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调整中小学网点布局的调查报告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大学03春中文本学员于潇静根据黑龙江省教委1998年工作计划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由省教委基教处、省教科院和哈师大共7名同志组成了调查组,对牡丹江、宁安、富锦、庆安、呼兰、密山、穆棱及宝泉岭农管局等地的农村学校网点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摘要报告如下:一、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的原因和效果(一)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情况教育点分散,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够,这是长期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难题。但是,经过学校网点大规模调整的芦溪县,这种现象如今已不存在了。万龙山乡90以上是山岭,群众“出门就爬坡”。过去,除1所乡办中学,7个村8个教学点,孩子上学翻山越岭,早出晚归,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家长不到八九岁不让孩子上学,考上大学的更没几个。后来,该乡撤并各村、组教学点,实行寄宿制办学,在乡政府所在地,集中办1所9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如此,教育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教师有劲头,家长有盼头,学生有出头。仅去年,该乡考取省重点高中达11人。现在芦溪县万龙山、张佳坊、长丰3个偏僻山区乡都实现了1所学校办学制,从学前班到初三,孩子们都在该学校完成。因为资源投入集中,校舍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有了充分保证。在教育网点调整过程中,政府大力鼓励民资办学,给予民办学校优惠政策,在招生方面一视同仁。有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激起民间投资办教育热潮,目前全县创办了民办幼儿园47所,高、初中6所,职校2所,分别占总生源的455、19、615。由民间资金投入建设管理学校食堂、宿舍达10所,民间资金投入达5000万元。从所调查的情况看,有关市、县(市)、乡(镇)村领导认识到了进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对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进行了专项研究,有全面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取得了效果,积累了经验。如宁安市从1991年开始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止1997年,全县完全中学由6所调整为2所,初中由29所调整为25所,小学由296所调整为215所。该县针对朝鲜族居住分散、办学点多、生源减少等问题,由原来的41所中小学调整为18所。呼兰县1993年开始,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网点布局调整。完全小学由331所调整为269所,教学点由40个增加到100个,初中由35所增加到37所。1996年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完全小学由269所调整为266所,教学点由100个增加到101个,初中调整为34所。密山市19901998年间,全市合并了小学25所,合并初中14所,合并普通高中2所,合并职业中学3所,同时创办了职教中心。此外,富锦市、庆安县、讷河市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部分学校的调整。(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原因1.资源闲置浪费据统计,牡丹江市企办中小学可容纳16434名学生,而目前只有12143名学生,并呈继续减少趋势。该市林机校原来小学、初、高中俱全,可容纳880人的校舍现只有201人就读,大量教学仪器设备在库里封存,1996年初一新生只有12人。军马中小学是沈阳军区后勤部所属军马场办的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校舍近6000平方米,食宿条件齐全,但因形势变化,场部已无需也无力办学,生员锐减。若将这些闲置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则既可解决企业负担过重问题,又有利于改善该市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状况。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异,是进一步巩固我省普九成果和高标准普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扼制当前择校倾向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地已经或正在采取措施重视和加强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彻底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的面貌依然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中一项紧迫的任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1997167号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和省教委浙教基1997298号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就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薄弱学校建设提出如下若干意见。2.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差据宁安市1989年统计,全市有小学280所,下伸点34处。其中百人以下的学校占48.6,接近半数。最小的学校只有13名学生。富锦市共有小学校386所,其中5名学生以下的学校有7所,1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23所,学生数最少的学校只有2名学生。呼兰县1990年共有小学331所,当时不足50人的学校20所,学生数最少的学校只有18名学生,班额最小的只有4人。这些学校由于布点过于分散,规模太小,办学效益差,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3.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由于村村办学,家庭和集体经济负担过重。有些学校,校舍常年得不到维修,设备得不到添置,教具、图书奇缺,教师没有外出进修和参观学习的机会,学校的经济状况极端困窘。有些学校教师素质不高,民办教师比例大,学历不达标,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有些学校根本不能开全学科,不能上满学时,很难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4.生源减少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加之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小学生生源倒金字塔现象十分普遍。据宁安市教委统计,1998年度小学在校生总数是4.1万人,比10年前减少了4000人;招生数5600人,减少了2379人,到2000年,预计招生数只有3697人。具体到一些小村每年只出生几人或者无新生人口。这些村小学即使隔年招生,也不能成班。生源的逐年减少,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使现有学校网点难以维持。(三)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后的效果一些县(市)、乡学校网点布局经过调整后,收到了明显的效益,主要表现是:1.提高了办学规模效益如新建的宁安镇第一小学,是由宁安镇东片5个村联办的。原来的4所小学,学生数最多的180人,最少的90人,合并后学额达到600人。学校管理正规,师资力量得到优化组合。被评为全市第一批省级标准化小学。宁安市的民族学校经过网点调整,目前全市学额不足50名的学校只有3所(原有19所)。小学学额200人以上有8所,最大的市朝鲜族小学生近700名。市朝鲜民族中学已由合并前的12个教学班变为拥有23个教学班、1283名学生的完全中学。网点合并后,宁安市的民族中小学有了一定的规模,师资力量相对集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9所中小学已成为牡丹江市市级“两全”先进学校,并有省级示范初中一所,省级标准化小学3所,省级“两全”学校2所。2.改善了办学条件调整学校网点布局直接带动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合并后的学校由于资金使用相对集中,一部分学校新建了校舍,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和补充。如宁安市卧龙乡勤劳小学由5个村联办小学后,1996年一年的教育投入就达20万元,换了铁瓦,装了暖气,购入16台微机,装修了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活动室和300平方米的体育室及5个其它辅助教室,1997年已验收通过省级“两全”先进学校。宁安市通过调整网点布局,利用已撤出的校舍创办产业,每年可得收入十几万元,将撤并后空余的校舍作价卖给个人或集体,粗略计算可得820多万元。8年来累计两项资金可达近2000万元,全部用于新校建设、校舍改造和增添设备,大大地加快了宁安市改善办学条件的步伐。3.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网点布局调整后,由于人员优选,学校领导力量、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加强,有效地防止了教学的随意性,学校基本做到了开齐、开全课程,完成课时计划,教学设备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并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如宁安市1989年小学与初中毕业生及格率分别是84和53,现在已分别达到99和85.3。宁安市朝鲜族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分别达到99.2、98.3和81.3。初中流失率控制在1.6,并提前二年率先过渡到六、四制的十年义务教育新学制。二、中小学校网点调整的基本做法(一)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调整方案1996年7月牡丹江市教委对全市教育资源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牡丹江市及相邻的几个县的教育资源的基本情况,在与有关部门多次协调基础上提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包括调整中小学校网点布局)的初步意见。宁安市教委从1990年开始调查研究,规划学校网点布局,制定了“八五”、“九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呼兰县教委于1993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全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意见,并由县政府批转下发了文件。1996年,县教委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二)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工作在调整学校网点布局工作中,宁安市教委从本地实际出发,本着资源重组、合理优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工作,并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学校领导力量进行了重新调整。2.对撤并学校原有教师进行优化组合。3.撤并后空余的原校舍做妥当安排,保证教育资源不流失。4.撤并后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要有保证。5.注意解决学生到外村就学的实际问题。(三)加强政府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和宣传教育工作调整学校网点布局必须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宁安市教委把有关调整朝鲜族中小学网点布局的调查报告和调整规划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主管领导听取意见,统一认识。教委还派干部到各乡镇,帮助乡镇干部分析情况,传达上级精神和有关教育的法规、政策,当好参谋并和乡镇领导一道参加村干部会议、家长会议,做好宣传、解释、动员工作。在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再着手组织实施。(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网点布局的调整工作1.相邻几个村联合办学。2.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邻近几个村镇的几所小学,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3.地方和企业联办。4.两所学校互补。离得较近的两所村小,你办一、三、五,我办二、四、六,由一个校长总负责,教师统一使用。5.汉族学校附设朝鲜族班。6.跨乡联办。7.设立中心分校。设一完小为中心分校,然后辐射就近的一至二三所非完全小学,将中、高年级学生全并到中心分校开单式班,低年级仍然在本村设复式班(不能以独立校出现),由中心分校实施全方位管理,发挥巡回授课教师的作用。8.委托办学。一个学校无力完成各年级的教学工作,把其中几个年级的学生委托给另一所学校去教授。9.办寄宿学校。10.改设教学点。将几校的高年级合并,其它几校留下低年级,变为教学点。11.穿插合并。如呼兰县将甲校的若干年级合到乙校,将乙校的若干年级合到甲校。三、关于调整中小学校网点布局的建议(一)必须提高对搞好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大中城市中部分企办学校处境很难,教育资源浪费;在农村,小学基本上是一村一校,学校布点多,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校舍等),办学水平不高;特别是近些年农村因计划生育和人口外流等原因,生源已开始逐渐减少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因而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出发,调整学校网点布局势在必行。(二)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总体规划目标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调查小组,从本地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设置等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及有利于方便孩子入学等原则出发,研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的方案,提出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与方法。对提出的调整方案,要反复比较,广泛征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稳妥地分地区、分阶段进行网点布局的调整,并在实践中解决调整的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在统筹规划下,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理及交通等情况,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可先在一两个乡内搞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在进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都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特别要谨防因网点调整而使学生流失的问题出现。(四)根据城镇特点,市区、镇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要与优化教育结构结合,合理规划大中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开发居民区增多,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因此,原有学校不仅数量不够,且普遍班额过大,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同时也有布局不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的问题。新建学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英语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模拟题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高级实战指南与题库
- 电业作业规程培训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初中体育科目备考指南及模拟题集
- 幼儿园秋季开学返园工作方案
- 甲状腺超声造影课件
- 甲状腺正常生理功能
- 甲方工程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
- 《空城计》教学课件
-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
- (33)-钠钾泵细胞生物学
- 配电室巡检记录表
-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管理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题库
- 路基压实度汇总表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香肠的加工技术
- 贫困户访谈记录
- 道路喷雾降尘方案
- 唐恬人世间的孤勇者与追光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