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话钧瓷-宋代5大名窑.doc_第1页
追根溯源话钧瓷-宋代5大名窑.doc_第2页
追根溯源话钧瓷-宋代5大名窑.doc_第3页
追根溯源话钧瓷-宋代5大名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谓宋代五大名窑?钧窑与其他四大名窑的不同点是什么?我们在向人们介绍钧瓷时,常常会以“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来彰显其地位。那么,什么是宋代五大名瓷,其说法又有什么来历呢?“五大名窑”一词的出现,最早源自明朝宣德年间吕震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该书中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的语句。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也有“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后人因柴窑只闻其名,鲜见传世品,也未发现窑址而很少提及。更关键的是,钧、汝、官、哥、定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其中钧、汝、官、哥瓷都有专门的官窑。定瓷虽为民窑,但深受宫廷喜爱,多次奉命烧造贡瓷。故把这几个窑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我们先将汝、官、哥、定四大名窑的特点作以简单介绍:汝窑 汝窑的官窑遗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因宋代宝丰隶属汝州,故称汝窑,汝窑所产瓷器为汝瓷。汝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胎体较薄,呈香灰色。釉色主要为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有时呈粉青、灰青、月白等色。釉层莹润,釉面有细密似鱼鳞状纹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它开辟了开片纹装饰瓷器之先河。烧制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工艺。烧后器物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多数为3到5个,也有少数为6个的。支痕点都很小,文献上称之为“芝麻钉”。支钉痕多为白色,与胎色不太一样,系用含铁质少的耐火黏土制成。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大约20年,所以传世品极少,目前所知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不足百件。器物造型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尊、盏等,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日本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官窑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朝廷在京师自置窑烧造瓷器,名曰“官窑”。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瓷。由于当时京师在汴京,史称北宋官窑或汴京官窑。宋高宗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后,在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后又在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另立新窑,名郊坛下官窑。两者统称南宋官窑。(1)北宋官窑。汴京也称汴梁,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千百年来,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汴梁城遗址早已淹没于泥沙之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封附近的考古发掘与对古遗址钻探所取得的资料都表明,汴梁城址在今开封市地下6米处。由于黄河河床高于地面等原因,地下水位升高,增加了考察汴京官窑的难度,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由于宋徽宗在位的时间只有二十几年,又经过靖康之难,很多东西都被毁掉了,所以,北宋官窑的传世品十分罕见。(2)南宋官窑。修内司窑距南宋皇城城墙不足百米,距郊坛下官窑约2.5公里。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以厚胎薄釉、厚胎厚釉为主,薄胎厚釉少见。釉色以粉青、深粉青、米黄、深米黄为主,也有翠绿、灰青等色。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大部分瓷片釉面有裂纹,部分瓷片釉面有冰裂纹。主要器型为瓶、尊、碗、盘、罐、碟、壶、洗等,也有仿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等式样,造型常常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由于所用瓷土含铁量较高,故胎骨颜色有香灰、深灰、紫黑等,部分器物紫口铁足现象明显。哥窑 哥窑名称的得来,见于明郎瑛七修类稿续稿:“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哥窑之名即由此而来。传世哥窑瓷器胎厚薄不同,胎质有瓷胎及砂胎之分,胎色也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几种不同的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浅炒米黄、浅灰青等色。釉面多开碎片,以布满大小各异的纹片为装饰手段。较粗疏的黑色龟裂纹与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着,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世人称之为“金丝铁线”。器物造型大多按照宫廷需要设计,常见的有三足炉、鱼耳炉、胆式瓶等陈设礼器之类,俨然宫廷用瓷式样。与汝窑、官窑之器物造型具有共同的特征,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流散到国外的也不少。哥窑的窑址一直争论了多年。因为传世哥窑的瓷器一直未能找到它所属的窑口,而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也无传世瓷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柄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相关实物相对证,在其专著宋代官窑瓷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认为:“修内司官窑就是传世哥窑。”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燕川村,因宋时曲阳隶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所产瓷器称为定瓷。定瓷与上述三窑瓷器的釉色不同,它是白瓷,白瓷的烧造难度要高于青瓷,主要在于去除杂质,能使其呈白色。定瓷不仅呈白色,而且胎体质细,色较薄。当然这种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白,不少釉色白中微闪黄色。定瓷光泽柔润,釉面上可见“泪痕”和“竹丝刷纹”。“泪痕”,是指定窑瓷坯在上釉过程中,浸釉后坯体上多余的釉浆回流而形成的聚釉现象。由于聚釉处釉厚,烧成后釉色较重(发黄),用肉眼可明显看出,形似泪痕而得名。“竹丝刷纹”,是指定窑瓷坯在成型过程中器表旋削后留下的刀痕(平行细线),施透明釉烧后,形似竹刷子刷过留下的痕迹而得名。如果说上述汝、官、哥诸窑口是以釉色为表现形式,定窑则以饰纹作为表现形式,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手法有釉下刻花、画花、印花及剔花等。刻画图案以花果、禽鸟为多见。印花纹饰图案题材以各种花卉、龙凤纹和禽鸟、水波游鱼纹为多见,亦有婴戏图案等,构图饱满,线条清晰,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此外,由于定瓷采用覆烧工艺,产品多有“芒口”(“芒口”,是指定窑白瓷的盘、碗等圆形器皿,装窑时采用覆烧工艺,即碗或盘的口朝下放置,口边与匣钵接触,所以口边处一圈无釉,烧后露出瓷胎而称为“芒口”)。因此,定窑有许多传世圆器精品常在器口镶铜、金或银以遮蔽芒口,使器物美观。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五大名窑中以定窑传世品为最多。其器型主要有盘、碟、碗、罐、盒、壶、枕、瓶及人物、动物雕塑等。定窑除烧白瓷外,还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产品,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绿定。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的民窑,但为皇家烧制过贡瓷。宋代叶寘的坦斋笔衡中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的记载,这说明定窑在北宋时曾为宫廷烧造过瓷器,它的生产与宫廷有着一定的关系,后因“有芒不堪用”而被汝窑所代替。钧窑钧窑瓷器的烧制始于唐,盛于宋,其窑址遍及禹州市多个乡镇。钧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东北隅,钧官窑所烧瓷器专供北宋皇宫使用,其产品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尊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各种窑变的流纹。钧官窑瓷胎体较厚,胎色为香灰色,铜口铁足特征明显。器物底部多数刻有一至十的汉字数码,并抹有芝麻酱色釉。其传世品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汝、官、哥、定瓷尽管各有特点,但其釉色基本趋于单一,或青或白或黄。钧窑与其他名窑的最大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地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了铜红釉之先河。这一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