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前期川峡地区杂税的征收情况.doc_第1页
南宋前期川峡地区杂税的征收情况.doc_第2页
南宋前期川峡地区杂税的征收情况.doc_第3页
南宋前期川峡地区杂税的征收情况.doc_第4页
南宋前期川峡地区杂税的征收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宋前期川峡地区杂税的征收情况摘要:宋朝普遍存在积贫问题,征收杂税也是为了缓和这个问题。早在北宋时期,官府赋税收入中商税、专卖税、杂税等非农业税就跃居主要地位。南宋由于政局动荡不安,受到战争的影响,使得这一现象得以延续下来,而四川地区赋税的征收情况是与战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四川地区由于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财政区,为了应对前线战事、当地的财政问题和朝廷开支的需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增加赋税来解决问题,而农业税在农业技术没有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没有得到提高的情况下,增加是不可取的,容易引发民变;所以转而增加对非农业税的征收,是一个必然趋势。南宋前期川峡地区征收的杂税主要有四种,主要包括称提钱、经总制钱、契税、免行钱。关键词:南宋 杂税 称提钱南宋前期川峡地区赋税的征收者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通过从一些细小而不显眼的杂税入手,以达到解决其财政困境的目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从这些细微的杂税入手,积少成多,增收的税额数目也是相当可观的。1、 称提钱即每界交子一般都有一个发行限额,并具有本金准备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论述,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年版,第 213 页。是南宋时候为了稳定币值和物价而征收的一个附加税。绍兴十四年,郑刚中改四川宣抚副使之际,“始命益、梓、利三路茶、盐、酒课以及租佃官田应输钱引者,每千钱别输三十钱为铸钱本钱,于是三路每岁共得钱四十三万一千六百九十道二百九十一文,以其中的二十四万七千缗为铸本,又得其赢余十八万缗,以助军食之用”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称提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2 页,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556 页。郑刚中通过输纳称提钱来解决一部分军食,同时还利用称提钱做铸钱的本钱。绍兴十四年,四川始取称提钱四十余万缗以备军。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427 页绍兴十五年七月戊申, 郑刚中为四川宣抚副使,建议:“复置利州绍兴监,岁铸钱十万缗,以救钱引之弊后增铸至十五万缗,大钱千重十二斤,小钱千重七斤有半。岁用盐官钱七万缗,三路称提钱二十四万缗为本,率费钱二千而去千钱云”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477-2478 页,与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六川峡铸钱记载的“绍兴十五年,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岁用盐官钱奇瓦缗,四路称提钱十四万缗为铸本”有出入,此处采取的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绍兴十八年五月乙丑,诏:“岁以成都、潼川府、利州路称提钱十万缗对减四路激犒钱三分之一”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556 页。2、 经总制钱即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合称。经制钱、总制钱都是在南宋时增加和创立的,南宋的苛捐杂税以经、总制钱最为著名,主要是一些杂税的合称王棣宋代经济史稿,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年,第 310 页。经制钱首创于北宋宣和末年,当时方腊起义正在高潮时期,东南军旅之费告急,宋徽宗任命陈亨伯以发运兼经制使,请求淮、浙、江、湖、福建等七路,在卖酒、鬻糟、商税、牙税、契税、头子钱、楼店钱等七色税种既定税额的基础上,每贯增收二十文以充经制之用。这种税收,以官名定税名,属于地方附加的性质。靖康初废除。到建炎二年冬,高宗在扬州,四方贡赋不能如期而至,户部尚书吕颐浩、翰林学士叶梦得等上书请恢复经制钱,“于是先取钞旁定帖钱,命提刑司掌之。三年冬,以添酒钱、添卖糟钱、典卖田宅牙税钱、官给等请给头子钱、楼店务增三分房钱,命东南八路提刑司收之赴行在。绍兴十七年二月,又增头子钱十三文充经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经制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17-318 页,又见宋史卷一百七十九食货下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367 页经制钱是不独立征收的,而是在若干税种之上略征收的附加税,然后归而为一。此税虽然不直接课于百姓,而是以商贾作为征收的主体,但是商贾势必会将这些负担用各种方法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实质上仍是对百姓的盘剥,只是手段没有那么直观。所以此法在北宋行之不久,就因为病民而废除。宋氏南渡之后,迫于经费的需要,又恢复了此税,而且税率屡屡增加,成为普通民众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总制钱是仿照经制钱而成的。绍兴初,孟富文提领措置财用,请以总制司为名,专察内外官司隐漏遗欠,又因经制之额,增析为总制钱,而“总制钱“自此始。“首增头子钱为三十文,其十五文充经制窠名,七文充总制窠名,六文提、转两司,二文公使支用。既又请收耆、户长雇钱、抵当四分息钱、转运司移用钱、勘合朱墨钱、常平司七分钱、人户合零就整二税钱、免役一分宽剩钱、官户不减半、民户增三分役钱、常平司五分头子钱,并令诸州通判、诸路提刑催充总制。乾道元年十月,又增头子钱每贯十三文充总制。是时,户部岁入视其出,缺七百万缗,故有增头子钱及官户不减半役钱之令,盖补经费也”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总制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18-319 页,又见宋史卷一百七十九食货下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367 页。四川经总制钱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为了筹措军费而在原有各种旧税中附带加赠的少许税钱,归为的一个科目。南宋初年“四川经总制钱共收五百四十余万缗,其一百三十一万缗赡军,一百三十四万缗应副湖广总领所,二百六十九万缗上供,六万余缗诸郡支用,其后累有减免”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论述,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年版,第 222 页,又见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四川经总制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0 页。“元丰年间开川秦茶场,园户既输二税,又输土产税。隆安县园户二税、土产兼输之外,又要催理茶课估钱,在建炎二年立为定额。六年,诏四川产茶处岁输经总制头子钱五千四十道有奇,同时又科租钱三千一百四十道有奇”宋史卷一百八十四食货下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511 页。绍兴十四年二月戊戌,“初令四川都转运司岁拨总制钱一百七十三万余缗,市轻齎并细绢四万七千余匹,绵四千五万余匹。赴鄂州总领司桩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427 页。绍兴十六年十二月戊戌,郑刚中说:“以四川总制钱五十万缗备边费”宋史卷一百七十四食货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225 页,又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521 页。绍兴二十九年七月庚戌,下诏:“拨四川经总制并田晟钱粮八十四万缗,应付四川增招军兵岁计,其中成都路二十万缗,潼川三十万缗,利路十五万缗,夔路五万缗”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3046 页。绍兴三十年,金人败盟,战事又起,通过经总制钱应付新增招兵的需要。绍兴三十年八月甲寅,“复以四川当起经总制钱五十万缗赐总领所,为增招兵之用,其中成都府路十二万,潼川六万,利路九万,夔路三万”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3111 页。3、 契税即典卖田宅的印契税,也是隶属于经总制司,作为州郡经费。始创于太祖开宝二年,当时只有典卖房产土地输印契钱,后来典卖牛畜也征契税,并规定典卖牛畜契纸、租税钞(凭证)、典卖田宅契纸,均由官府印造,用者除纳笔、墨、纸张工墨钱外,另收息钱助赡学用,收息不得过一倍。商税条例中规定:“民间典卖庄田、宅店、马、牛、驴、骡、橐驼皆算。”这些物品的买卖,都是商税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 1010 页仁宗庆历四年,按典卖钱额为标准,始定令每千输四十钱,即是按照 4%的税率收税。其后不断增重,宣和四年经制增为六十钱。建炎三年增至百文,绍兴五年又附加勘合钱 10 文,继又 3 文,共为 113 文。田契税税率从 4%增至 6%、10%、11.3%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 1011 页。在南宋孝宗时期“大率民间市有田百千,则输于官者十千七百有奇,而请买契纸、贿赂胥吏之费不与焉”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田契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0 页,税率已经达到了 10.7%。宋氏南渡之后,契税加重。绍兴五年四月,总制遂增契税为百钱。绍兴十七年四月规定:“以其三十五钱为经制窠名,三十二钱半为总制窠名,三十二钱半为州用”。乾道七年七月,曾怀在户部,又奏:“取州用之半入总制”。绍兴五年三月,诏:“牙税钱外,每千收勘合钱十文,在绍兴十七年四月的时候又增三文,并充总制窠名。而牙税、勘合之外,每千又收五十六文,分别隶属于诸司。大率民间市田百千,则输于官者十千七百有奇,而请买契纸、贿赂胥吏之费不与。由是人多惮费,隐不告官,便出现了白契”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田契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0 页。所谓“白契”,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中指出:典卖田宅牲畜,都必须立契,到所在官府上印、纳税,是红契;而不到官府纳税、上印的则是白契,白契是非法的漆侠宋代经济史上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 1011 页。先是,诸州人户典卖田宅契税钱所收窠名,七分隶经、总制,三分属系省。绍兴三十一年,由于金朝败盟,战事又起,王之望为四川总领,乃括民间白契税钱赡军。凡嫁资、遗嘱以及民间葬地都要投契纳税。除威、茂、珍州、长宁军及关外四州不括外,其他三十三郡一岁共得钱四百六十七万余引。绍兴三十二年,沈该为制置使,首以蜀中括白契钱不便为理由,而议者都讥其敛怨,于是孝宗下诏:“自登极赦前,有带白契者,悉蠲之。即已输,许对折二税”。但是王之望上駮白劄子于朝,且说不愿输纳的都是皆是豪强与士大夫之家,请按照原来的数额征收。于是在隆兴元年四月丁卯下诏:“白契在户下者,许行首纳,仍依赦,免其倍输”。孝宗时期,沈该已经代替王之望入蜀,他檄郡邑,“凡三十年以前白契在户下者,悉放免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田契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1 页,又见宋史卷一百七十四食货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223 页,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论述,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年版,第 221 页。在乾道二年,“蠲欹白契税钱三十七万缗”宋史卷一百二十七食货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227 页。乾道五年,户部尚书曾怀说:“四川立限拘钱数百万缗,婺州亦得钱三十余万缗,他路恬不加意”。于是朝廷下诏:“百姓白契,期三月自陈,再期百日输税,通判拘入总制帐”。宋史卷一百七十四食货上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 4222 页王之望之后继任者所括的钱,朝廷悉取他用,总司迄不能用。隆兴二年十二月,朝廷诏吴挺买御前马价钱于桩管白契税钱四百余万贯内取拨。乾道元年五月辛亥,朝廷下诏拨一百五十万缗赴南库。二年二月壬寅,又尽拨赴左藏库。“蜀中田契钱,诸具既有定额,大抵不能敷,则以其钱均取于牙侩,人甚苦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五田契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1 页。4、免行钱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宋代除了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之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要向各行勒索,行户不胜劳苦。熙宁六年,改成用钱折算。”当时减去城市行户承担官府的各种摊派,令其出免行钱。在北宋宣和时推行,在靖康年间废除。绍兴十一年,因为战争不断,军费的需要,又重新开始征收。当时川陕四路,“岁取免行钱至五十万缗”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五免行钱,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324 页。绍兴十三年,直秘阁四川转运副使井度等说:“右护军岁计缺七百七十八万缗,乞拨四川免行钱五十万缗,仍旧添钱引”。但是户部上奏说:“免行钱乃是朝廷窠名,不可予,止增印焉”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 2384 页。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是以农业立国,在宋朝社会上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但是在各种赋税的征收中,只有田赋两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