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_第1页
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_第2页
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_第3页
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_第4页
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3 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基础与优势分析,提出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时序和路径选择,对于区域中长期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时空耦合 随着中央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信息产业、新一代移动通讯和三网融合产业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明晰,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是滨海新区适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速经济 科技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综合实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与优势,确定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与目标,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上的摆布和发展时序上的安排,将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3 一、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分析 (一)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为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缘 随着金融危机对西方经济实体影响的削弱,当前世 界经济重心日益多元化,而国际资金流向进一步向东环太平洋地区集聚。这一趋势从两个方面加速了亚太沿岸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进程:一方面有利于打破西方少数国家对某些尖端科技技术的世界垄断地位,形成有竞争的高端技术供方市场;另一方面西方资本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太平洋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发挥这些地区的后发优势。 值链上的分工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3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进一步放弃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加工业,如汽车、装备制造和部分成熟服务业,对我国通过投 资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借势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机会。据估计, 2015 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 2 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可带动近 2 万亿元的产值。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滨海新区产业和功能定位的客观要求 滨海新区要想承担起第三增长极的历史重任,成为先进制造业的研发和转化基地、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在环渤海区域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和服务功能,一定要打破常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3 天津滨海新区被科技部确定为 2010 年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到 2015 年,滨海新区将初步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成为北方重要的国际化、研发转化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不以“科技创新、科技引领”为特质,到 2015 年,滨海新区确定的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过半。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实际需要 主创新能力不足。 滨海新区服务业比重近三成,现代 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而第二产业中又以初级层次的制造业为主,自主创新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技术原创。加速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新兴技术产业的支撑。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3 初加工、资源开采型为主,附加值普遍偏低。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五个产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72%。 统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过大。 交通仓储邮电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 60以上,新兴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保险的比重偏低,金融保险业仅占。其他如文化、旅游、娱乐等新兴行业虽然近几年有所增长,但比重还是较低。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3 有和市属大企业占较大比例。 国有企业为主的所有制结构,造成产业本地化能力不足,产业链延伸受限。大多数外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其产品关键性零部件和原材料或者通过国际供应链供应,或者于东道国的相关企业采购,使得外资企业形成“两头在外”的局面,生产和研发的本地化程度比较低,技术扩散效应有限,本地 企业很难纳入到全球分工体系。 二、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分析 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滨海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石油产品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七大主导产业和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3 (一)滨海新区现有创新技术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2,占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 78。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等优势 产业。 2009 年,滨海新区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占高新技术产业的 79,形成了包括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产品、软件和集成电路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先进制造领域实现产值 480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其中,自动电梯、汽车模具、电动汽车、减速机械、工程机械、橡胶机械等领域的产品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领域实现产值 350 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中药、西药、生物制药齐头并进,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新能源产业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产值 142 亿元,增长 27,初步形成了绿色储能电池、太阳电池及热利用产品、风力发电设备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群。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3 (二)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不断完善,显现产业聚集效应。 滨海新区现已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带动地区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手机产业和电子影像生产基地两条产业链。三星数码相机投资泰达微电子工业区,正在聚集形成园区第三条数码相机产业链。摩托罗拉、三洋、三星等知名跨国公司产生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吸引了海内外 200 多家手机配套厂商落户天津,配套产品达 400 多个,年产值近 260 亿元。目前,拥有五大手机配套生产基地,包括以三星、松下、罗姆为代表的片式阻容元件生产基地;以飞思卡尔、中芯国际为代表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以力神、蓝天、三洋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以西迪斯、通用为代表的器件生产基地;以亚光耐普罗为代表的注塑生产基地。 (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得到加强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3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天津开发区功能定位由现代制造基地扩展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新区每年都将国家专项补助的 60用于科技创新,建立了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平台建设基 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近年来,天津市重视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建设研究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 2009 年,全市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4 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5 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5 个,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11 个;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30 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5 家。 三、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时序安排 根据滨海新区现有发展基础,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确定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时序 安排。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能源、生态环保、新材料和海洋科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3 在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对于当前基础较好,近一、二年应重点扶持,有所突破的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技术;产业基础较好,应加强基础研究的属于信息技术与海洋技术;刚刚起步,需重点培育,未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是生态环保和航空航天。 (二)高水平编制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保障。各开发主体用地拓展方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诸多方面都要以新区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制定严格的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导则,滨海新区整体上“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的发展策略。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尤其是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从产业引导、人才保障、空间布局、资金落实等方面,全面做好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 60%以上。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延伸。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是滨海新区当前产业的一大弊端。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要未雨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3 绸缪,提早规划,充分利用产业链增加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能力,从而吸引更多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到滨海新区。也可以通过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来提高滨海新区本土企业国际化水平,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条件。 四、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调整 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调整是伴随功能区调整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到位而进行的,首先认识原有管理体制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然后再来分析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方向。 (一)原有行政体制对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利影响。在原有行政体制下,功能区产业定位不清晰,经济的空间聚集不是以其内在机制和产业的关联为基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机制尚未形成。造成的结果是,功能区各自孤立发展,致使新区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3 不高,产业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直接影响集聚效应的发挥。此外,由于功能区与城区在管理体制上相互独立,切块分头的发展模式,致使滨海新区整体空间结构不清,布局松散,土地低效使用。开发建设呈现“遍地开花”的特征,以大规模的土地投入、资金投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延续 了以往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从而降低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功能区整合对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 2009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加大了功能区整合力度,形成“ 9+3”的空间格局,功能区将是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行政区主要承担社会事务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进一步向有条件或有基础的经济功能区集中,信息技术向先进制造业产业区集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向滨海高新区集中,航空航天 业向临空产业区集中,海洋科技向海港物流区集中,生态环保业向中心生态城集中。功能区的整合并将引领新区空间结构的重组,整合现状功能区与城区隔离发展的态势,打破现有行政区界,形成功能区与城区融合发展的几大次区域。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3 (三)产业集群。按照“一城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空间布局和战略要求,积极打造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海新区要采取积极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