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阅读精练.doc_第1页
兰亭集序阅读精练.doc_第2页
兰亭集序阅读精练.doc_第3页
兰亭集序阅读精练.doc_第4页
兰亭集序阅读精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阅读精练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诞(dn) 癸(ku) 殊(sh) 峻(jn) B殇(shn) 稽(j) 骸(hi) 晤(w) C、悼(do) 管弦 (xun ) 骋(chn) 修禊(q)事也 D嗟(ji) 觞(shn) 激湍(chun) 曲(q)水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完毕)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激荡回旋的水流)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相处,相交)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次序)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 亦尤今之视昔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列坐其次 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5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察品类之盛 (盛:繁多)B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C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D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7对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B死生亦大矣(判断句)C是日也,天朗气清(判断句) D列坐其次(省略介词“于”)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情况的一句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9给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依,随着 C于是 D由于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次序 B次等 C岸边,水旁。 D驻扎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10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激荡回旋的水流,环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暖畅快。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比喻于心。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穷尽视和听的乐趣。11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时因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不受自身肉体的束缚B所之既倦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人们兴发感慨的原因,人们的情趣是一样的D趣舍万殊取舍爱好,千差万别。12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兰亭集序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作者认为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因此他在提醒我们:人生苦短,及时行乐。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本文写景抒情,叙议结合,语言清新朴实,意境清丽淡雅。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从文学和书法上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其文不但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件瑰宝。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也就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活了八百岁,在中国文化里“彭祖”成了长寿的代名词。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乐项目,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它规定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14填空。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被后人尊称为“ ”。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世称“ ”。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参考答案1A(A都是形容词,前为“高”,后为“长”,B都是“用来”C都是动词,约定。D都是“情致”) 2D(曾:竟然,却)3C(不是判断句,是一般陈述句)4D(没有规定必须在“暮春之初,癸丑之日”)5D(A“趣”通“取“ B“輮”通“煣”C“知”通“智”)6(前者是动词,到,往;后者是助词,的。都是动词,交往,结交。都是介词,因为,依靠。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7(悲观的说法与文意不合,作者对人生是执着的,只是因岁月的流逝而悲叹)8(1)但是当他们对所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符合了自己的心意时,便愉快地感到满足,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2)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决定,最后期限是趋向灭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怎么能不令人悲痛呢!22书法史上,作者被称之为“ ”;兰亭集序被誉为“ ”(2分)23概述第段内容。(2分)24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走向灭亡。B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都要死亡。C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灭亡。D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归结于死亡。 解析与答案 1解析:这里列出的字有的是易读错字例如嗟、湍等,有的是生字,例如癸、殇、禊等。有的是多音字,例如曲。A项“殊”念sh。C项“悼”念do 、“骋”念 chng。D项“曲”念q, “乐曲”“曲调”念q。 答案:B。 2解析:这时列出的都是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多做此类练习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我们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A项“修”用作形容词,释“长、高”。C项“化”用作名词,释“造化、造物主”。D项“喻”释“晓喻、明白”。 答案:B 3解析:A项“趣”通“取”。B项“悟”通“晤”。D项“景”通“影”。 答案:C 4解析:A项“以为”今释“认为”,古义有时同今义,有时释“以为”,此处则如是。B项“所以”在现代汉语里用于因果句里表结果,而在此处则是表原因,可译为“用来的原因”。C项“其次”在现代汉语里表次序,与“首先”相对。在此处“其”是代词,“他们的”;“次”,处所,这里是“旁边”的意思。D项“自足”都是表示“自己感到满足”。 答案:D 5解析:“诸”字作为虚词,在文言中的用法主要有:用于句中作兼词,相当“之于”,或者用作介词,相当“于”,或者用作代词,相当“之”。用于句末,表疑问语气,相当“之乎”。例句“诸”用于句中,作兼词,相当“之于”。用作代词,“诸军”指各路军马。C“诸”也是兼词,放在句末表疑问语气,相当“之乎”。D项“诸”用作介词,相当“于”。 答案:B。 6解析:本题旨在掌握“对偶”这一常见的修辞格。对偶的基本特征是两两相对:(1)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如果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答案:。 7解析:不同的语末助词表示不同的语气,要熟悉它们的用法。(1)句是表肯定的语气,当用“也”。(2)句表“必然”的语气,当用“矣”。(3)句表反问的语气,当用“哉”。(4)句表感叹的语气,当用“夫”。 答案:B 8解析: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用作音节助词。用作代词。结构助词,定语后置。 答案:C。 9A项“贤、少长”均为形容词,在句中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C项动词“游、骋”用如使动用法。D项“一、齐”形容词带宾语,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答案:B。 10解析:句“因”后省略代词“之”,指代“所欣”,根据句意,当释“依循、顺着、就着”。句“修”与“短”构成反义的关系。句“次”前有代词“其”(它的,指曲水)作定语,所以“次”必释为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