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词)典理解赐予。抓住关键词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继续提高默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提高速度。4、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伟大的鲁迅先生和我国的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认识发明找到“神奇子弹”的欧立希和科学奇才霍金学习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奋进、百折不挠等优秀品质。课题1 勤奋自学成大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过程与方法: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写一段话。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华罗庚是如此勤奋好学的那部分内容。补充适当内容,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教学媒体投影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华罗庚的生平简介教学流程备 注一、感知全文,理清思路。二、学习重点段。三、讨论第一段写的小故事。四、总结全文。五、课外练习将一段话写具体。六、拓展阅读。1、 审题、质疑(1)勤奋:勤苦、刻苦的意思;大器:大有作为的人。勤奋自学成大器意思是:经过刻苦自学而成了大有作为的人。(2)学生质疑:可能会问:这个人是谁?(学生简介华罗庚。) 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2、 即认真较快地默读全文,要求:课文写了有关大数家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围绕这个故事又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读后讨论明确:写了华罗庚为什么自学?他是怎样自学的?结果怎样?重点写华罗庚怎样勤奋自学的?)1、 以小组学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一读,读第11、12节;二划,照要求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三议(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的?2、 小组自学。3、 集体交流:明确:华罗庚勤奋自学精神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1)抓紧时间自学:_(2)专心致志自学:_(3)克服困难自学:_(4)坚持不懈自学:_4、 着重讨论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的。(1)抓紧时间学习。句子: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词语:“一就”)夜幕降临,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词语:赶忙、继续攻读)(2)专心致志自学:句子: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词语:不知道 不停地 不停地)(3)克服困难自学:句子: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用废纸)寒冬腊月-全然不顾。(词语:仍然、全然不顾)酷暑季节-不停地演算。(词语:依旧、挥汗如雨)(4)坚持不懈自学:句子:失学后-向命运挑战。(词语:一年四季10个小时4个小时)。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词语:一边-一边)想想: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明确: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文更能吸引读者,使文章中心更具说服力。)1、学生齐读全文,说说华罗庚是个怎样的人?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_(可以用书上的事例或课外自己了解到的事例。)华罗庚的哲学板书设计 (1)抓紧时间自学:1 勤奋自学成大器 (2)专心致志自学: 数学大师(华罗庚) (3)克服困难自学:(4)坚持不懈自学:教学效果反馈1、 从重点部分“勤奋自学”入手,划句子,找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理解,体会华罗庚自学路上,刻苦、勤奋。思路清晰,学生易掌握。但在归纳“勤奋自学”四方面内容时,学生有困难。2、 “说学双通道”,多数学生用了书上的例子,而课外的内容很少,老师应让学生课后都收集人物各方面的资料。课题2 鲁迅与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情,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2、 能正确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教学媒体鲁迅像和三句重点句的理解课前学生准备收集鲁迅的资料、预习课后练习教学流程备 注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默读课文,直接感知鲁迅特点。三、深读课文,仔细品味。四、总结全文。1、出示鲁迅先生画像。生简介鲁迅。2、出示下面一段话,学生读一读: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孔乙己等。思考:你认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确实,文章的众多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他对待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引出重点句学,或先学:“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或先学:“时间就像海面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1、 出示句子: 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先反复读句,指名读,集体读。然后分四步学习句子:(1)找:找出重点词语。(勤勉、懒散、悔恨。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小圈点。)(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训练:把词语的意思放到句子中去说一说。(3)联:联系课文内容。(找一找与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先读一下课后练习例句中的内容,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阅读思考:哪些地方能看出鲁迅非常勤奋?(出示填空练习)鲁迅活了55年,一生写作640万字,写作时间18年,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讨论:a 鲁迅活了55年说明什么?(生命比较短暂)B 写作时间18年又说明什么?(写作时间也不是很长)C 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鲁迅先生写了640万字,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一直坚持写作,写的数量多,一生勤奋)(4)想:句子的含义。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课文的有关内容,体会出句子的含义。2、 出示句子: 时间就像海面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学法同上)(1)找:找出重点词语。愿挤(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愿挤,从字面上看,是愿意挤(演示:从海绵中挤出水);这里是“抓紧、不放松”的意思。(3)联: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先生抓紧时间的? 讨论交流:a 学习第二节内容,鲁迅每天是怎样抓紧时间的?出示句子:白天-又继续工作。B 再学第3节内容,鲁迅在除夕夜又是怎样抓紧时间的? 结合讨论,完成下面的填空。(“编写”及“字数”由学生填写)年代编写字数 1925年除夕1932年除夕1934年除夕1935年除夕讨论:表格中填的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4)想:句子的含义。3、 出示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1)找:找出重点词语。巨大贡献 争取(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巨大贡献:极大的贡献,文章中指“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争取”的意思是主动、积极地力求达到。(3)联: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文章的具体事例或具体数字来说明鲁迅是怎样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4)想:句子的含义。鲁迅一生写了640万字,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成就跟他一生抓紧时间、善挤时间是分不开的。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鲁迅一生的巨大成就跟“时间”又有什么关系?(结合讨论,重点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2、再读课文。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设计平日 工作到凌晨 2 鲁迅与时间 打盹 继续工作 抓紧时间 除夕 写作 翻译 编集 善挤时间整理日记 计划工作 教学效果反馈1、 在初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找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然后围绕第二、第三节的中心句,分男女学生读这两节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先概括后具体;然后让学生画出鲁迅有关时间的名言。2、 用“找、学、联、想”的方法,理解鲁迅两句有关时间的名言的含义。这样教下来,课文重点内容把握住了,又节省了教学的时间。课题3、失去的一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自主认识生字词若干个。理解“游手好闲、出色”等词义,能用不同的词语替换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出色”,从而丰富语言。2、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佩佳和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内的经历。3、 会用“无论也”造句4、 能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安排一天时间的心得。过程与方法:质疑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读课文、运用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丢失的一天的时间是一去难返的,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佩佳和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和读者在一天内的经历的比较,力戒“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学生准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游手好闲、出色”教学流程质疑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失去的一天,学生读题。2、说出“失去”的近义词。(丢失)质疑课题: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会失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佩佳在一天内没有( ),没有( )。妈妈下班后,领佩佳去看拖拉机手在一天内( ),砌工在一天内( ),面包师( ),读者们( )。佩佳为自己( )而羞愧。抓重点,突破难点师生合作读。妈妈下班后发现佩佳什么事也没做,对他说了什么“你要知道作了些什么事。”个别有感情朗读“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师:为什么妈妈说佩佳丢失了一天?个别读课文1-3节,思考交流(因为他在一天时间内游手好闲,只是在睡懒觉、吃鲜果、嬉戏,坐在树下,游荡成性,不爱劳动、学习,浪费了一天时间。)指导感情朗读描写佩佳几处心理活动:“他想了想,时间还来得及。”“妈妈不在家,睡觉才想呢?”佩佳这样游手好闲给他带来了什么损失?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为什么妈妈说“无论的一切。”这句话?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光阴是无法挽留的,浪费了时间就是浪费了生命。师生合作读。(1)妈妈说完这些话,做了什么事?她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教育佩佳的?学生读7-12节,其余思考。(2)学生交流,师归纳板书: a 拖拉机手翻耕了一遍麦茬地。 b 砌工用砖砌了一堵墙。 C 面包师把面粉做成了面包。 d 读者读了许多书。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这一天的工作中哪些你认为最辛苦?师:他们的劳动都很辛苦,在一天内都珍惜了时间,能兢兢业业工作,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幸福,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如果佩佳不游手好闲的话,他又会有什么收获?精读课文,运用语言师生合作读当佩佳看到了别人在一天内劳动和收获,他说了什么学生读最后一节句子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这句话说具体可我却游手好闲( )。总结全文。1、齐读课文2、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回家完成“说些双通道”练习。以“我拥有了一天”为题,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游手好闲 佩佳 丢失一天 睡懒觉 吃鲜果 细细 坐在树下教学效果反馈1、按课题的质疑,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易了解课文的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明白了时间的可贵,我们要珍惜时间。2、回家作业写“我拥有了一天”,好多学生写成了流水账,从早上起床,一直写到晚上睡觉,没有具体要做的事情,老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修改好。课题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已掌握的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积累“废寝忘食”、“百折不挠”、“为非作歹”、“一筹莫展”和“横行不法”等成语。2、了解围绕某一个中心词语展开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3、能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熟读与背诵本文的重点段落。4、能根据课文提供的素材进行合理的想象。过程与方法: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抓重点段落品味人物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根据课文提供的素材进行合理的想象。难点:了解围绕某一个中心词语展开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教学媒体重点句的出示。课前学生准备读熟课文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谈话引入课题:“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这是淡敏的一句名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就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他最终找到了“神奇子弹”。、出示课题: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说说为什么要加引号?、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个人是谁?“神奇子弹”指的是什么?他如何找到“神奇子弹”的?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学生带着问题放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快速默读课文,回答审题时提出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1)读课文,检查读音。(2)圈出文中的成语,并用已熟悉的解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3)尝试回答刚才的问题。3、全班交流。()读成语: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废寝忘食百折不挠()用熟悉的方法理解成语()回答刚才的提问。(告诉学生第三个问题将放在后面重点研究)()选用成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研读课文第二段。1、原先被人们称为“幻想神医”的欧立希成功了,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这也许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段,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废寝忘食地学习百不挠地实验3、读第五节,思考:欧立希是如何废寝忘食地学习?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广泛阅读(种类多数量多)随机摘记(无论都甚至)4、想象一下,地板上、衬衣袖口里、鞋底上的化学公式与符号是怎样来的?5、(第一句齐读,第二、第三句分男女生读)想想老师为何这样分角色读?小结:作者第五节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描写出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7、欧立希又是如何百折不挠地实验呢?读节,圈出最能表达“百折不挠”的重点语句。四、重点分析重点语句:(1)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在实验室里,一天有一天,一月又一月,不停地对染上疾病的小白鼠,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2)为了加快实验的进行,欧立希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经常一连好几个晚上,只在长椅上用书本当枕头睡觉。(3)有一位朋友劝欧立希不要白费劲了,欧立希坚定地说:“实验一定要继续下去,一定要找到这”神奇的子弹“。”因为欧立希坚信科学探索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基础上的。8、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日夜奋战坚强信念9、指导朗读。10、有位朋友劝欧立希中断研究,助手们听了有些动摇了,想象一下,面对这种情况,欧立希是怎样鼓舞助手的士气的?试着说一说,11、学生尝试将节分角色读,说说分的理由。(节作者采用的是先具体后概括的方法,它与第五节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正好相反。但这两种写法都是用一个成语作为中心,主要的写作方法是用事实说话。)五、布置作业:写一段欧立希鼓励助手们的话。2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广泛阅读 废寝忘食地学习 种类多数量多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随时摘录 百不挠地实验 日夜奋战 坚强信念教学效果反馈1、重点分析课文第二段,欧立希怎样找到神奇子弹的?找到两个成语“废寝忘食”和“百折不挠”,接着找到具体的句子,读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分角色读,明白它们的写作方法: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一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2、作业写一段话,学生完成得较好,能从“拯救人类,是医生的职责”这方面来写。2课题5、*科学奇才霍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已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并交流解词的好方法。、了解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学习霍金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3、了解霍金的才能造就的过程,学习霍金长期进行艰苦的思维活动的决心和选择合适自己研究方法的策略。4、熟读并背诵描写霍金抗争命运,坚持研究的内容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霍金长期进行艰苦的思维活动的决心和选择合适自己研究方法的策略。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就是要从小养成善于思考和探索精神难点:了解霍金的才能造就的过程,学习霍金长期进行艰苦的思维活动的决心和选择合适自己研究方法的策略。教学媒体不使用课前学生准备找霍金的材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抗争,在物理学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被誉为当代科学奇才。2、揭示课题:5 科学奇才霍金 学生读题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学习霍金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4、说说你知道的霍金。二、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以及重点词语。1 朗读课文,要求:从文中划出有关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目的?二、学习课文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段,默读课文,分段,分别概括段意。第一段(1)霍金是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奇才。第二段(2-8)具体写霍金是如何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科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第一层:(2-3)写他青少年时与疾病斗争发愤学习并决定钻研理论物理。第二层:(4-7)写大学以后更重的疾病缠身,霍金用他特有的方法顽强地研究,终于取得杰出成就。第三层:(8)写三十多年后,霍金又有了新的发现。第三段(10-11)“霍金以残疾之身完成宏业,令人钦佩”。三、重点分析1、指名读课文,然后思考:(1)用“”画出霍金疾病缠身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函授。(2)霍金与一般学者相比“奇”在何处? a 由于霍金半身瘫痪,他的主要的工作方式是静思默想。b 有超常的记忆力。(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3)他的杰出的、超常的“才”是怎样造就的?(4)默读课文,划出人们对霍金赞叹的句子,说明了什么?(5)说说霍金什么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四、拓展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介绍给同学们听。板书设计 意志坚强5 *科学奇才霍金 热爱生活 敢于与命运抗战教学效果反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有学生自己学。我用了大半节的课,重点学习了第二段“霍金是如何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科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学生明白了人物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学习,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课题综合练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能正确地把成语补充完整。能加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惟一”和“繁忙”造句。能熟记三句名言。认真抄写两句话,能正确书写书名号。过程与方法:能认真阅读短文,在此基础上,明确句子前后的关系,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能正确理解多义词,联系上下文,写出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解释;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说的练习,在“我的七 彩童年”故事会上说说自己童年的故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难点: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媒体投影。课前学生准备预习综合1,试着自己做各项联系教学流程一, 在括号内填字,这两个字应是一组反义词。1、读题,明确要求。2、学生填空。3、交流纠正。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1、出示例句。2、读题,读例句,说说要求。3、学生写句子。4、交流纠正。 a 像冰窖。 b像热锅上的蚂蚁。 c 一蹦三尺高。三,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出示例句。2、抽读例句。3、练习造句。4、交流纠正并点评。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通读短文,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默读课文。3、完成练习。(1)关联词:既又 一边一边 只要就(2)等到 对待 整理 消灭4、交流。5、订正。五,语言实践活动。1、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学生评点。六,熟记名言。1、出示名言。2、抽读名言。3、说说它的意思。4、试背名言。七,写字。抄写下面的句子,注意书名号的正确书写。1、 要求学生看清要求,再书写。2、 学生书写。3、 展示。教学效果反馈1、名( )实( )这个成语学生不知道。2、“待”字在句子中的不同解释,学生没能很好体会。3、名言的默写比较差。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识字的方法,借助学习工具,扫清阅读的障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2、通过学问,了解写景文章的一般写作规律。那就是:既可以按照市、 ,又可以通过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衬托。3、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感受可闻所描写的景色和叙述的事情,想想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精彩的内容反复朗读,与美德结伴,与文明同行,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课题6 火烧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2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进行扩展性说话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难点:能进行扩展性说话。教学媒体投影课前学生准备课前了解作者、火烧云的有关资料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自然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有无数作家、诗人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散文火烧云2、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牛车上、回忆鲁迅先生、哑剧民族魂3、学生质疑: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出现火烧云?4、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火烧云”的资料。(如:日出或日落时,云被太阳光照得像火一样红,那就叫火烧云。而透过云层的光则叫霞光。火烧云又称红云、红霞、晚霞)二自读课文,读懂课文1、指导自读。自读提示:(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 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2) 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解释什么叫火烧云,并用曲线划出来。(3)用一个词语来说说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学习重点内容。1轮读课文,什么叫“火烧云”? 用文中一句话回答。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1)提示:与句号“着了火”相呼应,与课题相吻合,突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质疑:“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使东西着火。不可一环。“烧”字跟句末“着了火”相呼应,有照应了课题,还突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2)指导朗读句子。(3)引读第一节。 火烧云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看,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孩子的脸_,大白狗变成_,红公鸡变成_,黑母鸡变成_。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_。他刚想说:“你们变了”旁边走来了乘凉的人,对他说:“_。”2小结:红彤彤的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红的变成金的,黑的变成了紫檀色,真是神奇而美丽的景色啊!3、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4、板书:变化 颜色形状 极多 极快(1)颜色变化极多、极快。A摘录第3节中,表示颜色的词。红彤彤 金灿灿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齐读这些词语,体会老师根据“叠词”、“颜色互揉”、“事物+颜色”把这些词分成三类,然后完成课后练习1。B想象“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照样子写几个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注意火烧云基本色彩为“红色”。C引读: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瞬间万变。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快。)(2)形象变化极多、极快A师引读第4节:天空出现了什么?马的样子是如何变化的?怎么消失的?一会儿 马过了两三秒钟忽然 大狗接着 大狮子一转眼B小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感到这三种动物接二连三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变化消失”。(同桌用这样的方法互读5、6节。)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C师归纳: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变化无穷、变幻莫测、千变万化、变化无常四总结全文1、师引读全文火烧云出现了 火烧云变化了 火烧云消失了 读了最后一节,你还有什么问题?如:“恍恍惚惚”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恍恍惚惚”?(表示看得真切。因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既多又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里? (不一样。“沉静指心情安静、平静。”“沉浸”比喻出于某种境界或思想中。)2总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时,从变化极多、极快两方面着手,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美妙、壮观,使人不觉感叹大自然的瑰丽多姿。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去体验,一定能发现!五说写双通道。(回家去写)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色,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然后,将你看到的情景说给同学听。板书设计 多 红彤彤 金灿灿6、火烧云 颜色 快 一会儿 一会儿 形状 多 马 大狗 大狮子 快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教学效果反馈课一开始,直接从课题入手,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火烧云”的句子,接着奔重点:颜色和形状变化极多极快。找词、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喜悦的心情,目标达成,过程进行顺利。 课外描写一个大自然的景色,多数学生写得语句生动,紧扣题意,少数学生重点没抓住,重点写了人。 课题7 蝴蝶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过程与方法:读、借助借助译文、注释、字典等,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山水的优美景色。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难点:蝴蝶泉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教学媒体投影:单音节词写成双音节词的出示。课前学生准备读通古文并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介绍蝴蝶泉。2、出示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学生可能会提:蝴蝶泉在哪里?那里的景色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描绘了蝴蝶泉的水清、花奇、蝶美、游人络绎不绝。3、指名朗读课文。三、借助译文、注释、字典等,读懂课文。(一)1、读课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意思。1、读课文。借助译文注释字典读懂课文,2、读读带点字的意思。漱 俱 已 群 可鉴 焕然3、古文、译文对照,理解古文意思。4、个别读。5、小组比赛读(二)再读课文,课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1、写合欢树下的清泉。2、写蝶美。3、写花奇 4、写游人多。)1读课文。2、交流。初步领略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1读课文。2、交流。初步领略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把古文改成白话文。四、总结课文,加深体验。1、把古文改成白话文。2、感情朗读。五、布置作业。1、抄写古文、译文和注释。2、背诵古文、译文和注释。板书设计7 蝴蝶泉1、写合欢树下的清泉。2、写蝶美。3、写花奇 4、写游人多。教学效果反馈 这是一篇古文,我教的时候,注重了读,读得通畅了,才能知其意思;在译文时,我用“把单音节词写成双音节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古文的意思,学生学起来容易多了。 这篇古文,比较难读,学生背起来很困难,师要降低要求。课题8 荷兰的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炽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并能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2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3能仿照课文第三或第四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过程与方法:通过变化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是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着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难点:仿照课文第三或第四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教学媒体投影:郁金香花 文字第3、4节课前学生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荷兰的一些情况。2收集有关中国花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学习第一小节。1、检查预习。(出示:荷兰的地图、介绍荷兰的地形)说说对荷兰这个国度的了解。2出示第一小节。师补充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的壮举。说说荷兰的四宝:风车、木屐、奶酪、风车3荷兰人最迷郁金香。生简单介绍郁金香。4出示课题:27荷兰的花二深入学习课文1师点拨。第1、2小节描述了荷兰人对土地充满感情的原因以及他们对鲜花的热爱。第3节描述了郁金香的形状与颜色。第4节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说明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第5节介绍了郁金香的由来以及荷兰人对它的栽培。三、学习第3节:(出示郁金香的图片)1、这一节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总分总)2、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句,一生读总结句。3、分述部分写了那两方面的内容?(形状和颜色)4、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4、学习第4节指导学生复习总分的方式。(1)默读思考:第4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从哪里看出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痴了。(用了两个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郁金香的昂贵。)(3)指导朗读。5、学习第5节(1)为什么要介绍郁金香的由来。(2)出示句子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试着提问,并和同学讨论解决。 a 为什么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答案在第三小节描写颜色的句子。) b 为什么郁金香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答案在第三小节描写形状的句子。)6、学69节(1)过渡: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2)穿插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体会哪一种形式好?(反问句,加强了语气。)(3)填空。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 )花篮,里面插满( ),( )。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 )。窗口放满了( ),( ),( )。(4)写作方法:总分总。三总结拓展。1课文为什么以荷兰的花为题?(借荷兰人爱花来表达他们对土地的执著和热爱。)2、请用一句话说说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我国也有许多娇艳美丽、值得夸耀的花。请你仿照课文第3或第4节,介绍一中“中国的花”。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板书设计 迷 形状 颜色 8 荷兰的花 痴 举了两个例子 教学效果反馈 课上我着重讲了第3、4节,强调了写作方法,为课后作业写话打好了基础。特别是第三节提到的名字,以填空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填写,便于学生记忆。 课后写话,学生都符合要求,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出了一种国花。课题9 叙利亚的卖水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识字若干个。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驻足而观、幽幽怨怨、稚气、恍惚间”等词语的意思。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继续尝试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叙利亚的淳朴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提出问题。难点: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媒体投影 准备一些叙利亚的图片课前学生准备学生课前理解叙利亚的有关情况。教学流程揭示课题看叙利亚旅游风光图片。看了图片,让我们领略了异域风情,叙利亚的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可美中不足的是那里的气候却令人不能忍受。(出示课文第一小节)2简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出示,)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83公里。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干燥炎热。3正因为如此,叙利亚的卖水人成为那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出示课题:叙利亚的卖水人学习课文1师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节写叙利亚的卖水人,他们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讨论交流:(可以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2板书: 出尽奇招卖水人 淳朴可爱 人情味浓3、细读课文。(1)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出尽“奇招”? (2)卖水人做生意的招数:“奇”在哪里?4、小组讨论交流。(1)联系课文第2、3节,一方面叙利亚到处都有卖水人,另一方面叙利亚盛产水果,果汁价格便宜,因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要出尽奇招。(2)“奇”表现在“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满满地插着”“五彩缤纷”“相互争艳”“奇特”“驻足而观”等词语。 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因地制宜(当地盛产水果),想方设法用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吸引游客。 理解“橙山”和“破财而饮”的双引号的作用。5、指导。联系课文二、三小节,一方面叙利亚到处都有卖水人,另一方面叙利亚盛产水果,果汁价格便宜,因而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要出尽奇招。细读课文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出尽“奇招”?A 卖水人做生意的招数“奇”在哪里?B 小组讨论“奇”表现在“堆得好象小山一样高”“满满地插着”“五彩缤纷”“相互争艳”“奇特”“驻足而观”等词语中。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因地制宜(当地盛产水果),想方设法用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吸引游客。(理解“橙山”和“破财而饮”的双引号的作用。)吹笛子卖水的方法也可称为一奇。(5)出示第六节,试着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问(1)“咿咿唔唔”这个词语为什么用双引号?(2)“幽幽怨怨”的笛声怎么会吸引游客呢?(3)为什么说人会“浸浴”在笛子声中?(4)“浸浴”在笛子声中,人的心怎么会凉了起来?(5)为什么作者称吹笛的卖水人是最可爱的?6是呀,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招数,让人不得不“破财而饮”。可在做生意的同时,卖水人又不乏浓厚的人情味。(1)出示句子: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们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竟”表示出乎意料之外,做生意的哪有不想赚钱的道理,何况,果汁便宜利润少,卖水人原本就赚得不多。)(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3)根据注释了解“君子国”的由来并体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7、小结:叙利亚的卖水人质朴可爱,有浓厚的人情味,难怪作者会说最令他难忘的不是那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三语言直播厅师指导1假如你是游客,你会光顾哪个卖水人的摊位,为什么?2生活中,你经常会光顾商场、超市、菜场等地方购物,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是怎样招揽生意,推销自己的产品的,说一说。板书设计出尽奇招9、叙利亚的卖水人 淳朴可爱 人情味浓教学效果反馈从卖水人的三个特点入手,展开教学,把学生直接引入课文中。接着让学生整体读课文,用四字概括卖水人的特点,然后按三个特点找出具体的句子来理解,这样教学过程清晰,学生容易把握课文重点。 对于文中引号的作用,学生说不清,师要加强点拨。课题*10 冰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典雅、袖手旁观、栩栩如生、跃跃欲试”等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过程与方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哈尔滨冬夏美丽的景色,感受它的迷人和壮阔,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哈尔滨美丽的句子。难点:置身其中,感受冰城的美丽。教学媒体投影:哈尔滨的风光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哈尔滨的资料(风光、历史)。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哈尔滨的图片。(1)说说哈尔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美丽、迷人、温暖、热闹、粗犷(2)介绍哈尔滨。2出示课题:31冰城二整体感知。1师巡视。自由读课文。思考:我最喜欢哈尔滨的( ),因为( )。在组内交流感受。2给课文分段。(总分总)第一节中“天鹅顶上的一颗明珠”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三精读课文。1师指导。(描写了玩耍的孩童,热闹的松花江畔,栩栩如生的冰灯、冰雕,这一切尽现了冬日哈尔滨的迷人。)指名读39节,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哈尔滨的哪些冬景?默读第五节,如果当时你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好壮观、好气派、栩栩如生、耀眼夺目)有感情地朗读。5、学69节。出示:(1)不只在公园内,就连街道上、院门口,也处处可见冰雕雪堆的春景,使严寒的冬季也变得温暖热闹。(2)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前夕,为什么是人们最兴奋、最繁忙的日子?6、学生进行质疑。如:为什么严寒的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便民服务外包合同
- 河北省十类数学试卷
- 广东省8年级数学试卷
- 长期供货及质量保证合同
- 汉川市2024数学试卷
- 黄山市今年中考数学试卷
- 河北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
- 简阳初二数学试卷
- 嘉祥县初三二模数学试卷
- 湖南省高三考试数学试卷
- 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幕墙施工专项方案
- 《电子级三氯氢硅的化学气相沉积评价方法》
- 2024-2030年中国工业防锈剂行业需求动态与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外研版3起)英语五年级上册单词字帖书写练习(手写体)高清打印版
- 人音版4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校园
- 必考点0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原卷版+解析)
- 年产10万吨连续玄武岩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
- 画家签约合同模板
- 建筑挡烟垂壁设计图集
- 2024年互联网营销师(中级)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