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口、城镇化、经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京津冀人口、城镇化、经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京津冀人口、城镇化、经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津冀人口、城镇化、经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2年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果较小,并发现2006前后,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的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下载 关键词:STIRPAT模型;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弹性系数 1.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使得碳排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都市圈,约占全球的20%,因此它肩负着我国低碳转型的重任。 2.模型的构建 在具体的模型构建方面,文中主要是借鉴了Rose和Dietz等人基于人口、财富和技术等影响因素建立的随机回归模型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该模型是经典的环境压力模型IPAT改善而来的随机形式,它的一般形式为:It = aPbt Act Tdt ut ;其中I表示环境压力、P表示人口数量、A表示财富,T表示技术,a为模型的系数,b、c、d分别为各自变量的驱动力指数,ut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将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引入模型,全面分析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扩展后,建立如下模型:lnCt=lna+blnPt+clnAt+dlnTt+elnYt+t,其中C表示碳排放量;P表示人口规模;A代表人口城市化率;T代表能源消耗强度;Y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为随机干扰项。扩展后的模型综合考虑了人口、经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与传统的STIRPAT模型相比,可以更好地反映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规模与结构。 3.实证分析 3.1方程回归分析 首先针对这个方程进行简单的OLS回归,得到的结果如下: 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lnA的t统计量很小,而且并没有通过检验,并且D.W统计量高达275,说明该模型可能存在着序列相关性,导致了t检验的失效。接着,在模型中加入ma(1)项,即残差的一阶移动平均项,消除序列相关性,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3.4: 从上表中看出,对残差进行一阶移动平均加入到模型当中后,D.W统计量明显缩小,仅仅为212,说明该模型消除了序列相关,但lnA的t统计量依然不显著,考虑存在间断点的可能,对上述模型进行CHOW检验,选2006年作为间断点,检验结果为F统计量等于43522,对应的拒绝的概率为00483。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我们认为该方程在2006年存在一个间断点,因此我们引入虚拟变量D,再对该方程做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各个变量的系数都显著不为0,说明各个变量都有意义,可决系数高达0999,DW统计量也仅有224,说明不存在显著的序列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该估计结果是有意义的。 3.2回归系数解释 从上述回归方程中,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 (1)我国京津冀地区STIRPAT模型的长期人口弹性为1065,即人口增长1%,碳排放量增长1065%。该结果说明,人口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是最大的,人口数量越大,碳排放量就越大,且还存在乘数的效应,即碳排放的增长量要大于人口的增长量。 (2)长期城市化率弹性为002,即城市化率增长1%,碳排放仅仅增长002%。该结果说明,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量,但其影响程度很小。 (3)能源消费强度弹性分成两个部分,1995年-2005年的值为1038,2006年-2012年的值为0923,即1995-2005年,能源消费强度增长1%,碳排放量增长1038%,能源消费强度的增长水平要比碳排放量的增长水平要低;2006年-2012年能源消费强度增长1%,碳排放量增长0923%,能源消费强度的增长要比碳排放量的增长量要大。 (4)经济发展水平弹性同样分成了两个阶段,1995年-2005年,弹性值为102,2006年-2012年,其值为0937,即1995年-2005年,经济发展水平增长1%,碳排放量会增长102%,2006年-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增长1%,碳排放量会增长0937%。 4.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STIRPAT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对其碳排放量有很大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影响最大,弹性系数高达1065,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在1995年-2005年间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且能源消费强度比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大,弹性分别为102和1038,2006年后,影响效果变弱,它们的弹性分别降为0937和0923,此时经济发展水平变得更加重要。城镇化水平也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较小,弹性仅为002。 针对上述的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低碳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从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在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是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越大,碳排放量就越高,并且其增长程度还具有乘数效应。这说明要想合理的控制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发展之路,必须要先控制人口的规模。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控制人口规模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京津冀地区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碳排放的增长速度。 (2)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当前,由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伴随着的是能源消费强度的攀升。从上述分析中得出,能源消费强度与碳排放量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因此,要想减缓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必须要控制能源消费的强度。其实现的途径有很多,例如调整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淘汰那些能源消费强度高的产业,积极鼓励新型的绿色产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实现绿色增长。 (3)鼓励居民绿色消费。从上述分析中得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大量的碳排放。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放弃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人们绿色消费去发展经济,以避免过高的碳排放量。例如,通过媒介手段去提升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将节能、减排变成居民的自觉行动;制定相关的补助政策,引导人们选购绿色的能源;鼓励绿色出行,反对生活浪费。(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卫平,周亚细.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基于STIRPAT模型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9):14-18. 徐丽娜,赵涛.城镇化与碳排放量关系研究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