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 李白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 强县,南到四川成都 ,全长450公里,入川 经广元、剑阁、梓潼 、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 叠翠,风光峻丽,关 隘众多,唐代李白有 “蜀道难,难于上青 天”的形容。 图片欣赏 太白鸟道 噫吁唏,危呼高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 栈道1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剑门关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 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 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 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 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 进酒、行路难、梦游 天姥吟留别、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很机灵。七八岁 上,他父亲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便和 他一起对诗,试一试孩子的才华。李父起头 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 。李母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 刚落,机灵的儿子便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 朗声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拍 手叫绝,连夸儿子有诗才。他觉得儿子这句 诗的头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而且李花洁白 如雪,很有情味,于是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 李白起名 古体诗常识简介: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本是 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 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 训练乐工,以备朝廷祭祀、宴飨或 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一任务是 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逐渐演变,指一种合乐 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 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 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 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 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 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再验之 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 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 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 排列得如此有序,决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 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 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 诗歌的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 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 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 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 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 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 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 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 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 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 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 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 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 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 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 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 ,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 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 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 心,叹为观止。 1. 选择读音准确的一项:( ) A. 噫吁嚱(yixxi) 鱼凫(f) 秦塞(s) 萦绕(yng) B. 石栈(zhn) 猿猱(no) 扪参(shn)峥嵘(zhngrng) C. 抚膺(yng) 巉岩(chn) 飞湍(chun) 咨嗟(zji) D. 喧豗(hu) 砯崖(bng) 崔嵬(wi) 吮血(shn) B 字词梳理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高 比 挡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越过 多么 为.发愁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只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离满 急流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 击 靠 使滚动 竞相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人挡 同“非” 虽 深向西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 (介词结构后置) 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 乐”)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问题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出现了几次?采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次:开头、中间、结尾 诗人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又称 反复)的修辞手法 反复,加深寓意。 阅读诗的第一段,回答问题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 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分三层:第一层“不与秦塞通人烟”叙述蜀国长期闭塞 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 叙述。第二层鸟道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 有鸟道”寓无从行之意。第三层地崩山摧壮士死叙述蜀 道来由。 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 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 力。 2、开头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 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 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 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极言蜀道之难 ,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 的基调。 诗句欣赏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 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 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 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 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 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 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 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 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 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 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 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 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 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 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 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 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 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诗人用了 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 想象的丰富和奇特。“上有”四句写的是“ 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 “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 “黄鹤攀援”两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蜀道的什么方面? 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黄鹤之飞到高,猿猱动 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说明人行走难上加难。 这是叹蜀道之高 这一段主要是叹蜀道的什么方面? 高 难行 阅读第二自然段 欣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 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 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 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 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 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 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 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 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 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 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 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 ,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 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 ,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 人目不暇接。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 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 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 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 ;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 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 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 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 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 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 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这一段主要叹蜀道的什么? 险 可畏 阅读第三自然段 这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 人这样写的意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 势,暗示路面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 野心家可以据给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 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 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 预防为主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二年( 761)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 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意图是要严防野心 家发难。(可以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 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 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 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 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 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 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 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 ,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 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 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 意蕴。 这一段主要是叹蜀道的什么 ? 战祸之烈火 申戒 综述要点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 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 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牛津6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清华强基计划数学试卷
- 华夏盛典营销活动策划方案(3篇)
- 门店施工方案范本(3篇)
- 农村小型鱼池施工方案(3篇)
- 海南景区喷泉施工方案(3篇)
- 美式小区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考点及答案
- 心动传媒面试题目及答案
- 余华《活着》人物介绍
- 电梯型式试验规则
-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专题讲座
- 广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含答案及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财务给研发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流产并发症及其护理试题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
- 2025年中考冲刺模拟数学(云南卷)(考试版A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