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范畴探析 作者:毛卫东黄震方杨春宇 摘 要 社会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但对其定义和范畴一直争议颇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理论发展。本文 提出以“产生时间的当代性”和“旅游功能的非主体性”作为辨析社会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通过与当代的人文旅游资源 的比较分析,归纳了社会旅游资源具有状态的变动性、表现的隐蔽性、范畴的广泛性和载体的人类性四大基本特征,并 以设施、事件、人物、活动、环境等指标构建其内容体系。本文认为,社会旅游资源与人的社会性资源范畴的拓展性、旅游 需求的多样性高度契合,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旅游资源类型。 关键词 旅游资源范畴;社会旅游资源;分类指标体系 一、引言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变化、发展。受传统的旅游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人们往往将工业产品的开发方式用于旅游产品,将旅游资源专门化、物化、景观化。其实,当代大量的社会事象(事物和现象)、社会活动都是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但因为其较为隐性、多变和缺乏预见而常常被忽视。而这部分资源恰恰是与人类社会和人的旅游需求同步发展的,是旅游资源中最具活力和开发潜力的部分。为此,有必要对其内涵、特征、范畴和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 自王立纲(1983)在我国最早使用了社会旅游资源概念以来,这一概念便被广泛使用于国内的相关研究。对社会旅游资源的认识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其内涵和特征的把握;二是社会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并列和两者交融为人文社会旅游资源三种观点。 研究方法主要还是通过社会现象的枚举去解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活动”这一相当宽泛的内涵。对于什么是社会旅游资源这个核心问题,缺乏明确的概念与范畴的界定。由此造成在学术研究上,相关的旅游资源类型和概念混用、社会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不清;在指导实践上,泛化了人文旅游资源,弱化甚至忽视了对大量社会旅游资源的及时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1.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社会”、“旅游”、“旅游资源”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文”、“人文资源”在社会学和旅游学领域中都是范畴广、争议大的一组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旅游资源进行了概念界定。 彭一万(1991)提出“社会旅游资源是指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事物和活动”;王克起(1998)强调社会旅游资源是“特定区域的人群”;郑小琦(2000)认为“社会旅游资源是现代社会创造的”。丁季华(1999)认为“社会旅游资源还包括会议、商务和城市景观”;其他的还有,马晓冬等(2004)认为“社会旅游资源是以抽象人文吸引物为主体;王文才等(1994)认为“与社会旅游资源相比,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具有长效性、永续性价值的各种建筑物”,等等。 作者认为:(1)社会旅游资源的内涵“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物和活动”过于宽泛,必须用明确的外延加以界定。(2)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分类,非自然的就是人文的,社会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不能并列。(3)旅游资源的范畴是变化、发展的,用枚举法去定义难免“刻舟求剑”、“以偏概全”。(4)将“有旅游吸引力的人群”归入社会旅游资源,契合了“社会”的人类特征,但“人类”必须以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为载体才能转化为旅游资源。(5)用时间尺度去界定具有很大的创新,但“现代社会创造的”范围还是过大。且缺乏分类原因的说明,分类意义不够明显。 对于社会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应从其人文属性、功能体现和时间尺度三个方面深化分析:首先,从人文属性的视角。社会资源一般包括人口和劳动力的状况和分布以及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设施等。人文资源就是人工的制品,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社会资源侧重于人和与人相关的事象及活动,人文资源侧重于人的创造物,他们都具有人文属性。但无论何种资源,只有能够成为旅游吸引物(或因子),才能转化为旅游资源。从概念上分析,社会资源的人类本身不能成为旅游资源,人类只有与一定的空间、事象和活动相结合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同时,与人相关的自然资源一旦被人类所作用也就具有了人文属性。所以,从旅游资源属性上分类,非自然的就是人文的,社会旅游资源应该从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其次,从时间尺度的视角。社会资源具有地域性、种群性和历史性。认识社会资源,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时间尺度。许多西方学者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源的,1980年法国皮埃尔布迪诺(PBou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现在的和潜在资源的集合体。可见,历史的社会旅游资源已经可以归入人文旅游资源,把握社会旅游资源的时间尺度应该是当代的。最后,从功能体现的视角。社会旅游资源和当代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主体功能是什么?”。社会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主体社会功能,比如:现代工程、现代建筑、会展活动、赛事活动等,只是因其同时具有了体验性和景观性而在主体功能之外延伸出旅游功能;而当代人文旅游资源的主体功能就是满足人的旅游需求的旅游功能。 作者认为社会旅游资源与人的社会性、资源范畴的拓展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高度契合,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旅游资源类型。它是指以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为载体、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当代人类,及由当代人类所创造的、不以旅游为主体功能的,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活动。它与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当代人文旅游资源共同组成人文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的地位归纳如下(见下图): 2.社会旅游资源的特征。社会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时间当代性将其与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区分,主体功能的社会性将其与主体功能为旅游的当代人文旅游资源相区分(表1)。 在此基础上,社会旅游资源还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状态的变动性。随着旅游需求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大量具有体验性和景观性的事物、现象和活动等社会旅游资源不断涌现。但其状态往往是变动的,存在挖掘、消亡和转化三种情况。比如:南京长江大桥,最初只是一个交通设施,但由于它的独特性、景观性等特征,使它具有了旅游吸引性并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交通功能之外延伸出旅游功能,成了社会旅游资源(这是挖掘);随着条件和人们旅游观的改变,原有的特性被覆盖、取代,它的旅游吸引性下降,逐渐退出了旅游资源范畴(这是消亡);假如,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交通设施的主体功能退化或者不存在了,但它还具有特殊的旅游价值,可以服务于旅游业,这时就可以将其主体功能转化为旅游,成为当代的人文旅游资源。此外,还有一种转化可能,即由于它在特定时期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可以转化成未来的遗存类人文旅游资源(这是转化)。 (2)表现的隐蔽性。一方面,社会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是在主体功能之外延伸出来的,表现为相对隐性、间接。许多当代的建筑、设施,往往在建成之后和使用过程中,其旅游价值才被认识。另一方面,许多属于社会旅游资源的人物、事件和活动都具有短暂性和时效性,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周密的策划和巧妙的运作才能被挖掘利用。最后,社会旅游资源是外延不断扩展的概念,它与人的需求和人类社会同步发展,人类多样、多元的旅游需求和人类社会大量的复杂事象都具有一定的内在性、复杂性和发展性,表现较为隐蔽。 (3)范畴的广泛性。社会旅游资源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同步发展。主观上,旅游需求的发展要求我们扩大社会旅游资源的范畴;客观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能提供越来越多的社会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既有具体的又有抽象的,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既有单一的又有综合的。此外,社会旅游资源还包括大量的旅游吸引因子。这些吸引因子既可以转化为独立吸引物,也可以整合成综合吸引物,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旅游资源的范畴。同时,大量的社会旅游资源被用于满足旅游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的人本化、个性化彰显,新的旅游需求、旅游方式不断涌现,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强,旅游的影响已经并不断超越经济范畴而走向更深远的社会层面10-11。这一时期,旅游社会属性的基础地位和引领趋势明显上升,当代大量的科技、体育、文化等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不断地被开发出旅游功能,越来越多的社会旅游资源被用于满足旅游的社会功能。 (4)载体的人类性。社会和人文既是现象也是过程。从现象的视角看,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和。“是一种大型的、长存的、自足的自我持续的群体,它由相互作用的人们组成,而这些人分享和共通一定的价值与信念。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一个由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人类能力与习惯组成的综合系统。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社会是这样的人类:他们共享着文化,创造着人文。社会旅游资源的载体既包括人类(个人或者人群),也包括人的活动和与其相关的要素(环境、设施等)。而当代人文旅游资源的载体主要是人类的各种创造。社会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当代的人类,与一定地域空间结合的人类,他们的创造、他们的活动都可以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社会旅游资源的内容体系 基于以上对社会旅游资源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以郭来喜先生等(2000)对旅游资源分类为参考(将人文旅游资源分为历史遗产、现代人文、抽象人文和其他四类),将其“现代人文”中旅游功能非主体性部分和“抽象人文”中现代部分抽取,并从以人为本和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将其外延扩大,社会旅游资源可分为设施、事件、人物、活动、环境和其他六类(见表2)。 四、结语 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问题是旅游学的基础问题,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社会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时间的当代性、旅游功能的非主体性是界定其概念的关键,也是它与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当代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所在。廓清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可以进一步梳理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和类别关系。同时,能够引导人们更多的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旅游社会功能的视角以及社会和谐的视角去深刻认识社会旅游资源,丰富和拓展旅游资源观。重视社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并推进社会资源旅游化,是促进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郭为.景点景区规划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J.旅游学刊,2001,(4). 彭一万.重视社会旅游资源是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向 N.中国旅游报,1991-03-07. 王克起.浅论社会旅游资源 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1998,(4). 郑小琦.为开发旅游资源觅良策 J.瞭望新闻周刊,2000,(29). 丁季华.旅游资源学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为例 J.人文地理,2001,(6). 王文才.成都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J.四川地质学报,19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防员调度面试题及答案
- 生药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北京市顺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21人笔试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汽车销售居间代理全面承包协议
- 智能家居社区代运营及居民服务合同
- 担保公司与企业债券发行担保服务合同
- 特定行业最高额个人担保贷款合同模板
- 厨师长职位竞聘及权益保护与管理合同
- 2022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 小儿湿疹的病因及护理
- 2025年税收和注册税务师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工会经审财务知识竞赛培训试题考试题库(含答案)
- Starter Unit2 Keep TidySectionB(1a-1d)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湖南衡阳工会招聘11名工会社会工作者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焊接质量检测记录规范模板
- 2025年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招聘(104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题练习(含答案)
- 西藏文化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英语答案
- DBJ51T214-2022四川省蒸压加气混凝土隔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