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doc_第1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doc_第2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doc_第3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doc_第4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海安)(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2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nngj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A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主席寄语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chu lin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xunl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听,那是无数青年追梦的脚步声 B 看,那是中华巨龙必将腾飞的美丽愿景以青春之力圆国人之梦,以青春之名扬祖国之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飞扬的青春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2请根据A处括号中的意思,在A处填写一个成语。A处应填 (2分)3.B处横线上的标点符号应填 。(2分)4.“文明餐桌”行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普及餐桌文明知识、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升行业服务品位、打造餐饮文化,把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的理念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请将某餐馆门口的对联补全(3分) 上联: , 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 , 量力而行(2)如海中学初三(6)班同学为“文明餐桌”活动拟写了一份倡议书,但内容不完整,格式有一处错误,请你补充、改正。(4分)倡议书如海中学全体同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学校开展“文明餐桌”活动,我们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不管在什么场合,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留剩饭剩菜。 提醒身边的每个人,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自觉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真正守护“舌尖上的文明”。 如海中学初三(6)班全体同学 2013年4月3日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2分) 格式改正: (2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轻轻地我走了, ;我轻轻地招手, 。 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民生,借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 , ”表达了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二(6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6分)一鹭图 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6.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7.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注】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是 以 将 士 莫 不 欣 然 愿 从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 次定州: (2) 及大军回次柳城: (3)死无所恨: (4)为流矢所中: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 11.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2阅读选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4分)【链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选自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6分)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为什么会这样?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13.本文作者的主要论点是什么?(4分) 14.分析文章-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首先 ,其次阐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接着剖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陷入一种“规则困境”,然后 ,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15.“潜规则”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请说出第段“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一句中加点词“潜规则”在文中的含义。(4分) 16. 请依据第段所举事例,在横线上补写作者的观点。(4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3分) 泥土的声音 樵夫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散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17文章标题为“泥土的声音”。文中多次出现“泥土的声音”。请分析“泥土的声音”在文中的作用。(5分) 18第段中作者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的心为什么会“狂躁不安”,而“此时”又为什么会“完全安顿下来”?(4分)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的理解。(4分) 20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阅读下列两段节选文字,回答问题。(6分)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 (樵夫泥土的声音)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请结合上述两段节选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