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考试答案(88分).doc_第1页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88分).doc_第2页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88分).doc_第3页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88分).doc_第4页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88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选题).(2分)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A. 循环经济促进法B. 清洁生产促进法C. 节约能源法D. 可再生能源法答案:ABCD标记此题2(单选题).(2分)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这被称之为A. 厄尔尼诺现象B. 热带海洋气候现象C. 拉尼娜现象D. 海滨气候现象答案:ABCD标记此题3(单选题).(2分)广西唯一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是A. 河池B. 桂林C. 北海D. 南宁答案:ABCD标记此题4(单选题).(2分)建筑能源消耗中,耗能最大的组成部分是A. 农村生活炊用能耗B. 南方城镇制冷能耗C. 房屋照明能耗D.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答案:ABCD标记此题5(单选题).(2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A. 加拿大B. 中国C. 俄罗斯D. 美国答案:ABCD标记此题6(单选题).(2分)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A. 政策优惠、技术支持B. 贴息、直接补贴C. 现金支持、技术支持D. 现金支持、人才提供答案:ABCD标记此题7(单选题).(2分)欧盟的低碳转型重点落脚于A. 产业升级和转移,以及调整能源结构B. 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C. 强化低碳社会政策D. 发展新能源产业答案:ABCD标记此题8(单选题).(2分)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的要求,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要A. 优化开发B. 禁止开发C. 重点开发D. 大规模开发答案:ABCD标记此题9(单选题).(2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A. 蒙特利尔议定书B. 马拉喀什协定C. 京都议定书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ABCD标记此题10(单选题).(2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B. 创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D.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答案:ABCD标记此题11(单选题).(2分)在 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A. 日内瓦B. 巴厘岛C. 哥本哈根D. 多伦多答案:ABCD标记此题12(单选题).(2分)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是A. 消费水平B. 价格波动水平C. 资源禀赋D. 人均收入答案:ABCD标记此题13(单选题).(2分)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A. 进口的低能耗产品B. 进口食品C. 进口农产品D. 进口的高能耗产品答案:ABCD标记此题14(单选题).(2分)欧盟国家对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扶持制度是A. “固定价格收购”制度B. “政府收购太阳能发电”政策C. “义务收购太阳能发电”政策D. “低价收购”制度答案:ABCD标记此题15(单选题).(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A.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B.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C.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D.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答案:ABCD标记此题16(单选题).(2分)从以下哪一角度讨论一国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更有助于采取公平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A. 生产角度B. 流通角度C. 消费角度D. 交易角度答案:ABCD标记此题17(单选题).(2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理想轨迹是A.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上升B.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C.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D. 在经济增长速度为负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上升答案:ABCD标记此题18(单选题).(2分)碳金融的兴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到( )阶段的结果A. 量化温室气体减排B. 清洁能源经济C. 低碳经济D. 法律化温室气体减排答案:ABCD标记此题19(单选题).(2分)当碳市场流动性加强且价格稳定后,碳资产赢得基金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A. 双重收益模式B. 资金回收周期短C. 政府资金扶持D. 健全的法律保障答案:ABCD标记此题20(单选题).(2分)美国第一个提出法律约束性减排目标的州是A. 康涅狄格州B. 新墨西哥州C. 亚利桑那州D. 加利福尼亚州答案:ABCD标记此题21(多选题).(2分)国际大都市的低碳城市建设的共同经验有A. 决心应对气候变化B. 制订减排目标,方向明确C.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D. 整合不同政策,全方位减排答案:ABCD标记此题22(多选题).(2分)低碳经济应包括的核心要素有A. 技术进步因素B. 消费模式C. 资源禀赋D. 经济发展阶段答案:ABCD标记此题23(多选题).(2分)京都议定书控制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A. 城市废弃物处理B. 农业部门C. 城市集中供暖D. 工业部门答案:ABCD标记此题24(多选题).(2分)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A.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B.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C. 资源使用效率机制D.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答案:ABCD标记此题25(多选题).(2分)按照碳金融原生产品的来源划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A. 基于指标的市场B. 基于项目的市场C. 基于配额的市场D. 基于产品的市场答案:ABCD标记此题26(多选题).(2分)2008年欧洲能源研究联盟联合欧洲能源研究院启动的推进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有A. 可持续核裂变计划B. 欧洲电网计划C. 欧洲风力计划D. 欧洲生物质能源计划答案:ABCD标记此题27(多选题).(2分)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A. 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B.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C. 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D. 哥本哈根谈判阶段答案:ABCD标记此题28(多选题).(2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A. 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B. 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C. 技术市场的角逐D. 经济实力的竞争答案:ABCD标记此题29(多选题).(2分)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全面落实了污染者责任B. 强化了法律责任C. 健全了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D. 完善了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答案:ABCD标记此题30(多选题).(2分)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最早的试点城市有A. 上海B. 沈阳C. 北京D. 保定答案:ABCD标记此题31(多选题).(2分)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A.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B. 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C. 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D. 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答案:ABCD标记此题32(多选题).(2分)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A.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B. 阻止中小企业的过多开展C.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答案:ABCD标记此题33(多选题).(2分)实现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取决于A. 资金B. 国民受教育程度C. 技术D. 资源禀赋答案:ABCD标记此题34(多选题).(2分)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努力形成的发展方式是A. 低排放B. 低投入C. 低消耗D. 高效率答案:ABCD标记此题35(多选题).(2分)下列选项中,与碳金融有关的活动有A. 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投资B. 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C. 无害环境技术开发的融资D. 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答案:ABCD标记此题36(判断题).(2分)我国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37(判断题).(2分)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全球第一个注册的再造林碳汇项目。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38(判断题).(2分)低碳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具有相同的含义。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39(判断题).(2分)中国低碳试点城市就已经是低碳城市。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0(判断题).(2分)为对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1(判断题).(2分)绿色经济就是低碳经济。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2(判断题).(2分)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决定能源的使用效率。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3(判断题).(2分)规划引导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最常用的政策手段,但是国外却是以法律手段来促进低碳转型。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4(判断题).(2分)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5(判断题).(2分)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事实,没有不确定性。答案:正确错误标记此题46(判断题).(2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