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堂教学案例.doc_第1页
开放式课堂教学案例.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式课堂教学案例语文教学经历了从填鸭式到启发式的过度,这是巨大的进步。因为他承认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多样性。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把课文的主题、艺术特色包含进去,让学生沿着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前进。这种做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实际上仍然有一根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学生是按照老师的思维线形发展的,是学生的异质思维仍然没有机会表现出来。那么,课堂教学能不能更开放一些呢,能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作答,从他们做理解的角度、程度来读懂课文呢?基于这种思考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结果是 令人鼓舞的。下面我以教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和感受。 这是一篇谈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说理散文,作者由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对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又通过艺术作品的分析,阐发了自己的美学见解。语言朴素,但见解非常深刻,含意非常隽永。笔者先对作者和有关自然美艺术美的知识作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渎课文,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于是学生的问题接踵而至。 生1: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为何说它有种“哀伤的美”? 生2: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 生3:如何理解“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生4:为什么“繁二郎的画,长次狼的茶碗和真正黄昏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生5:为什么作者以前没发现岚山的美,而这次却发现了? 学生的问题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有思想深度的。他们涉及到文章的脉络和主题,理解了这些问题,文章的脉络、主题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提出这些问题后笔者梢加整理,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1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开花以为着凋零,所以作者哀伤,有的学生联系下文所说的“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无限的”这一结论,推断作者哀伤是因为海棠花凌晨四点开放,很少有人欣赏到它的美。如学生2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学生说,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战线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地活下去。有的学生说,人生是一个错过的过程,我们也许错过了美丽的景色,美妙的音乐,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就能不断地发现美。这些说法笔者在备课时也想到了,但学生能想到可见学生思维的功力。 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能互相启发,借力发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生4提出的问题就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体验,艺术家应该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美。学生5提出的问题,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的学生说,这里和文章开头互相照应,说明静观才能发现美,犹如作者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一样。有的学会说这正证实了作者在上文所说的,“美是亲近所的,邂逅所得”这说明学生在相互讨论补充中思维逐渐缜密、深刻、完整,这些都超出笔者的预计。 由是我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有丘壑。文章的主旨、特色、教学的目的应成竹在胸(当然不是单一的)。这样讨论才不致琐细、失控。 二、应该充分大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大胆肯定他们对人和事所作的个性判断和质疑。 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做出价值判断,不要强加结论。诚如胡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