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其进行“营改增”改革,允许房屋建筑物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一方面能够完善我国的增值税税制,是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建筑业“营改增”对建筑业本身有助于消除目前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引起的重复征税问题,减轻企业税负,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我国社会经济而言,建筑业“营改增”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减税规模和力度大,实际减税效果远远要大于理论测算,能够有效合理地调整居民和企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更好的释放社会企业的活力,提升其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尽快走出经济低迷的时期,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对策 一、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然性 (一)重复征税问题凸显,税收负担严重 在营业税制度体系下,全额计征营业税额。建筑企业在购买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时,进项税额无法进行抵扣,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导致了建筑业吸收了大量其他行业转嫁过来的税收,无疑会对成本中的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产生重复征税的问题,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倘若建筑行业“营改增”,有利于消除建筑行业重复征税问题,消除建筑企业服务之间、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双重征税,依据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性,最终将一部分增值税转嫁给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减轻建筑企业税负,促进其转型升级。 (二)建筑业内部营业税税负有失公平 首先,建筑业混合销售的税收政策导致征税存在税负不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业的经营活动从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到现在的生产经营的成果往往既涉及货物又涉及劳务,可以说是货物和劳务的混合体。在混合销售的情况下,同样的销售行为税负却不同:自产货物可以抵扣而货物销售却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缴纳增值税还是缴纳营业税很难界定。 其次,不同建筑业劳务的税收政策导致征税存在税负不公。从营业税暂行条例的税法规定中,不难推断出建筑业劳务中的装饰劳务具有特殊性。在实际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建筑企业提供劳务的范围很难按照税法的规定加以界定,是全额计征还是净额征收,税负的不公容易造成建筑企业通过人为操作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业有其显著特点,增值税管理难度大 建筑企业属于典型的矩阵制组织结构,流动性强,项目偏僻、分散,周期较短,周边环境差。客观上导致项目管理难度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其进项税和销项税与一般制造业有不同特点。现行营业税一般由项目部向施工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缴纳,而项目部不是纳税主体。这些势必增加了增值税进项税及其核算的难度。 (二)建筑业的材料来源方式较多,进项税抵扣难度大 建筑业材料来源方式较多(如下图):有的工程项目,材料全部由建筑企业自行购置;有的工程项目,主要材料由甲方调拨,砂、石、砖、水泥及其他零星材料等由乙方自行购置。而建筑企业很多施工地点比较偏僻,砂、石、砖、水泥及其他零星材料基本上都是从个体户、杂货店购置,甚至部分主材也是从一些个体批发部购入;很多购置的零星材料并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些半成品,如预制构件,许多由内部加工厂加工而成,没有相关票据。发票管理难度大,这些都给增值税进项税的核算及管理带来难题,如果乙方存在分包单位,问题就更加复杂化。 图1 建筑施工企业材料来源方式示意图 (三)建筑业施工机械的取得途径多样化、进项税抵扣难度大 许多建筑企业大型资产的取得,统一由总公司购置,再调拨给分公司及其项目部使用,采用内部结算方式;有的建筑企业直接从独立的第三方(机械租赁公司)租赁;有的建筑企业,其部分施工机械等大型资产,经总公司授权批准由项目部自行购置。目前,基本上是以施工机械台班结算单、租赁单等作为机械使用费进行成本核算的。实务中,建筑企业总公司购置的施工机械,其进项税额都较大,实际使用却是项目部,而项目部又不是一个法律主体,这些都增加了增值税抵扣难度。 (四)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税务工作量加大、发票管理难度提高 相比较营业税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管理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但目前有些建筑企业的会计部门管理不够规范,这就对“营改增”后经办增值税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根据现行的关于增值税的管理规定,需要将施工项目部得到的能够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汇总到企业的机构所在地,由机构所在地统一进行抵扣。但很多建筑企业的项目部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地处偏远地区,这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递、收集和管理增加难度,也对相关财务人员提出了挑战。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的对策 (一)完善税务管理机构改革 随着增值税“扩围”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征收范围会发生变动。从长远发展来看,地税机构的业务量萎缩,而国税部门的业务量大幅增加。国、地税合并或者国、地税人员调整已成为“营改增”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建议,整合国、地税系统。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机制,同时具有协调性和高效性的税务体系,既节约征收成本,又便于统一管理。 (二)平稳改革 建筑企业的情况比较复杂,“营改增”涉及面广,影响比较大。统筹我国现行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征管基础条件等因素,本文建议建筑业“营改增”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模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地区差异,合理把握改革进程,分批分期有序推进建筑业“营改增”工作,平稳改革,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三)建筑企业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1.积极学习增值税专业知识 在“营改增”试点之前,建筑企业有必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材料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预决算人员等解读国家相关的“营改增”方面的政策及文件,学习有关增值税的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员工对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加强员工对增值税专业知识的掌握。认真做好财务统筹工作,以便在税改后能够马上进行操作和运用。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琐事,建筑企业应该积极与建筑单位协商沟通,对那些已经竣工但尚未办理决算的工程项目办理决算手续。 2.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 为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税制变化,建筑企业应该提高其管理水平,合理评估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工程预结算、财务会计等系统,更新换代确保税改后能够准确地核算会计信息;调整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市场营销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主动从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产业链构建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税务筹划,享受税改利益。 结论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我国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格局下,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和部分行业实行“营改增”的大背景下,建筑业“营改增”改革是改革的关键点。将建筑业纳入“营改增”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才会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增值税税制,推进我国税制改革。 参考文献 赵晖,营改征改革对房地产企业未来影响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3:(06). 许美华,浅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