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介绍简案.doc_第1页
诗歌分类介绍简案.doc_第2页
诗歌分类介绍简案.doc_第3页
诗歌分类介绍简案.doc_第4页
诗歌分类介绍简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介绍(简案)一、按内容分类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一)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所谓边塞诗,就是以描写边塞、边关、疆场的风物景观以及将士心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1、主题特征:边塞诗主要反映对大漠风光的喜爱;反映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久居战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注意: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风格:豪迈,勇敢,昂扬向上!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风格:悲壮凄婉!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2、边塞诗的意象:玉门关、羌笛、烽火、狼烟、楼兰、宝剑等 (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水诗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描写山水胜景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山水诗主要是描绘自然景色,寄情于山水风光,读山水诗,就要理解自然景物的特点,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借景抒情的感情。1、山水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以谢朓及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注意:诗人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志,因此往往寄情于山水,通过描述山水风光来寄托这种感情。山水诗人是超凡脱俗的,往往在写山水景物时不约而同地烘托出山水之静。其实写山水的静止是写出了一种遗弃尘世的静,因此,写山水,往往寄寓诗人幽独的情怀,他们渲染山水的宁静,远离尘世的喧闹,正是寄托一种孤独幽寂的感情。(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田园诗产生于魏晋时期,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创始人:陶渊明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1思想内容热爱田园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四)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离愁别绪是其常见的主题。表达那种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感情基调:凄婉缠绵 艺术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借用联想和想象来塑造形象。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咏史诗1、定义: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借咏叹历史、怀念古迹来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或是抨击黑暗现实,借古讽今。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刘禹锡乌衣巷。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2、阅读这类诗的关键:(1)、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2)、准确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3)、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抒发的现实感慨。(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3、写作方法:(1)、 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 (2)、讽刺。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明白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3)、衬托。指诗人从则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4)、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六)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鉴赏一首咏物诗,首先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大部分的咏物诗都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在诗中表现出诗人的人生态度、美好愿望或蕴含生活的哲理。 (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羁旅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他们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1、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感念亲情,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3)、抒发客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愤慨之情。2、关键词: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3、常用意象:望月怀远、鸿雁传书、杜鹃啼血、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4、表现手法:渲染、以乐衬哀、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简案)一、 上古时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二、 先秦两大源头: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楚辞1、诗经:产生时代:西周到春秋中叶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代表作:关雎静女氓硕鼠2、楚辞:产生时代:战国后期,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具有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体。代表人物:屈原、宋玉、唐勒、景差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三、秦汉时期1、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指乐府机构收集编辑的那些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上邪2、汉末文人五言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多写抒情诗,多写游子思妇之情。代表作:迢迢牵牛星、青青河边草四、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汉末建安时期,出现了“三曹”及“建安七子”,他们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2、东晋时期开创了田园诗派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开创山水诗派谢灵运“大谢” “小谢”谢朓五、唐代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唐诗的艺术水平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再加上题材、形式和流派的多样性,使唐诗达到了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1、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贺知章:回乡偶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盛唐李白:继承了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诗作雄奇豪迈,世称“诗仙”杜甫: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诗沉郁顿挫,世称“诗圣”山水田园诗人: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边塞诗人:以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为代表3、中唐这个时间的作品主要表现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苦吟诗人:孟郊、贾岛诗鬼:李贺民间诗人:刘禹锡4、晚唐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六、宋代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南宋:以忧时伤乱,爱国主义为主题。代表诗人:“南宋四大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2、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七、元代元代出现了新的样式曲词元曲四大家:关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