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docx_第1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docx_第2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摘要:本文作者论述了会计信息的作用,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下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成因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者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仅无法满足有关保方了解企业经营与财务情况的需要,而且将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我们不妨看一下会计信息失真在国有公司的表现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在国企当中:经济交易失真,是指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失真,指导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则是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在上市公司中,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无疑是一条良策。1、运用不恰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长期借款利息可以计入开办费、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某些上市公司就利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调节利润。2、不提或少计提利息、折扣、减值准备。一些资产投资回报率不高,又面临巨大的计提折旧、利息和减值准备的压力,就可能会通票取这种方法。3、关联交易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资产购销、受托经营、资金往来、费用分担等。如2001年ST粤海发通过与子公司的一笔资产交换,不仅掩盖了全部亏损,而且还获利了2000多万元。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块是来源于关联交易所作的账面调整。此外,上市公司的“作案”手段还有很多,如或有事项:确认不正当收入、费用以及虚拟资产挂账等等。 从“东方锅炉”的“爆炸”,到“银广厦”的“倾覆”;从“黎明”的“黑暗”到“猴王”的“树倒猢狲散”,会计造假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大有前仆后继之势。调查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有舞弊行为,财务报表信息严重失真。人们不禁会问:会计造假为何屡禁不止?成因究竟何在?下面我就浅谈以下几点原因: 一、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 单位领导本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事性负责。然而一些领导指导思想不正,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继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尽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仍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无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的多。 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 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制定的。毫无疑问,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两权”分离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削弱了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五、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捃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益,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综合上述原因及其他原因,我们则可以大致总结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三个定理: 第一,当今会计信息失真的收入大于被查处受处罚的预期收放损失时,经营者才会选择会计信息失真。 第二,当经营者认为不被查处的概率足够大时,即使被查处后处罚力度很大,仍会选择会计信息失真。 第三,会计规范质量越差,政府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的检查和处理力度越小,会计信息失真程度越严重。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治理 ,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结合惩治腐败。总之,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公司治理结构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