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共同积淀。在民族文化传统延续流传的过程中, 人们的政治态度、宗教情感、人生理想、艺术审美、价值判断乃至思想、生活、行为诸方面都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由此再根据生活的需要, 形成相应的关于是否传下去或传哪些文化内容的价值判断系统。价值判断系统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往往具有制约或调控的作用, 我们把由制约调控而形成的传统文化的趋向叫做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有人比较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特点说: 西方崇智、中国重德。其实,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要道德或不讲道德的。中国的文化传统, 讲究以德统智, 也并非只要德不要智。然而, 注意到崇智与尚德两个方面, 的确是看到了各自在文化史上的不同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 伦理道德占有比西方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鲜明浓厚的伦理道德倾向, 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从社会经济结构( 生产方式) 上说, 由于中国土地辽阔, 地理条件优越, 适宜农业生产, 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 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业耕作为主的经济生产形态。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 农耕为主的持续性,也影响到伦理思想和行为的持续和发展。由于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生产方式, 决定人们较为固定地附着土地而生存和发展, 加上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 因而比较注重血缘关系以维护生产和生活秩序, 形成以家族和土地为向心力的稳定结构。因此,在我国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法等级关系。人们靠人伦道德的规范来维系上下贵贱, 尊卑长幼的人际关系, 血缘亲情、家族伦理道德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这种伦理道德关系由家族向宗族、民族的外展。使得伦理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 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学说正是把这种伦理道德内容理论化了, 成为影响深广久远的道德说教, 渗透到人们意识中去。统治者为了长久地维护自己的地位, 实行对人的统治, 更全力宣扬封建道德, 人伦道德原则便进一步国家化。中国封建社会这种家国同构性质, 造成中国伦理道德观念十分稳固, “忠孝”一体贯通家国。第二, 从社会政治结构来说, 我国古代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生产形成的特殊性被长期保存下来, 在血缘宗教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宗法制。以家庭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与专制制度相结合, 形成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政治结构,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伦理道德, 也深刻影响着包括史学、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甚至科学在内的中国文化。这种政治结构, 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隶属依附关系, 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治秩序。于是, 伦理政治化。“忠孝”贯通的封建伦理道德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发展, 成为封建政治实行治人思想的有效方法。第三, 从认识论角度看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伦理道德与宇宙、自然、社会政治制度相互叠合, 形成自然、社会、人伦道德三位一体的稳固系统, 人伦道德成为自然、社会的法则。中国古代有“ 天命有德的观念, 认为人的” 德”出于天地自然。人与天地自然可以“ 合其德”。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上便是人的道德来自于天性, 天地万物被赋予道德人格, 人伦道德体现着宇宙生命的精神, 而宇宙也具有人伦道德的烙印, 在某种程度上, 对宇宙现象的描述在于昭于社会历史、人伦道德的完美无缺,其出发点是人伦道德投射向宇宙, 然后折射回来, 归宿点, 仍在人伦道德, 一切都围着人伦道德而行。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方面以“ 人事”去附会“ 天命”,把人的行为归之于天道, 另一方面, 又把人的道德思想和情感外化为天道人格, 天成了理性和道德的理想的手段。而这种认识, 广泛影响到社会, 便促使伦理道德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 第四, 从伦理道德自身的情况看,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 具有约束性功能外, 还具有法律的功能。这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中国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 集中体现为“ 礼”,“ 礼”本身就对社会、人的行为等起着外在规范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常常“ 礼法”并称, 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法律本身包含着伦理道德内容。于是, 伦理道德以应该的自觉, 变成必须的强制性规范, 伦理道德观念也就在自觉意识和国家意志的双重力量制约下, 成为支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力量。最后, 重伦理的价值取向, 对中国古代人们的国民性格、风俗习惯、心理素质, 都产生极为深远广泛的影响, 使人们对一切事实的判断, 都从伦理道德的规范出发, 千百年来, 人们根据道德标准衡量、判断、评价事物的美丑和真假, 伦理道德又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人们在道德观念的世界里, 衡己量人, 形成一张大网, 排斥异乎它的一切东西, 包括一些真实的、新鲜的事物。这就形成了一个对文化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作用的价值取向。当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价值取向存在相应的负面效应, 它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 在气象万千的自然世界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现象中, 人的行为应该是多元化的, 符合人性发展和创造精神的, 单向的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尺度的评价模式, 把人们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价值活动限定在道德的囚笼中, 人的生命创造力受到严重阻碍, 导致了传统文化对主体价值活动的限定。其次,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倾向, 严重束缚了个人意志和独立自主的进取精神, 在人际关系的大网中, 人成为完成道德使命的附属物, 个人只有在整体秩序中、群体关系中, 安伦尽责, 服从整体, 这种精神造成的正面是爱家爱国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负面是道德规范对人性、人格尊严的束缚或摧残。再次, 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使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 轻自然, 并由此影响了科技水平。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的统一, 而以善为核心。在传统文化中, 人们多从自然现象中阐发德、仁、理、义等道德品格, 而非研究自然本身。在教育上, 传授自然知识也被挂在最后的等次。中国科学技术在相当长时间里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到近代西方科技兴旺的时候, 中国却落后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而轻自然的倾向, 也是其中之一。在古代学术史上, 关于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 关于技术控制的实验, 以及二者相互联系验证的操作, 都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这不能不说与重人伦、轻自然有直接关系。此外, 如伦理道德价值观形成的愚忠愚孝, 误人害己的道德意识, 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养性, 缺乏个性和自信, 服从诚敬的心态,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思想等等, 也都产生了相应的负面效应。时至今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技水平的提高, 对外开放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一方面表现为德智并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4年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理想信念 第1课《扬起理想的风帆》说课稿2 新疆教育版
- 农产品嫁接种苗技术服务合同7篇
- 2025年人防工程防护(化)设备供应及安装合同
- 转租合同安全协议书7篇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说课稿 川教版
- 4.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第1课时(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1框《家 温馨的港湾》说课稿 鲁教版
- 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Where is my car Part B第二课时说课稿1 人教PEP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验证多个点共线》说课稿
- 产品品质及售后无忧服务承诺书3篇
- 2025年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课件
- 二年级防溺水教案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我不是完美小孩
- GB/T 18091-2015玻璃幕墙光热性能
- 2023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和答案详解(word版本)
-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文翻译
- 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课件
- 医疗设备验收单
- 竞选大学心理委员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