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改第五至第八学段工作提示.docx_第1页
普通高中课改第五至第八学段工作提示.docx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改第五至第八学段工作提示特征码nenqrzeciwgxtaknowcz 普通高中课改第五至第八学段工作提示 xx区进入普通高中课改已近一个学年,在即将进入第二学年之际,我对各高中学校在第五至第八学段的课改工作,作三点提示:即抓紧选课工作,抓好亮点工程,抓实课堂教学。 一、抓紧选课工作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普通高中第五至第九学段主要开设选修课程,高二开学前,教务处必须排出必修和选修两套课表,才能保证正常的开学秩序。选课要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量大,程序繁杂。现在距离放暑假二十多天,如果以学期选课的话,原则上应在放假前至少完成五至六学段的选课工作,所以五至八学段的选课工作必须抓紧。 如何选课?首先,成立选课指导小组,落实责任。其次,发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学校学期开课清单,遗憾的是大部分高中学校至今还没有形成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再次,组织选课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学校课程计划和学校学期开课清单及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了解选课要求,掌握选课方法,学生填写学生选课清单。最后,汇总调整,指导重选,汇报结果,家长签字,合理编班,排出课表。 选课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指导教师对学生选课负第一责任。如何指导选课,我要提示四句话:即规划选修课程(直接就业、人文方向、理工方向、艺体方向);合理分配学分(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学分,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学年不空领域(八大领域、十五学科、若干模块);选修按类有别(榆林市一中选修i学分要28,选修ii学分要8;榆林市二中、榆林市苏州中学选修i学分要22,选修ii学分要6;其他高中学校选修i学分要达到22,选修ii学分要达到6)。请各校依据榆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和榆林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进行操作。 二、抓好亮点工程 所谓亮点工程就是国家高中课改的新东西,具体包括模块、选课、学分认定管理、走班、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袋、校本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课改是国家的意志,政府的行为,亮点工程不能不做,既不要有畏难情绪,更不要心存侥幸。 (一)、关于模块:探索模块教学方法,系统推进模块教学。在模块教学上,既要围绕一定的“主题”组织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又要保证与相关模块的逻辑联系和学科内在的系统性。在模块课程下,评价课堂教学就不仅仅看孤立的一节课内的表现,还要综合追踪衡量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的整体教学情况,这也是课改一个比较本质的要求。 (二)、关于选课:已在抓紧选课工作中阐述,请各校抓紧时间,按章操作。各校如不具备选课条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将选修课变相为必修课,由学科组确定模块,按必修课排课。 (三)、关于学分认定管理:目前已过四个学段,各校自成体系。个别学校有按类分科的学分认定办法,也认定了学分;有的学校刚出台了部分认定办法,高一学年的学分至今未能认定;大部分学校既无办法,也未认定。希以榆林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为依据,参考首批高中课改实验区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各校按类分科认定办法(学科类:修习时间 过程评价40% 终结测试60%;综合实践类;选修类),做到刚柔适度,按科细化。特别应设计出科学的系统操作表格,以利具体实施。 (四)、关于走班:走班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选修决定的。国家、地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同一模块的学生组成新的教学班,学生将在教学班和行政班之间不断走动,传统的以行政班进行班级管理的形式必然会有所改变。选课最低开班数分类要求为:榆林市一中30人;榆林市二中、榆林市苏州中学40人;其他高中学校56人(全班人数)。应该注意的是,各校如在选修课程中无条件走班,务必在校本课程中安排走班 。 (五)、关于通用技术:过去大家都没有开设,建议依顺序安排在高二学年四个学段,每周2课时,必须上课表。可校际联合教师走课,与职教中心合作开课,电教设备辅助开课(如汽车驾驶与保养),聘请专业人员黑板上开课。最根本的是政府尽快配备专职教师,添置相关设施设备。 (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三年270个学时,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段完成。最简单的是围绕教材查找资料,联系课内课后探究。可以是课题研究(如社会调查、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也可以是项目设计(社会性的如一次白色垃圾处理活动设计,科技性的如过水槽的设计);社会实践每学年不少于一周,由学校统一安排,校内的如军训、运动会,校外的如参观、调查,体验的如协警;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并取得相关证明,安排在高一、高二完成。特别要有记载,有系列操作表格,有档案。请各校依据榆林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指导意见操作。 (七)、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这项工作只有一所学校做了,省、市、区均发过文件,请各校按文件操作,并参考高中课改资讯20xx年第一期,借鉴海南经验,再探索更为实用、更易操作的评价办法,省上对高中学生都建了电子档案,要求各校要上传评价等级。评价的结果可能以适当的形式与高考录取挂钩,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此项工作量大繁杂,请特别注意过程材料的留存,以防家长控告。 (八)、成长记录袋:根据高中课改评价载体和评价原则的要求,高中学生应有成长记录袋,但可简单也可讲究,既放规定东西(如学分认定表),也放自主东西(如座右铭),海南的做法可以借鉴。 (九)、关于校本课程:包括课程方案中的选修、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其他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在该科目要达到6个学分,但校方必须准备12个学分的模块。校本课程应做到“三贴近”,即贴近高考、贴近必修、贴近社会。我区目前各高中学校大部分没有开设校本课程,有的学校搞出了一些挂靠学科的专题讲座,如榆林市一中、榆林市苏州中学,但无特色课程,无优势项目,榆林市苏州中学的走进榆林可谓较有特色。其实陕北信天游、陕北剪纸、榆林史话、黄土地素描、陕北民歌等都可以开发成校本课程。有关这部分的操作,请依据榆林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进行。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工作要落实机构,落实人员,尽快步入轨道。一些校领导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果我没有讲错的话,教育行政部门会在这些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三、抓实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总体上各校都不遗余力,但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扬弃传统教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具有传承性,凯洛夫不过时,陶行知不过时,扬弃是不可否定的教学客观规律。高中课改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教师理念是关键,但也要防止走入四方面的误区。 首先,“推倒重来”论。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而是一种扬弃。扬弃意味着,不是彻底摆脱传统知识接受式的学习,一些该有的基础知识是通过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改革固然要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与体验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摒弃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省时省力,方便有效,反而更应提倡。 其次,“放弃独立思考”论。高中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但不放弃独立思考,强调降低老师的包办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是要放弃对个体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与培养。 再次,“学生自己学习”论。高中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决不能放弃引导作用,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示范者,要引导自主学习,除了典型的个人思维外,教师要依据模块内容把新知识引入教学中,同时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在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和二度开发,并融合到教学中去。 最后,“自由学习”论。高中新课程要求选课和走班,但不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也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要受到资源的限制和人数的限制。 (二)、把握深度广度。我区各高中学校目前在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教材本身容量大,加之教材与教辅不协调,导致课时紧缺。第二,新教材内容新,模块多,变化大,对现有的高中师资来说驾驭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后续教材目前不能看到。第三,由于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时间不够等因素制约,教师对课标掌握不够,教学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第四,陕西课改高考方案目前尚未出台,教师担心教学与考试脱节,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新旧内容一起上,大纲课标一起上,教材教辅一起上,特别是部分教师对课改评价制度缺乏信心,给学生带来很大负担。就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做下面一些尝试:一是实行40分小课时制,每天可增加一节课;二是把学科课内教学向研究性学习延伸,一课两用;三是钻研课标,把握课改追求。我们可从一道中外试题看课改新追求: 日本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日本跟中国每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日本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那时双方就可能开战。” 日本学生由此判断,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为20xx年至2020年之间。 翻开我们传统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款多少银两?” 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一天到晚忙着记忆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款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中国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怎样呢? 显然,课改追求的是前者而非后者。是培养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三)、围绕课改备考。高中新课程下的各科教学必受高考制约,高中课改必然要和高考改革挂钩,好差教师也可能重新洗牌。 从首批高中课改实验省的情况来看,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适应高中课程方案选修课的安排,增加了选考内容,比如海南和宁夏高考试卷,新安排了15%左右的选考内容,广东和山东安排了30%的选考内容。 第二,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偏科。比如海南省,高考内容由“3小综合”改变为“334”模式,其中“4”属于基础会考内容,基础会考内容成绩的10%计入高考成绩。 第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将不再唯分论,而是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尽管备战高考的关键学段在第十至十二学段, 但这两个学段也应有围绕课改备战高考的意识,那些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很紧密的题型,未来很有可能将大量进入高考中。 比如,某高中自拟的语文试卷中,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考查与现在最流行的写短信联系起来,要求学生用字以内给同学发短信送上祝福,在这则短信中必须运用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使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格。这道题目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考查了学生修辞的运用和想像力,更能使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像这种题型,未来就很有可能大量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 最后,我们引用教育部相关官员与记者的谈话作为本话题的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