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的“身国同治”思想研究.docx_第1页
中国传统管理的“身国同治”思想研究.docx_第2页
中国传统管理的“身国同治”思想研究.docx_第3页
中国传统管理的“身国同治”思想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管理的“身国同治”思想研究 【摘要】 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与管理外部对象是内在统一的,自我管理是管理外部对象的必要前提,二者密切联系,这种内在的统一表现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学上就是身国同治,身国同治的思想在我国西汉初年的一部思想巨著淮南子中有详尽的描述。本文就将以淮南子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管理身国同治的思想。 【关键词】 自我管理 外部管理 身国同治 淮南子 一、淮南子身国同源思想概述 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也。譬吾处于天下也,亦为一物矣。天地运行相通,万物归属总汇于天道。能懂得道的人,也就能无所不懂;不懂得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懂。譬如我们处在天地之间,实际上也是万物中的一物种。 从这部分引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因为万物归属总汇于天道,人也是万物一种,虽然这里并没有直接提到国家天下,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知道国家天下当然也是万物的一种,所以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得出身国同源于天道,即身国同源。 又万物玄同也。无非无是,化育玄耀,生而如死。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吾所谓有天下者,非此谓也,自得而已。所谓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淮南子很明确提出,国家天下为我所有,我也为天下所有,我与天下之间没有什么界限。我和天下融为一体:天下为我拥有,我为天下拥有。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淮南子明确提出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身国同源的观念。 二、身治是国治的必要前提 其实,早在淮南子成书之前的黄老道家也已经明确提出了身治与国治的关系。如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里已经明确了身与国同治,身治是国治的重要前提。而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明确提出了身治则国治,身乱则国乱,即身治是国治的必要前提。 1、身治则国治 (1)身治则国治的理论表述 身弗能治,奈天下何!故自养得其节,则养民得其心矣,自己身体都治理修养不好,又怎能把天下治理好?所以将自身的修养掌握好了,那么教化民众就可以得民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管理者要管理好外部对象,即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必须要把自身修养做好,即身治是国治的必要前提。 又欲成霸王之业者,必得胜者也;能得胜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故心者,身之本也;身者,国之本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由此可以看出管理主体欲对管理对象实施成功管理,也就是国治,即成霸王之业,从其内在逻辑上就要求以身治作为前提和基础:唯有得己即自得才能得人心,从而用人力,从而强,从而得胜,从而最终成霸王之业。 能有天下者,必不失其国;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能治其家者,必不遗其身,淮南子在这里逆向运用如前述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里的以近及远、由此及彼的类推方法,即以远及近,从天下到国、由国到家、由家到身,通过这样一种层层递推关系,明确指出了,管理者要对管理对象实施成功管理,即能有天下,必须必不遗其身,即治身是治国之基础和前提。 (2)例证 淮南子中还多次运用例证来说明身治则国治。 舜修之历山,而海内从化;文王修之岐周,而天下移风。使舜趋天下之利,而忘修己之道,身犹弗能保,何尺地之有。舜在历山修养自身德行,而天下的人都被他感化归顺,周文王在岐周修养自身德行,天下风气随之被他改变。如果舜只顾追求天下的利益而忘掉修养德性,那么连他自身都难以保住,哪还会有尺寸的地盘可占有!在这里淮南子举出舜帝和周文王身治从而国治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治身是治国之基础和前提。 又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纷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神农氏治理天下,精神沉静而不躁动驰骋于胸中,智慧藏匿而不显露于身外,只怀着一颗仁爱真诚之心怀着公心养育民众的神农氏,使得他的民众朴素稳重、正直诚实,不用互相争夺就能财物富足,不用过分劳累身体而天下大治。淮南子借助神农氏怀着公心治身从而使得天下大治的历史事实,印证了身治乃国治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身治则国治。 2、身乱则国乱 (1)身乱导致国乱的理论表述 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则危,以治国则乱,统治者自身难治,即纵欲而失性之时,即是其国家衰败之际。在此,淮南子明确提出了身乱导致国乱。 又末世之政则不然。上好取而无量,下贪狼而无让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璧犹扬果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末世的政治腐败黑暗。君主热衷于索取而没有休止,官吏贪婪得不懂得半点谦让,民众因贫困而被迫互相怨恨争夺,费尽辛劳而不得报酬。因此,在上的君主多智巧,在下的臣民就多奸诈;在上的君主多事情,在下的臣民易生事;在上的君主好烦扰,在下的臣民必受干扰而不安定;在上的君主多贪欲,在下的臣民好争斗。不立足根本而去追求末节,就好像扬起尘土去制止飞尘、抱着薪柴去救火一样。 从以上论述的可以看出,淮南子详尽地描述了由于统治的君主身治败坏,即身乱,导致天下治理的大乱,即身乱导致国乱。 (2)例证 有为则谗生,有好则谀起。昔者齐桓公好味,而易牙烹其首子而饵之;虞君好宝,而晋献以璧马钓之;胡王好音,而秦穆公以女乐诱之。是皆以利见制于人也。在这里,淮南子先指出君主其身不正,喜欢表现自我,有个人偏好贪欲,就会导致国家上层社会谗佞、阿谀的乱象,导致天下管理的混乱。然后列举了齐桓公因贪爱美食被易牙算计,虞国国君贪好璧玉良马被晋献公算计,西戎国王爱好音乐被秦穆公算计,最终导致天下管理混乱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身乱导致国乱的道理。 逮至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是以至德灭而不扬,帝道掩而不兴,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春秋缩其和,天地除其德,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疏骨肉而自容,邪人参耦比周而阴谋,居君臣父子之间,而竞载骄主而像其意,乱人以成其事。夏桀无道其身不正,最终导致天下大乱,这再一次印证了身乱则国乱的道理。 三、身治通往国治的内在逻辑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淮南子提出并较为详细地阐释了身国同治的原理,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由身治通往国治?这其中的内在逻辑是又是怎样的呢?因此,本文将结合淮南子原典作一初步的探析。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贵,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寞,为天下枭。圣人保持内心无忧乐,是德的最高境界;通达而不多变,是静的最高意境;无嗜好欲念,是虚的最高意境;没有爱憎,是平和的最高境界;精神不因物累,是纯的最高境界。能做到上述五点,就能与神明相通。能和神明相通的人,是有内性修养的人。所以用心性制外形,百事不废败;心性修养成功,就能保养外形。心性得到修养,人体五脏便安宁,思绪便平和,筋骨强劲,耳聪目明;通达而不乖乱,坚强而不折断;没有什么太过分的,也没有什么还没达到的,处在狭窄的地方不觉得逼迫,处宽敞的地方不觉得空旷;心神不急躁,精神不烦扰;清静恬淡可成天下之英豪。 由此可以看出,淮南子先破后立。淮南子先对管理主体列举了喜怒无常、忧伤悲痛、喜好憎恶、嗜好欲念等对治身不利的常见的身心情绪、欲望的表现。这几个对管理主体自我管理。然后,与之相对照,淮南子作者提出了圣人常见的德、静、虚、平和、纯的五个治身的境界,及其分别对应的五个具体表现形式,即内心无忧乐、通达而不多变、无嗜好欲念、没有爱憎、精神不因物累。最后一点最为重要,淮南子提出了圣人注重心性修养即身治、最后带来国治的内在逻辑过程。 这个内在逻辑过程就是:首先,注重心性修养。这会导致人体身体上的健康状态,即五脏便安宁,思绪便平和,筋骨强劲,耳聪目明。其次,由于人体身体上的健康状态,必然导致人精神意识状态上的健康,即通达而不乖乱,坚强而不折断,为人处事没有什么太过分也没身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有什么不及,处窄处不觉得逼迫,处宽处不觉得空旷,心神不急躁,精神不烦扰。最后,由于圣人身体上和精神意识状态上皆具备健康状态,最终使得圣人返性于初,即回归清静恬淡的人类本来的天性。身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能够做到这几点,就能成天下之英豪,即可成功管理天下,这也就使管理主体成功地由身治通向了国治。 【参考文献】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精神训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原道训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审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先己M.上海古籍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