 单位:% 计算方法:100 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 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应服务时间 6. 安全指标安全指标 6.1 运营事故次数运营事故次数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运营事故的事件数。 单位:件/统计期。 计算方法:根据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GB/T 50438-2007) ,对运营事故分别统计特别重大、 重大、大、险性、一般 5 类运营事故。 注:对于每件事故需要提供解释说明。 6.2 运营事故频率运营事故频率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运营事故之间的平均运营里程。 单位:万车公里/件。 计算方法:运营事故频率网络总运营里程/运营事故次数。 7. 能耗指标能耗指标 7.1 线路牵引总能耗线路牵引总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行驶所消耗的总电能。 单位:万度/统计期。 计算方法:不仅包括纯牵引耗电(使车辆开动的电机的耗电) ,还包括车上辅助设备的耗电,如车 载设备耗电、车厢照明耗电、对客室的广播系统耗电、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耗电等。 7.2 线路每车公里牵引能耗线路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每行驶单位里程所平均消耗的电能。 单位:度/车公里。 计算方法:线路每车公里牵引能耗线路牵引总能耗/线路总运营里程。 7.3 网络牵引总能耗网络牵引总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运营车辆行驶所消耗的总电能。 单位:万度/统计期。 MOPES 指标体系 2.0 22 计算方法:网络牵引总能耗线路牵引总能耗 7.4 网络每车公里牵引能耗网络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运营车辆每行驶单位里程所平均消耗的电能。 单位:度/车公里。 计算方法:网络每车公里牵引能耗网络牵引总能耗/网络总运营里程。 7.5 网络每人次牵引能耗网络每人次牵引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运营车辆每运送一个乘客所平均消耗的电能。 单位:度/人次。 计算方法:网络每人次牵引能耗网络牵引总能耗/网络总出行量。 7.6 网络每人公里牵引能耗网络每人公里牵引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运营车辆每完成一个客运周转量所平均消耗的电能。 单位:度/人公里。 计算方法:网络每人公里牵引能耗网络牵引总能耗/网络总客运周转量。 7.7 网络动力照明能耗网络动力照明能耗 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平均每站每天的动力照明能耗,需剔除商业用电等非营运性质的能耗。 单位:度/站日。 8. 成本指标成本指标 8.1 运营总成本运营总成本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企业为完成运营服务所发生的按国家规定应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总费用。 单位:万元/统计期。 计算方法:成本计算不含设施设备折旧和还本付息。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8.2 运营票务收入运营票务收入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企业运营所得的票务收入总和。 单位:万元/统计期。 8.3 运营成本比运营成本比 单位:无。 计算方法:运营成本比运营票务收入/运营总成本。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8.4 车公里成本车公里成本 单位:元/车公里。 计算方法:车公里成本运营总成本/网络总运营里程。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8.5 人公里成本人公里成本 单位:元/人公里。 计算方法:人公里成本运营总成本/网络总客运周转量。 MOPES 指标体系 2.0 23 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8.6 每人次成本每人次成本 定义:统计期内,运营企业平均花费在每个乘客上的运营成本。 单位:元/人次。 计算方法:每人次成本运营总成本/网络总出行量。 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试验检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阿尔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24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忻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冀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杭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中国儿童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物业公司2025上半年工作总结
- 普通话推广活动普通话与规范字常见易错字词趣味互动模板
-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简略答案)
- 医疗器械经销商管理
- (高清版)WST 311-2023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
- 普通地质学及地貌课件
- 拓扑优化教学课件
- 孕期营养需求指南
- 项目征地拆迁应急预案
- 智能分拣与无人配送技术
-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在生长
- 2024年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