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治研究 摘 要:面源污染是造成江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点源逐步受到控制和治理 ,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文章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基础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特征 1 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形成因素与基础特征 流域是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的区域,是水土流失和开发治理的基本单元。流域大小的划分是相对的,根据水利部规定,我国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小流域概念,是指面积小于50km2的流域。 11 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形成因素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其受害症状。各级政府在抓农业生产、农民工转移、农村小城镇建设时,重点放在短时间内能增量增收、影响大、见效快的经济作物种植上。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无论是在认识程度、舆论引导,还是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上都有差距。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受传统农业耕种习惯的影响及自然生态条件的限制,顺坡种植、开荒种植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各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水土流失带着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各地都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肉禽蛋奶为特征的养殖业(包括畜牧业、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养殖方式由纯粹的自然喂养向以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快速喂养转变,造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而目前国内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仅占009hm2的水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垦殖强度大,增大了耕地的承载压力。过度垦殖,导致大量化肥农药进入地表水环境。化肥仍然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高含量的复合肥产品研究和开发不够,品种类型少,特别是高含量的生物有机肥更少。已研制开发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肥效不理想,价格偏高,农民难以接受。农药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以杀虫剂为主。农业生产上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见效慢,效果不达标,价格高,生产上难以推广。化学农膜研制较多,而有机农膜(如淀粉膜)则研制较少,缺乏突破性,价格高,生产中不好示范推广。同时,一般小流域内水流速度缓慢,水体自净能力弱,更是起到了集聚污染物的作用。 1.2 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基础特征 面源污染与流域降雨过程密切相关,受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和支配,面源污染具有发生的随机性、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流径的不确定性和广泛性、污染的时空差异性,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点不固定,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其监测、控制和处理复杂而困难。 2 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措施 2.1 政策措施 211 合理规划流域农业结构和布局 流域面源污染与农业发展结构、布局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必须做好各个流域地区内的农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安排好城市郊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结构,发展效益高、污染轻的特种养殖。同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以食物链原理为指导,实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套养,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注意防止污染,使废物最少化,并将每个环节产生的副产品与废物及时回收,综合利用。 212 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 有机产品是高安全产品,有机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产业。目前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在从点向面推广,由县级规模向地区、省级范围扩展。生态农业的核心,就是使农业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合理的流动,形成良性循环。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表现形式,研究区域应积极推广应用生态农业,倡导绿色产品的有机食品,使当地农业生产在品质上不断提高的同时,通过微生物、生物和化学系统的最佳整合,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达到最小。 2.2 管理措施 221 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 小流域的农业污染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农药化肥的流失,如果施用农药化肥比例不当,随着降雨产生的径流,将大量肥料流失到下游造成污染。农药化肥的流失,主要受施肥量、施用时间、使用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壤类型、种植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经济合理施肥,改进施肥方法,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推广使用有机肥、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秸秆还田面积应达80以上,减少排人流域的污染物质。 222 农田的适当利用方式 水土流失与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密切相关,不当的农田利用方式,造成泥沙和氮磷污染物的流失,这是很多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耕作方式不利于水土保持,而免耕和少耕能够降低径流中的悬浮物量,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同时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应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将传统耕作变为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流失。除了耕作方式外,灌溉方式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因素之一。灌溉的方式主要有沟灌、淹灌和喷灌,三者相比,使用喷灌可以大大降低径流产生,能使灌溉水量减少3136,地表排水量减少7890,负荷量也随之减少,由此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发生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修水平条、挖鱼鳞坑、降低坡地,也是控制小流域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充分发挥小流域的山区优势,提高林地的覆盖率,适当减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坡耕地和果园面积,优化小流域土地的利用结构。在农田区,通过研究地表和地下径流规律,在适宜的地方,增加一些草地和林地,也可较好的减少农田中土壤养分的流失。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采取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树种混交等生物措施及适当的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 223 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农民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和千家万户,具有广泛性、分散性和隐蔽性,治理难度较大。因此要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及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加大对面源污染的基本知识以及其治理技术、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畜禽和生产生活排放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无害化厕 所、固定垃圾收集中转站和农村沼气等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2.3 工程措施 水土流失既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又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因此控制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小流域面源污染。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坡耕地改造措施和林草措施。 231 坡耕地改造措施 加强流域水土治理,陡坡地和20以上坡地开垦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并采取封育保护的治理措施,通过设置封、禁标牌及障碍物,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在封禁区内,不存在农地,不允许放牧,其余的坡耕地修建成水平梯田,或采取水土保持耕作等措施加以治理。通过改造,使坡度减缓、土层加厚、土壤渗透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少、冲刷减轻,达到保土、保水、保肥、增产 的效果,从而达到逐渐控制面源污染的目的。 232 林草措施 在坡度缓的地方,坡脚采用植物护坡,选用生长快、根系发达、作用大的草本,且注重植物多样性。在缓坡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在退耕地、撂荒地、沟坡、梯田田埂、废弃地,种植水土保持草,来更好的拦截径流泥沙携带的污染物。 在农田处修建沟垄、田埂、沟渠等简易工程,同时周围合理的建设固土能力强的防护带,种草植树,来不同程度地减少携带营养物质的土壤细颗粒的流失,从而防止氮、磷养分进入水体,污染环境。农田排水沟渠,还有利于减轻暴雨径流引起的土壤细颗粒的流失。 3 结 论 我国面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还比较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滨州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山南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西安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驻马店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研究
- 工商银行2025吉林市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邮储银行2025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有色金属中间产品供需服务合同2篇
- 建设银行2025神农架林区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毕节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血友病课件完整版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 临床职业素养
- 种子学-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 教学课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
- 手术室无菌技术 课件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人教版
-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考察探究》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 教育评价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