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和基础2.doc_第1页
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和基础2.doc_第2页
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和基础2.doc_第3页
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和基础2.doc_第4页
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和基础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和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和绘制了支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五位一体”系统工程,彰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国情、着眼长远的大国意识和政治情怀,昭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对生态恶化的忧患意识和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胆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即是关注人类自身和自然界走向何处、从而推进由制度设计到全民参与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处于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所以有必要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关注一、古代文明与生态环境依赖、破坏依赖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影响人类文明、特别是古代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四大文明古国”以其璀璨的文化、独特的文明,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由于农耕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河流成为古代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地依水而居,形成了“大河文明”。正如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自然生态条件是“文明的太阳和月亮,历史的哺育之地和教养之家”。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中熠熠生辉,形成了延续千、百年不等的文明奇迹。破坏在农业文明时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对生态的破坏。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与此同时,人口增加、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等,形成了相应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问题,且生态破坏在某些地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如刀耕火种、盲目开荒、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等等行为,引起了严重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土地沙漠化;又如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水利设施、不合理灌溉,引起了土壤的沼泽化、盐渍化,这些行为甚至引发了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这些往往成为农业文明进一步发展时绕不开的硬伤,乃至致命伤。从业已消亡的古代文明看,其消亡原因不外如此。古巴比伦王国,这个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传奇般的文明,最终却因高原积雪融化,造成其下游地带土地荒芜、森林破坏,加之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土壤的盐渍化,让它失去了延续千年的生机而消亡;楼兰古国,战事频仍是后人研究后提出其消亡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林木的滥砍乱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气候反常,及河流的改道,则更加速了它的消亡的脚步。这些文明的消失,给我们以深深的震撼和反思;而甘肃,从“天下富庶无出陇右(司马光资治通鉴)”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左宗棠语)”,期间时间跨度仅仅千年,在这千年时光里,这里又曾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或者令人惋叹的往事?穷兵黩武、战火连天,滥砍乱伐、水土流失,气候变迁、旱涝无序.岁月的刻刀在黄土高原上雕出的一道道满目疮痍的深沟浅壑,饱含着一代代陇中人的声声叹息!二、工业文明与生态环境从矛盾向和谐的嬗变生态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生物体的危害。人类向自然界掠夺性地索取资源,造成资源性匮乏并破坏了生态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之门,同时也开启了一扇人类若不止步反省便是走向灭亡的地狱之门。工业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也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的工业企业,排出大量废弃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工业生产形成的污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呈“空、陆、海”构架立体式、全方位地严重侵蚀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过程,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和消耗的过程: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等的枯竭式开发和工业“三废”的无序排放,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无法修弥的破坏,更引发了因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乃至战争。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失去生态环境的支撑,任何发展都难以为继。只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只会造成工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还会造成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危害,更会造成国家和民族的灭顶之灾,这绝非危言耸听。深谙生态压力之痛的发达国家,以其先进的技术、尖端的设备作为投资资本,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以独资或者合资形式落户我们国家,以我们国家为其加工车间,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他们需要的财富,而把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巨大包袱扔给我们国家,让人民背负着沉甸甸的负担在发达国家划定的跑道上拼命!更有甚者,有些国家甚至向我们国家倾销其“洋垃圾”,给他们换回了盆满钵满的真金白银。这种倾轧,因其“行善”的虚伪面具,欺骗性和麻痹性更强,比坚船利炮的进攻更为可怕它侵蚀的不仅是人的价值观,而且是人们的人生观。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将传承两千多年的伦理道德根基腐蚀得面目全非,所以会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外企老板逼中国员工下跪的悲情一幕!被金钱异化的人们又怎能对生态环境惨遭破坏、后辈儿孙必将流离失所担忧和痛心呢?曾经看到一幅关于水污染漫画,画着长江与黄河。黄河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长江说: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这是一幅令人心酸的漫画,述说着由于我们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攫取更多的财富,而不惜破坏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长江上游地区,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长江水系严重受损,沿江而居、赖其生存的群众既是生存危机的受害者,也是破坏环境、造成生存危机的参与者。还有一则关于空气污染网络笑话,说某人网购一款“天空蓝”的物品,货到后实为灰色,遂要求退货,对方不受理,原因是当地天空确为这种颜色。2013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但最难以忘怀、最难以释怀的则可能是“PM2.5”、“霾”等以前并不熟悉的字眼。距离我们最近的,则是褚家沟桥边的垃圾。可以说这里是最为典型的立体式重污染之地。我们用大型装载机将垃圾推至桥下,一旦发生较大洪水,各种垃圾将沿褚家沟直泄洮河,并经洮河一线至刘家峡水库、黄河,污染了我们的母亲河,给中下游的人们带来潜在的危险;还有一部分的塑料、废纸、秸秆等垃圾被我们焚烧,形成了空气污染,直接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绝大部分垃圾,被我们存放于桥边,散发着恶臭、招引着成群结队的苍蝇、老鼠、癞皮狗,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随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对于发展与环保的反思。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不存在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求代内公平,而且要讲求代际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这种人与自然从矛盾到和谐的嬗变,就引发了对生态文明内涵的探究,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探究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迈向更高程度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和谐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党的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经济建设为和谐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为和谐社会保证了良好的体制机制、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社会建设为和谐社会筑建了坚强基石。而生态文明建设则贯穿、渗透于“四大建设”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增强生态资源观念,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转变消费行为模式,崇尚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却是现代工业文明最大的受害者。而中华传统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的生态伦理思想,使得文明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逸周书),春天不让砍伐,那么,什么时候才可以砍伐呢?“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周礼)。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尘于公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上),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残酷,但重视环境绝不含糊。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养分呢?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我们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资、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自然辩证法)。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撑,人不可能有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享受,就像让一个人在垃圾堆中吃肉绝对没有在优雅的环境中吃哪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