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授课提纲 主讲人:刘成璧 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授课提纲及课堂笔记学生姓名:班级: 学号: 注:正面是授课提纲,旨在引导大家听课学习;反面作为同学的课堂笔记,要求每次听课时在与右页内容的对应处记录: 上课日期及本人出勤情况 必要的文字记录和画图 问题与感想。(记录的上述内容作为确定平时成绩的参考) 第一章 导 论 (学习教材中的第1章)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见教材P3P10)一、稀缺性(scarcity)是经济学产生的前提 定义:“欲望超出了我们的资源” (见教材P3)。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任何有限的物质都表现为不足,这种不足被称为“稀缺性”。理解: 相对的一面: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绝对的一面:无条件地存在。二、稀缺性的存在使选择(choice)成为必然正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面临选择,选择的含义是:决定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欲望中的哪些欲望。由此,经济学又被称为关于“选择”的科学。1、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选择: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其核心是资源的优化配置。2、“选择”的手段即经济运行的机制:市场经济、指令性经济、混合经济。三、体现“选择”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定义:在时间、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前提下,一个经济主体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见教材P4图1.1)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体现了各种机会的集合与效率;其整体外移体现出经济的增长(见教材P8图1.5)。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定义:“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在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所放弃的、能带来最大好处的方案是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理解:机会成本是作经济决策的工具。用于一切领域,如生产、消费及生活中。它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归纳: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科它要说明,面对稀缺性的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 四、理论经济学的分类及其一般轮廓 (见教材P121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一对“姊妹篇”。 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行为和相关的经济变量的决定,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论。 2、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五、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见教材P1012)(注:该问题将在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中详讲,此处省略。)市场经济作为“看不见的手”起到对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但也有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但又出现了政府失灵。第一、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市场没能产生最优产出组合(见教材P11图1.6)。如外部性、公共产品、贫富差距过大等等。第二、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是指政府的干预没有改善市场失灵的情况(见教材P12图1.7)。如官僚行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滋生腐败等等。第二节 学习经济学的必要提示一、为什么学 开卷有益1、 有助于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决策的正确与否常常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经济学会给你提供有用的东西。2、有助于理解客观世界的经济现实每个人的生活状况不仅依赖于自己的决策,别人的决策不可避免地会对你产生影响。如果你不能理解周围的环境,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学了经济学有助于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源。3、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常识可能会误导你,经济学使你不过于迷信政府”。二、怎样学 善于琢磨毕竟经济学不同于散文新诗,在学习时常常需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考、生僻的概念、繁琐的推导、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和图形。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除了耐心和毅力之外,就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作如下提示:1、假设的“真相”和“艺术”社会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最基本的方法是对复杂的现象进行抽象,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这里首先必须做到的一步就是提出一个假定。“假定”的作用就是把复杂的过程先简单化。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懂得,假设并不是“假”的,它是经济学分析的一种“艺术”。2、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不同学科的专家对同一件事物的视角是不同的,经济学家与常人不同的思考框架或独特视角 ,即把“经济效率”作为看待问题的参照。拿这把尺子去衡量一切。经济学的切入点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一面,暗含着经济学只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假设”与“切入点”符合“大数法则”或“平均法则”。三、学什么 思考方法1、均衡分析方法在思考两个相互对立事物的关系时,切忌偏颇,应学会均衡的分析。极端化的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2、边际分析方法强调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的精确影响,它不同于总量和平均量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经济效率极其有利。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市场经济的一般轮廓 (见教材P3740)市场中的参与者及其相互作用(见P39图3.1)1、两大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2、四大经济主体: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市场的参与者。3、市场的基本特征: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活动;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第一节 需求 (见教材P4045)一、需求与需求量、需求(demand)第一、定义: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第二、理解:愿意购买 想买;能够购买 买得起。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才可能形成现实的市场。2、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第一、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特定数量。第二、需求量与需求概念的区别:需求表现为 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个系列的对应数,表现为量的运动轨迹;需求量则为 价格和需求量的一组特定的对应数,表现为一个定点。3、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第一、规律的内容需求规律或称需求定理,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反方向运动关系。第二、关于规律表述的四种方式 文字叙述法;列表法(或算术表示法);几何表示法(又称图形法)。(见教材P41图3.2) 代数表示法(模型法)第三、规律的假定前提其它条件不变(见教材P43)收入水平 (income);相关商品的价格 (prices of related goods):一是替代性商品(substitutes):在两种商品中,A商品的价格上涨引起B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二是互补性商品(complements):在两种商品中,A商品的价格上涨,引起B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相反。消费者的偏好(tastes); 对未来的价格和收入预期(expectation);购买者的数量(number of buyers)。二、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或曲线上点的移动)含义:将其它因素固定,只考虑该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其需求量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指上述的需求规律。图形:需求曲线的每一个点移分为两阶段: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公式中的截距与斜率不变,仅研究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分析可知:如果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则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或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或曲线的移动)含义: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实例、图解与公式:图形中的截距与斜率会发生变动,研究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使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诸因素图解:(做课堂练习)归纳:DC 即demand curve. 表示:在其他所有决定需求量的因素不变时,只是由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其需求量会发生反向变动;当其他因素中的一种发生变动时整个需求曲线会作相应的移动。(另:个别需求曲线如何聚集在一起来确定市场需求曲线,仅是一个总和的问题。)第二节 供给 (见教材P46P47) 一、供给与供给量、供给(supply)定义: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里,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理解: 供给欲望有利可图;供给能力有技术和资源。二者结合构成现实的供给。 2、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特定数量。与供给概念的区别:供给表现为 价格与供给量的一个系列的对应数,表现为量的运动轨迹;供给量则为 价格与供给量的一组特定的对应数,表现为一个点。3、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第一、规律的内容供给规律或称供给定理,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和供给量的正向运动的关系。第二、关于规律表述的四种方法文字叙述法;算术表示法;几何表示法(见教材P47图3.5)。代数表示法(模型法) 第三、规律的假定前提其他条件不变(见教材P46) 投入品的价格或曰要素成本(input prices);技术水平(technology);相关商品的价格(prices of related goods):一是替代性商品:在供给的分析中,替代性是指一种具体的生产资源,既可生产A又可生产B。当A的价格下降时,就会增加对B产品的供给;二是互补性商品:从供给角度说的互补性是指一次生产活动中,生产A产品,必然产生B产品。当A产品价格上升,B产品的供给量会增加。 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s);税收和补贴(taxes and subsidies)厂家的数量。(number of sellers) 二、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或曲线上的点移)含义: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只是因为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实则为供给规律)图形:供给曲线的每一个点移分为两阶段: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公式中的截距与斜率不变,仅研究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 分析可知:如果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则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或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变动(或曲线移动)含义: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实例、图解与公式:图形中的截距与斜率会发生变动,研究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诸因素图解:(做课堂练习)归纳:SC即supply curve 表示:在其他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不变时,该商品的价格变动,其供给量会发生正向变动;当其他因素中的一种发生变动时,供给曲线会作相应移动。第三节 供求的均衡分析 (见教材P4752)一、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导致“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或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第一、形成过程及图式 均衡点的形成是一个在价格影响下的需求与供给或买者与卖者的互动过程。要理解均衡必须先从非均衡入手: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出现过剩(surplus):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供给量下降,直到供求相等 。 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出现过剩(shortage):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供给量上升,直到供求相等 。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价格和供给量、需求量均相对稳定,实现了均衡。 第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也叫市场出清的价格,在此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都得到满足。购者买到其所买,售者卖出其所卖。均衡数量:即在均衡价格对应下的商品数量,此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对市场均衡的理解第一、均衡是供求互动及其利益兼顾的结果第二、均衡是一种相对静止或相对稳定的状态二、供求变动的新均衡 、供求模型第一、当供给不变时仅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见教材P52图3.7) 当需求曲线平移时,或称为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或相反: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均衡数量减少。 第二、当需求不变时仅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当供给曲线平移时,或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或相反: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三、供求规律 价格变动能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均衡。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重点是) 、运用供求规律分析现实问题 课堂练习进行供求模型的训练三、价格机制对供求的调节1、传递信息 2、刺激生产 (激励机制) 3、使资源配置合理化 第四节 政府对价格机制的影响 (见教材P5255)一、限制价格(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 1、定义: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该产品的最高价。2、后果:限制价格由于低于均衡价格会出现短缺。进而引起 黑市交易;配给制;寻租。二、支持价格(价格下限price floors) 1、定义: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或者某一个集团的利益,而规定的相关产品的最低价格。 (如农产品价格和最低工资法) 2、后果:支持价格由于高于均衡价格于是出现过剩的供给。三、间接影响价格1、补贴政策2、税收政策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 (见教材P60P75)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及其研究目标一、特定对象和目标1、对象 消费者consumer定义:能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理解:经济学中所言的消费者是从消费决策的角度加以考察的。 在前所及的需求曲线的背后是千百万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此章即为对需求深层次的理解。经济学认为: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因而特别尊重消费者主权或称“消费者统治原则”。 2、目标 效用最大化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稀缺性),如何作消费者决策或如何作选择,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3、将心理感觉量化的困难。二、欲望与效用欲望是消费行为的起点,效用是消费行为的终点。1、欲望的定义及理解欲望: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理解:不足之感(饥饿);求足之愿。 2、效用的定义及理解效用: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时所带来的利益或满足程度。 理解:是一种主观感觉,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满足程度,无客观标准。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的数量化。人们可以用效用来衡量偏好。 第二节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一、概念及理解1、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从消费一定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总利益或总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增加的利益或满足程度。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1、内容: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量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而被称为MU递减规律。 2、理解: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心理学基础。三、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 人们在购买物品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因为消费的目的是要获得效用,效用的程度决定了价格水平,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使价格和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心理基础。2、用边际效用理论解释“价值悖论”“价值与价格背离”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区别有关,供给量大的物品总效用大这对消费者固然重要,但因其边际效用小,人们的支付意愿就低 ;相反,供给量小的物品总效用小,必然边际效用大,此时人们的支付意愿会很高。这就叫做 “物以稀为贵”。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决策行为比如;定价决策、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 第三节 弹性理论 (见教材P6670)一、学习弹性理论的意义及难点1、问题导入为何增产不增收? 何种商品适合薄利多销? 中国民航的尴尬。2、弹性(elasticity)的含义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研究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弹性的大小决定了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提高有多大影响。3、弹性即斜率的似是而非第一、用斜率说明两个变量变动关系时有意义但也有局限性该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明:需求曲线越平缓(斜率越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大 。但如果某一变量单位发生了变化,就会使得斜率的大小随之改变,由此导致混乱的结论。 第二、用弹性衡量变量的变动关系时具有斜率所不具备的优势斜率是两个变量的绝对数的比较;而弹性则是两个变量的百分数的比较。 可见弹性的概念避免了因单位不一致而产生的混乱。 弹性系数的一般定义:在任一函数中,它是与衡量单位无关的两个百分比的比值,因而具有可比性。二、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1、定义及计算由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第一、从A点到C点: 第二、从C点到A点: 第三、中点公式: (见教材P75) 2、图形及分类 第一、按弹性大小分类:(Elastic vs. Inelastic Demand)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无论怎么变需求量丝毫不变。 需求有无限的弹性:,价格不变而需求量为无限。 单位需求弹性: ,需求量变动比率等于价格变动比率。 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注:后两种弹性类型为更现实因而也更重要,以下将主要分析。)第二、决定弹性大小的因素:可替代性;商品范围界定的宽泛程度;对生活的重要程度等等。三、弹性大小与总收益(revenue)的关系总收益TR =商品的单价销售量1、需求富有弹性(elastic demand)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提高,降价有利;反之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涨价不利。2、需求缺乏弹性(inelastic demand)的商品:价格上升总收益提高,涨价有利;反之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降价不利。3、以下问题:为何增产不增收? 何种商品适合薄利多销? 机票打折的价格歧视问题。 第四章 供给决策 第一节 企业的生产行为与目标一、特定的对象及目标1、研究的对象是企业 (或厂商)能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理解:企业是宏观经济的细胞;由于经济学中论及的厂商存在许多的限定条件或前提。故应理解为是对现实企业的一种抽象。 2、企业的经济行为生产 第一、生产的定义 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即将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第二、生产要素(投入)劳动:指劳动者的工作;土地:广义的土地指的是自然资源;资本:实物资本(机器、厂房)和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对生产的组织管理的能力 。2、对“最大化”目标的说明在厂商的生产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稀缺性)如何做决策(怎样生产)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理解:这种被称为“唯利是图”的精神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从总体上说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 二、经济学家的成本、利润观1、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Economic vs. Accounting Costs) (见教材P85)第一、会计成本显性成本:是指表现在财务账目上的会计成本。包括,工资、材料成本、折旧费、及租金等。会计人员籍此记录企业资产和负债情况并对企业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它是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 第二、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不表现在财务账目上的机会成本,是放弃机会的价值。如自有的生产要素,没有支付行为,但如将其用在其他用途则会产生收入。尽管这些成本是隐性的,但在作经济决策时必须予以考虑。 2、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Economic vs. Accounting Profit)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第二节 产量与成本 (见教材P76P84)一、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1、定义: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里,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即产出是投入的函数。“生产函数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利用不同数量的要素投入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见教材P77)2、公式 一般形式 ; 特殊形式3、决策的时间框架(与时间长短相关的生产要素分类) 短期:可变要素、不变要素。长期:一切要素均可变,即都为可变要素。短期中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变的,在研究中假定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表现在函数公式上 或 。长期中全部要素都可以调整,表现为长期生产函数公式: 概括地说:在短期分析中侧重研究劳动的要素变化;在长期的分析中侧重研究厂房及设备因素的变化。二、对产量与要素关系的分析1、产量的概念及其相关图示第一、总产量: 在生产要素既定时,所生产出的全部产量,为TP。第二、平均产量:每单位生产要素生产出的产量,为AP。第三、边际产量(边际物质产品MPP):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量。2、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第一、内容:在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现象,或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当技术不变其它要素固定,仅一种要素增加时,终会出现一点,在其之后产出随着要素的增加而下降。第二、理解: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规律的经验性; 规律的运用。规律的核心是:强调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问题。三、与短期生产决策相关的短期成本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第一、成本对企业生存的至关重要性第二、成本的定义成本:即生产费用。是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管理才能的报酬,超额利润不包括在内。 第三、成本的分类总成本TC:(total cost)指生产一定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平均成本ATC:(average total cost) 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 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是短期则有以下分类: TC TFC(fixed)TVC(variable)(variable)(variable)(variable)(variable) ATC AFCAVC SMC 、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第一、有关总量的三类成本(TC、TFC、TVC)基于 TC=TFC+TVC 的关系分析: TFC:在短期中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T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其陡峭与坡缓的变化表现了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平缓”是因为生产要素的相互配合,劳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所至;“陡峭”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TC:从TFC出发,表明没有产量时,固定成本的存在。其变动规律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与TVC始终保持TFC距离的相同趋势的变动。第二、有关平均量的三类成本(ATC、AFC、AVC)基于 ATC=AFC+AVC 的关系分析: AFC: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其趋势表明,产量越多,分摊成本越小,理论上讲趋于0而不等于0。 AVC: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效率充分发挥,AVC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由边际报酬递减作用,AVC增加。ATC:其变动是AFC和AVC的综合反映。开始由于二者都降,ATC也迅速下降;随后AFC下降平缓,而AVC开始上升,ATC也上升;最后,AFC的影响渐弱,ATC与AVC变动渐近且趋同。第三、总量与边际量(TC、TVC与MC)基于 对总量求导;或 对可变的总量求导,TC与TVC曲线上每一对应点的切线的斜率完全相等,故其以拐点为分界的两段变化,从MC的两段变化中可直观到。因为TC、TVC的变化是受MC变动决定的。第四、平均量与边际量(ATC、AVC与MC)三者均近似于U形,其变动原因相同:当MC ATC 或 MC ATC 或 MC AVC 时,后二者上升;当 MC = ATC 或 MC = AVC 时,后二者处于最低点。四、与长期生产决策相关的长期成本 在长期中,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完全由可变成本构成。如果是着眼于长期,则相应地有以下分类: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长期成本是厂商做投资决策时需要用到的工具。 第三节 收益和利润 (见教材P94P96、P111) 一、收益(revenue)的概念与种类、概念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中可以包括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种类 第一、总收益: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第二、平均收益: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第三、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入。二、价格变动对收益曲线的影响、价格P不随销售量Q的变动而变动 (将在后续的完全竞争市场中用到。)、价格P随着销售量Q的增加而减少 (将在后续的完全垄断市场中用到。)三、利润最大化原则、公式因为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利润为 ) 已知当边际利润为0时,总利润最大。 、图形第一、总量分析:当 TC 0 ; 当 TC TR MC 0 增加产量有利可图; 当MR MC ATC MC = MR2、通过调整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以改变亏损 第三节 垄断与其他市场结构情况的比较与评价一、比较结果1、垄断与竞争的比较垄断阻碍了竞争,造成社会经济福利的损失。(见教材P115)2、其它近似垄断的情况双寡头垄断、多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二、垄断的积极作用1、灵活的定价策略:美国旧货市场的启示2、垄断企业的经济实力很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3、垄断对企业家有极大的激励作用。4、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第七章 劳动市场(The Labor Market)第一节 要素市场决定分配理论的简介一、要素市场的特点1、四种要素的关系及其需求特征四种要素相互影响,对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属于派生需求。2、厂商与居民户的角色换位厂商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方,居民户是要素的供给方。 (见教材P39)3、对生产要素价格的说明生产要素的价格表现为对契约期内使用权出卖的价格,而非所有权出卖的价格。二、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1、劳动的所得为工资本章研究的是生产要素市场即分配理论的一部分。在四大要素的分配中劳动所得占绝大部分。在美国劳动所得即工资收入能占到GDP的60%。2、资本所得为利息3、土地(广义的自然资源)所得为租金4、企业家才能的所得为正常利润第二节 正常情况下工资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一、劳动的供给 第一、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见教材P125图8.1)第二、劳动供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雇员付出劳动的成本(曲线的点移)实际成本、机会成本(收入与闲暇)、心理成本或“补偿性差额”。第三、劳动人数的绝对减少(曲线的移动)二、劳动的需求第一、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见教材P128图8.2)第二、劳动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成本(曲线的点移)雇主对劳动的使用量与其所付出的成本负相关。具体原因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MR”和“MC”必须相等。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而且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只不过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它们的“MR”和“MC”的名称和内容有所不同。(以下的内容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的相关部分自学。)劳动要素使用中的“边际收益”被称为“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MPP:(见教材P78、P129P130)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MRP:(marginal revenue product)(见教材P130)每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增加的价值或收益。边际物质产品的递减决定了边际收益产品的递减。劳动要素使用中的“边际成本”即为“市场的工资率”W市场的工资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体现在使用劳动要素上即是:边际收益产品市场工资率如果MRP W,则说明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增加的工资支出小于由此而增加的收益。厂商将会增加对劳动的雇佣;如果MRP W,则说明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增加的工资支出大于由此而增加的收益。厂商将会减少对劳动的雇佣。作为生产者,根据MR = MC的原则即MRPW找到均衡点,一系列的均衡点构成其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三、对产品的需求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曲线移动)三、劳动市场的均衡1、均衡的工资及就业水平(见教材P134)2、工会对工资的影响影响政府实施最低工资法(见教材P135图8.7)采取措施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采取措施减少对劳动的供给劳资双方工资合同的谈判四、决定工资水平的其它因素天赋、勤奋和机遇。 第三节 社会收入分配的衡量 (见教材P30P33)一、收入和财富1、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年)内取得的货币量。(时间与流量相联系。)2、财富:是一个家庭在一定时点上所占有的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净存量。(时点与存量相联系。)3、两者的关系收入是财富的重要来源但非唯一来源。财富还包括人们通过储蓄或积累,世代继承或馈赠的部分。 二、收入分配的衡量洛伦兹曲线的内容对所研究的人口按收入高低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组各占总人数的20%。第一条线假定:每20%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称其为绝对平等线。第二条线表明:各组所得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实际情况,称其为洛伦兹曲线或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两条曲线间的关系反应出实际收入分配均等状况。 三、平等与效率应强调机会均等, 而不是结果平等;需要铲除的是社会不公,而不是完全消灭贫富差距。否则贡献大小结果都相同,将会带来社会经济的无效率。市场收入是没有政府再分配的家庭收入。再分配减少了收入的不平等(见教材P33)。结论是:通过市场实现效率;通过赋税实现平等。(见教材P153P154)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意味着供给和需求的力量没有把我们引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襄樊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山东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试卷: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试题
- 2012清华系7校、北大系11校的自主招生笔试试题
- 2025年赣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茶叶代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焦作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锦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芜湖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盐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5年黄山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四川内江人和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昆明元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批收费员招聘20人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年全国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笔试试题(100题)附答案
-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一人一档模版)
- 二手音响回收合同范本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角》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 医院青年文明号汇报材料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IDC系列报告之六:从DCF角度看IDC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正式版
- 小班数学排序《铺小路》 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