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docx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docx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 本文系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系列论文;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442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即通常称作思维品质素养、审美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单就艺术方面来说,可以细分为一些具体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舞蹈、建筑、影视等等,所以在此意义上,艺术素养包括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助于艺术素养的陪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大语文教育强调打好语文“精神的底子”,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既然两者都强调对人的作用,那么完全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原因如下: (一)描写音乐的作品存在。以诗为例,诗与乐向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在唐代更加发展,唐诗纪事所记1150诗家中诗作与音乐有关的,共200家。如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三首,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笔下,繁密的声势有如急雨,清幽的音韵有如私语,清脆和谐有如大小珠落到玉盘之上,悠扬明快有如黄莺在花丛中歌唱,低沉冷涩有如冰下的泉水艰难地流淌,突发而激越有如银瓶突然破碎水浆奔涌而出,清脆而尖锐有如一对战骑突然冲出来刀枪鸣击,刚劲激越的声音有如帛被撕裂。白居易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写音乐,与之不同,李贺使用浪漫主义手法来写。他的笔下音乐具有神奇的效果:神女感动得悲啼不已,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石破天惊落下潇潇秋雨,神妪感动得来向李凭求救,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韩愈写音乐能兼容两人的特点。他笔下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甜蜜像青年男女切切私语,互诉衷肠。突然之间,琴声骤然激越,像将士挥戈冲入敌阵。接着声音由刚变柔,轻柔得像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随后声音喧嚣得像群鸟栖息在一棵树上。紧接着单音独起像一只凤凰引颈领唱。最高音像孤凤攀岩已到绝顶。瞬间急速下降像凤凰在悬岩撒手直落谷底。诗人自谦空长两只不懂音乐的耳朵,不懂音乐却也激动得坐立不安,以至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最后让琴师停止演奏,感叹:一会儿放块冰在他心上,一会儿又放块炭在他心上。 还有一些诗人,他们也懂音乐,音乐的素养也很高。如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写出成都的花敬定的音乐,由衷赞叹音乐达到的高妙境界。传统的体裁与音乐的关系可见一斑。其实另一些文学体裁中也有大量音乐描写。如当代小说,在李国文的空谷幽兰中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王蒙也懂音乐,作品歌神就是其中的代表。女作家宗璞的红豆能让读者读出琴感。 无论是文学作品描写音乐,还是以音乐的节奏来描写文学作品,都反映出作家身上的音乐修养。所以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也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二)反映文学与音乐关系的文学理论存在。艺术美有的以三维立体空间形态存在如建筑、雕塑;有的以二维平面的形态存在,如绘画、书法、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有的以线性的形态存在,如音乐与文学。“音乐一个音符接一个音符演奏和文学一个文字接一个文字写作的事实决定了音乐和文学的线性时间序列的存在。”在此意义上说,音乐与文学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时间序列。音乐的语言是声音,音乐是声音(主要是乐音)所构成的一种时间序列,苏珊?朗格指出:“所有的音乐都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时间序列。”文学的语言是文字,文学是文字(音、形、义结合体)所构成的一种时间序列。“虽然文学是以语言文字形式作为本质属性和终端显现形式的书写,但是在朗读甚至朗诵时,仍然表现为声音的序列和系统。” 在现代文学史上,就有自觉运用音乐理论于文学创作中的作家,代表人物就是闻一多先生,他在新诗创作中,写了一系列诗论,其中诗的格律是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齐)。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他谈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为得意的发现,以致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以死水为例,它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这些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语言文字的传承者,如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就难以感受汉语作为音形义结合体中音乐美的成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提高朗诵水平。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诵读,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现在的语文教学,也应注重识记背诵,因为通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很重视古诗文的朗读,对朗诵提出具体要求:首先要读对字音,理解句子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其次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基调。此外,还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和体态语等。比如,当朗诵到记念刘和珍君中表现作者极度沉痛、压抑、愤懑的感情时,语调应较为低沉,语气要雄健有力,节奏要顿挫滞缓。 (二)尝试诗词创作。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大量优秀诗词作品。在领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后,总是意犹未尽,因为诗歌在古代还有一个功能,那便是用来演唱。以谱曲的形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缺少现实土壤,但尝试诗词创作,让学生在诗词创作中加深对诗词音乐美的感受无疑是可行的。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练习写对联,在学生熟悉掌握平仄与对仗后,进一步提出学写古诗(近体诗)的要求。 (三)感受音乐描写中的美。除了上文所举的例子外,中外名篇中对音乐描写的文字很多,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去感受,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