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食生产调整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基于日本稻米生产调整实践的分析曾寅初* 金洪云*徐祥临*一、 导言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粮食的长期短缺局面得到明显缓解。特别是1995年起,一方面是粮食连续大幅度增产,另一方面是粮食进口的增加,使得粮食供给大大超出需求。1996至1998年,每年粮食产量超过需求量2600万吨以上;1995年至1997年,每年粮食供给量超过需求量2700万吨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副教授。北京市海淀路175号,邮编100872。*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副教授。北京1 徐德徽1998年粮改,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5期,第40页。1。粮食过剩,一方面使粮食价格下降,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国营粮食企业亏损挂帐增加。据1998年8月底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从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整个粮食系统财务挂帐总计高达2000多亿元,其中亏损挂帐1200余亿元2 同1,第38页。2。 粮食过剩情况下的供求调整,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生产调整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常用方法。但是,在我国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国家财政负担过大,不可能作为一种可行选择3 叶兴庆论粮食供求关系及其调节,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第67-68页。3。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生产调整的财政支出呢?本文将以日本稻米生产调整的实践为例,来探讨粮食过剩情况下的生产调整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问题。 二、稻米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 日本粮食法明确规定,生产调整是谋求稻米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只要稻米的潜在生产能力仍然超过其需求量,生产调整就会继续执行下去。具体地说,稻米的生产调整,就是指以国家的稻米生产目标为基础,在奖励制度的支持下,半强制地将减少大米生产的面积目标分配给各个农户执行,将符合规定条件的一部分水田,转向播种水稻以外的作物或者其它用途,以达到减少大米供给,实现大米供求基本平衡的目的。 稻米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主要包括对生产调整实施农户的奖励补贴和调整政策的其它实施费用。如表1所示,生产调整财政负担的总额,主要随生产调整实施面积的大小而变化。1976年生产调整实施面积只有19.4万公顷,相应的财政负担也不足800亿日元;进入1980年代以后,生产调整实施面积扩大到超过60万公顷,相应的财政负担也就增加到3500亿日元以上。 如何看待稻米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呢?从一般理论上说,稻米过剩时可以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三种(1)降低收购米价;(2)控制政府收购数量;(3)控制生产数量。各种对策的运行机制不一样,对生产者的影响也不一样。(1)是直接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降低米价将使收不抵支的边际生产者退出生产,从而降低供给量。(2)是间接利用市场机制的办法,使超过收购限度以上部分的稻米的价格降低,从而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当然,这里收购限度的确定以及收购量分配到各个农户的方式不同,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和程度也不一样。相反(3)是否定市场机制的方法,在维持较高市场价格的同时,通过计划分配削减产量将来减少过剩部分。考虑到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日本主要选择了第(3)种方法。 在按照供求关系自由决定稻米的消费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干预稻米的收购价格,必然要付出相应的财政代价。因为,要保证农民的利益维持较高的收购价格,稻米过剩的对策费用就不可能由生产者直接承担;同样,要放开消费市场使消费价格反映供过于求的情况,这部分费用也就不可能直接转嫁给消费者。那么,怎样判断一定的财政负担到底是否合理呢?我们认为必须从这项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来判断,即要看是不是以最小的财政负担,实现了政策的功能,达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下面,分别从供给调整的单位成本,生产调整政策的多功能性,和对农民补贴的方式等三个则面,来探讨日本稻米生产调整的财政支出效率。 表1 日本与大米有关的财政负担 单位亿日元生产年度生产调整面积(万ha)政府米买卖损失生产调整费自主流通米奖励金过剩米处理费 合计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54.156.656.231.326.419.421.239.139.153.563.163.160.036002687239538694973584159456066526954964156339331482981113518402029202712791061 787 956304531953800362236523447 8 31 233 668105111791420138815601523131814251261116117431655 724 52 66 43 15 18971536162323141998 4743 6301 7288 7355 8147 8195 8425 987412111108101006310375 9587 7847 资料来源佐伯尚美食管制度,第141页。三、供给调整的单位成本 首先,让我们在几种可行的政策选择中,来比较每项政策调整一个单位供给时所需的财政支出。在实行粮食管理制度时期的日本,除了生产调整之外,(1)政府米部分的国家收购和销售;(2)对自主流通米部分的奖励;也与稻米的供求调节有关。同时,在政府米大量过剩的情况下,还不得不进行(3)过剩陈米的处理。表1的第3列、第5列和第6列分别给出了以上各项政策的财政支出。政府米的买卖损失,是指政府米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价差,以及政府米收购、保管、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所支出的费用;自主流通米奖励金支出,包括促进自主流通补贴、常年均衡销售补贴、优质稻米奖励补贴、品牌稻米奖励补贴等费用;过剩米处理支出,是指原本主食用的在库积压陈米处理为加工、饲料和出口用时,不得不降低价格而产生的损失。如表1所示,生产调整费的变化趋势大体上与政府米买卖损失的变化趋势相反,也就是说,当政府米买卖损失增大时,生产调整费支出就变小;反之,当政府米买卖损失变小时,生产调整费支出就增大。这说明,在生产调整政策和政府米收购政策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互替代性。 在日本的粮食管理制度的框架内,过剩陈米的处理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消极手段,不能作为积极选择的对象,所以我们先来考虑无需进行过剩陈米处理时的政策选择问题。平均每吨糙米的财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粮食管理财政支出的平均效率4 因为重要相等的一吨糙米在种类、品质上可以不同,所以这里进行的并不是意义上的比较。但是,基本趋势是可以看出来的。4。就同样调整一吨米的供给而言,在(1)作为政府米收购然后亏本销售,(2) 支付生产调整奖励补贴进行预先防止,(3) 支付流通补贴鼓励自主流通米的三种政策选择中,哪一种选择更便宜、财政负担更少呢?如表2所示,1971-75年每吨糙米的生产调整成本高于政府米的各项成本;1975-77年间两者基本一致;1978年以后政府米的各项经费迅速下降,而生产调整经费缓慢下降。因此,可以认为,从每吨经费额来看,是生产调整大于政府米负担、而政府米负担又大于自主米流通奖励补贴。 表2 各种粮食管理经费的比较 单位日元/糙米吨生产调整费(A)自主流通米经费(B)政府米损失(C)政府米损失为100时的比率A/CB/C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 81416 87082 88130 96076 98241 97160107415160263155853141791116089116305115734 89433 2622110552970942100414664787847328537904826341015413323503631112282163924538343648468136296258986649817996008978789919884201726955829962040207.5227.1135.9118.1102.1 98.5109.4166.9159.2142.9137.9160.0198.5144.2 6.728.845.851.743.148.548.256.049.341.349.148.253.445.5 资料来源佐伯尚美,食管制度,第161页。 但是,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生产调整是最贵的、财政负担效率最差的政策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以上的分析中没有考虑过剩陈米的处理问题,以上比较结论仅仅适用于即使减少生产调整目标也不会出现稻米过剩的局面。然而,我们知道生产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稻米过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减少生产调整的目标必然会出现稻米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与生产调整政策进行成本比较的,不是政府米的赤字,而必须是过剩米的赤字。每吨过剩稻米处理时的财政赤字高达30万日元,这远远高于表2所示的每吨糙米的生产调整费用(最高的1978年也才16万日元)。因此,尽管每吨糙米的生产调整费用额超过政府米的赤字额,但是,如果与过剩米处理所需的巨大赤字相比,生产调整仍然是相对低成本的政策。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政府米的赤字相对较小,就认为可以减少生产调整。因为,在政府保证全部收购的情况下,生产调整的减少必然增加政府米的数量,从短期上看,一见似乎可以减少财政负担,但是从长期来看,势必造成过剩米的累积,不得不进行过剩稻米的处理,从而给财政增加更大的负担。四、生产调整政策的多种功能 以上,我们仅仅从各项政策选择的财政负担的数量上作了分析,接着我们将来分析财政负担的功能。与其它供求调整政策不同,稻米生产调整政策并不仅仅只有调节供求一种功能,而是融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日本农业政策的核心。支付给稻米生产调整实施者的复杂多样的奖励补贴体系,集中体现了生产调整政策多功能性的特点。 根据1997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新稻米政策大纲,对稻米生产调整实施者发放的奖励补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 粮食制度研究会编食粮法解说,第840860页。5 稻米供求稳定补贴 为了缓和稻米生产调整实施农户的不公平感和贯彻适地适种的原则,由全国的水稻生产农户按水田面积计提(平均每10a提取3千日元)的部分,与政府按照预算确定资助的部分一起设立基金,对生产调整面积目标完成率达到100的农户进行奖励补贴。具体的补贴额度如下(1)转向一般作物(大豆、麦、饲料作物等)、多年生作物(果树等)、实现多种功能的水田(景观形成作物等)的25千日元/10a;(2)作为调整水田的10千日元/10a;(3)转向特例作物(蔬菜等)的4千日元/10a;(4)全年进行土地改良、保护管理或自主保护管理的4千日元/10a。为了鼓励村落集体参加生产调整,村落集体100完成生产调整目标的,在上述(1)到(3)的基础上额外追加5千日元/10a的鼓励地区集体加入奖励补贴(这部分由政府全额支付)。 水田麦、大豆、饲料作物振兴补贴 为了支援利用水田进行麦、大豆、饲料作物的生产,对为克服潮湿危害,开发高产技术而努力的农民、农业团体发放定额补贴。1998年的补贴预算总额为200亿元。 稻作经营稳定补贴为了缓和自主流通米价格变动对稻作农家经营的打击,使农民能够安心经营农业,而设立补贴制度。首先,根据不同的品种和规格,分别将过去三年自主流通米价格的平均(三年移动平均)值设定为各自的基准价格;然后,以不同的品种和规格的基准价格为基础,按照生产者负担基准价格的2,政府资助基准价格的6的原则,建立补贴基金;当稻米价格下降时,给100完成生产调整目标面积的农户销售的自主流通米,以补贴;补贴的额度是基准价格与当年价格之差的八成。同时在制度运营上具有如下特点(1)全国层次设立基金,寻求高效合理的运营。(2)为了防止由于本项政策的实施而使生产者转向播种市场评价较低的稻米现象的发生,生产者团体(农协)等资金设立者根据判断,可以降低补贴比率。(3)为了资金的顺利运营,抑制丰年可能造成的自主流通米的过渡竞争,对稻米销售流通调整中所需的一定时期的资金利息、保管费可以给以补贴。 4确立水田农业经营的补贴 为了使得由稻作转向其它作物的经营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促进稻作与大豆、麦子、饲料等转换后作物有机结合的水田农业经营的形成和确立,将对生产调整目标面积完成率达到100的有关地区农民和地区进行支援,给予补贴。补贴的具体内容和发放额度如表3所示。 表3 确立水田农业经营补贴的内容和发放额度 项 目一般作物(大豆、麦子、饲料作物等)特例作物(蔬菜等)确立高水平的水田农业经营补贴生产基地形成补贴 生产组织和村落集体经营农业补贴农牧结合经营补贴山区丘陵地区生产基地形成补贴20000日元/10公亩10000日元10000日元10000日元10000日元2000日元/10公亩2000日元2000日元2000日元 上述补贴内容说明,生产调整政策不仅仅是一项稻米供求平衡政策,它还具有生产结构调整政策的功能(例如对转而播种不同的作物确定不同的补贴额度)、农业经营组织政策的功能(例如稻米供求稳定补贴中的集体加入奖励补贴、生产组织和村落集体经营农业补贴、生产基地形成补贴等)、甚至区域平衡发展政策的功能(例如山区丘陵生产基地形成补贴)。前一小节计算得到的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是上述生产调整政策实现所有功能的财政负担。如果将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按照政策的功能进行分摊,那么用生产调整来调整稻米供给的单位财政成本一定会比前一小节的计算值要小许多。五、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 第三,还应该强调,生产调整的各项补贴,一般不是通过流通部门转移支付,而是直接支付给农民。所以,可以减少财政补贴在中间环节的损失,生产调整的财政负担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维持较高收购价格的目的,在于保护稻米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干预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为实施价格干预的粮食部门提供了寻租的可能性。如果监督乏力,那么粮食收购领域就很容易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即使不存在违法违纪的寻租行为,作为粮食部门的中间环节至少并不存在自我提高效率的经济动力。从而使得粮食部门的日常经费非常庞大,造成财政补贴在中间环节的损失。 日本政府米的流通,就是一种在维持较高的收购价格的前提下,财政支出通过政府流通部门转移给农民的政策机制。政府米的流通费用由购销价差和政府米购销机构的管理费用两部分构成。购销价差是政府米的收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的差额部分,它虽然支付给了粮食部门,但由于粮食部门对销售稻米的生产者实施的是高于市场价格的收购价格价格,所以在最终归属上看,它成为对农民收入的补贴。但是,由政府米的委托收购费用、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粮食机构的事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等构成的管理经费,最终归属于各个中间环节部门,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上看是政府补贴在中间环节的损失。如表4所示,1970-84年间,管理费用至少要占政府米流通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最小的1974年,比率为26.8)以上,有时更是超过了流通费用总额的八成(最大的1981年,比率为80.9)。这说明,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日本政府米流通的财政补贴中,中间环节的损失部分非常巨大。与此相反,生产调整的财政补贴因为是直接发放给生产者农民,基本不存在这样的中间环节损失。 表4 日本政府米的流通费用(买卖损失)的构成 单位亿日元、买卖损失合计(A)购销价差损失(B)管理经费(C)政府米损失为100时的比率B/AC/A 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3600268723873869497358415945606652695568415633933148298130221959139613752752364038813667354326062627 961 662 816 995104716411291102211171333196022782523266329413195283123321986197554.452.057.471.173.266.461.758.449.547.223.119.525.933.434.845.648.042.628.926.83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民族学院外墙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练习备考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培优a卷】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所属事业单位选调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江门市司法局选调公务员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泸州银行社会招聘(7月)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佛山市南海农商银行中层正职管理人员社会招聘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基于PLC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射频通信全链路系统设计》 课件 第3、4章 射频收发机架构、射频通信接收机设计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段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新厨电白皮书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册第三单元第1课《图形的初步认识》课件
-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课件 项目八 落实信用证
- 和安风电场电气设备定检及预防性试验技术规范
- 儿童化学启蒙化学第一课课件
- GJB9001C新品研发文件目录清单(不含软件)
- 眼底照相在眼底病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