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个方面选择相应的表征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构成评价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价生态文明水平提供方法基础,为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下载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2-000-01 一、引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以党代会政治报告的形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第一次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单篇集中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第一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十七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的地位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的高度,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意义在于它不仅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已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潮流。 二、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现代城市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相互作用,协同发展,共同支撑城市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生态文明城市的构建实质上就是这五大要素的生态化。因此,生态文明城市就是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理论,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高度统一、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 基于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城市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支撑和物质基础。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基础上,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平衡良性循环运作的共赢局面。 (二)生态社会 生态社会是以人口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谐为目标,注重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追求社会组织的高效运作、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维护等。 (三)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的价值取向,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公众生态伦理意识、道德观的普及等。 (四)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城市的自然基础。它以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协调发展、相互融合为目标,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进行城市的适度开发和建设、合理、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五)生态政治 生态政治是生态文明城市健康推进的有力制度保障。生态政治建设约束的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生态政治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当中,通过构建与生态文明理念相适应的生态政治观,促进各种机制协调发展,共同引领生态文明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三、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生态文明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为政府决策、规划方案、项目实施、定量考核等提供科学依据,加快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态化进程,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结构合理的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总体评价。 (一) 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可操作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二)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生态文明城市本身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因此,与之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也比较复杂。本文根据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与内涵,借鉴和参考了我国“生态市”建设指标、生态园林建设指标、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指标、建设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指标体系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等来构建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考虑到指标可操作性和可获得性,最终确立的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包括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个准则层。在准则层下选取若干单项评价指标组成,共18个指标,其中环境保护指标9个,经济发展指标5个,社会进步指标4个。 1.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用来衡量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程度的大小,体现了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采用采用分层次专家打分法,征求专家对于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判打分,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表1) 表1 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序号 指标层 单位 权重 目标值 生态文明水平评价 环境保护 0.35 1 森林覆盖率 % 0.1 40 2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人 0.1 20 3 市区污水处理率 % 0.1 100 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 0.1 100 5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0.1 xij,则pi=1。 (2)逆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其中xi为实际值,xij为目标值,pi为xi的无量纲化标准值。当xixij,则pi=1。 3.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公式中,Ti为生态文明实现程度,pi为无量纲化的标准值,wi为xi的权重。 生态文明程度可划分为欠文明、初步文明、基本文明、很文明,其对应的 值分别为90。 四、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应用以福州为例 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山海资源丰富,山地面积3878.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4%。海岸线曲折,海洋面积1057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920公里,乡级以上海岛岸线390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福海宝地”之誉,非金属矿产中寿山石闻名遐迩。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福州市现辖5区2市6县,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总人口约734万人。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8.5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689.12亿元。近年来,福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以福州市2012年各项指标实际值为基础,结合各指标相应权重,对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数据来源于2013年福建省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2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资料。 经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模型计算,2012年福州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得分分别为88.85、94.65、66.20,生态文明程度综合得分为83.51,处于基本生态文明状态。 五、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福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建设效果显著,生态保护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与福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密不可分。结合上文中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目前福州市处于基本生态文明状态,距离更高层面的生态文明水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州市更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当前的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努力打造升级版“美丽福州”。 福州市应针对自身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以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做好生态文明城市整体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与福州市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为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依法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对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引导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畅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让科技融入经济发展,形成为生态文明城市服务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城市的公众参与机制,尊重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历史主体地位,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郭先登.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问题J.山东经济,2008(5). 李志英,王勇华,陈菁华.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城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 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草坪修剪项目政府采购与生态修复合同
- 2025叉车租赁合同协议-仓储物流设施升级改造
- 2025版商场档口租赁合同(含品牌形象维护责任)
- 2025年泰州二手房买卖合同+智能家居设备安装服务合同
- 2025版智能通风排烟系统安装与能源审计合同样本
- 2025年度智能安防系统采购意向协议书
- 2025年大学兼职教师合作开发与成果转化协议
- 2025版核能设备监造与核安全防护合同
- 2025版农业合作社股权变更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协议
- 2025版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反担保合同范本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完整版)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隐形眼镜经营管理制度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 皮肤知识与问题性皮肤分析(入行必看)
- 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 电子加速器辐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