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doc_第1页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doc_第2页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doc_第3页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doc_第4页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陈林* 作者简介:陈林,男,甘肃永靖县人。摘要: 从中药配位化学的提出和配位化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及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论述了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特殊作用。从而提出现代中药研究必须打破传统的中药研究模式,树立整体观思想,从配位化学的视角来研究中药配合物的形成机制、稳定性、药动学过程等,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关键词: 配位化学;中药;金属配合物配位化合物是指由可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统称配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合物以其众多的价键和空间结构促进了基础化学的发展,又以其特殊的性质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的应用。顺铂成功应用于f临床,开启了无机金属配合物进入抗癌药物行列之先河,为生物无机化学奠定了基础,掀起了人们对配位化学研究的热潮。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分析手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配位化合物在生命体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中的叶绿素和哺乳动物体内的血红素分别是动植物体内的有机分子与金属元素镁、铁形成的配合物,含铜的天然有机分子蛋白质的配合物在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中执行着输氧的功能;如生物体内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的血红素是铁的卟啉类配合物;在一些低级动物(如蟹、蜗牛)体内,执行运输氧功能的是含铜的蛋白质配合物:对恶性贫血有防治作用的维生素B12是钻的卟啉类配合物;对调节物质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有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是含锌的配合物。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酶,许多都是复杂的金属配合物,如锌酶、铜酶、固氮酶等。当其中的金属离子被其它金属取代时,酶就失去生理洁性,人体的生化活动就会停止1。1中药配位化学的提出长期以来,对中药的研究,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偏重于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如生物碱、苷类、皂类、酮类等,而将糖类、氨基酸及无机成分作为杂质或认为难以提取被处理。这就造成了影响疗效的几种因素发生,一是分离纯化中消除了无机成分,二是在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媒、不同的pH值等,导致有效成分的降低和微量元素的歧解,或络合成别的物质,和已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解离。从而影响疗效和产生副作用,由此出现越纯化疗效越差的现象,这是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困境。随着对中药有机活性成分和无机成分的深入研究,受配位化学中络合物形成机制的启示,人们开始注意到中药中活性成分可能是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的协同作用。依据中药中的多数有机人分子化合物含有羟基、羰基、羧基、氨基、巯基、杂环氮等配位基团可以作为配体,而无机金属离子大多可作为中心离子与有机分子形成配合物,有机成分、金属离子及其形成的配合物之间的配位平衡可以使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的协同、拮抗或产生新的生物学活性的特性,有学者将配位化学与中药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位学说。该学说认为:中药有效成分可以是其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有机成分,也可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但更多可能是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组成的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才是真正整体意义上的中药有效成分,较纯有机成分和纯微晕元素更能全面地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代表中药的活性作用核心。许多学者在中药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多数中药或者天然药物存在着越提纯疗效越差或者出现毒副作用等问题,而某些剧毒药物在和其他药物配伍后出现降低毒性或者转化为某种疗效等现象。在解释这些问题时,“唯有机成分有效论”和“微量元素对号入座论”慢慢表现出局限性。中药配位化学学说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体内的作用机制、中药作用的双向性和综合性,对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理论、开发中药新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许多学者在中药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多数中药或者天然药物存在着越提纯疗效越差或者出现毒副作用等问题,而某些剧毒药物在和其他药物配伍后出现降低毒性或者转化为某种疗效等现象。在解释这些问题时,“唯有机成分有效论”和“微量元素对号入座论”慢慢表现出局限性2。2中药配位学说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学中药配位学说的发展离不开分离、分析及结构表征技术,分离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中药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目前应用于从复杂的中药体系中分离出中药配位化合物的现代分离技术有:膜分离法、色谱法和电泳技术等,色谱法又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柱色谱法、薄层色谱、纸色谱和凝胶色谱等。光谱技术是用来分析表征配合物的主要方法,用来研究天然药物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紫外,红外,荧光,核磁共振,质谱,拉曼光谱,x衍射等3。张斌4等引3(1998)合成了三(3一羟基黄酮)合A13+配合物并制得其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其结构属于三方晶系,分子中每个3一羟基黄酮以其独特的酮基和羟基同时与Al3+配位,3个配体中的6个配位氧原子形成扭曲的配位八面体结构。张淑敏5等HJ制备了Fe3+与槲皮素(Qu)的配合物并探讨了其配位机理,结果槲皮素与Fe3+生成的配合物在430nm处有最大吸收,配合物的组成为Fe3+:Qu =1:2。郭振楚6等蚓5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锌()、钴()、铜(II)形成配合物的Uv,IR和1HNMR腿光谱特征。发现配合物发生了明显紫移,在红外光谱和1HNMR谱均发生了改变,并且研究了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及其与铁()、锌()、钴()、铜()配合物的合成。Masako等对地衣松萝酸及其系列衍生物MAUA(9-Oacetylusnicacid),DAUA(7,9-diO-acetylusnic acid),EUA(2,11_enaminousrile acid)和铜()、钯()之间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用x衍射技术进行分析,指出铜()在水中和松萝酸及DAUA形成的是二元配体,在2,2-双吡啶中形成的是三元配体,而钯()和UA,DAUA,EUA形成的是二元配体。所有的配合物都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在紫外区域圆二色谱的吸收光谱峰非常强。赫春香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e(1V)与芦丁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热力学常数,测定了其组成和表观稳定常数。3中药配位学说在中药领域的研究现状31中药配位学说在中药药理学及毒理学中的研究天然药物的疗效与毒性、中毒与解毒是相对抗的过程,本质上都是无机元素对生物配体分子或天然有机分子的选择性配位竞争过程。根据软硬酸碱原理(sHAB),无机元素作为软酸倾向于和软碱形成强配合物。硬酸类型的金属离子(如Na+,K+等)和硬碱(Q一,CO,OH一,H20等)多数为生物体内固有的,一般无毒。而软酸(如铅,金,锑,镉,汞等)和软碱(CN-,CO,巯基等)易于和体内的生物配体形成配合物或和体内的关键生物配体产生配位竞争,一般为毒性物质7。当重金属离子进入体内后就占据或争夺生物配体,占据人体必需金属的结合部位或与关键性生物分子DNA结合,破坏体内必需金属平衡,引起关键性生物功能蛋白合成紊乱,造成机体功能出现异常而表现出中毒症状;当无机元素进入体内和病理产物或者异常细胞结合时,就表现出疗效。当有机小分子配体进入体内后,与体内的金属酶和金属蛋白争夺金属离子的配位位置,若与金属的结合不可逆,将导致金属酶和金属蛋白丧失生物功能,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产生毒效,若有机分子进入体内与导致金属蛋白或金属酶丧失生物功能的金属结合,就可以恢复蛋白或酶的活性,产生疗效或解毒作用。生物体中有很多酶和蛋白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在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活性大多与金属离子的存在有关。含锌酶有DNA聚合酶、RNA合成酶、碱性磷酸酶、碳酸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200多种;含铜酶有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酪氨酸酶、尿酸酶、铁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单胺氧化酶、双胺氧化酶等;含硒的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B12是含钴的配合物等等8。将药物的生物效应同配位反应联系起来可以揭示部分中药的作用机制。如镉(II)和汞()中毒时,铜(11)和汞()可以与锌()离子竞争酶的活性部位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或与蛋白质的含巯基部分结合,从而引起含锌蛋白或巯基酶生物功能失调。CN-和CO中毒时,CN-和CO与铁卟啉中的铁(11)牢固结合并保持铁()这一低氧化状态而使含卟啉铁()的蛋白或酶类丧失功能。临床上使用的中药除重金属方剂多数含有对重金属离子有强配位作用的有机成分或含有能够拮抗重金属毒性的无机元素。针对中毒过程中发生的配位反应类型,通过中药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或其配合物进入体内后产生的配合物或发生配位竞争来改变原来的分子大小、电荷性、脂溶性和立体构型,从而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增加对靶细胞和受体的选择性,从而达到解毒或治疗的目的9,11。中药配位学说在指导驱铅药物、排结石药物及剧毒药解毒治病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有一定应用。胡道道等12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牛黄清心丸中的几种单药对朱砂在模拟胃液情况下可溶性汞的含量,结果牛黄清心丸中大多数单味药使朱砂中汞的溶解度降低,茯苓对朱砂中的可溶性汞却有促进作用。茯苓是治疗慢性汞中毒的方剂中组成之一,因此认为仅依据总汞含量考察汞的毒性是片面的,可能其中的汞和茯苓中的有机成分形成了配合物而改变其存在的形态,从而降低其毒性。尹华13认为大蒜排铅的作用机制一是大蒜中的果胶、半胱氨酸、胡蒜素、多硫醚等和铅直接反应,二是含硫的硫醚、硫肽进入机体后释放出活性的巯基物质,这些巯基物质与铅反应生成配合物,从而达到排铅目的。朱志良等利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以氨基酸为主体的03A号中药与Cd3+的配位化学行为,发现03A中药作为一种以氨基酸为主体化学成分的复合方剂能与Cd3+等有毒重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排除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效果远好于传统的EDTA-Zn盐,并且对体内必需微量元素锌的存在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配位化学角度对03A号中药具有良好的驱镉解毒现象作出了解释。高桂珍等研究了绿茶和依地酸二钠钙的驱铅效能,发现绿茶的驱铅效果和降低肾损伤作用与依地酸二钠钙相近,但对体内某些重要元素的正常水平维持比依地酸二钠钙好。对血液中的锌、钙、铜水平基本无影响,对胁合成过程无影响。王秀萍等研究了六神丸和各单味药中可溶性砷含量及砷与半胱氨酸配合作用和毒性的关系,发现砷能与半胱氨酸发生配合作用形成半胱氨酸砷配合物,其毒性明显低于三氧化二砷毒性,并指出在考虑毒性时要考虑到元素本身的存在形态。欧阳健明等对治疗尿石症的主要中草药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等的主要化学组分及其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化学基础人手,重点讨论了中草药各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及其在含钙尿石防治中的作用机制,论述了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王继伟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及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橡子保健食品中单宁类物质的排铅作用及对铅离子的拮抗功能。指出橡子中的单宁类物质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能够有效阻止铅进入人体组织,pH对橡子保健食品中单宁吸收铅的影响较大,但对铁、锌等其他金属元素的吸收和代谢不影响14。32中药配位学说在中药功效成分活性改进中的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双甾体类、黄酮类、蒽醌类、三萜类、各种苷、生物碱、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结构上多数能满足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可作为络合物的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或某些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络合物。中药中的有机成分和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存在剂型条件下发生的络合作用类型、以及有机分子和无机元素的配比都有所改变,因此导致其药效发生改变。有机成分和金属元素之间的络合作用以及络合后功效改变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房喻等研究指出黄芩苷锌或铜的配合物对氧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且黄芩苷配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优于黄芩苷本身。贾秀荣等的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锌配合物对二甲苯致实验性水肿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纯的黄芩苷或氯化锌。黄芩苷锌配合物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Schuhz-Dale氏反应及豚鼠肺组织慢反应物(SRSA)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明显高于黄芩苷。Igor等陋研究了芦丁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的清除氧自由基活性和对抗炎症作用。发现芦丁铁(n1)络合物和芦丁铜()络合物的体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为单纯芦丁的230倍,芦丁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均能够有效对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水肿。且发现尽管芦丁铁()可能在体内生物还原剂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芦丁铁()而导致抑制氧自由基的活性有所降低,但对抗肺水肿效果和芦丁铜络合物一样。gostyuk等研究了芦丁、二氢栎精和茶多酚等与金属离子Fe2+,Fe3+,Cu2+,zn2+形成的金属络合物对体外石棉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发现金属离子可以增强芦丁、双氢栎精和茶多酚的保护细胞抗损伤的能力。保志娟等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芦丁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铜之间的配位作用和芦丁配合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并考察了芦丁铜配合物溶液清除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在KH2P04NaOH缓冲体系中Cu2+能与芦丁形成配合物,且在pH为7.38时配合物最稳定。Cu2+本身会加速邻苯三酚的自氧化反应,而且随着其浓度增加,会使邻苯三酚的自氧化速率加快。而芦丁及芦丁一铜配合物对体系中产生的O2-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且铜配合物的清除活性远比芦丁强。孟凡德等合成了紫菜多糖Fe()并测定了其生物利用度,发现该产品为无定形棕褐色粉末,无臭,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中性,在pH 312测定此配合物的水解情况无沉淀出现,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在体内可被抗坏血酸等还原性物质还原为二价铁而被机体吸收。郭振楚等合成了氨基葡萄糖与锌()、铁()、铜()的配合物,并初步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常温下这3种配合物易溶于水,溶于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四氯化碳。氨基葡萄糖锌()为白色片状结晶,氨基葡萄糖铁()为灰褐色颗粒结晶,氨基葡萄糖铜()为黄绿色颗粒结晶。方敏等用水溶性的甲壳低聚糖与铁(III)络合生成甲壳低聚糖铁()与硒络合生成甲壳低聚糖硒,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利用度的补铁剂和具有多功能的保健药品。并对2种络合物的稳定性及紫外、红外光谱进行检测。结果甲壳低聚糖与铁()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其配位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也有一定的配位能力,但强度低于氨基。杜德红等研究了茶叶多糖与铈形成的配合物对质粒DNA及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发现茶叶多糖可与四价的铈结合形成水溶性的茶叶多糖铈配合物,在中性条件下,茶叶多糖与铈形成的配合物对有机磷农药乐果和毒死蜱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对质粒DNA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蒋毅民等15以铜和牛黄酸水杨醛席夫碱(TSSB)为原料,合成了生物碱类配合物双核铜配合物cu(ISsB)(H20)2H2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试验,结果2个铜原子配位数各为5,处于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接近,肿瘤抑制率达635。刘京萍等合成了半胱氨酸与铜()、铁()、锰()的金属配合物,并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用差热分析(DAT)法测定其热稳定性。指出合成的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天然酶小,结构稳定,在水溶液中有一定SOD样活性,铜半胱氨酸活性略高于天然SOD,在医学及生物学上有一定应用前景。33中药配位学说在中药功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研究利用中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和其他物质形成配合物时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天然药物的分离、鉴定和构型推定。如利用酸性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硫酸铵、醋酸铅或其他中性盐类生成沉淀、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碱、醋酸铅或氢氧化钡等碱性盐类生成沉淀的性质进行皂苷的初步分离,利用糖或多元醇与硼酸形成配合物使旋光度增大进行糖的分析,利用结构不同的蒽醌化合物与醋酸镁形成不同颜色的配合物进行蒽醌的分析。近年来,利用配位化学反应进行分离、提纯和分析天然有机物的报道逐渐增多。胡学桥在研究配位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时指出:影响配位色谱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中心离子的选择和流动相的改变。中心离子起关键作用,是分离的基础,中心离子的流失性能是影响分离重复性的主要因素。流动相的改变可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降低溶剂消耗。温度、离子强度和pH都会改变分离结果。姚本林等制备了槲皮素与AP+配合物,并利用该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性质,寻找出其荧光强度与槲皮素含量的线性关系,据此测定槲皮素含量,该方法成功用于槐米提取物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徐涛J在以以银杏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和无机成分在复方水煎液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借鉴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手段,以pH电位法研究银杏黄酮类成分槲皮素等与过渡金属元素配位结合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推导出槲皮素等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配位特性规律,为中药配位化学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潘见等研究了利用葛根素和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形式来萃取分离葛根素,发现,在20,pH 67的条件下,ca2+,Zn2+,Cu2+均能和葛根素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以Cu2+和葛根素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稳定性最高。指出利用铜盐和正丁醇来萃取葛根素使得葛根素的纯度和萃取率都有所提高。贺云等利用F分+能够和天然有机物葛根素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性质建立了一种从中药野葛根的乙醇提取物中萃取葛根素的新型分离方法:先用甲醇冷浸提取总黄酮,将其进行水解、中和,再给水解葛根总黄酮中加入FeCl3使葛根素与Fe3+络合溶解,过滤除去其他不溶性物质,用盐酸解聚Fe3+葛根素络合物,得葛根素粗品,将其重结晶得葛根素。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获得葛根素纯度高,操作简便,工艺流程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欧阳长庚等利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HA(Z十二碳六烯酸),月桂油中含双键的混合物,中药半边旗中抗癌有效成分,细辛醚(反式)、p细辛醚(顺式)和欧细辛醚(末端双键)混合物,取得满意的分离纯化效果。并用配位化学理论分析其原理,从中找出指导分离纯化结构和理化性质相近、普通色谱法难以分离的双键化合物的规律:当无空间障碍时,双键个数越多,AgN03和双键化合物之间的络合越牢,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络合得牢,顺式比反式络合得牢,末端双键比顺式络合得牢,多重苯环芳烃的配合物比单环芳烃络合得牢。4中药配位化学的应用4.1配位化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应用形式。复方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溶媒和加热的影响,常使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金属离子、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羧酸等产生各种动态变化,其中有些成分保持原有状态,有些成分由于相互影响(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物质配位络合物和分子络合物,这些新物质可能改变了原来各组分的溶解度、吸收光谱等物理性质,进而也可能对其药效产生影响,可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新的药理作用16。相关的研究作为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正在得到重视,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如麻杏石甘汤作为清热解毒药抗微生物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甘草酸、麻黄碱与锌形成的配合物,借助其脂溶性配合物易于进入细胞内与核酸结合,阻滞核酸的正常生化功能而发挥作用。黄芩苷在溶液中与锌或铜形成的配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优于黄芩苷本身,对氧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与铝形成的络合物黄芩苷铝,作为抗菌收敛药用于临床,兼有黄芩苷抗菌和铝收敛之双重功效。芦丁与铁()和铜()形成的络合物体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为单纯芦丁的230倍,且均能够有效对抗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水肿。双氢栎精和茶多酚等与金属离子Fe2+,Fe3+,Cu2+,Zn2+形成的金属络合物可以增强双氢栎精和茶多酚保护细胞、抗损伤的能力。中药复方水煎液中除了生成配位络合物外,水煎液中的生物碱类、黄酮类、蒽醌类等成分分子间又可通过静电、疏水、包合、交叠等作用结合成分子络合物,改变中药原有成分的溶解度、熔点、亲脂性、立体构型、紫外和红外光谱等理化性质,从而引起药理活性或者毒性作用的改变旧。对复方天麻钩藤饮的化学研究发现,该复方的水煎液既不具有溶血反应,又不呈现三氯化铁的酚性显色反应,但单煎牛膝则有苷反应并具有溶血作用,单煎桑寄生呈酚性反应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这是由于牛膝皂苷与桑寄生中酚性物质生成分子问复合物,该分子间复合物使毒性大的桑寄生中酚性物质毒性明显减弱n引。四逆汤中附子与甘草配伍后,由于甘草中甘草次酸与附子中生物碱形成分子络合物,使附子生物碱在体内缓慢释放,避免了机体因短时间内吸收过量生物碱而引起的强烈反应。喜树碱具有抗癌作用,但有毒性,当其与甘草酸配伍后,喜树碱生成分子络合物,不仅增强喜树碱抗癌作用,而且使其毒性降低。其他类似的配伍还有槟榔。常山,甘草附子(四逆汤)等复方制剂的水煎液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分子间复合物,均有降低毒性的功效。4.2配位化学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天然药物中的双甾体类、黄酮类、蒽醌类、三萜类、各种苷、生物碱、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结构上多数能满足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可作为络合物的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或某些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络合物,从中可能得到新的活性药物,而这些新的成分大多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具有定的临床开发价值。如用水溶性的甲壳低聚糖与铁(111)和硒络合生成的甲壳低聚糖铁(m)及甲壳低聚糖硒,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溶出度,可开发为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利用度的补铁剂。茶叶多糖与四价的铈可形成水溶性的茶叶多糖铈配合物,在中性条件下,对有机磷农药乐果和毒死蜱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对质粒DNA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有望成为新型农药降解剂。以铜和牛黄酸水杨醛席夫碱(偈sB)可合成生物碱类双核铜配合物,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接近,具有潜在的的l临床开发价值。以半胱氨酸与铜(II)、铁()、锰()合成的金属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天然酶小,结构稳定,在水溶液中有一定SOD样活性,且高于天然SOD,在医学及生物学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目前市场上热卖的络合钙,是一种化学键结构介于分子钙和离子钙之间呈络合态的钙,由于钙离子有络合基团的保护(氨基酸),遇酸性物质或碱性环境不会产生沉淀,并不需要人体的酶就可被吸收,因而吸收率高达95,有效利用率高达999,是其它形式的钙远远达不到的。利用中药含有的配位基团可与尿液中的钙离子、血液中的铅、镉等重金属离子可形成配合物而研制的排结石、驱铅、及解毒药物,在临床上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3配位化学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利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与金属元素或其他配体问形成配合物的理化性质,可以对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含量测定和纯化。近年来,相关的报道逐渐增多。如测定烟草提取液中烟碱含量的络合萃取分光光度法,就是利用烟碱与甲基橙的络合物在氯仿中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正比的原理,先在烟草提取液中加入酸性缓冲溶液和甲基橙饱和溶液,使之生成络合物,再用氯仿萃取,测定提取液中络合物的吸光度,根据工作曲线计算其烟碱含量。一种从野葛根的乙醇提取物中萃取葛根素的新型分离方法,是利用Fe3+能够和葛根素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性质,先用甲醇冷浸提取总黄酮,将其进行水解、中和,在总黄酮中加入FeCl3,使其中的葛根素与Fe3+络合溶解,过滤除去其他不溶性物质,再用盐酸解聚Fe3+葛根素络合物,得葛根素粗品,将其重结晶得葛根素。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获得葛根素纯度高,工艺流程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主要含磷酸钙,碳酸钙等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无机化合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滴定法可以比较出不同剂量、煎煮时间和细度的生、煅龙骨煎出物中钙离子(ca2+)的含量。结果表明,煅龙骨比生龙骨煎出物含量高,说明这类药物煅后溶解度增加。同时发现药物人汤药先煎时,超出常规煎煮时间,煎出物的含量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且煎出物的量随药量的增加而变化不大。一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具有高不饱和结构,利用Ag+与不饱和物质特别是高度不饱和物质可形成相对稳定的兀配合物,可以采用硝酸银溶液从蚕蛹混合脂肪酸中选择性络合萃取亚麻酸酯,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络合法萃取亚麻酸酯具有分离产品纯度高、流程简单等特点17。5结语综上所述,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打破以往中药研究中只重视提取分离单体和片面强调微量元素作用的研究模式,要用整体观来研究处方中各味药物之间、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之间,以及其与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