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填空15分 选择15分 名词解释20分(4个) 简答20分 论述30分填空(大部分是。的标志,代表,。第一部,。现存最早,。) 1、春秋三传: 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三传中左传成 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2、咏物体(最早):橘颂就是对橘树的赞美和歌颂,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3、山水诗(最早的):谢灵运的代表作登池上楼 4、咏物赋代表人物和作品 :马融的长笛赋,王褒的洞箫赋 5、左思的三都赋: 三都赋,是西晋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 蜀都赋。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咏史诗八首。咏史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 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典范。 6、南北朝民歌最高成就代表:北朝木兰词 南朝西洲曲 7、嵇康 四言诗 成就最高8. 乐府现存最早9.文人第一首五言诗咏史, 秦嘉成熟。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10.嵇康的诗?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颜延之)?刘淑?班固诗?什么秦家赠妇诗11.神话类型 创世神话 、始祖神话、 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各举一例: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黄帝战蚩尤 神农尝百草)按照地域系统划分: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12.先秦最具浪漫情怀的著作庄子13.五言诗成熟标志古诗十九首14.屈原的创作根据。九歌15.孟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16.陶渊明的归隐诗 表现他的归隐意愿.归隐原因:一是感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地本性相违背,自己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二是对时政局的失望。17.最早的文学总集萧统的文选18.三石?(陆机 陆云?)19.最早的五言诗咏史诗东汉班固的咏史20 曹操的创作风格,特点:一是诗歌形式的大胆创新,即乐府民歌特色,二是富写实精神,抒雄心壮志,三是悲凉慷慨,沉雄古朴。21.太康时期的诗歌以陆机,陆云,潘岳为代表(这里好像是说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或(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22.志怪小说分类 按内容分类(一是地理博物,二是鬼怪神异,三是佛法灵异)23.春秋笔法的含义、内容古人以为孔丘修订史书,注意笔削褒贬,含有微言大义.后因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24.汉赋的发展(骚赋。)(汉赋的类别)汉初骚体赋(贾谊)、汉大赋(司马相如)、抒情小赋。25.建安七子(建安风骨)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刘祯,竹林七贤(正始之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26.上古时期的文学主要形式?神话传说(孕育中:散文、诗歌、小说、辞赋等等)27.战国时期的文学以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为辉煌。28.诗经又叫做。三诗说(补收集形式为采集,孔子采诗,删诗)29.孔子重视诗的作用(文学功用)。兴观群怨30.继之后山水诗兴盛,独立成体裁。谢灵运31.宫廷诗,以 中心学术集团 ? 萧衍、萧统,萧纲32.陶渊明的特点,(散文五柳先生传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33.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民间歌曲包括歌和谣两部分,歌一般说就是唱山歌也包括一些俗曲之类,谣就是通常说的顺口溜。34.以文选的编撰?35.神话。女娲补天出自山海经36.四家诗以诗独行于盛 毛诗37.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其中雅的意思)乐调 其中雅的意思: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38.最古老的诗。古风?(?)39.毛诗传序 作者人们大多认为大序托名子夏,但说不定谁作的;小序则被认为是大、小毛公作的。时人谓毛亨为大毛公,毛苌谓小毛公。40.西洲曲描写什么对什么的思念?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41.有一个琼瑶写了什么,与蒹葭有关。在水一方42.最古老的弃妇诗 氓43.东君祭祀。神?44.志人小说的分类:一、笑话;二、野史;三、逸闻轶事。(课本P157)45.孔子,孟子?是谁的弟子46.先秦散文最高成就代表(先秦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春秋?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著作,从史学和文学成就看,国语不如左传。47.什么是经史子集?那个是史部? 汉书“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48.(吕氏春秋谁写?什么总集不清楚是什么)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49.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司马谈? 庾信司马谈流传“下来的文章是论六家要旨一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汉书元帝纪)的思想。从而反映了汉武时代社会和统治思想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谱子分类奠定基础。50.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51.文学体系的完成文心雕龙刘勰 刘勰注的文心雕龙标志着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高成就52.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是谁? 王粲、刘祯53.阮籍代表作 咏怀诗八十二首54.宋玉九辩?九歌?(悲哉,秋为凄也出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句话出自宋玉的九辨55.语录体的代表论语56.赠白马王彪的抒情特点(首尾呼应,以情绪为主线)(1)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2)比兴手法的运用。(3)章与章蝉联的顶针形式。(诗除第一、第二章外,为首尾相接的辘轳体。如第三章结尾:我马玄以黄;而第四章开头:玄黄犹能进;结尾:抚心长太息;第五章开头:太息将何为。以此类推,构成辘轳体)57.鲁迅“。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晚秦。引用各家要点?58.这里有一个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题目。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s?src=itl&q=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集,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相传是当时民间为纪念“焦刘”的爱情悲剧而创作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改。孔雀东南飞/s?src=itl&q=孔雀东南飞目前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2)编著的玉台新咏一书中,在其卷一,题为焦仲卿妻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序文为徐陵所加。后来宋人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又将其收入,在卷八“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s?src=itl&q=孔雀东南飞。59.行行重行行的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60.建安七子中最为突出的是谁?王粲、刘祯61.阮籍的代表作是什么?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62.好像是个填空题目,答案是:湘夫人63.南北朝,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64.鲍照的拟行路难有 十八首。65.先秦影响最大的学派 儒家 名词解释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朓、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春秋三传 解释春秋 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祯等七位文人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时,是曹魏文人集团的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祯成就最高。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言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姿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诗经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于“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简答题1. 墨子承继2000多年的原因墨子一生以救世解纷为己任,席不暇暖,不遗余力地推行“兼爱”,为的是让无私的大爱充满人间,让天下苍生在互助友爱中,实现天下大同。在诸子百家中,墨子无疑是最有科学素养的人。近代,有学者重新解读墨子一书,惊讶地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墨子就在光学、数学、力学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数学方面,他科学地论证了圆的定义;力学方面,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光学方面,他揭示了光线直线前进的原理,研究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的成像情况,甚至还有关于“小孔成像成倒影”的论述。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更是刮目相看。墨子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和机械制造专家。他几乎谙熟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制造技术,并有诸多发明创新。墨子一书第十四、十五卷,全面介绍了城池构造,装备制造、战术运用等守城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城池攻防技术,堪称冷兵器时代最专业的“守城宝典”。2. 简要谈谈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世说新语虽是古代的一部小说,但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途,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习尚,这确实士很好的历史资料。”3. 陶渊明诗歌的渊源,艺术特点关于陶诗的艺术渊源,锺嵘诗品曰:“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其后多有反对此说的,今人则多表示赞同。从今存应璩诗以及关于应璩的传记资料看来,他与陶渊明很不一样,与其说陶诗源于应璩,不如说源于汉、魏、晋诸贤,应璩一人不足以笼罩他。如果一定要说得具体些,可以说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艺术特点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4. 南北朝文学的差异?5. 汉赋四大家的成就司马相如(公元前179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著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扬雄关于赋的评论,对赋的发展和后世对赋的评价有一定影响。扬雄在法言中还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经书为典范。对于后来刘勰、韩愈的文论,颇有影响。班固 撰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两都赋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6. 楚辞的背景,成就,影响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如前所述,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如前所述,春秋以后,楚国贵族对诗经已经相当熟悉,这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包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7. 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苏轼由于特殊阅历和性格,对陶渊明的钦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做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曹(植)、刘(桢)、谢(灵运)、鲍(照)、李(白)、杜(甫)皆莫及也!”8. 曹植受后人推崇的原因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刘勰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也含有这个意思。古代不少诗人皆以王佐之才自命,却大都身世沦落,而以诗词名世,他们的命运与曹植相似,所以对曹植多有一种认同感。9. 谏逐客书散文特点一: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正反论证,厉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二:选材得当,列举历史史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人才。没有提及“郑国”之事,避开了政治斗争的焦点,没有指责秦国宗室贵族提出逐客是势力之争,避免了争权之嫌。二:文章论证严密,言辞有力,在设喻铺陈中将委婉的言辞与犀利的词锋结合,道理透彻精辟。三:结构曲折多变而严谨有序,在论秦王对物的态度时,几层意思差不多,可顺说倒叙,正叙反诘,或略换几个词,或稍变一下手法,使文章曲折变化跌宕生姿。行文前后呼应一气贯通,不枝不蔓紧凑慎密。四:多用排比和对偶,造成文章咄咄逼人的雄浑奔放之势。语言形式整齐错落,音节上抑扬顿挫,使全文增强了滔滔不绝的奔放气势。五: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谏逐客书开辟了散文赋文化风气的先河,对后代汉的散文和词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0. 史记的体例 1、“本纪” 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2、“表” 所以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3、“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5、“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这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论述1. 比较班固和司马迁。异同(书的体例,思想。风格)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司马迁、班固二人所处时代风尚,所受文化教育及个人生活遭遇必会影响其著史风格。司马迁生活在武帝一朝是无可怀疑的,武帝时期,汉王朝经过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大大加强。同时汉王朝又面临着选择新的统治思想,改变旧的选官等制度,如何对付匈奴侵扰等内忧外患。可以说,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既是汉王朝已经强大的时期,又是社会各种矛盾凸显的时期,此时,继战国遗风,各种学说十分活跃,学术思想亦比较由。司马迁要做的就是“述往事,思来者”,“究其成败兴坏之理”,这也正如他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外,司马迁受其父司马谈影响极大,曾见父于河洛之间,受命修史。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了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厚望:“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今汉兴,海内 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司马迁俯首流涕:“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缺。”司马谈的思想主要是汉家黄老思想,司马迁的思想也必然要受到其父的影响。班固对他就有“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批评;此外,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腐刑,心身俱受到极大伤害,誓要完成史记的信念和“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的决心才使得他“隐忍苟活”了下来,加之他丰厚的史学知识,广阔的社会阅历,大量的实地考察,从而形成了他重实录,敢直言,文史并美的史学风格。这种风格的表现就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如他把陈涉列人世家,肯定了其历史功绩;把项羽列入本纪。项羽本纪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下得功夫最大,也是最精彩的一篇,在这一篇中指出了项羽在推翻暴秦中的巨大作用。但他并不因为敬佩项羽而隐恶,相反,对项羽的居功自傲,不听从范曾的谋划,不给部下封赏等给予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此外,对孝武帝的多欲、贪婪、残暴在平准书和酷吏列传中给予尖锐的披露,对武帝的求仙访道等可笑做法在封禅书中进行无情的讽刺。但司马迁并不是如魏明帝说的那样“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因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很清楚,他要:“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既要“求亲媚于主上”怎么会有意去贬低孝武帝呢?此外对汉高祖刘邦在被项羽追杀时要弃孝惠、鲁元于车下的丑陋形象给予了充分的暴露;在史记的体例上把吕后列入本纪等都体现了司马迁作为史学家所秉承的实录精神。 司马迁写作史记要“成一家之言”。众所周知,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也就是说,司马迁并不是把自己看作史学家来写史记,而是把史记当作战国时代诸子著述的一种,如此史记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要包含许多诸子的风气。这也就使得史记在维护正统方面表现得不明显,而是敢于批评时政,大胆放言。关心国家的未来发展,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对项羽热情赞颂,对刘邦敢于大胆批露。所以项羽本纪成为史记最为精彩的一篇,而高祖本纪则逊色得多。相比较而言,班固写汉书正是东汉中兴时期,且此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完成,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加之班固从小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所以他此时要做的就是“尊汉、宣汉”,是证明东汉获得政权的合理性。这一点后汉书班固传说的很清楚:“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商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知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这也正如他在汉书序传里说的那样:“故虽荛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日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 盛世是要靠典籍才被后世所知的,对于合于天意的东汉王朝自然也要靠典籍传世。班固出身仕宦之家,累世居官,没有司马迁痛苦的经历,不需要“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永平十七年,班固在写汉书时,汉明帝曾对他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于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这种情况下班固怎么可能做到如司马迁般的“直笔”?所以钱大昕评价班固说“较之史公之直笔,则相去远矣”。所有这些都注定了班固在作汉书时必是严格以维护正统为出发点,这在汉书写作的安排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和司马迁倾注大量心血在项羽本纪上不同,汉书最精彩的篇章是高帝纪,班固在这一篇章中对刘邦的缺点大量地运用“春秋”笔法,以做到尊显汉室。这正如白虎通义铮谏里说的:“人臣之义,当掩恶扬善。”如果说项羽本纪是司马迁感情浓厚的历史、文学作品,那么高帝纪则是班固理性指导下的历史、文学作品。又如史记中把掌实权的吕后立了本纪,而没有立惠帝,班固则把惠帝立了本纪并且排在了吕后的前面,又如他对司马迁游侠列传和货殖传提出批评说:“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