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doc_第1页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doc_第2页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doc_第3页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doc_第4页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一、两个语气词连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不算常见,其中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译句:那么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译句: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例是疑问语气兼报道语气,语气重点在“乎”,可译作“吗”。例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例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三例语气的重心在疑问。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 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例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 “吗”、“啊”。例是感叹语气兼疑问语气,语气重点在“哉”,可译为“吗”。二、三个语气词连用。感情色彩一般比较强烈,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例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泰伯)【译句:孔子说:“(他们)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句: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 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吾罪二十五年)【译句:难道是我的罪过吗?】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节选)【译句:鹏鸟在天空看下边,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这样罢了。】例、是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例句中三个语气词连用,其中“也”表示陈述语气,“乎”表示疑问语气,“哉”表示感叹语气,语气重点在“哉”,可译为“吗”。三者合用,表达强烈的反诘语气。例句中语气助词连用,“则已”等于“而已”,表示限止;“矣”表感叹。可译为“罢了”或“而已啊”。总之,古代汉语中,句尾语气词是可以连用的,有的是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有的是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有的是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还有的是三个语气词连用。语气词连用,它们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