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迷雾 黄老ppt课件.ppt_第1页
胰腺迷雾 黄老ppt课件.ppt_第2页
胰腺迷雾 黄老ppt课件.ppt_第3页
胰腺迷雾 黄老ppt课件.ppt_第4页
胰腺迷雾 黄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胰腺迷雾,纵有长缨在手, 何日缚住苍龙?!,胰癌:美国癌症死亡 的第4位杀手,20世纪末,曾有人说胰癌夺去了99%患者的性命,若无奇迹出现,2l世纪将仍继续! 如今:20%病人可望手术;但其中30%已不能切除! 70%-80%发生梗黄 10%-20%发生十二指肠梗阻 外科减黄3%复发;支架减黄36%复发,Mortenson MM, et al. Am J Surg, 2005; 190:406-411 Jemal A,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4, CA Cancer J Clin 2004;54:8-2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黄金时代”,2006年Cameron发表在Johns Hopkins医院1969-2003年个人连续l000例PD的成绩 手术时间从8.8h缩短至5.5h 手术死亡率1% 405例胰头癌总的5年生存率18%;淋巴结(-)5yr生存率32%,淋巴结及切缘皆(-)为41% 胰漏12%;出血再手术0.9%;伤口感染7% 787例保留幽门;213 Whipple,Cameron JL, et al. Ann Surg, 2006; 244:10-15,“胰-胃”“胰-肠”谁更好?,“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广告语) 151例胰软、胰管0.5cm,随机分组:胰漏PGl3%,PJl6%;胆漏PGO,PJ8.5%,和液PGl0%,PJ27%;出血PG4%,PJ7%。PG似乎好些? (Bassi C, et al. Ann Surg, 2005; 242:767) 多中心随机149例PG和PJ没有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医院本身的效应,有的并发症率高 (Duffas JP, et al. Am J Surg, 2005; 189:720-729) 52例长期观察,42%有严重腹泻,PG70%,PJ21.7%,推荐PJ (Rault A, et al. Am Coll Surg, 2005; 201:239),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1),影像学评估 可以切除:1无胰外病变;2SMV-PV通畅;3动脉(SMA、HA、CA)与肿瘤间有组织隔开 可能切除:1无胰外病变;2SMV-PV汇合可能切除修复;3动脉局部侵犯可能重建 局部晚期病变:1无胰外病变;2SMA或CA肿瘤包绕 转移病变:腹膜或其他器官转移,胰癌手术切除评估(2),(标志SMA旁的切除组织的边缘,切片与切缘呈直角) Ro无大体或显微残留 R1有显微残留 R2有大体残留,胰漏:老问题,新进展?,PD手术死亡率已降低5%,但并发症发生率仍高,主要是胰漏和随而发生的腹腔内并发症。胰漏是老问题,并提出过不少的对应方法:结扎胰管或胰腺、堵塞胰管、纤维蛋白胶封堵胰管及创面、生长抑素、注意胰腺血供、胰胃吻合、胰肠吻合方法改良等。 Cameron(50yr) 1000 12% Aranha(15yr) 396 16% 中小容量多中心(25X2yr) 300 17% PD死亡率降低了,但胰漏仍如故,Muscari F, et alSurgery, 2006; 139:591-598 Aranha GV, et al. Surgery, 2006; 140:561 Cameron JA, et al. Ann Surg, 2006; 244:10,胰漏诊断标准,胰腺切除手术后第10天时,每天腹腔引流液量50ml,淀粉酶测定血浆正常最高值3倍或影像诊断胰肠吻合破裂。,Yeo CJ, et al. Ann Surg, 1995; 222:580-592.,胰漏国际(ISGPF)分类,标准:A级:短暂性,引流液淀粉酶升高(正常3倍)、无症状、不需特别治疗。 B级:有症状如腹痛、发热、进食不佳、胃肠道症状、CT胰周液体存留,需处理,常住院3周。 C级:严重临床症状、胰周液体积存、感染、需积极治疗或再手术。 2001-2005年176例PD,总胰漏率30.1;A级14.8;B级11.9;C级3.4。,Pratt WB, et al. Ann Surg, 2007; 245:443-451.,胰漏:早期介入,1993-2007年4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漏70例,15.7。 早期介入置管引流,每周监测位置。 67例成功(95.7),无死亡。 早期是关键,Pedrazzoli , et al,Ann Surg, 2009; 249(1):97-104.,胰漏预防:机器人或显微镜?,胰漏高危因素:胰质软、胰管3mm、正常功能、医生经验。2730例PD胰漏平均10%。 机器人、外科手术显微镜放大l2-20倍,5/0-6/0线间断缝合,胰管对空肠粘膜,内支架。266例PD全由l人手术,胰漏率从l5%降至2.9%。 胰漏:术后第5天引流30ml/d,淀粉酶比正常5倍,Wada K, Traverso LW. Surgery, 2006; 139:735-742,胰漏:生长抑素有用吗?,胰漏死亡率5-10,保守治疗下约6周可能闭合。 持续静注生长抑素减少胰漏流量可能加快闭合。 长效生长抑素(lanreotide 30 mg PR 1/10 d im)随机、空白对照、双盲试验对高流量(100ml/d 2d)胰漏作用:明显减少用药后72h胰漏流量,亦略有缩短闭合时间。,Gayral F, et al. Ann Surg, 2009; 250:872-877.,胰漏、出血,PD后早期腹腔内出血与手术相关,延迟出血与胰漏、感染相关。 Tien 1995-2004台湾大学医院PD 402例,死亡率3.2%,胰漏15%(61例),4例胰-肠分离,57例保守,10例大出血;7例手术结扎血管及胰-肠分离,4例死亡;3例TAE,2例发生肝脓肿。 全身感染症状、胰漏、胆汁漏、先兆性出血为腹腔内大出血先兆症,应采取措施。,Tien YW, et al. J Am Coll Surg, 2005;202:554-559,胰漏、出血(1),胰漏并不可怕,但它引起的并发症(感染、出血)是严重的。 Castro(2005)459 PD,胰漏8.9%,非手术引流14(1死亡),外科引流8(2死亡),追加全胰切除(0死亡), 保留胰尾10(3死亡),2例需再切除胰尾,3例仍发生胰功能不全。 严重胰漏宜追加全胰切除,有报道连同脾切除。,De Castro SMM, et al. Brit J Surg, 2005; 92:1117,胰漏、出血(2),汉堡大学医学中心1992-2006年1524例PD。 PD后出血(n=87)5.7。PD总死亡率3,出血相关死亡率(n=14)16;无出血PD死亡率2.3。 出血死亡均为延迟性出血(5d),延迟性出血30例,死亡率46.7。5d出血无死亡。 100延迟出血合并胰漏,先兆性出血率30-100,有先兆出血者预后严重,死亡率上升至57。,Yekebas EF, et al. Ann Surg, 2007; 246:269-280.,PD后出血,分级:轻度:HB下降3g/dl 早期出血:5d(6天以后)。 GI出血:胃管内出血;腹腔内(GI腔外)出血:“假性”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破裂。 1669 PD胰漏率9;87例PD后出血,39(34例)先有胰漏。43例出血中34例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部位,80弹簧圈止血成功。出血:肝A4;GD或上PDA12;PD下A14;SA4。 动脉瘤、腐蚀改变只见于延迟出血并有胰漏。,Yekebas EF, et al. Ann Surg, 2007; 246:269-280.,胰-肠吻合的“仿生学”,胰腺是个独立器官, 胰-肠吻合是伪命题, 只胰管“开口”于肠道 才是真道理。,胰漏并发症预防,G-D动脉切断 大网膜瓣形成 胰腺切除至腹主动脉左沿,Blumgart 胰肠吻合,前-后对照, 胰漏13降至4, 术后出血11降至3,Kleespies A, et al. Brit J Surg, 2009; 96:741-750,胰漏与并发症前后对比 (92:90例),隐蔽性胰漏,隐蔽的“敌人”此公开的“敌人”更危险! 胰腺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不升高。 临床感染现象,CT胰周液体积存。 穿刺高淀粉酶含量。 治疗:穿刺或手术引流。405例胰腺切除,胰漏总发生率26.4;隐蔽性胰漏4.9,多见于中央胰腺切除。 引流位置相关,MRI优于CT?,Pratt WB, et al. Brit J Surg, 2009; 96:641-649.,胰管外引流再受青睐 随机前瞻性试验,香港玛丽医院2000-2006年120例PD端-侧胰肠粘膜吻合分成2组,5天后进食,腹腔引流10th天拔除。死亡率:支架组1.7,无支架组5;胰漏6.4vs20;积液3.3vs8.3;出血3.3vs3.3;胰液外引流量1186+/-540ml。 结论:胰管支架外 引流可减少胰漏。,Poon RTP, et al. Ann Surg, 2007; 246:425-435.,PD引流、不引流、早拔?,PD引流似乎是“天経地义”的“安全措施”?但是找引流的毛病似乎是一股“潮流”,引流又似乎又成了祸害之源,增加吻合口漏、促使感染,何去何从? Kawai比较引流第8d拔除(n=52)与第4d拔除(n=52)=组的胰漏发生率23%vs3.6%;腹腔内感染38%vs7.7%;细菌培养(+)30.8%vs3.7%;多因素分析引流时间是腹腔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Kawai M, et al. Ann Surg, 2006; 244:1-7,PD:减黄与术后感染,PD手术死亡常与感染有关,而感染又常与减黄有关,减黄又是为了降低手术后并发症,PBD的价值尚待证实。 “PBD carries no benefit and should not be employed routinely”? Jagannath 144PD,74手术前胆管支架,手尤中胆汁培养(+)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与支架并发症及放置时间有关。总死亡率6.3%。,Jagannath P, et al. Brit J Surg, 2005; 92:356,胆汁污染与PD并发症,连续79例PD,分胆汁细菌(+)和(-)2组,(+)者80%曾行内镜,(-)者只14%,结果(+)手术后并发症65%,(-)为37%;54%为多种细菌,97%对使用的抗生素耐药,与胆汁相同细菌发现于脓、血培养。 结论:手术前ERCP严加掌握,计划好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针对性。,Cortes A, et al. J Am Coll Surg, 2006; 202:93-99,PBD与PD后感染 (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Sudo(2007)比较46例PBD与45例无PBD的PD后感染并发症,PBD组胆汁细菌(+)率78%,无PBD组36%;61%为多菌种感染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术后感染性并发症13%vsl1%。 结论:PBD增加胆汁污染,PD前应行细菌学调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作为预防性用药。,Sudo T, et al. World J Surg, 2007; 31:2230,胰腺切除围手术期死亡 美国1998-2003,从全国住院病人档案共有279,445例胰腺肿瘤,39,463例手术切除(14) 住院死亡平均5.9(从1998年的7.8下降至2003年的4.6)。 PD占72,总住院死亡率6.6(8.2降至5.5)。 体尾部切除占21,死亡率3.5。 全胰切除占3.7,死亡率8.3。 小容量医院、男性、老年有较高手术死亡率。,McPhee JT, et al. Ann Surg, 2007; 246:246-253.,胰癌辅助治疗有用吗?(1),全身化疗: 欧州胰癌研究组(ESPAC)试验l994-2000年54l例,5-FU 425mg/m2/5d,6个月,手术后生存期20.1vs15.5个月,2、5年生存率40%、21%vs30%、8%,有好处。 Kurosaki(1998-2003)21例淋巴结(+),9例切除后单用gemicitabine1000mg/m2,1、2年累加生存率86%、50%,对照75%、0%。,胰癌辅助治疗有用吗(2),区域性化疗 Ozaki(2000)胰腺广泛切除、术中放疗、肝A、PV插管灌注化疗,27例5年生存率3l%,中位活存时间3l.l个月。 Beger腹腔干化疗灌注,24例中位生存23个月,对照、10.5个月。 胰癌切除后肝脏化疗灌注对肝转移有保护作用但对局部复发无影响。,胰癌辅助治疗有用吗?(3),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理论上优点: 手术前放化疗能及时施行而不待手术后恢复;它可能起到降级作用而减少切缘残癌;对迅速进展期病变可避免无谓的手术探查。 缺点: 疗程需要时间,肿瘤可能发展而丧失手术机会;手术后胆道并发症增加;可发生SMA栓塞。,胰癌辅助治疗有用吗?(4),Moutardier的39例可切除的胰癌接受术前放化疗后,只23例仍可能切除,中期生存26.6个月明显长于对照13.7个月,但有较多(23%)胆道支架并发症,2例发生SMA栓塞。长期随访未见局部复发。 Evans提出gemcitabine为基础的放化疗,2w外照射十7W的化疗(只约用常规1/3的剂量),50%的切除标本50%癌细胞已灭活。 总之,胰癌是个全身性疾病,新辅助治疗有一定作用但仍然有不足,如治疗反应和癌的发展。,胰、壶腹周围癌长期疗效 EORTC 40891试验远期结果,对照108例;试验(40Gy+5-FU)110例,中位随访11.7年。 死亡79,10年总生存率18(胰8;壶腹29) 对照组与治疗组远期结果无差别。 化疗药物选择需进一步试验。,Smeenk HG, et al. Ann Surg, 2007; 246:734-740.,ESPAC III期试验,2000-2007年16个国家1088例多中心试验。 比较手术后5-FU/FA与GEM的治疗效果。 平均生存期:5-FU/FA 23.0月;GEM 23.6月。 两组在延长手术后生存上无明显差异。,新辅助化疗使似能 切除的胰癌受益,似能切除标准:SMV或PV短段闭塞;HA短段受侵犯;SMA受累180度。 24例接受全程以gemcitabine为基础的化疗,11例完成切除(46),63属R0,中期生存23.3+/-9个月;未切除14.1+/-2.6个月。,Mcclaine RJ, et al. HPB, 2009, Suppl I, 24-25,胰癌切除:理想与现实(1),传统观念 DP是一个复杂而高危的手术(死亡率10%-25%),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40%),故DP只能用为治愈性手术而不应作为故息性切除。 理想条件:早期胰癌,瘤体2cm,淋巴结(-),无胰外或血管侵犯,癌细胞分化良好,手术切缘(-),病人能耐受重大手术。,胰癌切除:理想与现实(2),现实的挑战 DP虽然仍是一个高危手术,但死亡率已降至5%,并发症也可望减少,R1切除后,可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为何不能做? 淋巴结微转移:常规切片淋巴结(-)仍有很高的复发率,为什么?乳癌提出微转移,胰癌相似,日本作者用免疫组化法在58例中微转移56.5%(+)而组织学为(-);15.6%的组织学(-)淋巴结为(+),其范围超过淋巴结分站。微转移(-)的5yr生存率60%,而(+)者为0%。,Muscarella P. World J Surg, 2007; 31:491,胰癌切除:理想与现实(3),R1切除值得吗? Kuhlmann K, et al.(荷兰)比较80例R1切除与90例旁路手术:住院死亡0:2%;腹腔内出血10%:2%;生存时间15.8个月:9.5个月。 结论:由于手术死亡率降低但更好的姑息性效果,对胰癌R1切除也是可以考虑的?,Kuhlmann K, et al. Surgery, 2006; 139:188-196.,胰癌R1切除的标准与意义,R1切除指癌细胞距手术切缘1mm以内,不管肿瘤的转移方式。 Leeds病理学标准(Leeds Pathology Protocol, LEEPP) 据R1切除率82- 85,说明为什么 胰癌切除后局部 复发常见。,Verbeke CS, et al. Brit J Surg, 2006; 93:1232 Menon KV, et al. HPB, 2009; 11:18,选择与进展,胰腺癌的治疗,经老一代外科学家的努力,PD的手术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并发症、术后存活率仍未有改观;大容量中心有更好的选择机会,但并不代表胰癌治疗的进展。胰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只有约10,而其中的50将在随后5年中死于复发,更早期手术、更广泛切除并未能明显改变此现状。,Ferrone CR, et al. J Gastroenterol, 2008; 12:701,壶腹周围癌P-D的效果 个体化预后:神经周围浸润更重要,121例PD,神经周围浸润49(+);胰癌37/51;壶腹7/30;胆管7/19;十二指肠8/21(+)。 中位生存期:N浸润(+)13.1m;N浸润(-)36.0m。 总5年生存率32.6,中位生存期20.7m。 神经周围浸润是预后最重要因素,胰头癌N浸润(-)5年生存率约30,而其他N浸润(+)只约10。 预后多因素:神经浸润、非根治切除、血管侵犯。,van Roest MGH, et 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