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外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外贸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创汇和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三个指标,对安徽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对策 安徽作为欠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外贸出口逐渐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一些外贸强省相比,安徽省外贸出口总体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应努力提升安徽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现状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下面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三个指标对安徽省近年来外贸竞争力的变化作一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又称TC指数, 它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或特定产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其值在1至1之间,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若其值为负,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其公式为:贸易竞争指数(XM)/(XM),其中,X表示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产品的进口额。 2001年至2005年间,安徽省出口商品中,有四大类产品的TC指数大于0,分别是:食品及活动物、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医药品、塑料制品等)、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家具及其零件、服装及其衣着附件、鞋靴、光学物品等)。其中,杂项制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强,2002年TC指数达到了088;食品及活动物曾是安徽省的出口强项,但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TC指数由2001年的081下降为2005年的052。非食用原料贸易竞争指数为负,为净进口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竞争力较弱,大多数年份TC指数小于0,2005年有所上升,达到了017。 图 安徽省2001年2005年安徽省主要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动态变化情况 2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比重越大,则该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国际竞争力越弱。从1996年到2005年十年间,安徽省出口规模从175376万美元上升至519000美元,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除1998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外,逐年递增,从1996年的0.33上升到2005的0.50 。这说明安徽省外贸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地区,安徽省外贸竞争力也居领先地位。2001年至2005年,除2004年略低于山西和河南以外,均居六省之首。但与其他外贸大省比,差距仍然较大。2005年,广东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0027726,江苏省也达到了0011833,而安徽省仅有0000499。 3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人们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在80左右,至199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下降为4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超过了初级产品。此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持续上升,至2005年,已达到92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成为商品出口的主导力量。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的不断提升表明安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二、影响安徽省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见,安徽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规模一直较小,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安徽省出口的竞争力的提升依然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 1.科技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安徽省出口结构近年来逐步改善,已逐步从初级产品为主导转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和初级加工品,但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大多数产品均属于加工程度较低、附加值低、出口竞争力差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且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2005年,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当年全省外贸出口比重的15.9;而同期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18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占当年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28.6%。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和年增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这种出口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安徽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2.外贸经营主体相对集中。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是安徽外贸的主要力量。从出口所占比重来看,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偏高,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较小,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缓慢,对全省出口拉动作用较弱。近几年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缓慢,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民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但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结构升级的主要拉动力量,出口规模已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而安徽省利用外资水平一直不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对全省出口贡献较小。此外,在出口企业中,生产型企业所占比重低,企业规模小。很多企业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开拓市场能力较弱。 3.加工贸易发展滞后。安徽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一直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2000年以来,一般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均在8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额不足20,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均占50以上,广东省更是高达7080,与之相比,安徽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在安徽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附加值低,缺乏高端产品加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4.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安徽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等地区。其中,欧盟、美国、日本是安徽省前三位的贸易伙伴。2005年,安徽省与三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107808万美元,80571万美元,45694万美元 ,对这三国的出口额之和占到了安徽省总出口额的451 。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使得出口企业容易受到进口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不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也容易引起出口商的内部竞争和低价倾销,使安徽省的外贸出口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提升安徽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增强安徽外贸竞争力,对于提升安徽省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引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目前,安徽省利用外资总体水平还不高,较多的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今后,应注重提高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