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大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docx_第1页
膨大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docx_第2页
膨大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科院专家:膨大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来源:农业部2011年05月21日08:14我来说两句(21414)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本网讯 近日,江苏“西瓜裂瓜”经媒体报道后,各方面对西瓜开裂的原因以及对膨大剂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疑问。为此,记者专门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朝贤研究员。记者:膨大剂究竟是什么?有何作用?在我国主要用在哪些蔬菜水果?张朝贤20世纪2030年代,人类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和赤霉素等,具有控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陆续开发出2,4-D、抑芽丹等,逐渐推广使用。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仅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增进作物的抗逆性,使农业生产省工、节本和高效。大家所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从使用多年的情况看,技术成熟,生产效果好。记者:是否可以在生产中使用?农业部是否准许使用,或者有相关规定约束?张朝贤在我们国家已明确将膨大剂纳入农药管理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我国只有取得农药登记并办理了生产许可的农药产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我国对农药登记要求十分严格,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科学评价,证明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影响可控,方可取得登记。已使用的农药,若发现对农林生产、人畜安全或生态环境有较大风险时,将限制使用或撤消登记。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我国在批准农药登记时,在农药标签上规定了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和施用方法,标注了使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同时,我国还先后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残留标准,指导和规范农药使用。经大量田间试验证明,膨大剂在合理使用下对西瓜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瓜农应按照标签规定的用药剂量、用药时期和施用方法施药,如果使用时期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或处理不均匀,会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出现畸形果、裂果等药害症状。记者:江苏一些地方出现“西瓜裂瓜”是何原因,是使用膨大剂不当,还是天气原因?以往是否出现过“西瓜裂瓜”?目前还有哪些省份出现类似问题?张朝贤据分析,江苏一些地方出现“西瓜裂瓜”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首先,与种植的品种有关。此次出现“裂瓜”的西瓜品种名称叫“日本全能冠军”,去年刚在当地引进推广,其特点就是皮薄、易裂。其次,是天气因素和西瓜生长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西瓜在经历长时间干旱后,短期内大量吸收水分容易胀裂。今年春天以来,江苏干旱较重,在出现“裂瓜”的前后几天,恰逢当地下了大雨,在低洼地、水量多的地方,西瓜过渡吸收水分出现“裂瓜”的情况比较多。第三,与膨大剂使用时期不当有关。膨大剂一般应在西瓜雌花开花的当天或花前1-3天,喷在瓜胎上,而且应当按照登记时推荐的用量施用。从江苏一些地方出现的西瓜“裂瓜”情况看,瓜农是在西瓜已经接近成熟,快要上市的时候施用的膨大剂,容易出现裂瓜。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江苏局部地区出现的西瓜“裂瓜”现象仍属个别情况,以前在国内很少出现,目前也未在其他省份发生。这类问题是生产技术问题,而非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来解决。记者:膨大剂对农作物会产生何种影响,对人体有无危害?张朝贤膨大剂的使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品种产生的影响不一样。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促进果实增大、早熟、提高产量。但是,如果过量使用或使用时期不当,可以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药害现象。为了保障人体健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了农药安全评价规范和准则,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我国根据国际准则,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建立较为完善的农药安全评价体系。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将其列为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豁免物质清单,其残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记者:膨大剂属于农药还是肥料?是否像“瘦肉精”一样属于非法添加?张朝贤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种,按照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定义,膨大剂属于农药范畴。氯吡脲、赤霉酸等膨大剂与“瘦肉精”有着本质的不同,氯吡脲、赤霉酸属于登记批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而“瘦肉精”则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非法添加物。记者:有报道称膨大剂由日本研制,但后来出现瓜果畸形,不再使用,为何我国还在使用?张朝贤氯吡脲最早是在美国首先研发的,日本于1985年开始生产和使用。据查证,目前,氯吡脲仍在日本登记和使用,登记范围为葡萄、弥猴桃、西瓜、甜瓜、茄子、烟草等作物(并非像有些专家所说的,日本已停止登记和使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这种膨大剂,1992年获得我国农药登记,并开始在一些省份应用。目前,氯吡脲不仅在我国使用较广,而且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广泛使用,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赤霉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早由英国于1961年研制生产。1985年,国内农药生产企业获得我国农药登记。目前,赤霉酸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尚未发现对人体有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