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最新)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灾害(*中的灾害均指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发生十分频繁,所以我国对灾害防治起步较早,“大禹治水”是在灾害防治上的较早实践。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历代政府逐渐将实践经验用政策和法律固定下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在我国古代,这套机制被称为“荒政”。在灾害的预防上面,历代政权规定了重农制度、仓储制度,水利制度和林垦制度。在灾害的救治上面,采取“赈给”、“调粟”、“养恤”、“除害”的治标措施和“安辑”、“蠲缓”、“放贷”、“节约”的补救措施。 此外,民间还存在着一套自我救济的应灾机制,有家族的自救,即灾害爆发后,很多富户大姓救济同一宗族的穷人。如后汉书朱晖传载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赢者,乡族皆归焉”。还有是社会团体的救助,元代民间有“锄社”;明代山东有“义社”,河南有“吃会”;清代北京有“窝窝头会”,南京等地有“摇会”。中国古代在灾害防治上的众多成就,激发了中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兴趣。在国内,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学者,但是研究“荒政”(或者称为救荒)的学者数目众多。然而,“荒政”是历史上的称呼,从当前看来,其实就是灾害防治,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根据目前的考证,最早系统介绍救荒的文献是南宋的救荒活民书。民国时期邓云特的中国救荒史一书,是近代文献中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阐述较为详细的著作,书中不仅记载了历代灾害发生的情况,还有对灾害防治的思想发展和具体政策的论述。当代学者对中国灾害防治的研究也颇有兴趣,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关于研究灾害防治思想的文献有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灾减灾思想(刘厚琴),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刘军英),两汉荒政思想探析(陈业新)等;关于研究具体制度或者措施的有浅议南宋社仓制度(许秀文),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林文勋),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张文)等;还有整体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如中国古代减灾思想和政策(段华明),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王宏治),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方潇),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孙湘云)等。在国外,也不乏有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方面的学者,像美国学者李明珠、艾志端,法国学者魏丕信,澳大利亚学者邓海伦,日本学者掘地明,德国学者安特利雅扬库等。二、研究方向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在历史学、政治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来研究这一问题。由于研究参照的主要是史学资料,导致了研究的方向也倾向了史学一边,像研究灾害思想的文献,基本上都属于史学类文献。另外,有的学者研究灾害防治的某一制度,也容易倾向于从政治管理学的角度着手,因为在史料中对灾害防治的记载,大部分是关于具体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操作,而这些跟行政管理紧密联系。在研究的内容上,很多学者倾向于研究清代的灾害防治机制,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当代更具有借鉴意义,还有是清代的史料比较完备。而研究灾害防治思想的学者,则不局限于这一时期,从先秦到晚清的各个时代,都有所涉及。也有学者研究古人的灾害防治思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儒学大家,像孔孟,董仲舒、朱熹等。三、进展情况中国学者对灾害防治的研究同步于灾害防治的实践,但古人对灾害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思想论述上面,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研究。因此,真正意义上对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应该始于近代。民国时期的邓云特对古代灾害的防治很有研究。在他的中国救荒史中,详细记录了从远古到民国时期的各种灾害,并且分析了各种灾害的成因与影响。在书中,他还介绍了历代救灾思想的发展,首先他介绍了天命主义的禳弭论,然后详细介绍了各种实用的思想学说,他把那些实用的学说概括为积极预防论与消极救济论。在灾害防治的政策上面,邓先生也将古代的政策制度分为积极的预防政策与消极的应对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曾经遭遇过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对灾害防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但是那些研究都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对此的研究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科学领域对灾害防治的研究进展仍然十分缓慢,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又遭遇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另外,此时中国的社会科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科研队伍得到了壮大,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再次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开始有所进展,于此相关的一些*开始出现。学者刘军英在1999年发表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李鸣在xx年发表明朝救荒立法述略,等等。在以后的几年中,国内学者对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逐渐深入,涌现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在xx年的“非典”事件后,将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向了高峰,诸多学者发表了此方面的著作,如孙绍骋著的中国救灾制度研究,陈桦和刘宗志著的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王宏治发表的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方潇发表的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等。从那以后,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方兴未艾。当前,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再次给予了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新的契机。xx年,北京召开了“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xx年,三联书店出版社将会议上的学术论文出版成书。(由李文海与夏明方主编的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迎来了新的高峰。四、存在问题尽管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只是局部性的。如前所述,当前学者对中国古代的灾害防治,仅仅局限于历史学、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而在法学领域,除了方潇、李鸣、王宏治等几个学者发表过一些论文之外,很少有人问津,权威性的著作文献更是稀少。并且,那几个学者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学者李鸣的明朝救荒立法述略,主要是对明代的救灾措施与法律条款的罗列,对于深层次的立法思想却毫无论述。学者王宏治的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更是体现了堆砌史料的特点,仅仅冠以了一个法律措施的名号,至于为何称其为法律措施没有进行详细的探讨。学者方潇的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主要论述的是当代意蕴,所以对古代灾害的应对机制只是作了初步的介绍,其机制的内容仅仅摘取了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中的部分内容,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研究论述。另外,在最近的三年内,法学领域没出现过此论题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我国古代政法不分,造成了当代学者对史料鉴别的困难。在社会科学中,一般的做法是将荒政归为政治,将刑狱归为法律。这种泾渭分明的规定,可能是导致法学学者研究古代灾害防治缺少的原因。笔者认为,对中国古代荒政的定性有待商榷,它仅仅是政治制度吗,是否排除了法律制度的可能性呢?邓云特先生认为,历代学者对救荒(荒政)的概念模糊不清,他认为救荒(荒政),应该是为防止或挽救因灾害而致社会物质生活破坏之一切活动。 可见,中国古代的救荒是系统性的机制,除了政治制度外,也包含了法律制度。因此,从法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机制,可以弥补当前学者对荒政研究的缺漏。五、参考依据著作类1.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上海书店1984年出版;2.孙绍骋著: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xx年出版;3.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三联书店出版社xx年版;4.陈桦、刘宗志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5.唐长孙无忌编: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6.宋刑统,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7.大元通制条格,郭成伟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8.大明律,怀效锋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9.大清律例 ,田 涛、郑 秦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论文类1.方潇: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载政治与法律xx年第3期;2.李鸣:明朝救荒立法述略,载现代法学xx年第4期;3.王宏治: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载比较法研究xx年第5期;4.赵容俊:甲骨卜辞所见之巫者的救灾活动,载殷都学刊xx年第4期;5.刘军英: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载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6.陈业新:两汉荒政思想探析,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1期;7.贾玉英、 赵文东: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第5期;8.刘永刚、胡鹏:浅论清代灾荒与政府行为,载哈尔滨学院学报xx年第3期;9.许秀文:浅议南宋社仓制度,载河北学刊xx年第4期;10.林文勋: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载思想战线xx年第6期;11.孙湘云: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载中国典籍与文化xx年第3期;12.卜风贤:先秦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载灾害学xx年第3期;13.刘厚琴: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灾减灾思想,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6期;14.毛阳光:中古时期民间救灾综论,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2期;15.张文: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载中国经济史研究xx年第1期;16.段华明:中国古代减灾思想和政策,载南方经济xx年第7期;17.janet sharp hermann:disaster relief then and now,ideas on liberty,may xx;50,5;academic 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伞工物料基本识别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闸及升船机运行员季度评审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届浙江省义乌市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益虫饲养工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标准版劳动合同范本
- 2026届江苏省南京六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股权转让协议书股权合同范文
- 专科知识培训报道课件
- 专科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幼儿园保健医考核试题及答案
- 乌兹别克语自学课件
- 《“盛世华诞”国庆主题》课件
- 2025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检测卷
- 物流客服培训课件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简称2023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高科技行业ESG绩效与NGO监督
- 县级医疗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请书范文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全套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
- 绘本IntotheAmazonRainforest(课件)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