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M2/GDP主要变动趋势及原因探析 摘要:近三十年,世界各国M2/GDP普遍飞速上涨。本文整理了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布的1960-2011年的数据,通过分析全球M2/GDP的变动趋势,探析引起当下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下载 关键词:M2/GDP;流动性过剩;全球趋势;原因 一、 M2/GDP可用于测量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是指社会上现存的货币量超过均衡水平。存在货币数量方程MV=PY(M代表货币存量;V代表货币流通的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实际产出)。两边取对数,上述方程可转化为等式 m=p+y-v。名义产出增长速度(p+y)与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v)的差值,是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m)。倘若前两者处于长期稳定,那么后者就处于均衡水平。假设v不变,当m(p+y)时,流动性出现过剩。 世界各国基本采用M2作为货币存量的统计口径,名义GDP代表名义产出。因此,M2/GDP可作为一个统一指标,用以衡量世界各国流动性是否过剩,便于统计与比较。本文对世界银行公布1960-2011年的M2/GDP数据加以分析,探索全球流动性增加甚至过剩现象的原因。 二、世界M2/GDP的水平 (一)世界平均M2/GDP。笔者选用世界银行发布的1960-2011年的数据,做了如下分析。世界平均M2/GDP基本逐年上升,从1960年51.59%,增长到1999年107.22%,此时突破100%,一路飙升直至2011年126.24%。分析发现,1971年是一个分界时点。此前,世界平均M2/GDP一直保持平稳;此后,开始出现迅速上升。 笔者从1960-201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筛选出所有年限完整的国家和地区共有54个。选取了6个时间点,分别为1961年、1971年、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同时,将M2/GDP值分为6个区间(0-20%,20%-40%,40%-60%,60%-80%,80%-100%,100%),统计每个时间点每个区间分布的国家个数。M2/GDP40%的区间内,国家个数基本呈递增,如M2/GDP100%的国家,1961年仅为0个,1971年、1981年和1991为1个,2001年有5个,2011年则达到了8个。此外,这54个国家M2/GDP的峰值在不断增长,1961年,M2/GDP的最大值仅为65.48% ,2011年则达到239.18%;其平均值也在变大,从1961年21.30% 上升到2011年63.56%。 (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的平均M2/GDP。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全球的国家和地区被分为四类,即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笔者对这四类国家的M2/GDP进行了分别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年它们的M2/GDP基本都呈上升,各类国家的平均比值从高收入到底收入依次递减。其中,高收入与中高收入国家的类平均值现在已经分别超过100%。 (三)有31个国家或地区M2/GDP超过100%。共计163个国家具有2011年的M2/GDP数据。31个国家的M2/GDP超过100%,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日本等。卢森堡位于首位,高达488.62%,香港以32818%位于第二,日本位于第五,数值为239.18%。 三、全球M2/GDP不断增高的原因 (一)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在1971年以前的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的数量会受到较高制造成本的约束,例如金、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金、银的锻造成本。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许多国家的货币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使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一些内在缺陷,货币发行可以不受节制,进而造成流动性巨大过剩。 另外,信用货币数量的调节不对称。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较为容易实现,但收紧供应量却较难实行。这是因为,当社会对货币需求旺盛时,商业银行为追逐利益,会力图逃避中央银行的管制。商业银行将主动向外增加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在货币供应方式以及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方面,央行无法做到绝对全面而有效的管理。这样,在货币数量供应的扩张与收缩的调节上所存在的不对称性问题,最终导致货币数量供应的增加。 (二)美元供给和需求的扩张。现今,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国际储备和交易计价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和投资规模正在快速地扩张,对美元需求也随之急剧地增加。1971年前,总储备资产的绝大部分是黄金,而之后,以美元为首的外汇为主要储备资产。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为避免汇率危机和短期资本冲击,很多国家将增加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同时,世界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石油输出国获得的美元收入以及持有的美元储备也随之大幅增加。为保持或增持大量美元,各国官方机构不得不通过货币兑换而向市场投放巨量本币,引致流动性过剩。 (三)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互联网泡沫崩溃和911事件的相继发生,使美国经济发生衰退。格林?斯潘13次降息以刺激经济。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28次调整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市场利率近乎为零。美联储从2009年开始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购买美元债券,投放巨额美元,向全球输出巨量的货币流动性。 同美国类似,日本也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泡沫崩溃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采用货币宽松政策。国际资本投机者利用日元利差交易,借入低利率的日元,买入譬如澳大利亚元、美元这样的高利率或高收益率的货币资产,向日本境外输送巨额日元,这也助推流动性过剩。 (四)金融工具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始推行金融市场自由化。这些国家取消金融分业经营,创新金融衍生工具,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金融衍生工具,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并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产规模,极大地增加流动性规模和流通速度。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资本流动与资产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加速了货币的流通。根据方程MV=PY,如果P、Y保持不变,当货币流通速度V增大时,M的需求量会减少,实际的货币存量相对偏多,即流动性相对过剩。 全球金融资产也在大规模扩张,各种基金、信托资金不断增加,金融资产数量扩大,交易活跃,也使资金出现相对富裕或过剩。 四、 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防范危机 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恶性发展,不仅带来通货膨胀,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自由放任。美国的巨额过剩的流动性,不顾风险地投放到缺乏货币支付能力的低收入阶层,带来危机发生的隐患。为应对金融危机,目前各国往往都采取注入大规模货币流动性的措施。虽然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无疑是饮鸩止渴,继续扩大流动性过剩,形成恶性循环。当世界经济复苏时,各国应收紧流动性供给,并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率。在流动性大幅紧缩情形下,世界经济仍能够持续发展。 改变当前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的货币体系,将会大幅度缩减全球流动性规模。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目前仍难以撼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过程步履维艰,虽短期内难以改善,但应该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目标。对于金融创新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各国已经加强合作,达成共识,建设相关的制度框架,加强对流动性的监管。但是针对于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和不断深化金融市场,还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及时提出更加完善且具体的措施。(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陶瓷制作采购合同范本
- 花买卖合同范本
- 私人铺位租赁合同范本
- 呢子面料采购合同范本
- 小区室外配套合同范本
- 渣土堆放合同范本
- 代卖合同范本
- 模具购销合同范本
- 叉车租聘合同范本
- 线路修复施工合同范本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GB/T 27746-2011低压电器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技术规范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GB/T 13667.3-2003手动密集书架技术条件
- 股指期权风险管理
- 导轨及线槽项目投资方案报告模板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复旦大学<比较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 GB∕T 10429-202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型式和基本参数
-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