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doc_第1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doc_第2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doc_第3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doc_第4页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迎河中学 朱丽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仍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中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这种教学的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缺少师生互动,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学生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之乎者也”,好象不学也可以,所以学生对文言文就不会感兴趣,自然也不会对文言文加以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明确提出两条“目标”:目标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目标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80篇优秀诗文。所以,中学文言文教学应紧紧围绕以上两条“目标”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探索和实践“新课标”。据此,本文围绕文言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这个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建议不防通过以下策略来完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一、讲究读的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这种读不是盲目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激发起学生美读的兴趣。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自我完成。2、读准诗文的节奏。古韵文节奏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简直是语言的仓库,佳词美句,成语特多,认真诵读,收益非浅。再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断句,可运用先自读,后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让学生揣摩句读再读,这种读已从文字层面上上升到意义层面,在读中自然而然理解了文意。 3、读出语气和语势。通过对诗文的抑扬顿挫地朗读,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意境和气势。如朗读醉翁亭记时要抓住该文章的语言特点,全文二十一“也”,读出了“也”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可以先试读,提出各自的理解和朗读处理,着力训练学生口诵心悟的能力,交流读“也”的感悟。训练时还可以用上质疑性试读、欣赏性品读。二、美点欣赏1、赏语言。古诗文的用韵抑扬顿挫,用语相当精美,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要使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就必须品出文章本身的语言美。要品出语言美,一定要通过字、词、句的赏析。如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水面上曲颈向天高歌的白鹅形象被描绘得活脱脱。仅仅十八个字,使人如见鹅形、如闻鹅声。教师可抓住“歌”字,结合想象“浮”、“拨”的情景,理解动态美与天然色彩美的融合,进而启发学生想象不尽之景(鹅的自在自游),思索不尽之意(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再如陋室铭一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文中的精警名句,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脍炙人口,流传百世而不衰,显示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2、赏人物。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赵谱,女扮男装代父出征的花木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感愤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等,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心灵。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领学生领悟人物无穷的精神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3、赏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诤诤誓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一种顽强拼搏、百折不回的意志等都能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教师对学生审美情感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充分发挥古诗文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美好情感。4、赏思想。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有思想文化的精华。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我们应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让学生接受这些思想光华的照耀。5、赏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口技让学生见识了古代民间表演的精妙,核舟记让学生领略到古代的微雕绝活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享受生活中的美和积累艺术素养的过程。6、赏美景。许多古诗文中描绘的如画的美景,令人神往,让人陶醉。有“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空灵的山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的三峡。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又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这一切怎能不令人惊叹“江山如此多娇!”心中自然而然涌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呢?7、赏意境。意境优美的古诗文的感染力特别强。它会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空间,因而这种想象和联想产生的美感并不比作者笔下出现的形象美逊色。举个例子来说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描绘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时栖息树上的乌鸦又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但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又增添悲凉气氛;“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几种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经组合就传达出诗人一种孤寂凄楚的心境,因此这几种景象在这里也是主观的,是马致远眼里心里的景象,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带着感情色彩的。这几种景象连缀融合而创造出的意境是一种萧瑟、苍凉的艺术境界,吟咏体味,就会感受到诗的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重视对雄浑、俊逸、典雅、含蓄等境界的追求,这些意境是生活形象通过作者的主观意图而创造出来的,教师只有恰当地加以点拨,学生胸中才能产生神奇的美感,若能再辅之以读读、想想、议议、就能移入情感,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使其如历其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诗的内涵。三、注重学生的自悟在古诗文中,作者把自己感受到的景、物、情、理通过准确、传神的语言都呈现给了读者,因此,教学中老师不能把创作的动机、立意、内涵等一股脑儿地倒出,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必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构,这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完成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得到深刻的启迪。如学生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认识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了做人之理和报效国家之理;读杜甫的望岳,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一种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等等。四、培养学生的怀疑能力。不迷信教科书和权威的注释,在学习中提倡质疑,主张“自圆其说”,只要言之有理,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五、注重积累运用。文言文的精华部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所以,要多诵多记经典的古诗文,尤其对联、成语、名言、古诗词,都是汉民族文化的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