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我校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摘要】所谓教学相长,是指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学习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会陷入盲目状态;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就失去了动力。但长期以来,我们更多思考探究的是教师该怎么去教,用什么样的态度、方法去教。在这方面,无论从学校还是教师自己,都已经做了大量深入的探究,从备课、听课、授课、评课上下了很多功夫。但对于学生应该怎么学,学习中存在着那些问题,却探究的比较少。本文就试图对目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期得到更多同仁的思考研究。 【关键词】学习;历史;问题;反思 个人认为,目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一、被动性学习 任何事情,凡是我们抱着一种被别人驱使的被动的心态去做的,都是毫无乐趣和意义的。就像干家务这?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是为了整洁环境,愉悦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就会打扫的即认真又干净,不留任何死角,而且还在边打扫卫生边听着音乐,真是愉快身心的一件事。但如果是妻子或者父母的责骂驱使下去打扫卫生,则会心不在焉, 马马虎虎,更不要说体验快乐了。我们工作也是一样,如果觉得只是为了挣钱而上课,上班就会成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干的很累又很无聊,但如果我们是为着一种精神的追求,为了探寻一些真理,为了明白一些道理,为了培养一些人才,为了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则我们会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和打扫卫生、上班授课是一个道理。学好学坏,首先得看你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但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则主要是抱着一种被动的态度在学习。一般是被动的“等”老师教和被动的“听”老师讲为主。比如一节历史课,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会等着老师进来,甚至等着老师说把书拿出来,等着老师说上哪一课,等着老师说翻到哪一页,等着老师说看哪一段话。而很少表现为提前预习,看今天要上哪一课,这一课主要要讲什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意义是什么?没有了问题意识,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探究心理,学习自然变得无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也许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历史上就是听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吃饭时该坐在哪里、见了人该怎么问候、对的长辈该怎么尊顺、甚至人生大事,结婚嫁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历史的惯性,到了我们的孩子,其实他根本不了解学习对他的重要性,只是大家的父母都让大家上学,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上高中,上完高中上大学,生活就成了一种从众的惯性。因为没有为生存的压力,没有衣食的忧愁,更在父母的包办下失却了自由探索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学生便习惯了顺着惯性,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而没有从自我心灵内部发生一种好奇和探求的精神。当然,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历史原因、现实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多方面的结果,学校教育单方面不可能改变局面。但教育本身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我们得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二、没有阅读的习惯 说起来也许会让我们吃惊,我们的学生,甚至有时到高三了,对课本还是很陌生的。更别说课外阅读。有一次我和我的课代表谈起课外阅读,给他们推荐了两本著名历史学家的著作,希望他能在暑假阅读。他竟然说:老师,我们觉得阅读那些没有用。我说那什么有用?他:对他们高考有用的他们才去阅读。我:这些书就对你们的高考有帮助啊,他:这些书太厚,我们现在只需要考题就行了! 那一天,我的心是悲哀的。我对自己职业产生了极度的怀疑和失落感,我们到底是一些干什么的人,是只培养考试的工具?还是培养真正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与人格力量的人才?学生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从北大到贵州,对中国的教育殚精竭虑、身体力行、大声疾呼的钱理群教授。他说,我们的孩子,已经陷入了一种出乎寻常的功利性学习之中,学习不是为了学问本身,而是通向荣华富贵的捷径。他们不需要对知识产生太多的好奇心,不需要去刨根究底,不去挖掘知识的本真,而是只为考大学,考前强化训练,考后还给老师。也许这个原因,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吧。 根据调查,世界人均阅读量里面,犹太人是平均每年阅读64本书,日本人是44本,法国人是24本,韩国人是15本,而中国人,是4.77本,这还包括这个教育大国的教科书阅读,如果除过教科书,则中国人年均阅读量是0.7本书。 这确实是一种悲哀,民族的悲哀。举国如是,学生更不幸免。但教育就是知难而进,就是创造和传承,如果我们断了香火,则一个民族离其衰落也将不远。所谓教育者,就是曾子所谓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中国古代,士人自命就是社会发展、国家兴亡的承担者和责任人。所以才会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语。可而今我们的学生,却把读书的目标只降低为只是为了能不能考上大学!功利心的严重,让人到了一种害怕的地步。 三、不思考、不消化、不反问 也许是中国自孔子以来在教育传统上是只谈“是什么,”不问“为什么,”而不像西方的苏格拉底,开启了一种反问式教学。所以我们的学生,学着学着,就把知识学死了,他们想着知识就是记忆,或者对老师讲过的东西做一定的理解。却很少自主的去探究,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就像对中西方历史的学习,不会去探究为什么是西方侵略中国?面对中日历史,总是记着“我们被打了,”倾诉着“我们被打了,”但却不问为什么“是我们”被打了?如果一个高中学生被小学生打,这个高中学生还到处诉苦找同情,我们肯定多数骂的是这个高中学生:你白长了那么大,还念高中,你怎么就能被一个小学生打了?是的,中日之间也一样,有着几千年发展的历史、将近二十四个日本的国土面积、十倍于日本人口的中国,怎么就能被日本给打了?难道我们所做的,是除了声讨就是找同情,而不做自我的反思? 我们的学生,在三年中对抗日战争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日不发动了多少次战争、中国牺牲了多少人口、损失了多少财物。但对于根本性的问题,却不问为什么,这样的历史,还是我们要学习的么?教育中,如果断了为什么这个问号,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现实点来说,新课标高考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活用。但是我们的学生却把学习和生活脱了节,觉得学习就是学习,和生活没有联系,这样在碰到问题,便连常识都不会判断。 大的来说,这三个问题,不是教学中的问题,而是教育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借题发挥,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投资入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预付款担保公司针对艺术品交易合同
- 2025殡葬服务绿色殡葬理念推广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区特色商铺租赁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企业市场分析及战略规划商务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地铁隧道建设第三方监理合同范本
- 2025版体育馆室内篮球场租赁及配套器材供应合同
- 2025年特色民宿改造升级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度能源行业财务担保合同发行与会计处理规范
- 2025版新型生态绿化工程承包合同下载
- 中控室培训课件
- 自考《01685动漫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名著阅读):《艾青诗选》《水浒传》(10题)
-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课件
- 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合同范例
- ARDS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 红色国潮风纳西族介绍模板
-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祖遗户遗产继承协议书范文
- 第二章 处方调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