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习题题库_第1页
化工基础习题题库_第2页
化工基础习题题库_第3页
化工基础习题题库_第4页
化工基础习题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1. 化工生产中,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 ,热量衡算的理论基础是 。 2. 物理量的单位可以概括为 _和 _两大类。 3. 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 ,根据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不同,可将单元操作分为 _、 _、 _。 4. 力在国际单位制中的是 _,而用 则为 _。 5. 生产过程中,设备内无任何物料累积的过程称为 。 6. 计算:丙烷充分燃烧时要使空气过量 25%,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4计算得到 100称烟道气)需要加入空气的物质的量。 7. 有一个 43m 2的太阳能取暖器,太阳光的强度为 3000m2h),有 50%的太阳能被吸收用来加热流过取暖器的水流。水的流量为 流过取 暖器的水升高的温度。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1. 理想流体是指;而实际流体是指 _。 2. 压力表上的读数为 _空表上的读数为 _ 空度 )。 3. 液柱压力计量是基于 _原理的测压装置 ,用 当一端与大气相通时 ,读数 _或 _。 4. 天津和兰州的大气压强分别为 计算两地真空表的读数(即真空度)。 5. 有一密闭反应器,在反应前,旧式压力表上显示压强为 2,反应终了并经冷却后, 50空度),问该反应器内,反应前后的绝对压强各为多大? 6. 求空气在真空度为 400度为 时的密度。当地大气压为 750 7. 如图所示,水在管道中流动。为测得 、 截面的压力差,在管路上方安装一 示液为水银。已知压差计的读数 R 150计算 、 截面的压 力差。已知水与水银的密度分别为 1000kg/3600 kg/ 8. 用 示液为水,密度为 1000kg/数 2了提高测量精度,改为微差压力计,指示液 0乙醇的水溶液,密度为 920 kg/示液 度为 850 kg/读数可以放大多少倍? 此时读数为多少? 9. 思考:如何证明玻璃管内的液位与容器内液位等高? 流动基本概念 1. 雷诺准数的表达式为 _。当密度 度 =3 厘泊的某液体 ,在内径 d=10流速 其雷诺准数等于 _,其流动类型为_. 2. 某长方形截面的通风管道 ,其截面尺寸为 4030其当量直径 _. 3. 流体体积流量用来计算;质量流量用来计算;而流体流速用来计算。 4. 牛顿粘性定律表达式为,其粘性系数 (粘度 ) 的物理意义是。 5. 流体在园直管内流动,当 000 时的流型称为,其平均速度与最大流速的关系为,而 000 的流型称为,其平均速度为。 6. 流体的粘度指 _。粘度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对于液体,温度升高,粘度 _;对于气体,温度升高,粘度 _。 7. 稳定流动的定义是 _。 8. 某液体在套管环隙内流动 ,大管规格为 563小管规格为 30液体粘度为1mNs度为 1000kg速为 1me=_。 9. 流体在园管内流动时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 ,使得 _处速度为零 ,管的 _处速度最大。 10.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 ,管内径 d=100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 体积流量为 _. 11. 流体沿壁 面流动时 ,我们把速度梯度显著存在的区域称为 _。 衡算 1. 采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釜中加料。高位槽和反应釜均与大气相通。要求物料在管内以 ms 料液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 N 求高位槽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多少米才能满足加料要求? 2. 如附图所示,从高位槽向塔内进料,高位槽中液位恒定,高位槽和塔内的压力均为大气压。送液管为 45钢管,要求送液量为 h。(不包括出口能量损失),试问高位槽的液位要高出进料口多少米? 3. 如附图所示,某厂利用喷射泵输送氨。管中稀氨水的质量流量为 110 4kg/h,密度为1000kg/口处的表压为 147道的内径为 53嘴出口处内径为 13嘴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试求喷嘴出口处的压力。 阻力 1. 要求向精馏塔中以均匀的流速进料,现装设一高位糟,使得料液自动流入精馏塔中,如附图所示。高度不变,塔内操作压力为 2(表压 ),塔的进料量需维持在 50m3h 高位槽的液面应该高出塔的进料 口 多 少 米 才 能 达 到 要 求 ? 若 已 知 料 液 的 粘 度 0 s ,密度为 900 kgm 连接管的尺寸为108 钢管,其长度为 h+1.5 m,管道上的管件有 180的回弯头、截止阀及 90 的弯头各一个。 2. 用离心泵把水从贮槽送至附图所示表压强为 0 4槽液面恒定,其上方为常压。泵入口比贮槽液面高 2m,贮槽液面与输送管出口端垂直距离为 20m。在某输送量下,泵对每 ,泵的吸入和压出管路总长分别为 10m 及 100m(包括管件及入口的当量长度,但不包括出口的当量长度),管子直径为 1084若在泵出口处装一压强表,测压处与泵入口间的位差和摩擦阻力均可略去不计,试求压强表读数。 3. 某工厂将密度为 0 3kgm 稀盐酸用真空抽吸装置输送到上一层楼,提升高度 h=3m,当地大气压 槽有效容积 1求 2送管用 57酸钢管,由低位槽到高位槽的阻力损失 H f=1位槽到真空泵的压强降 0: (1)高位槽所需的真空度 空度 ); (2)真空泵的实际真空度; (3) 若该真空泵最大真空度为 0 4最大提升高度 H 输送设备 1. 用离心泵将贮槽中的料液输送到蒸发器内,敞口贮槽内液面维持恒定。已知料液的密度为 1200kg发器上部的蒸发室内操作压力为 200空度 ),蒸发器进料口高于贮槽内的液面 15 m,输送管道的直径为 68 液量为20m3h 溶液流经全部管路的能量损失为 包括出口的能量损失 ),若泵的效率为 60,试求泵的功率。 2. 某化工厂用泵将敞口碱液池中的碱液(密度为1100kg/送至吸收塔顶,经喷嘴喷出,如附图所示。泵的入口管为 1084钢管,管中的流速为 s,出口管为 763液池中碱液的深度为 底至塔顶喷嘴入口处的垂直距离为 20m。碱液流经所有管路的能量损失为 包括喷嘴),在喷嘴入口处的压力为 压)。设泵的效率为 60%,试求泵所需的功率。 3. 某工段领到一台离心泵,泵的铭牌上 标着:流量 0m3h 程 He=水柱,转速 n=2900 转 /分,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的流量和扬程均符合要求,若已知管路的全部阻力为 水柱,当时当地大气压为 736 毫米汞柱,试计算: (1)输送 20 水时泵的安装高度为多少? (2)输送 90 水时泵的安装高度为多少? 4. 选用某台离心泵,从样本上查得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将该泵安装在海拔高度为 500m 处 (在海拔 500m 处大气压强 已知吸入管的压头损失为 1 入口处动压头为 0.2 季平均水温为 40 ,问该泵安装在离水面 5m 高处是否合适?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 传导传热的傅立叶定律为其各项表示为 , , , 和。 2. 热量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_、 _、 _. 3. 稳定热传导是指 _不随时间而改变。 4. 导热是 _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对流传热是指 _的传热过程。 5. 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 , 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大,则该壁面的热阻就愈_,其两侧的温度差愈 _。 6.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 ,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 500 ,而环境温度为 20 ,采用某隔热材料 ,其厚度为 240=m 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 (注 :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 7. 在包有二层相同厚度保温材料的圆形管道上,应该将 _材料包在内层,其原因是 _, _。 8. 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 ,各层接触良好,已知 123;导热系数 1,第二种 2,若作为换热器材料,应选用 _种;当作为保温材料时,应选用 _种。 12. 多层平壁导热的总热阻等于 _。 13. 水垢的热阻较大的原理,主要是 _。 14. 牛顿冷却定律 的表达式为 _,给热系数(或对流传热系数) 的单位是 _。 15. 某并流操作的间壁式换热器中 ,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 90 和 50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20 和 40 ,此时传热平均温度差 t=_. 16.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 ,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 ,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_流体的温度 ,总传热系数 _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 17. 强化传热的方法之一是提高 而要提高 则应提高对流传热系数_. 18. 平壁总传热系数 1、 2以及间壁导热系数 热系数为 45( w. ,两侧给热系数分别为8000( 600( ,总传热系数 K=_. 19. 某逆流操作的间壁式换热器中 ,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 80 和 50 ,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 20 和 40 ,此时传热平均温度差 _. 20. 对流传热牛顿冷却定律为 , 其各项表示为、 和。 21. 对流传热中的努塞特准数式是 , 它反映了。 22. 对流体传热中普兰德准数式为 , 它反映了。 23. 间壁式换热器: 1= _、_、 _。 24. 在热交换过程中,当间壁两侧流体稳定变温传热时,两流体间的相互流向有: _。 25. 沸腾传热中,保持 _沸腾是比较理想的。 26. 间壁传热的总传热速率方程为 要求 =30 =555(5K,则传热面积为 _. 二、选择题 1. 法定计量单位中,属于国际热量计算单位的是( )。 A. B. C. J 2. 对流传热是由( )因素产生的。 A. 流体分子的热振动 ; C. 流体质点的位移、扰动。 3. 对流传热仅发生在( )中。 A. 固体 B. 静止的流体 C. 流动的流体 4. 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当热量通过滞流内层时,主要是以( )方式进行的。 A. 热传导 B. 对流传热 C. 热辐射 5. 物质的导热系数,一般来说:金属的 ( ),非金的 ( ), 液体的 ( ),气体的 ( )。 A. 最小 B. 最大 C. 较小 D. 较大 6. 列管式换热器内,装设了两块横向折流挡板,则该换热器为( ) A. 单程 B. 双程 D. 不确定 7. ( )是一种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8. 间壁传热时,各层的温度降与各相应层的热阻 ( )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没关系 9. 在平壁导热中 q A(,传热推动力是( )。 B. C. 10. 将 1500 80 的硝基苯通过换热器冷却到 40 ,冷却水初温为 30 ,出口温度不超过 35 ,硝基苯比热为 换热器的热负荷为 ( ). A. 19800 B. 82800 C. 82800 11. 传热速率公式 = ). 12. ( )是指当间壁两侧冷、热流体之间的温度为 1单位时间内通过单 位传热面积,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能。 A. 导热系数; B. 对流传热系数; C. 总传热系数 13. 当冷热两流体无相变且进、出口温度分别相同时的折、错流换热器,其平均温度差 t都比纯逆流时的 t ( )。 A. 大 B. 小 C. 相同 14. 蒸汽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使它的对流传热系数 值(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15. 两流体进行换热时,每一流体在换热器内的任一位置,任一时间的温度皆相等,这种传热称为( )。 A. 稳定变温传热 B. 恒温传热 C. 变温传热 16. 蒸汽冷凝时,膜状冷凝的 ( )滴状冷凝的 。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17. 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 )。 A. 小的一侧 B. 大的一侧 C. 管内 D. 管外 三、判断题 1、付立叶定律适用于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计算。( ) 2、凡稳定的圆筒壁传热,热通量为常数。( ) 3、 换热器的导热管,应选用导热系数值大的材料。( ) 4、换热器的平均传热温度差,是指热流体进出口的平均温度与冷流体进出口的平均温度的差值。( ) 5、多层平面壁稳态热传导时,推动力是内壁面与外壁面间总的温度差 ;总热阻是各层热阻的倒数之和。( ) 6、 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逆流操作比采用并流操作,所需传热面积要小。( ) 7、 间壁一边流体稳定变温,而另边流体恒温时,其传热平均温度差的大小与流体的流向有关。 ( ) 8、 间壁式换热器内冷,热两流体的传热总热阻必定大于每一个分热阻,因此,总传热系数的数值必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对流体传热系数的值。( ) 9、在稳定多层园简壁导热中,通过多层圆筒壁的传热速率 相等( ),而且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速率 / ) 四、简答题 1、在化工生产中 ,传热有哪些要求 ? 2、传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者之间有何不同 ? 3、传热有哪几种方法 ?各有何特点 ?试就锅炉墙的传热分析其属哪些传热方式 ? 五、计算题 1. 炉子平壁结构如下:内层为厚 120层为厚 250间填以厚为50知各层的导热系数为 1 w 2 w 3 w 果不用硅藻土,而又要不增大热损失,问红砖的厚度必须增加多少 ? 2. 某平壁燃烧炉是由一层耐火砖与一层普通砖砌成,两层的厚度均为 100导热系数分别为 m )及 m )。待操作稳定后,测得炉膛的内表面温度为 700 ,外表面温度为 130 。为了减少燃烧炉的热损失,在普通砖外表面增加一层厚度为 40热系数为 m )的保温材料。操作稳定后,又测得炉内表面温度为 740 ,外表面温度为 90 。设两层砖的导热系数不变,试计算加保温层后炉壁的热损失比原来的减少百分之几? 3. 外径为 50包 6外再包 20外壁温为 300C,保温层外壁温为 35C,mK)和 (mK),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玻璃纤维层和石棉层之间的界面温度。 4. 某平面炉壁,由绝热砖 和普通砖 组成,已知绝热砖厚度 200热系数 1 通砖外侧温度 50 ,普通砖导热系数 2= 围大气温度 t=20 。炉壁外侧对大气的综合对流传热系数为 20w 问 : (1)单位面积炉外壁的热损失是多少 ? (2)如果 800 ,求 5. 在一内钢管为 18010流量为 3500kg/h 的某液态烃从 1000C,其平均比热为 2380J/()。环隙逆流走冷却水,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400C,平均比热为 4174 J/()。内管内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2000W/()和 3000W/(),钢的导热系数可取为 45 W/(mK)。假定热损失和污垢热阻可以忽略。试求: 1)冷却水用量; 2)基于内管外侧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3)对数平均温差; 4)内管外侧传热面积。 6. 现某厂准备选一台单壳程双管程的列管式换热器,用绝对压为 200kN化热 L=加热某液体。液体走管内,流量为 80t 20 加热到 60 ,液体的平均比热为 4kJ 换热器的 4500w 备的热损失可忽略不计,饱 和水蒸汽在饱和温度排出。试求:( 1)水蒸汽的消耗量 kg 2)要选用多大的传热面积?已知 200kN。 7. 流量为 2000kg温度由 150 降至 80 ;壳程冷却用软水 , 进口温度为 15 ,出口温度为 65 ,与气体作逆流流动。两者均处于湍流。已知气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远小于冷却水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试求: (1)冷却水用量; (2)如进口水温上升为 20 ,仍用原设备要达到相同的气体冷却程度 ,此时出口水温将为多少度 ?冷却水用量为多少 ? 管壁热阻、污垢热阻和热损失均可忽略不计。气体的平均比热为 的比热为 计温度变化对比热的影响。 8. 有一壁厚为 10 内盛 80 的恒温热水。水对内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为240w在容器外表面复盖一层导热系数为 厚度为 50保温材料。保温层为 10 的空气所包围 ,外壁对空气的联合传热系数为 10 w求: (1)每小时从每 kJ(2)容器内表面的温度 T (钢材的导热系数为 45w 9. 在管长为 1水冷却油。已知两流体作并流流动,油由 42070K,冷却水由 28510K。欲用加长冷却管的办法,使油出口温度降至 350K。若在两种情况下油、水的流量、物性、进口温度均不变,冷却器除管长外,其他尺寸也不变。试求加长后的管长。 10. 在一套管换热器中,用 110 的饱和水蒸汽将 ( 30加热到 70 。甲苯在 25管的导热系数为 45w已知水蒸汽的冷凝对流给热系数为 14000w 苯的对流给热系数为 1100w 苯侧的污垢热阻为 0求所需要的管长。 第六章 液体的精馏 一、填空题 1. 在 1个大气压 时 , 苯的饱和蒸气压 113.6(甲苯的饱和蒸气压 苯 液相组成 =_. 2. 某理想混合液 , 其中一组平衡数据为 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_. 3. 在汽 液相线与汽相线将图平面平分为三个区 :汽相线以上的区域称为 _,液相线以下的区域称为 _,汽 _. 4. 在 中,以 A 组份标绘的平衡曲线在对角线的左上方 ,则表示 A 组分比 B 则表示 A 组分比 B 组分挥发度 _. 5. 精馏过程 ,就是利用混合液的各组 分具有不同的 _,利用 _ 、 _的方法 ,将各组分得以分离的过程 . 是精馏和普通蒸馏的本质区别。 6. 某连续精馏塔 , 已知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塔顶产品量为 100馏出液组成 _,塔顶上升蒸气量 V=_. 7. 某泡点进料的连续精馏塔 ,已知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回流比 R=_,馏出液组成 料组成 _. 8. 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 ,馏出液组成为 尔分率 ) 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 =时从塔顶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上升蒸气组成为 _. 9. 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 (摩尔分率 ),此时从塔底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数 (塔底可视为第一块理论板 )下流液体的组成为 _. 10. 精馏塔的作用是 。当塔板中 _时,该塔板称理论塔板。 11.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 _和。 12. 精馏塔塔顶某理论板上汽相露点温度为 1,液相泡点温度为 2。塔底某理论板上汽相露点温度为 3,液相泡点温度为 4。 试按温度大小顺序用、符号排 列如下:。 13. 试比较某精馏塔中第 1, , 1 层理论板上参数的大小(理论板的序数由塔顶向下数起),即: n, n, ,T 为气相温度; t 为液相温度) 14. 精馏塔中第 1, , 1 块实际板板效率小于 1。与 y* y*,) 15.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 ( 1)回流比等于; ( 2)馏出液量等于; ( 3)操作线斜率等于。(以上均用数字表示) 16. 已分析测得这四股物料的组成为 找出 6, 对应值, _, _, _ , _, 17. 工业生产中的操作回流比一般是最小回流比的 _倍。 18. 全回流时,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 _;最小回流比时,所需的理论板数 _。 19. 回流是保证精馏过程能 _必要条件之一。 20. 在连续精馏操作中,一般将精馏塔中以加料板以上的部分称为 _,加料板以下部分(包加料板)称为 _。 二、选择题 1、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 )。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发生。 2、蒸馏的传质过程是( ) A. 气相到液相传质; B. 液相到汽相传质; C. 汽 汽同时存在 3、某连续精馏塔中,进料组成为 求馏出液组成达到 上为摩尔分率),泡点进料,系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时的最小回流比为( )。 A. B. C.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 R/( R+1),全回流时其斜率等于( )。 A. 0; B. 1; C. ; 5、当回流从全回流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 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为达到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 )。 A. 逐渐增多; B. 逐渐减少; C. 不变 6、精馏塔的进料状况为冷液进料时,则提馏段的液体下降量 L( ) A. L+F; B. L+F C. =L+F 7、酒精精馏塔顶产生的蒸汽浓度为 89%(摩尔 %),在冷凝器内全部冷凝为液体时,则馏出液的浓度 ) A. 89% ; B. 89%; C. 89% 8、用 y 一 x 图表示精馏塔在某一回流比操作时,其操作线的位置 ( )。 A. 在对角线之下; B. 与对角线重合; C. 在对角线与平衡线之间 9、所谓理想溶液,是指溶液中不同组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相同组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的溶液。 A. ; B. =; C. 10. 精馏操作时,增大回流比 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 L/V( ),馏出液组成 ),釜残液组成 ). A 增加 B 不变 C 不确定 D 减小 11. 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 采 用( ) A、减小回流比 B、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 C、增加精馏段理论板数 D、塔釜保温良好 12. 精馏的两操作线都是直线,主要是基于( ) A、理论板的概念 B、理想溶液 C、服从拉乌尔定律 D、恒摩尔流假设 三、判断题 是指从塔内两段每一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都相等( ) 2.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全回流时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为无穷大( ) 3. 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时,适宜的进料位置应该在跨过两操作线交点的梯级上( ) 4. 对于精馏塔的任何一层理论板来说 ,其上升蒸汽的温度必然等于其下降液体的温度 ( ) 5. 当 F、 要规定了分离程度 D 和 W 也就被确定了 ( ) 6. 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的热状况不同,则提馏段操作线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 四、计算题 1、 某双组分理想物系当温度 t 80 时, 40相摩尔组成 求: (1)与此液相组成相平衡的汽相组成 (2)相对挥发度 。 2、 已知甲 醇 ( ) 水 ( )混合液在 时的纯分蒸汽压数据和 x y=相对挥发度 ( )。 3、 在连续精馏塔中,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 线方程式为 y=求:(1)回流比 R; (2)馏出液组成 (3)进料液的 值; (4)当进料组成 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处 为多少 ?(5)要求判断进料状态。 4、 某精馏塔用于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泡点进料,进料量 30料中苯的摩尔分率为 顶、底产品中苯的摩尔分率分别为 用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 操作条件下可取系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 (1)求塔顶、底的产品量; (2) 若塔顶设全凝器,各塔板可视为理论板,求离开第二块板的蒸汽和液体组成。 5、 用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理想混合物,已知相对挥发度 =3,加料量 F=10和蒸汽进料,进料中易挥发组分浓度为 尔分率,下同 ) ,塔顶产品浓度为 顶蒸汽全凝液于泡点下回流,回流比 R=2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 90%,塔釜为间接蒸汽加热,试计算提馏段上升蒸汽量。 6、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理想二元混合物,进料为饱和蒸汽 ,其中易挥发组分的含量为 尔分率),回流比 R=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 距为 馏出液组成、 某二元系统精馏塔在泡点下进料,全塔共有三块理论板及一个再沸器,塔顶采用全凝器,进料位置在第二块理论板上,塔顶产品组成 尔分率),二元系统相对挥发度 4,进料组成为 尔分率),回流比 R 1时,求: (1) 离开第一块板的液相组成 (2) 进入第一块板的气相组成 (3) 两操作线交点 8、 由一层理论板与塔釜组成的连续精馏塔,每小时向塔釜加入含甲醇 40 (摩尔分率 )的甲醇水溶液 100求塔顶馏出液组成 顶采用全凝器,回流比 R 3,在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 y : (1)塔釜组成 (2)每小时能获得的馏出液量 。 9、 某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此时该塔的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分别为y=y=小时送入塔内 75料为泡点下的饱和液体,试求精馏段和提馏段上升的蒸汽量为多少( 10、 有一二元理想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原料液组成 50%(摩尔) ,饱和蒸汽进料。原料处理量为每小时 100顶、塔底产品量各为 50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釜用间接蒸汽加热,塔顶采用全凝器 ,泡点回流。试求 : (1)塔顶、塔底产品组成(用摩尔分率表示) (2)全凝器中每小时冷凝蒸汽量; (3)塔釜中每小时产生的蒸汽量 . 11、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已知原料液组成为 尔分数,下同),馏出液组成为 残液组成为 点进料。( 1)求每获得 1h 馏出液时的原料液用量 F;( 2)若回流比为 相当于最小回流比的多少倍?( 3)假设原料液加到加料板上后,该板的液相组成仍为 上升到加料板上的气相组成。(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3) 12、 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 A、 B 所组 成的理想混和液。原料中含易挥发组分 A 为 尔分数,下同),馏出液中含组分 A 为 操作条件下,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小回流比为 :( 1) q 值;( 2)说明原料液的进料热状况。 13、 用常压精馏塔分离某二元混合物 ,其平均相对挥发度 =2,原料液量 F=10和蒸汽进料,进料浓度 尔分率,下同),馏出液浓度 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 90,回流比 R=2顶设全凝器,塔底为间接蒸汽加热 ,求: (1)馏出液及残液量; (2)第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3)最小回流比; (4)精馏段各板上升的蒸汽量为多少 馏段各板上升的蒸汽量为多少 14、 某连续操作精馏塔如图所示,已知料液摩尔组成 液以饱和液体状态直接加入塔釜,塔顶设全凝器,全塔共两块理论板 (包括塔釜 ) ,塔顶摩尔采出率 D/F=1/3,回流比 R 1,泡点回流,此条件下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y 4x,试计算 15、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 釜间接蒸汽加热,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进料中含苯 35%(摩尔分率,下同),进料量为 100 饱和蒸汽状态进入第三块板。已知塔顶馏出液量为 40 系统的相对挥发度为 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板可视为理论塔板。试求: ( 1)塔顶,塔底的出料组成 ( 2)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 3)离开第四块板的液相组成 16、 某厂用一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连续精馏浓度为 50%(质量 %)的稀酒液。要求获得浓度为 00kg液中含酒精不超过 质量 %)。采用间接蒸汽加热,操作回流比为 求: (1)进料和残液各为多少 kg(2)塔顶进入冷凝器的酒精蒸汽量为多少 kg流液量又为多少 kg(3)泡点进料时提馏段操作线方程。附:乙醇分子量 46 17、 如图所示的回收塔。 F 100尔分率,下同),泡点进料,要求塔顶回收率为 统的 3。试求:( 1)馏出液组成 顶、塔底产物流率;( 2)操作线方程;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 按操作方式可将反应器概括为 反应器、 反应器和 反应器。 2. 返混是指 。 3. 根据 程度的大小,可以将理想流动模型分为 模型和 模型。 4. 根据 的不同,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对于简单反应,其转化率 收率,选择性为 ;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