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广义修辞学简纲期末考试A卷 开卷 姓名: 靳新蕊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1501006893 学习中心:奥鹏1、 举例说明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25分) 答:以“冻死迎风站,和好死不如赖活“为例说明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人类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人类创造了修辞的同时,修辞也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参与人类的精神建构。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种事物,主体人类通过修辞将其描绘出来,并将这个描绘的结果储存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特定的感知,而后这种感知又将会反过来影响主体人类,并参与其的精神建构,起到主体人类行为导向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修辞所缠绕,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修辞。修辞洞开我们的思维空间,也堵塞我们的思维空间。修辞激活我们的感觉,也窒息我们的感觉。修辞聚集我们的经验,也扩张我们的经验。修辞规定我们思考的方向,也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向。修辞创设一个新的焦点,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表象,在这里相遇,重新凝聚成我们关于对象世界的认识。 “冻死迎风站,和好死不如赖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人看待生命如鸿毛般轻,有些人却为了苟且偷生宁愿放弃尊严放弃自由甚至放弃一切。前半句修辞话语“冻死迎风站”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在面对生命的威压,依然昂首挺胸,如竹子般宁折不弯。人们通过修辞形象化了这种价值观,使这种见不着、摸不着、感觉不到的价值观变得真实起来,慢慢的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慢慢的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比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的宁愿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们都是从小受到这种正面积极的修辞的熏陶,从而养成了这种宁死不屈气节,为了尊严他们可以放弃生命,在他们眼中“冻死迎风站”是一种值得让人敬佩的生命观。与之相对的后半句修辞话语“好死不如赖活”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负面消极的价值观,在生命的威压前,他们害怕了,退缩了,为了生存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在他们眼中生命是最重要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在他们看来就是放屁,他们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生命最可贵,若为生命顾,全部皆可抛。”以莫须有罪名冤枉岳飞的卖国贼秦桧、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维新义士的袁世凯、卖身投靠日寇的汉奸汪精卫,他们都是“好死不如赖活”的例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在这世上苟且偷生着,宁愿背着千载骂名也在所不惜。人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修辞”它是一把沾满颜料的彩色笔,每一笔在白纸上划过都能留下一种特别的色彩。这些色彩深深刻在人们的脑中,形成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又造成了我们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生命观的区别。二、下面三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5分)1“步步为赢”是合理构词2“步步为赢”是不合理构词,正确的形式应是“步步为营”3“步步为赢”是模仿“步步为营”造出来的投资理财术语,是词汇层面的不合理转化为修辞层面合理的语言现象。答:我赞成第二种说法,“步步为赢”是不合理构词,正确的形式应是“步步为营”。因为“步步为赢”词义不同,至少存在歧义,所以“步步为赢”是合理构词,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有歧义的。“步步为赢”是模仿“步步为营”造出来的投资理财术语,讲的意思是一步一赢利,不是修辞层面的合理的语言现象。3、 从表达和接受双向交流的角度分析失败的“零交际”。(25分)答:修辞活动是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美活动。作为言语交际双方的“表达着”和“接受者”,应进行双向的审美交流。不考虑接受的“表达效果”,是虚拟的效果;没有接受者的“修辞活动”是不完整的活动。表达者运用各种有表现力的言语手段,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喜悦,而是既自悦,也悦人。只有当表达者确认某种表达手段相对优化,或是“最佳”时,他才会进行自认为“最佳”的选择在“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言语交际中,表达者未必没有追求最佳效果的愿望,只是缺少接受者的有效合作。“话”才不投机。交际双方在表达和接受过程中不断释放自身的能量,对修辞信息施加作用力,这就使得修辞信息向两方面分化:一方面修辞信息总是不断地被表达着刷新,最突出的是隐喻。另一方面,一些旧有的、为人们所熟知的修辞信息,则沉淀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中,逐渐逐渐凝固城词语,其中最突出的是隐喻文。隐喻和隐喻义生成重要原则之一的相似性,作用于修辞交流活动中的双向认知。四、运用价值预设原理,分析“小姐”称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反应。(25分) 答:一、称谓“小姐”历时演变概况称呼语“小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指称的对象也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微妙变化,下面将从古代、近代、现当代等几个关键历史时期分析“小姐”依次所指对象及意义发生的变化。(一)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小姐”称谓的演变“小姐”一词早在古时的夏商朝时期就出现了,在当时的奴隶社会时期,该词专指女性奴隶;历史的潮流进入封建社会后,“小姐”词义发生了几经变化。唐朝时期,“小姐”只用来通称女性;宋末元初时期,“小姐”用来称谓官宦富贵人家未出阁的少女,甚至在成婚后,也有依然沿袭该称呼的,这在元代杂剧中有大量实例可寻,比如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就写有这样的句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此外,在元剧作家乔吉的金钱记、张寿卿的红梨花等杂剧中,也多次出现“小姐”一词;明清时期,“小姐”则专指仕宦之家的女儿,多是一些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势力的名门望户的“大家闺秀”,这里以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紫钗记为例,这部戏剧中,上至老母,下至丫环,中及李十郎,都称谓女主角霍小玉为“小姐”,时至清朝,“小姐”的称谓也是屡见不鲜,如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迎春、探春就被称作“二小姐”和“三小姐”。(二)民国时期“小姐”称谓的中西合璧当时轮转到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白话文成为时代的主流。这个时期,“小姐”一词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感染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文化“MISS”这一舶来词的使用,使得“小姐”无形中发生了一定的词义转移,似乎在逐渐和“MISS”一词趋于同意。由上述论述可知,“小姐”一词在无论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还是民国时期,都处在活跃状态,其词义发生着微妙变化,所指称的对象也稍有不同。二、建国以来“小姐”称谓的跌宕变迁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的有关“小姐”一词的演变就略有起伏,甚至出现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值得进行探究。(一)建国时期称呼语“小姐”消声殆尽建国时期,“小姐”一词曾经一度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政治色彩的“同志”一词登上历史舞台,在当时风靡一度,届时不分男女都可称其为“同志”。此外,在较熟悉的场合,老人会称谓年轻女性为闺女、姑娘、妹子等,而少儿会称其为大姐姐,亦或是阿姨等。下面对称谓“小姐”隐退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中国进入二十世纪后,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意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使得有些词的词义和指称对象也发生着历时演变,它们或从核心意义向宽泛发展,或从宽泛向核心逆转。同样,称呼语“小姐”也正经历着内涵及外延的变化。称呼语“小姐”消逝的原因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随着无产阶级专政政治制度的建立,当时刚对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进行消灭与改造,人们的阶级意识和政治立场还处于极其敏感时期。再者,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这样一些观念,认为称呼语“小姐”有“寄生虫”的代名词之嫌,意味着这个人“养尊处优,好吃懒坐”,具有很强的贬义色彩。(二)改革开放以来称谓“小姐”的退而复出及其微妙变化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小姐”称呼语的使用变化出现大起大落的迹象,其变化与国家的发展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将分为两个时段进行论述。1、改革开放初期“小姐”称呼语的再现及社会原因改革开放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的那种阶级烙印、政治色彩日趋淡化,渐渐的人们的思想转至浓烈的人情色彩,更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社交中的礼貌崇尚、交流中的语言优美。人们在这样一种思想状态下,又一次选择了让称谓“小姐”复出。除此之外,再次登台的称呼语“小姐”的指称范围也迅速扩大了。汉典中释义“小姐”为:尊称,用于一个未婚妇女或少女的名字之后,又释义为少女;现代汉语词典也释义“小姐”这一称呼语为,旧时有钱人家里仆人称主人的女儿,或对年轻女子的尊称。这也体现出“小姐”这一称呼语在这一时期的流行之风。“小姐”称谓能再次重现与当时的国家政策是密不可分的。邓小平的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使得这一时期人们禁锢而迂腐的思想的到大大解放,一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人们思想的崇高追求。届时“小姐”一词盛行于文化界、服务业等各界职业女性中,越出封建社会时期及建国之初对“小姐”身份、年龄、婚姻、财富、名声等的各种约束条件,而赋之以高贵、典雅与时尚。2、时至九十年代后期到现代社会,“小姐”称谓的细微变化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实施,打开了国门,一时间中西文化交流风起云涌,人们的传统思想在接受着外面的新鲜空气,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的洗礼;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政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松了绑,顿时各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扑面而来。在接受外来文化等意识形态的熏染的同时,难免会带来一些容易使人们思想变异的一些文化元素,这样,中国的国情变得复杂起来,文化内涵也变得泛起来,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正在影响着文化用语的使用。“小姐”称呼语在这一时期的使用情况生动的反应了这一历史状况。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交际情景来阐述“小姐”称呼语含义与使用场合的复杂多变情况。直至今日,“小姐”这一称呼语的使用变得具有两面性,它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蕴含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可以说是有着天地之别。在一些情境中“小姐”称呼语仍然保持着褒义,仍是一般的尊称。正如世界各地举办的“世界小姐”、“国际旅游小姐”、“亚洲小姐”、“香港小姐”等大赛,以及人们经常会把在星级酒店工作的女子称为“小姐”等。此时“小姐”称谓继续是尊称意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小姐”的称谓似乎更倾向于一些贬义的含义,大多数人对称谓“小姐”持有怀疑和贬低之意。以至提到“小姐”便让人不禁联想起一些不良嗜好和不良女性。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经常会把卡拉ok、美容店、修脚店、按摩店等的女子称为“小姐”,这里的“小姐”含有贬斥的感情色彩,已失去尊称意味;在大街上看到陌生女子时,更不能称呼人家为“小姐”了,连服务员也不能再用这个称谓词了,可见,“小姐”称呼语演变到今日,已经成为一种禁忌。此刻必然会生出许多新的能够代替“小姐”的其它称呼语。例如在中国南方人们会称女性为“小妹”、“翠花”、“美女”等,以尽量避免使用“小姐”,在北方,人们会说“姑娘”,或者干脆用“你好”来进入话题。3、称呼语“小姐”现代时期意义变迁的语言学原因分析“小姐”称谓语的微妙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紧相随,深受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人们思想开放程度的影响。除社会因素影响语言的使用之外,语言自身发展的一些内在规律也影响和制约着其发展。一下从词义发展的规律论说“小姐”称呼语的变迁特点。词义作为语言学术语,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次会议以和语法意义,即文辞、言辞的义理。词义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会出现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以及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等现象。称呼语“小姐”发生了词义扩大的演变,即所表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来扩大了。“小姐”在现代社会已扩展为各类参加选美大赛的女子的称呼以及一些在娱乐场所为他人提供不正当服务的女子的代名词。“小姐”称谓语从特指发展到泛化,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发生词义扩大的同时,伴随着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又叫做升格或降格。即由贬义转变为褒义是升格,反之则为降格。从现代“小姐”称呼语的指称对象来看,其发生了降格的表现,由最初的指称缙绅仕宦家青少年女子,降格为多指称“色情业女性从业者”,是不良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反应。“小姐”称呼语的词义演变表明词义总是依赖于具体的社会语境,词义的产生与之有着紧密联系,缺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2025年急救相关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
- 2025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职业发展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考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贵州造考试复习题库(答案+解析)
- 2025年XXX药店保健食品培训试题及答案
- 辽宁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 春季学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洋科技新亮点:海水提硼吸附材料技术创新之路
- 2025年海洋监测设备预测性维护技术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效率与安全性
- 《系统工程与决策分析》全册配套课件
- DL∕T 2033-2019 火电厂用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试验方法
- 高中数学-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 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
- 农作物植保员职业技能竞赛题库及答案
- 糖尿病胰岛素泵的护理查房课件
- T梁湿接缝及横隔梁施工方案
- (完整)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责任书
- 石群邱关源电路课件(第8至16单元)白底
- 个人增资入股合同
- 外科学(1)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