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DP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力供需差异分析.docx_第1页
基于GDP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力供需差异分析.docx_第2页
基于GDP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力供需差异分析.docx_第3页
基于GDP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力供需差异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GDP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力供需差异分析 摘 要:本研究首先通过建立经济增长长期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劳动生产率预测给出了中国2015年-2050年分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其次,利用反映生育政策变化的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各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并结合劳动参与率预测,给出了中国2015年-205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最后,给出了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供求差异以及变化趋势。 下载 关键词:GDP;产业结构;劳动力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主体,通常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智力的综合,我国法定劳动年龄是男性16周岁-60周岁,女性是16周岁-55周岁。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口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人口老龄化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之一。 本文从经济增长和人口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未来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和长期变化趋势,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应人口政策以及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这对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思路 本研究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未来劳动力的供求差异以及趋势。首先,我们依据建立的反映中国人口特征特别是反映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人口预测模型,在考虑中国实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条件下来预测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和结构。其次,我们根据对劳动参与率的估计,来给出我国未来劳动力的实际供给水平以及变化趋势。由此分析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供求差异以及变化。 本文其他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说明;第三部分给出了所有的预测结果;第四部分从劳动力供求两个方面讨论了主要参数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二、研究方法 现代计量经济学认为,如果GDP数据由非稳定的单位根过程生成,那么可以将其分解为确定性趋势和随机成分。我们提出的模型是将GDP历史数据(记为t)看作为确定性趋势和随机部分之和,即: 其中,Dt代表确定性趋势,用于表示产值随时间稳定增长的部分;St代表随机部分,用于表示随机冲击对产值增长的随机影响。与传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不同,本模型在分解出确定性趋势后,将之用逻辑斯蒂曲线代替。而分解出的随机部分则采用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建模。 1.时间序列模型。本文采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是ARMA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某些时间序列是依赖于时间t的一组随机变量,构成该时序的单个序列值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整个序列的变化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本研究假设基本预测模型分解出的随机部分服从ARIMA(p,d,q)模型,该模型由美国统计学家Box和Jenkins于1970年首次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时序列数据分析,是一种预测精度相当高的短期预测方法。 2.逻辑斯蒂模型。19世纪2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雷蒙?比尔首先提出了逻辑斯蒂方程。1938年,比利时数学家Verhulst在修正非密度方程时,将其归纳提炼成数学模型,其后,它被大量应用于人口统计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逻辑斯蒂模型所描述现象的特点是:随着自变量t的增长,初期因变量x值增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当达到拐点后,随着饱和程度不断上升,增长速度由“递增”转入“递减”,最后进入平稳阶段,增长速度逐渐减少到零,这种曲线呈典型的“S”型。 三、预测以及需求分析 1.经济预测结果 对趋势项的拟合及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发展迅速,但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如果知识水平及自然资源是固定的,那么它们对于经济增长将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现有的高速增长模式是很难长时间维持的,根据最新的数据,2014年我国GDP增长率已经降至7%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的10%以上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差距,因此可以预测代表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的“拐点”即将到来。根据以上分析,对比发达国家三大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情况,假定第一产业产值的拐点2015年2020年出现,第二产业产值的拐点将于2025年2030年之间出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拐点将于2025年2030年之间出现。 利用上文中提出的LOGISTIC拐点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并预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将随机项与趋势项相加,得到我国未来35年第三产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由预测结果可知,按照“S”型增长趋势,我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将在2025年2030年间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到2050年,我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到35.7万亿美元之间,平均为26.6万亿美元,大概为现在的6倍左右。 2.未来35年总产值及产业结构预测 根据上述预测方法,分别对我国未来的三大产业产值进行预测,进而得到我国未来35年总产值变化情况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从2025年前后,我国服务业总产值将开始远高于农业与工业总产值,逐步成为三大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到2050年,我国服务业总产值将达到20万亿美元到35万亿美元左右,达到现在服务业总产值的5倍左右,而第一二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到205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到10万到15万亿美元左右,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3万亿美元左右。结合后面提到的对应年份的人口数量预测,我们可计算出各年份我国的人均GDP,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3000美元到38000美元之间,相当于美国1992年到2001年间的水平。 3.未来35年人均GDP预测 结合人口预测,可以得到我国未来35年人均GDP变化趋势,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依照预测结果,我国人均GDP增长趋势与总产值变化趋势类似,呈现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的“S型”变化,到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万美元左右,是现在的5倍,相当于美国1997年前后、德国2003年前后、日本2002年前后的水平。 4.三次产业劳动力需求分析 结合经济预测结果及劳动生产率预测结果,按照GDP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计算出三大产业未来35年劳动力需求量,进而得到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总量及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日本和美国生产力水平,未来35年我国劳动力需求量将在6.3亿至8.8亿之间波动,劳动力需求量较高;按照德国生产力水平,未来我国劳动力需求量将在5到7.6亿之间变化,劳动力需求量较低。 从整体上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未来5年内我国劳动力需求量将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2020年到2035年之间,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将有一定程度增长,到2030年左右将迎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量的最高峰,按照美国水平及日本水平计算,我国劳动力需求总量达到8.8亿左右,而按照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较高的德国水平计算,劳动力需求总量也将达到7.6亿左右;2030年至2050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放缓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快速提高,劳动力需求量会快速下降,到2050年,劳动力需求量将下降至5.5亿到6.4亿左右。 根据三大产业就业结构预测结果,显然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会有明显下降,到2050年,农业从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仅为10%左右;我国一直是工业大国,尽管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根据预测结果,未来工业从业人口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大约在30%左右,与现在相比并没有很大程度降低;而对于第三产业,由于产业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必然会有显著上升,按照预测结果,不管按照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水平,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占总需求的比重都将超过60%,符合我国现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 5.劳动力供给预测 在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下,我们依据人口预测模型对于我国未来35年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预测,可计算出未来35年中15岁以上劳动力总数,结合对就业人口比率的预测,得出未来35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情况。 预测结果显示,尽管在2030年之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总数是不断增加的,但增加速度相对缓慢,随着劳动参与率的不断下降,劳动力市场供给量不断减少;2030年之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15岁以上人口总数就会开始下降,劳动力市场供给量加速减少。按照现有的退休年龄政策,考虑到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人口总量的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到205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量将下降至7.18亿人左右,比2014年减少0.9亿左右。 6.劳动力市场供需差异分析 根据上文中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预测,可以对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由图4可知,未来5年左右,我国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状况,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按照现有的退休政策,从2019年前后到2040年左右,我国将进入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阶段,劳动力缺口最大将达到0.9亿左右。 2040年之后,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也逐渐放缓,劳动力需求降低,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到2050年,劳动力市场上的富余劳动力将接近1亿。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退休政策,2020年之后劳动力稀缺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道路上的一大阻碍。但如果大幅度延长退休年龄,则又会导致2040年以后失业率的增加。 四、结论 本文尝试对我国2015年-2050年的劳动力供求差异以及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按照本研究结果,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呈现增长速度先快后慢的呈“S”型曲线的发展路径,GDP总量在2022年前后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到205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40万亿美元左右,人均GDP达到30000美元左右,相当于美国1997年的人均水平;同时,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到2050年前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至3%左右,第二产业下降至30%左右,第三产业则上升至6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近。劳动力需求方面,我国劳动力需求量将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到2030年前后,达到劳动力需求的最高峰,按照美国生产力水平,届时我国劳动力需求量将达到8.8亿左右,到2050年,劳动力需求量则下降至6.3亿人左右。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由于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节奏的加快,未来我国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而人口总量增长幅度也非常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