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特点原因分析 学 生: 罗日冬 学号: 201040310116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入学时间: 2010 年 9 月 10 日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4 年 4 月 20 日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特点原因分析摘 要:女大学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步入青春年华的她们是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加上校园极端事件的发生,她们这个群体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婚恋观是女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人生大问题。本文在综合文献基础上分析女大学生婚恋观,在传统思想和新事物的影响下,女大学生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婚恋观上,交织着保守与进步的矛盾。分析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关系着她们自己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和谐,以此为当代的建设教育提供借鉴。关键词:女大学生 婚恋观 现状 特点 原因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CharacteristicValue ofFemale College StudentsLove and MarriageAbstrac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continues to increase,entering the prime of lifethey are vulnerable toa groupof injuryoncampus,extreme events,thesegroups are subjected to the society.Marriageis alife big problem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have to face.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love and marriage,intraditional ideas and new things,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the concep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speciallyin the marriage,intertwined with thecontradiction of conservatism andprogress.The analysi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love and marriage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future development oftheir own,but also the society in a 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so as to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contemporary education.Key words: college girl the view of Love and marriag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reason 目 录一、前言概述1(一)婚恋观的定义、结构、特点和作用意义1(二)女大学生的特殊性1(三)当代社会婚恋观的理论基础1(四)近代女性婚恋观变化综述2二、当代我国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2(一)恋爱观2(二)婚姻观4(三)家庭观5三、女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分析7(一)女大学生主流思想是健康、正确的7(二)女大学生存在着迷茫矛盾的婚恋观8(三)走向多元矛盾,良莠不齐9四、女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分析9(一)家庭因素9(二)学校10(三)社会10(四)大学生自身11注释12参考文献13致谢14一、前言概述(一)婚恋观的定义、结构、特点和作用意义婚恋观,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待恋爱和婚姻方面的看法和态度。恋爱是基于男女异性双方情感而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婚姻则是基于法律程序,办理登记结成的受到国家保护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关系,夫妻一起生活,共同组建家庭,承担家庭责任与义务。婚恋观则是在一定认知基础后对异性交往相关的问题以及家庭中夫妻生活必须要有的主观内在标准。婚恋观包括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涉及到三者的具体细节问题。恋爱的动机以及恋爱对象的标准认识途径方式,择偶观、贞操观,结婚相关的看法,家庭的财产、角色分配,离婚的态度、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总而言之是内容比较广泛的,尤其是细节问题较多。婚恋观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它是对客观现实社会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支配人的选择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着的,具有可变性,与个体的生存环境因素相联系,复杂的因素组合使得婚恋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虽然在大体上得趋势是变化的,但是相对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深刻,婚恋观又会有着一定阶段性。婚恋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婚姻家庭方面生活的一种追求,一旦形成了,会影响着个人以后的生活甚至工作。作为意识的一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不仅关系这个人,而且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延续与未来发展稳定。(二)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女大学生是作为新生的力量,由于在心理、生理上特殊性。受到礼教压抑氛围的约束,比如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等的观念的限制,受到社会舆论的牵制和暗示,同时又来自人性的解放思潮的冲击,在挣脱枷锁中生存,两者矛盾中权衡,因而在比男性更加复杂的矛盾中。女大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但由于女性的感性,心理的脆弱而容易受到伤害,难以正视痛苦和面对挫折,是情感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受到了高等教育而自主意识较强,但由于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定思维,面临着是做淑女还是一心事业奋斗做女强人的艰难取舍。总而言之,女大学生是矛盾而脆弱的。(三)当代社会婚恋观的理论基础1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美满和谐的婚姻关系,它必须是要以爱情为基础的,否则这是不道德的。”注释:1 张慧玲.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马克思认为只有这种婚姻才具有生命力,以爱情为保障的婚姻是道德的,并且可以保证婚姻质量与美满,同时恩格斯也说过此类观点的话。2结婚自由原则以契约和利益婚姻为主的中世纪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恩格斯预言婚姻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那种生产关系,从而消灭一切附加经济因素后,才能实现。3离婚自由“离婚无非是宣布一种婚姻是已经死亡的婚姻,它的存在仅仅是一种假象和骗局。”2 张慧玲.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即恩格斯认为感情的消失会使得离婚成为一件幸事,列宁也曾指出过离婚自由是会使家庭关系在民主之上巩固起来,但是,也辩证的反对轻率的离婚,指明要慎用离婚权。4事业与婚姻关系无产阶级提倡把婚姻放在从属于事业的位置上,认为婚姻只有生长在事业的土地上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在与燕妮甜蜜的婚姻中自始自终为全人类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并取得了巨大的贡献。5. 坚持一夫一妻制,主张男女夫妻平等,反对不道德的婚姻行为关系,指出性爱、理想和责任是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四)近代女性婚恋观变化综述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性比女性社会地位高,男主女从模式明显,女性没有恋爱自由可言,婚姻更是父母做主。为了繁衍后代传宗接代而结婚或者政治联姻等,嫁鸡随鸡的俗语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女性对命运的无力反抗,离婚更是受到留言的谴责的,更多的是男性可以休妻,女性没有权利可言。强调门当户对的婚姻,存在着个别的自由,不过还是受到家长的反对,可以看出社会的反抗精神的萌芽,人们的自主意识开始有了突破。婚姻上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只能从一而终,贞节牌坊更是赤裸裸的对女性的束缚。西方思潮的传入,社会的进步,先进思想的宣传,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等,男女平等要求声高涨,同时女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女子开始识字上学,离婚上出现松动,但是依旧保持着传统的道德判断标准。择偶方面,由看中家门财产等转向注重才学品德,婚姻开始自主化,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旧式婚礼到中西混合文明婚礼,传统彩礼、纳吉、亲迎、拜天地、闹洞房等礼节依旧存在,西方婚礼成为了很多人的向往。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是对现在女性的一种解救。现在改革后,婚恋观又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择偶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婚姻介绍出现,相亲、网络等也是恋爱婚姻一大的新兴的渠道。离婚方面成文法的落实,离婚率不断上升,同时存在闪婚、同居等新现象,二奶新词语的出现,体现了人们更加开放的性观念。择偶标准上女性注重经济能力上,婚礼更加简洁简朴与奢华并存,细化仪式。二、当代我国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一)恋爱观1. 恋爱动机倾向女大学生有30.783812132122262728张金玲.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选择恋爱是为了找到正真的喜欢的人,寻找另一半,但是也存在因为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因为空虚寂寞而寻找寄托等,说明女大学生大体上主流上是奔着纯真的爱情感觉而恋爱的,她们有着正确的认知,但也存在着偏差错误的价值观,具有盲目性从众心理,反应了女性的一种依赖性,心理独立能力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男大学生选择伴侣而恋爱的比例低10个百分点,男性更多地因为寂寞而恋爱高于女性,更追求享受,女性在恋爱上更加理性。2. 恋爱对象选择的标准上在选择恋爱对象标准上,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潜力等包括事业心才能等占79.7456729王美萍. 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性别差异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3): 35-37.910 方敏. 性别角色与婚姻家庭观的比较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2 (4): 13-15.112023唐慧琳, 柳方婷. 在校大学生婚姻观调查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 (005): 83-88.1415 1718邱丽. 男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比较分析对北京地区两所高校大三学生的调查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 (S1).16 桑亚杰.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13): 102-105.192425周庆行, 文晓璋, 高飞, 等. 当代女大学生婚姻观实证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3): 75-76.29 魏雪. 大学生婚恋观与性观念的调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1 (51): 204-206.,气质性格占73.4参考文献:1 徐明. 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8): 699-700.2 蔡闽, 王兵, 左绿化.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调查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07, 16(1): 30-32.3 张慧卿.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颜浅析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30-32.4 李建新.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4): 14-18.5 汪雪梅, 桂守才.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4): 187-188.6 胡松年, 程海云.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1): 77-78.7 金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嬗变的原因探究J. 云梦学刊, 2009, 30(1): 136-138.8 马天芳. 关于当代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以广州 X 高校为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0): 170-172.9 叶友华. 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 22(5).10 韩凤仪.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11 王勤, 梁丽. 改革开放以来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J. 中国青年研究, 2011 (11): 32-36.12 诸云, 刘佳. 90 后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 科教导刊, 2011 (13): 210-211.13 李景华.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实证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 (33): 98-10014 温蓉. 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J.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2011, 42: 043.15 刘畅, 张春娇.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引导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3(1): 86-8816 齐越, 涂涛.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J. 卫生软科学, 2011 (6): 560-563.17 田珺瑶. 新时期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 齐齐哈尔大学, 2012.18 李建云. 新时期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7(6): 38-39.19 张雪梅, 吉耀莉, 黎万和. 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自身原因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7): 144-144.20 杨淑萍, 杨俊平. 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科版, 2013 (011): 38-41.致 谢历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宋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的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尤其是在论文的格式上还有如何写论文注释的简便方法上。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最后再次致谢所有帮助我的人。,注重的内在品质和未来的发展,选择外表占13.4,远远小于男大学生的45.8,女性更希望另一半是个有上进潜力股,更多的是据感情而来的多数,眼光长远,一些女大学生看到生活的压力而想找一个家庭好的,更加现实与功利。学历要求上比自己高或者相当的,因为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经历,只有少数不介意。男性表现的更多的是无所谓,身高要要求上男高于女的是主流,女大学生更希望找到个子高的,对于矮个子的不在考虑范围。3. 恋爱认识途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发展普及下,整个社会的交往交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每天少不了手机电脑,使用qq、微信、微博短信等受到更多的追捧,多样的聊天工具,自由交往,不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选择对象了,女大学生接触到现今的思潮,选择通过互联网人认识的占比少于男性,认同度较男学生低,女大学生更多地是希望现实中认识的同学或者介绍的,不轻易相信网络。4. 恋爱倾向于天长地久还是曾经拥有大学期间恋爱的占比很大,约有八成的已经恋爱,但是对未来看好的不多,倾向于天长地久占50.2,高于男性,向往持久的恋爱,而不是游戏人间,是否在未来有结婚的打算时高于男大学生,并且不打算结婚的也占到一半,毕业季就是分手季的看法上,女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男性则消极,面对时间以及地点的考验,女学生更能坚持,异地恋等问题都可以看出男女的差别。5. 男女主动性上男大学生选择男女均可主动地占539,与女生无明显差别,总体上表现出男追女的模式。4210女大学生认为男应当主动远高于认为女追男,传统的女性形象是含蓄内敛的,那么在对待男女谁更加主动的问题上可以看出男性代表了强势的一方,女性则是弱势或者力量微薄的那一群体。6. 维系爱情恋爱的重要因素坦诚、信任、包容三个最为关键的词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他的责任心、尊重,大体上保持着爱情是基于相互的理解上没,只有611选择物质条件,这与当今青年群体情况吻合。现在的恋爱趋于不稳定,时间短暂,有些甚至坚持了几年的恋爱长跑会因为一些小事细节而前功尽弃,令人惋惜。7. 在公共场地亲昵程度的态度75.212女大学生认为在公共场合应收敛一点,大于男性,更加在乎形象和他人眼光,另外认为亲昵行为很正常的,仅占9.913,小于男性,男性更为开放,行为表现不受约束,女性受到传统礼教的暗示,行为以保守文明,但较过去近代开放了。8. 在性方面的问题包括同居、贞操观,随着性的解放,认同同居的女大学生占28.614,同时也有认为同居不道德,有违伦理,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同居的态度比较宽容,但男性更为开放,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同居的占4915,女性的特殊性,一旦分开女性易受到伤害,并且对以后的情感婚姻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此问题上更加慎重的考虑。贞操观的重要性上,女大学生非常重要高于男性。9. 对待失恋“62.31学生能通过学习来忘记一切”16,难以释怀的较少,女性是更为脆弱的,她们的心思情感细腻,抗击挫折的能力不如男性,现实中报道的更多地是男性因为失恋原因而做出极端行为的案例,说明女性虽然难以接受现实,难以走出心理阴影,但是不易走极端。10. 爱情与婚姻度关系认为婚姻是基于爱情的,没有爱情是谈不上婚姻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不同意的占22.417,同意的有57.218,存在一些消极的看法,但是主流思想上仍是认真对待爱情的,抱着一种美好的态度去追寻。(二)婚姻观1. 婚姻的定义现在很多青年都向往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人的一种关系,而宁愿单身,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生活中的爱情经不起柴米油盐,经不起生活细节的历练,正如束缚的枷锁一样,不能给人自由的空间,女大学生表现出矛盾心理,认为婚姻是美好而浪漫的,期待着与另一半在风雨中步入白发的老年,向往婚姻的与这种观点存在着交织。2. 为什么结婚以及择偶标准这个问题与恋爱观里的内容相似,因为感情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组建家庭占多数,在经济的条件上女大学生的生存压力更大,加上社会对女性就业的限制,认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的女大学生占比也叫大,从大一到大四呈现不同的特点,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接触的多而开始改变以往那种纯洁的观念,更加理性和功利性。择偶上也是注重发展未来,。3. 父母对婚姻的影响大小虽然女大学生观念的开放化,但是女孩子还是较为听从父母的,更重要的事尊重父母意见和依赖家人,更需要父母的支持的婚姻才算美好。加上经受了高等教育的熏陶,父母也会较为遵从孩子的想法而不会强制要求什么,当问到如果父母不同意时会怎样对待,大学生有5119会去尽量说服家人同意,不唯父母之命。4. 适合的结婚时间及何种经济条件下结婚88以上的女大学生选择在她们25-30岁,男性比例67,在20-25岁结婚的男大学生占24,女大学生占8。20我们可发现随着现代女性的突出,存在选择单身的人群,宁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工作、旅游,向往自由,不愿被婚姻束缚。在对单身主义的看法上有着同样的结论,较过去的思想更加开放大胆。5. 准备举办什么样的婚礼主张简单举办和需要重视婚礼的选择上相差不大,一方面女性在对待自己终生大事上希望办的风光和热闹,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实际考虑,量力而行,理性消费。现代婚礼的形式多样化,出现了度蜜月旅行婚礼。6. 婚前性行为在对较为开放的问题上女大学生已经不再那么羞涩了,敢于直接面对问题。女大学生虽然受到高等教育,接触到西方观念的冲击,但对于自身还是以保守的姿态去对待,要理性。有17.921的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好的,谈不上什么道德的问题,只是觉得增加了以后的风险,还有59.722的人表示婚前性行为只是个人自由。表示理解,但是自己不会做,对另一半的要求上,男性比女性更加苛刻,女大学生表现的更为宽容。7. 何种经济条件下结婚及是否一定要求“三有”毕业后工作稳定了决定结婚的占半数以上,是否会考虑一毕业就结婚的占到少数。女大学生认为车可以以后再买,但是房子必须是有的。“有车、有房、有存款”的口号不绝于耳,在相亲类节目上我们可以看到物质主义者赤裸裸的金钱观。同时裸婚等的热刺的出现,两种极端的社会现状。大部分女学生认为裸婚是没有保障的,虽然在听着是认为很浪漫的一件事。8. 婚后住房及是否同父母一起居住房价过高,使得许多青年望而却步,主张贷款买房占多数,相较与社会中农村青年男女的盖房或者只有少数要求买房不同,大学生更多地考虑希望在县城或者经济交通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安心工作。20男生选择和父母一起住,高于女生的7,75的女大学生更愿意夫妻两人单独居住,高于男大学生的75。23说明女性更愿意单独生活。(三)家庭观1. 家庭模式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一般由父母子女构成,这已经是较为传统的模式了,但是随着多元化的发展,多样的家庭模式也不断更新,出现了非传统家庭结构。单亲家庭是由单身父亲或母亲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单身家庭:人们到了结婚的年龄不结婚或离婚以后不再婚而是一个人生活的家庭。重组家庭:夫妻一方再婚或者双方再婚组成的家庭。丁克家庭:双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浪漫自由、享受人生的家庭,现代都市白领为主。空巢家庭:只有老两口生活的家庭,一般在农村出现的较多。对多种家庭模式的看法上,虽然表示支持理解,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压力,还是会过普通的家庭生活。也有少数的女大学生会因为身材或是事业而考虑不要孩子。2. 希望配偶的职业男大学生更希望未来的她做一份简单工作,女性则希望男性从事经济类,还有律师等白领以及公职等,医生的选择上要少。这主要基于生活分工不同,男性主要是挣钱养家,而女性是持家。女大学生表示希望不要太忙,多些时间陪家人。3. 财产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随着新婚姻法的出台,婚房财产的分割等明确利益化的婚姻关系的规定,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危机意识,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女性,女学生表示会更慎重的去处理财产的问题。虽然社会普遍的标准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夫权模式为趋势,但是很多出现的实际情况是女性在家庭中掌握着大权,财产交由妻子看官,女大学生是支持这样的支配权分配的,男大学生则表示无所谓。4. 对待未来孩子的问题女大学生主张一个孩子,只有少数是多个,而社会上,尤其是那些早婚女性,两个孩子的较多,占到一半。女大学生有自己对待生活的安排,在理性考虑的基础上一个孩子就行了,而社会青年受到家人的牵制或者受到传统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大学生希望生女儿,这样就可以为女孩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了,加上女儿比男孩更加贴心,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也存在一部分认为无所谓,男大学生更加理性,表示无所谓的占比高,女大学生在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勾画上,表现的更加纯真与积极。5. 男女角色的分配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依旧是主流,但并不等于男女就是不平等的。女大学生表示出很尊重的态度。女性由于细心贤惠、勤俭会持家而获得家的大权,男性因工作能力好和遇大事冷静理性而在大事上默认是主人,女大学生表示男女是平等的家庭才会和睦。6724的女大学生结婚后不愿顺从丈夫,8125的不赞同男主内,女主外。6. 离婚问题随着离婚的自由,离婚率不断上升,尤其是现在的青年,闪婚闪离的很多。60.426的女大学生选择在感情不和时候离婚,只有4.827的不离婚,其他的则是会努力保持婚姻,不行才会选择离婚。这与王美萍分析的大学生对离婚的态度结果大体一致,33.928女大学生认为合就聚,不合就离,没什么。84.329女大学生认为不维系没有爱的婚姻。是否会因为孩子而去选择不离婚的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婚姻问题上考虑不再以孩子的感受为准则了,更是自己,女大学生认为即使离婚,也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社会道德的标准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人们的主观映像中依旧对离婚的女性有偏见,而在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的眼里,十分理解离婚。三、女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分析(一)女大学生主流思想是健康、正确的1对待恋爱、婚姻严肃认真,倾向积极化恋爱、婚姻倾向指的是女大学生对恋爱以及婚姻的一种向往程度和积极态度,女大学生是现在知识群体,接触到的先进观念使得女大学生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相较于男性,女大学生要求的精神生活质量,她们强调的是爱情的浪漫,婚姻生活的温馨,积极对待自己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的,总体上是积极的倾向,同时婚姻关乎终身大事,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必须要认真对待,不轻易的做决定,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不轻言涉足,持一种审慎态度,恋爱上一旦确定关系则会坚持到底,不会“只是玩玩”,感情基础,生活稳定的情况下考虑结婚等。2择偶标准上的健康选择在选择倾向上,女大学生更加注重内在的品质、潜力,最重要的是彼此的精神的契合,讲求的是共同话题,在恋爱、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上,可以看到健康的标准,对过去的门当户对,注重家门等显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追求真实的幸福。择偶上的变化说明了女大学生在这个利益的社会中没有完全被物质化,在大学阶段,有着纯洁的心态,而对于社会上的女青年而言这是值得提倡的。3地位上追求男女平等在恋爱或是婚姻家庭中,都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平等交流,平等享有权利与义务,共同承担家务,对待大事需要两人一起商量做决定,女性更多的拥有发言权,作为知识的群体,站在时代的前面,理当是代表者先进思潮的。开始摆脱过去夫为妻纲的传统观念,谋求自身在家庭地位和作用。4恋爱、结婚的动机值得肯定在对动机一栏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处于感情而恋爱的占多数,动机是奔着以后的生活去的,比较社会上动机不纯的利益婚姻,女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正确的。5观念不断开放、大胆,更加包容从一而终这种落后的封建观已经淡化,离婚的接受以及对待婚前性行为的认同,还有主动追求男性即倒追男的选择上,说明现在的女大学生是进步的,对贞操的淡化以及包容明显比男性高,理解接受同居关系也表明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6.基于爱情的恋爱与婚姻在动机以及择偶标准上,可以看出恋爱的基本原因时双方有一定的感情,择偶也是看中感情的根本,没有感情什么也谈不上。这同马克思的正确的婚恋观上的解释是一致的。说明当前女大学生在对婚恋观的基本解释上是正确的。婚姻是爱情的升华,而不是坟墓,“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充分反应了在对两者关系上的态度符合马克思主义观。7.走向自由、民主化,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对是否会因为父母家人改变恋爱关系时,多数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可以同家人沟通。自主观更加明确。父母也不会干涉太多,尊重子女的选择,因为毕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自由式的选择对象,自由的通过现在化工具交流,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她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想法来选择什么样的人适合,不再受外界的干扰,唯父母之命是瞻的已经逐渐失去了阵地。她们崇尚自由,反对封建愚昧对人的束缚,自主的意识加强。8.性问题的理性和慎重虽然从一而终被打破,但是女大学生在性方面也会慎重,由于女性本身生理的弱势,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秉承着保守态度是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女性对精神上的需求更加多。加上女大学生认识到男性在对婚姻对象的贞操上包容度不大,更增加了风险。(二)女大学生存在着迷茫矛盾的婚恋观1.体验式的恋爱出现,脆弱的感情大学不恋爱,是不完整的,许多人认为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时一件遗憾的事,所以会尽量经历一次,为了丰富自己的情感经历而恋爱的,大学分手的事件已经见多不怪了,甚至有的人是半年一换,不得不说女大学生里面也有体验式恋爱的,到了毕业了,各奔东西,校园的恋情认同度比较高,但是最后成功的很少。女大学生虽然更为认真,但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难免会有种无奈之感,当然也存在女大学生体验式的价值观的,感情的脆弱性。还存在一种一脚踏几天船的不专现象。2.物质化、功利性、显示化倾向随着物价房价的高涨,基尼系数提高了,生活成本上升,生育的现实化,抚育一个孩子上学用去的不仅是精力,使得女大学生主张生一胎,这也是符合生育政策的。生育不在是为了延续,而是增添家庭生活的乐趣,孩子也是爱情的结晶。有些女大学生会把婚姻等建立在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基础上,看别人的实力代价而估,抱着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的心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尤其是现今就业压力巨大环境下。3. 性观念的大胆开放,缺乏理性的盲目女大学生在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但一部分女大学生缺乏正确认识,过于好奇,加上容易受到蛊惑诱惑,简单的头脑盲目的相信他人,致使感情上受到伤害。加上管束的放松,很容易放纵性欲。对同居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性观念的解放,但是笔者希望大家能够狗保持一个度,既要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另一方面要警惕过分追求享受,而不负责任。4.价值观的西化,多样的模式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有闪恋、闪婚的现象,在生活中年轻一代主张独身主义,认同试婚,理解丁克家庭生活,AA制的付账方式等,多样的样式使得女大学生的观念受到冲击,变得无所是从,她们一直受到的传统教育不断地暗示她们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同时西方的自由生活又使得向往不已,矛盾的心态,加上犹豫不善于做决定,女性出现了思想上的徘徊。(三)走向多元矛盾,良莠不齐在主流的观念下,不乏偏颇的甚至错误极端的认识,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存在少数的一反大多数,说明现今我国的市场经济下,多元发展明显,有好有坏,层次不齐,我们要在认识到主流是健康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扩大,媒体事件的曝光,我们要辨清方向。女大学生的恋爱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与羁绊,受到千年陈旧观念的影响,一代一代延续传承,思维的固化,女大学生一面受到浪漫主义的熏陶,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考虑房子等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的不稳定。传统的束缚和现代观的交织,开放与保守的结合,理性思考与感性的相互依存。四、女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分析(一)家庭因素家庭被誉为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子女的三观的形成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1. 家庭教育问题父母的观念会在平时的教育中体现,一定观念指导下的行为就可以很轻易地理解。父母属于老一辈的,她们生活的年代更加保守与模式化,很少有现今的特殊模式突破,加上对子女经常宣扬物质观,忽视关于男女婚恋的教育。当代的女大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正是需要家人给予关怀和爱护的时候,而家人的教育的问题而影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摆正。有些家庭虽然开始重视子女的婚恋的教育,但是由于知识的缺乏加上方法的不当,甚至错误的观念下对子女进行导向。2. 家庭环境、婚姻不融洽影响子女的态度家庭的和睦程度对子女的观念成型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生活在一个家庭和睦、民主里,子女就更多的倾向于积极态度,如果是离异子女,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的心理障碍较大,对待爱情婚姻都消极,往往不在轻易相信爱情,或是产生责任缺失、缺乏安全感,认为婚姻只是一把枷锁、爱情的坟墓,不相信婚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3. 家庭监管问题大学生开始了高等教育只旅,那么就会与父母失去很多的联系,父母没办法在子女身边保护她们,自由自在的遨游在大学里的每一寸土地,甚至没有约束。父母的观念落后了,也就觉得子女能够依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了,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引导。父母没有条件对子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家长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顾不上,监管的缺位,没能以及发现问题,更不用说去解决纠正了,从而阻碍 了正确的婚恋观的形成。(二)学校1. 对大学生教育重视度的不够随着大学课程的开放度的提高,各大高校都在教育上更加注重重点学科的学习,对理论政治的宣传不够,没有相应的约束力,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许多大学根本没有这一项教学任务。尤其是关于教育婚恋的内容的教育更是空白,最多的是图书馆的一大堆书任由你去看,但是现代的大学生很少去看这类的书。2. 监管的形式化大学里有专门管理学生的管理委员组织,加上辅导员、楼管,看上去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管理一体化,但是依旧存在许多漏洞甚至空白,管理的形式化,监管的不到位,为问题买埋下了隐患。3. 学校人文气息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发展趋势,例如一所好的大学里应该是积极的学习氛围,较少的不文明,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就会让学生在不自觉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受到教育以及熏陶。一个大学的核心文化的导向作用明显,校园文化推动着学生的思想的转变。大学生是一消费的群体,很多商家找准机遇在大学附近开始了商业活动,例如ktv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美食街、服装商场,都为女大学生带来了诱惑,那么及而来的是金钱商业利益的问题了,又在婚恋上得以体现。(三)社会1. 网络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内科护理学(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业主代表聘用合同范本
- 随车吊租用合同范本
- 烟道清洗合同范本
- 宣传照片合同范本
- 五个紧盯对照整改措施交警工作总结
- 检验科三基三严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简易安装监控合同范本
- 卫生院院感试题及答案
-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 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解读(73页)
- 生物必修一课程纲要
- 南方332全站仪简易使用手册
- 人民调解员培训讲稿村级人民调解员培训.doc
- 高低压配电安装工程-技术标部分(共41页)
- 监理规划编制案例
- 文献检索外文数据库
- 图画捉迷藏-A4打印版
- 受限空间作业票
- 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