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特点研究.docx_第1页
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特点研究.docx_第2页
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特点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特点研究 摘要:垂直专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探讨了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特点。中国在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的规模上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参与垂直专业化深度方面仍有差距。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价值链上中国处于低增值环节。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进程在近十几年呈加速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东亚国家的产品生产工序通过全球分工体系持续向我国转移。 下载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VS比率 中间品 生产工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最近二十多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生产工序的全球分布,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的某一工序或零部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产品内部。 最近十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生产工序的全球分布这一经济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这一现象描述的名称各不相同,如国际分散化生产(International fragmented production)、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外包(Outsourcing)和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等,本文将此现象称之为垂直专业化。从国际分工角度而言,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就是全面、深入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那么,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与特点如何呢?本文收集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现状 随着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不断扩张,大量的数据表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已经达到 很高的程度。测算制造业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占中间产品总额的比例,美国从1974年至1993年间这一比例翻了一番,加拿大和英国也上升了,而日本则有所下降(见图1)。Hummels、Rappaport、和Yi(1998)采用投入与产出表,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从1970年到1990年间,法国、英国和美国进口和出口的中间产品在贸易总额中的比例都上升了,只有日本的这一比例略有下降(见图2)。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omtrade)的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06年,产品零配件出口价值的年度增长率比制成品出口年度增长率要高2个百分点(表1)。 (以美元值的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 资料来源: 联合国商品统计数据库 电子、化学产品、运输设备和机械等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从1986年的27%上升到2006年的43%,这些产品大多利用全球生产网络进行生产。Hanson、Mataloni和Slaughter(2001)得出的结论是,从1982年至1994年间,在电子、运输设备以及工业机械和设备上,美国跨国公司下属企业进口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在其销售总额中的比例大幅提高了,同时,美国跨国公司子公司的销售额在公司销售总额比例也提高了(见图3和4),这反映出进口中间投入品在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中日趋重要。 (一)在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的规模上,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占据首位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崛起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的增长。对外贸易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工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7%,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的4倍以上,是我国一般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2000年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在占进出口总额近50%,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出口中占近90%。 总之,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的国际贸易在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也日渐重要,如果以零配件出口额衡量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指标,2006年,中国占整个发展中国家零配件出口额的28%(见图5)。不过,这一年整个发展中国家的零配件出口额只占世界总出口额的8%(见图6),因此,中国零配件出口仅占世界零配件出口总额的2%比重。 (二)中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价值链上处于低增值环节 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工序布局在中国是因为中国的比较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决定了中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生产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 通过参与全球工序的分工合作,200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中的制成品已达到90%以上的比例,其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超过45%,这样一个出口商品类型构成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但在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中分别有近90%和75%的比重是加工贸易值,这些产品的主要技术和核心工序被跨国公司掌握,中国不过赚取了很少的加工费而已。据调查,约占电冰箱总成本40%的包括压缩机在内的主要部件都是进口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激光发生器和硒鼓等关键部件也是来自外国。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生 产的价值链上还处于低增值环节。 三、我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点 目前学术界度量垂直专业化水平有多种方法,运用比较多的一个指标是垂直专业化比率(VerticalSpecializationShare,简称VS比率),该指标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出口产品中进口中间品的比率。这里用VS比率数据来对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我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点。 (一)中国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及其变化 VS比率能反映中国出口品中来自国内生产的价值与来自别国提供价值的相对比重,从表2可以清楚看出,在1992年以后的12年中,中国出口贸易来自外国提供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比率上升了近50%,从1992年的0.142上升到2003年的0.22。中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广泛深入。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0.C2005005 (二)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出口垂直专业化的特点 爱尔兰、韩国和我国台湾是较我国更早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体,其VS比率平均值均在0.3以上(见表3),远远高于我国2003年的0.22。OECD十个发达国家的VS比率从考察的起始年到终止年除了日本外均在增长,并且大部分在0.2以上(见表4)。 与上述经济体相比,中国出口的VS比率并不算高,甚至远小于爱尔兰、韩国、荷兰、丹麦、加拿大、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VS比率。这与以加工贸易度量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来料加工”的程度还是有区别的。以加工贸易度量,中国产品内贸易在出口总额所占比例超过50%,在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中出口中占90%。上述比较表明中国的“来料加工”的程度并不象人们认为的那么高。但中国VS比率上升的速度非常快,1992年到2003年的12年中上升50%,而OECD国家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 (三)东亚国家的产品生产工序持续向我国转移 2004年与1997年相比,中国对东亚的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逆差从163.2亿美元增加到12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